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影响下的中国服饰的演变

更新时间:2023-12-07 06:5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近代以来受西方影响下的中国服饰变化

专业:汉语国际教育1311 姓名:雷玲 学号:2013134103

摘要:从近代起在西方影响下,中国的服饰发生了极大的变革。从出现洋装,到用西方的审美眼光去创造中国服饰,这期间经过了清朝末期至民国初期、民国初期至建国之前、建国之后至21世纪之前、21世纪之后至今四个发展阶段。文章阐述了这四个阶段服饰变化的特点,并对清末至民初阶段进行探究分析,对21世纪后的服装审美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服饰变化;审美眼光;服饰选择

一、 近代时期

1、清后期到建国初期的服饰变化

清后期受到西方影响程度十分微弱。清代后期,皇族的服饰风俗与前期相比演变变化不大,但文武官员以及平民百姓的服饰风俗礼仪,却发生了较大的变革。满汉妇女服饰风格的悄相交融,使双方服饰的差别日益减小,遂成为旗袍流行全国的前奏。洋装的输入,提供了美的另一种参照系,直接影响社会服饰观念的变更。'直至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中华服饰从此朝向平民化、现代化的进程,展现自己的风采。

民国初年初步受到影响 。从西服洋装传人中国以后,轻盈利落,紧身贴身的西式连衣裙吸引了中国女性,促进了传统服装的改良。袖子缩短了,像只喇叭,飘飘欲仙,露出一截忏忏玉腕,但领—子却是高高的,据说这是模仿西式女装敞开而高耸的翻领,到中国演变成把脖子紧紧裹住的高立领,收拢的腰身,衬起高高的胸部,这就是流行至今的旗袍。显然,这是依照西方流行的人体曲线美加以重新剪裁,演变成今日的旗袍。与此同时,中山装和旗袍都是沿用西式服装的价值观念和审美习俗,结合中国人穿着的习惯和传统服装的形制而创制的新服式,在国际上己被视为具有中国气派的民族服装。所以这是“西体中用”最成功之作。

民国末年西方服饰文化开始渗透。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由于外来商品的进入,西方生活习俗的渗透,国内大城市女频繁地出入交际场所。时髦的女士穿着洋式衣裙,还要配上眼镜和手表,甚至遮阳伞,以显新潮和浪漫。欧洲和东洋摩登时装,甚至内衣以及它们的色彩都影响着国内的女子,仿效的人越来越多。甚至还出现模仿美国的简便装束,爱好运动的女士们开始以胸罩代替肚兜。

2、服饰变化的原因

历史上的变衣冠所变的是形制,不变的是伦理性和等级性,即使起自下层的农民起义也不例外,太平天国的“蓄发易服”,从衣冠上维护尊卑贵贱的等级之别,与清政府并无二致。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近三百年的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作为封建主义规章的礼制也随之瓦解。民国建立后,以国家法制的形式通令改革服装,民众的穿着打扮不再受国家禁令的约束,从此进入由穿着的时代,但对于穿什么,怎样穿,却各行其是,五花八门。当时的报刊报道街头的景象是“中国人外国装,外国人中国装。”“男子装饰像女,女子装饰像男。”一时

“洋洋洒洒,陆离光怪,如入五都之市,令人目不暇接。”“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不可名状。”真是西装革履,长袍马褂,新旧土洋,千奇百怪。与其说这是政治风云变幻莫测的映照,不如说这己开始了服饰自由审美的时代、服装自由穿着的时代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明确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真正结束衣冠伦理政治化观念的,是孙中山提出的服装制作的四条原则,他在复中华国货维持会的函件中要求制定服装的图式,指出“此等衣式,其要点在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这就使得服装摆脱等级制度和政治伦理的干预,促使在中国延续数千年的衣冠之治彻底解体,用卫生、实用、经济、美观的思想来制作和选择服装,使着装与现代文明接轨,这是中国服装史的重大变革。

尽管由于社会条件的差异,使得每个时代的服饰审美思想各有特色。但是,它们也有一脉相承的一面,即在整体风貌上都没有脱离中国传统的审美特征重精神、轻形式,这也是中国古代服装在形制上没有太多的变化,略显呆板的原因之一注重整体、强调和谐不喜夸张,偏于含蓄、内向的表现形式在服饰审美中悟性的思维方式。

二、 当代时期

1、 建国初期到21世纪之前的服装变化

一九四九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旧的生活方式的结束,与之相关的一些文化现随也随之消失,服装则首当其冲。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前期,国家提倡本着经济、实用、美观的原则为人民设计出新颖大方、省工省料便于劳动者工作生活的服装。简洁质朴的衣着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生活之中了,社会风气崇尚服装以朴素为美,时装、西服还不能在广大的工农群众中普及,服装更趋向于实用、结实、朴素,形成了黑、灰、蓝时代。

1949年开始的干部服热,是受军队服装的影响,首先效仿的是青年学生,革命的热情激励他们穿起了象征革命的服装,接着各行各业的人们争相效仿,许多人把长袍、西服改成中山装或军服式样,还有人把西服穿在里面,外罩一件干部服。之后出现了干部服热,这是受军队服装的影响,首先效仿的是青年学生,革命的热情激励他们穿起了象征革命的服装,接着各行各业的人们争相效仿,许多人把长袍、

西服改成中山装或军服式样,还有人把西服穿在里面,外罩一件干部服。

1956年月政府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改进服装的宣传,号召美化人民的穿着。这个号召正好符合广大人民的意愿,首先响应的是妇女和儿重,女青年们穿上了花布罩衫、绣花衬衣、花布裙子等,男子也普遍穿着春秋衫、两用衫、茄克衫、风雪大衣等,还有的人把压在箱底的西服、西式大衣也翻了出来。这个时期是世纪年代以来人民在穿着上最活跃的时期。1984年首先从上海掀起了“西装热”,进而影响了全国。使中国人的服饰审美意识向国际化跨出了一大步。

2、21世纪后的服装变化

进入21世纪,受全球经济化的影响。人们对服饰的选择、人们对服饰的审美趣味也受到多方面的冲击与影响,呈现出多元化,重在表现自我的存在价值。多元化体现在许多方面。如,(1)风格多元化。当代的服装风格可以说是涵括中外,北欧风格、东方韵味、日式恬静、激情拉丁等着装风格随处可见,人们选择服装更多是根据场合的不同,而很少受到国家体制的影响。(2)年龄限制减少。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以及自身的个性释放,人们在选择服装时更多的选择自己欣赏的服饰,因为自身年纪原因而舍弃自己喜爱的着装风格的事情鲜有发生,这一点在90后及以后年代出生的人们表现得更为明显。80后90后甚至00后的日常穿着都喜欢简洁的风格,这样的打扮也使得人们通常猜不准穿着者的实际年龄。(3)普遍倾向“洋气”的风格。中国的新生代公民因受教育程度较高,接受新兴事物能力较强,更容易受到西方服饰审美影响,在选择服装时更倾向于选择“洋气”的风格。

三、 对于当代服装审美的展望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地球上的民族日益成为一个互动的整体,民族之间日益频繁的对话和交流愈来愈有力地冲击着民族的狭隘性和局限性,这种局面已经而且仍将继续为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传统的审美思想带来新的元素。在服饰审美领域,永远应追求多样化。不同民族的不同审美意识、不同服饰传统,为这种多样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与肥沃的土壤。多元化的审美维度,有益于繁荣我国的服装市场和服饰文化可以引导我们在服饰审美实践中不仅注重“达意”,同时关注“绘形”,从而使我们的服装形制更加丰富。服饰审美的多元化要求我们在多元的文化中汲

取新的活力,理性地进行取舍,与民族文化相结合,使我们的服饰审美文化向着高层次、多元化的现代化方向迈进。只有在坚持一体化的同时又坚持多样化,我们才能拥有一个既高度统一又丰富多彩的服饰世界,拥有一个“和而不同”的服饰氛围。

未来的服饰审美是多元化的,是健康的、成熟的、更加理性的。未来的服饰审美文化是清新的、充满活力的。是在其他民族文化的参照下、在与其他民族的对话和交流中,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实现服饰审美的共存互补,多样统一。

参考文献:

[1]马昀.论中国服饰审美思想的历史演变[D].天津:天津理工大学,2006:1.

[2]石云.浅析外来服饰文化对中国20世纪服饰演变的影响[D].广西:广西艺术学院.2010:2.

[3]周婷婷.西风东渐与都市主流服饰文化变迁[D].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10:6. [4]李芒环 .古往今来话中国 中国的服饰文化[M]. 安徽: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y7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