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困惑

更新时间:2024-06-07 17: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武冈市《教师魅力形成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组论文

我在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困惑

武冈十中教科室钟建辉 电话15115944744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课堂教学改革尤为重要,其改革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与方向。尽管目前课堂教学改革成绩可喜可贺,但在实践中其改革还是遇到了阻碍因素,使我感到迷茫。我对此有如下五种困惑:

一是传统教学观念下的不利心态。传统教育教学理念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但在传统文化与观念作用下的某些不利心态影响着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产生了消极作用。这种消极作用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惰性心理:某些教师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并且长期使用一种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改革停滞不前。二是“师道尊严”的消极影响:不少教师片面强调自身的绝对权威性,把自己放在主宰的地位,说一不二,甚至一言九鼎;这不仅不可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而且还影响课堂的民主氛围,扼杀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三是部分教师的嫉妒心理:这种嫉妒心理影响着教师之间的团结、合作和友谊,使课堂教学改革缺乏强有力的儗聚力,并会产生潜在的不利因素,进而导致一些破坏作用,分散课堂教学改革前进的动力,严重的情况会使原有的课堂教学改革难以进行。

二是基础教育竞争机制的不完善。由于长期习惯的影响,基础教育

1

一直缺乏相对完善的竞争意识,相当比例的教师沉迷于“搞平均主义”,因而教学改革也没有与经济利益的改革同步进行。失去了经济杠杆的有效支撑,这就严重挫伤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还有,现在的学校、特别是小学实行就近入学,虽然能减轻学生的负担,但是它也带来了另一个突出的问题,这就是:有些教学质量差且缺乏锐意进取的学校,因为没有生源缺乏的危机而安于现状,对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缺乏相应的压力和紧迫感。

三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刻板应用。社会在发展,教育目标也要发生相应的改变,教学形式和教授内容也应与时俱进。我国的基础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在教师、课堂、教材三中心理论基础上形成的。毋庸置疑,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和巩固基础知识,有利于严肃课堂纪律。但这种模式也会造成死板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盛行,并难以彻底改变。这种填鸭式的课堂教学方式,严重限制了课堂教学的活泼气氛,束缚了教师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也不能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全面展开。

四是基础教育价值定向单一。自恢复高考以来,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以中考、高考为指挥棒,以单纯提高分数为中心;不是以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为指针;这使得课堂气氛充斥了沉闷和压抑,缺乏活泼与生气。其根本原因,主要是功利性价值观念在作怪,这种价值观起了基础教育价值的主导作用,使基础教育的价值观定向于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分数”的学生,从而形成了依附于高一级学校的价值观念。这样,

2

基础教育价值观念不端正。

在这种价值观念影响下,师生之间的教学关系纯粹是传授知识的机器与接受知识的容器的关系, 课堂教学难有热情、少有激情、更无创新,加重了学生的厌学情绪,降低了学生的情商,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心里负担。因此.这种基础教育价值的定向使得课堂教学改革的无法圆满进行。

五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衔接不清。课堂教学改革是教学改革实践的关键内容,而教学改革实践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有教学理论作指导;不然的话,课堂教学改革极容易走弯路或迷失方向。就现在来看,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关系衔接不清或存在断裂现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理论本身的可操作性,有些理论工作者沉溺于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理论缺乏实践,理论无法联系实际;二是教师由于缺乏理论知识,不能系统地掌握基本教学理论,不能自我完善理论,从而无法灵活地将理论知识运用到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三是理论知识在实践运用中得出的结论与理论知识的预期效果存在很大的差距,理论知识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就影响到了理论知识的进一步完善。

以上是我在教育管理和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困惑。

2014年2月26日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xv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