核酸

更新时间:2024-03-17 22: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三章 核酸 第三章 核酸

第一节 核酸的性质 一、核酸的一般物理性质

DNA为白色纤维状固体,RNA为白色粉末状固体,都微溶于水,其钠盐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但不溶于乙醇、乙醚和氯仿等一般有机溶剂。

DNA和RNA在细胞中常以核蛋白(DNP,RNP)形式存在,两种核蛋白在盐溶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DNA核蛋白 RNA核蛋白 0.14mol/LNaCl - + 1-2mol/LNaCl + -

DNA溶液的粘度很大,而RNA溶液的粘度小得多。核酸发生变性或降解后其粘度降低。 核酸受到强大离心力的作用时,可从溶液中沉降下来,其沉降速度与核酸的大小和密度有关。

二、核酸的两性性质及等电点

核酸分子中既含有酸性基团(磷酸基)也含有弱碱性基团碱基,因而核酸也具有两性性质。 由于核酸分子中的磷酸是一个中等强度的酸,而碱基呈现弱碱性,所以核酸的等电点比较低。

如DNA的等电点为4~4.5,RNA的等电点为2~2.5。核酸在其等电点时溶解度最小。 RNA的等电点比DNA低的原因,是RNA分子中核糖基2′-OH通过氢键促进了磷酸基上质子的解离。DNA没有这种作用。 三、核酸的水解

糖苷键比磷酸酯键更易被水解。

嘌呤形成的糖苷键比嘧啶的糖苷键更易水解。 最不稳定的是嘌呤和脱氧核糖形成的糖苷键 (二)碱水解 (二)碱水解

室温,0.1mol/L NaOH可将RNA完全水解,得到2’-或3’-磷酸核苷的混合物。 在相同条件下,DNA不被水解。

DNA、RNA水解难易程度的不同具有极为重要的生理意义。 DNA稳定 ,遗传信息。

RNA是DNA的信使,完成任务后降解。 (三)酶水解

生物体内存在多种核酸水解酶,这些酶可以催化水解多聚核苷酸链中的磷酸二酯键。 RNA水解酶(RNase):DNA为底物 DNA水解酶(DNase):RNA为底物

核酸外切酶:作用方式是从多聚核苷酸链的一端(3′-端或5′-端)开始,逐个水解切除核苷酸;

核酸内切酶:作用方式是从多聚核苷酸链中间开始,在某个位点切断磷酸二酯键。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分子生物学

限制性内切酶具有极高的专一性,识别双链DNA 上特定的位点,将两条链都切断,形成粘末端或平末端。

限制酶可被分成三种类型。

I 型限制性内切酶在随机位点切割DNA

Ⅲ型限制酶识别双链DNA 的特异核苷酸序列,并在这个位点内或附近切开DNA 双链。 Ⅱ型限制性内切酶

水解DNA不需要ATP,也不以甲基化或其他方式修饰DNA

在识别的特殊核苷酸顺序内或附近切割DNA 链。这些特殊序列常常含4 个或6 个核苷酸残基,通常具回文结构(palindromic structure),切割后形成粘末端(或平末端)。 广泛应用于DNA 分子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比较回文结构(反向重复序列)和镜像重复 例如:EcoR I,粘性末端

5'……GAATTC……3' 3'……CTTAAG5'

这种回文结构的两条链以5‘→3’方向阅读序列都是一样的结构,当EcoR I 遇到DNA的这种序列时,它会对这种DNA 链进行交错切割,产生5‘凸端。 5'……G AATTC……3' 3'……CTTAA G5' 例如: EcoR V 平末端 5'……GAT ATC……3' 3'……CTT AAG5' 在研究某一种DNA时,了解这种DNA 分子有哪些限制酶切点是很重要的,即制作DNA 的限制酶图谱(restriction map)。建立限制酶图谱是进一步深入分析此DNA 的基础。

由于各种酶切位点之间的距离是以碱基对(bp)表示的,对大的染色体DNA 则以千碱基对(kilobase pair, kb)或百万碱基对(Mb)表示,也可计算出两切点间的绝对距离,因此,限制酶图谱也称物理图谱。 四、核酸的紫外吸收

增色效应:变性后DNA对260nm紫外光的吸收率(A260)比变性前明显增加

减色效应:在复性过程中, DNA对260nm紫外光的吸收率(A260)比变性后明显减小 五、变性、复性及杂交

相对蛋白质来说,核酸可以耐受反复的变性、复性。也是核酸研究技术的基础。 1. 核酸的变性与变性因素

核酸的变性:核酸双螺旋区的氢键断裂,变成单链,不涉及共价键断裂。 核酸的降解:多核苷酸骨架上共价键的断裂。 降解引起核酸Mr降低。 变性因素:

热变性

酸碱变性(pH<4或>11)

变性剂(尿素、盐酸胍、甲醛)

2.DNA变性后的表现 A260值↑ 粘度↓

浮力密度↑ 分子量不变

3.DNA的热变性和熔点(Tm) 2) 影响Tm的因素

①DNA均一性:均一性高,很小的温度范围。

②G-C含量与Tm值成正比,G-C含量高,Tm越高。

③介质中离子强度:

离子强度低,Tm低,较大的温度范围内。 离子强度高,Tm高,较小的温度范围内。 (二)复性

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又可使两条彼此分开的链重新缔合成双螺旋结构。 淬火(quenching) 退火(annealing) 复性影响因素:

Mr越大,复性越难。 浓度越大,复性越易。

组成和结构越复杂,复性越难。 例 Klenow fragment

本酶在DNA模板和引物存在的条件下,选择性地催化底物dNTP沿5’ →3’ 方向合成与模板互补的DNA。本酶是从大肠杆菌中纯化得到,其中克隆了2/3的E.coli DNA polymerase I基因片段 (3’ 端计算) 。因此具有3’ →5’ 外切酶活性但是没有5’ →3’ 外切酶活性。 (三)核酸的杂交(hybridization)

核酸的杂交:不同来源的单链核酸之间可以通过碱基互补形成双螺旋结构。 DNA-DNA DNA-RNA RNA-RNA 杂交DNA分子 分子杂交

核酸杂交可以在液相和固相进行。 第三章 核酸

第二节 核酸的研究方法

一、核酸的分离、提纯和定量测定 基因组DNA的提取 真核DNA以核蛋白(DNP)形式存在,DNP溶于水或盐(1mol/L),但不溶于0.14mol/L NaCl中,利用此性质,可将DNP与RNA核蛋白分开,提取出DNP。

DNP可用水饱和的酚抽提,去除蛋白质。还可用氯仿异戊醇去除蛋白质。 (四) RNA的分离 总RNA制备方法:

用酸性胍盐/苯酚/氯仿抽提,小量制备RNA; 溴化乙锭-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大量制备RNA。 (五)核酸含量的测定 1.紫外分光光度法 2.定磷法 3.定糖法

1.紫外分光光度法

纯DNA:A260/A280=1.8 纯RNA:A260/A280=2.0 含杂蛋白或苯酚:A260/A280↓ 2.定磷法:钼蓝比色法

RNA平均含磷量9.4% DNA平均含磷量9.9% 3.定糖法

核糖的测定:与浓硫酸或浓盐酸作用脱水生成糠醛,与地衣酚反应产生深绿色化合物(660nm)

脱氧核糖的测定:和浓硫酸作用,脱水生成ω-羟基-γ-酮基戊醛,与二苯胺反应生成兰色化合物( 595 nm )。 二、核酸的超速离心

测定核酸的沉降系数和Mr(沉降速度法) 密度梯度沉降平衡超离心常用于: 核酸密度的确定。

测定DNA中G-C之含量, G-C多,浮力密度大。 溶液中核酸构象的研究。

用于核酸的制备(溴化乙锭-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 不同构象的核酸(线形、环形、超螺旋),起密度和沉降速率不同,用CsCl密度梯度离心就可以将它们区分开来,这一方法常用于质粒DNA的纯化。 相对沉降常数

线型双螺旋分子 1.00 松驰双链闭环 1.14 切刻双链环 1.14 单链环 1.14 线型单链 1.30 正超或负超螺旋双链环状 1.41 坍缩 3.0 三、 核酸的凝胶电泳

琼脂糖(agarose)凝胶电泳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 (一)琼脂糖凝胶电泳

1. 核酸分子大小: 迁移率与分子量对数成反比; 2. 胶浓度: 迁移率与胶浓度成反比;

3. DNA 的构象: 一般条件下超螺旋DNA 的迁移率最快,线形DNA 其次,开环形最慢。但在胶中加入过多的啡啶溴红时,上述分布次序会发生改变;

4. 电压: 一般不大于5V/cm。在适当的电压差时,迁移率与电流大小成正比; 5. 碱基组成: 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 6. 温度: 4~30℃都可,常在室温。

琼脂糖凝胶电泳用于分析RNA 时,必须加入蛋白质变性剂,如甲醛等,以使核糖核酸酶变性。

荧光染料溴化乙锭(EB,致癌物)为一扁平分子,很易插入DNA 中的碱基对之间。经紫外光照射,可发射出红橙色可见荧光。 分子量的标准样品 marker 回收DNA片段。 (二)PAGE

凝胶的孔径比琼脂糖凝胶的要小,所以可用于分析分子量<1000bp 的DNA 片段。可以分辨1bp。

聚丙烯酰胺中一般不含有RNase,所以可用于RNA 的分析。但仍要留心缓冲液及其他器皿中所带的RNase。 染色方法:EB染色

亚甲基兰或银染(灵敏) 四、核酸的核苷酸序列测定

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 (酶法) Maxam Gilbert DNA化学法测序

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 (酶法)原理 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 3′,5′-磷酸二酯键

需要3 ′-0H和5′-磷酸基

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 (酶法)原理 Sanger双脱氧链终止法 (酶法)原理 五、DNA的人工合成 六、核酸的杂交技术 应 用

(二) 核酸探针的制备 据来源及性质不同:

合成寡核苷酸探针注意原则 长度(10-50 bp);

G:C对含量40%-60%; 探针内避免互补;

避免同一碱基连续出现;

与非靶序列有70%以上同源性或连续8个以上碱基序列相同,最好不用。 (三) 核酸探针的标记

(1)标记前后探针基本结构、化学性质相同; (2)特异性强、本底低、重复性好; (3)操作简单、节时; (4)安全、无环境污染。 2 探针的标记方法 (1)缺口平移法的原理

将DNase I 的水解活性与大肠杆菌DNA poly I 的5`→3`的聚合酶活性和5` →3`的外切酶活性相结合。

首先用E.coli的DNase I 在探针DNA双链上造成缺口,然后再借助于DNA pol I的5`→3`外切酶活性,切去带有5`-磷酸的核苷酸;同时利用该酶5`→3`聚合酶活性,使生物素或同位素标记的互补核苷酸补入缺口。 这两种活性同时作用,缺口不断向3`方向移动,DNA链上的核苷酸不断为标记的核苷酸取代,成为带有标记的DNA,纯化除去游离脱氧核苷酸后成为标记DNA探针。 (2)随机引物标记法原理

用一些6nt作为随机引物,将这些引物和探针DNA片段一起热变性,退火后,引物与单链DNA互补结合,再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不断在其3`- OH端添加标记的单核苷酸修补缺口,合成新的标记的探针片段。 (3)末端标记法原理 在5`末端加成标记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yf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