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寨灌木林改造说明书

更新时间:2023-03-08 06:43:27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3年度“双百”示范工程灌木林改

造作业设计书

工程项目名称:“双百”示范工程灌木林改造 施 工 地 点:张家沟村小北沟

施 工 单 位:黑茶山国有林管理局中寨林场 工 程 负 责人:栗永红

山西省黑茶山国有林管理局林业勘测设计队

(盖 章)

二O一三年三月二十六日

作 业 设 计 说 明

前言

成庄沟林场现有灌木林地面积2772.6公顷,优

势树种主要为沙棘、黄刺玫、虎榛子、绣线菊、胡枝子等。天保工程实施以来,通过大力造林、封山育林,部分宜林地经造林变成未成林地,疏林地、未成林地通过封育管护成为有林地,提高了森林覆盖率。要实现省十次党代会提出的今后五年森林覆盖率年增加一个百分点的建设目标,除加大造林封山力度外,灌木林改造也是一条重要途径。通过改造灌木林,既能有效提高林地生产力,又能较快提高森林覆盖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一、自然概况

城庄沟林场位于黑茶林区西南部,临县东北角。地处“三北”防护林体系的中间地段,黄河中游,地理位臵极其重要。地理坐标东经111°11′--111°17′,北纬37°58′--38°09′,全场东西宽约10公里,南北长约19公里。东与南阳山林场,方山县胡堡林场连接,西依临县城庄镇,北邻东会林场,南与临县木瓜坪乡接壤。

项目区位于白文镇花畔沟村北坪沟,地貌属黄土高原丘陵山地亚区,山脉属吕梁山系,地势东高西低,海拔1400—1600米,岩石主要为片麻岩和花岗岩。

项目区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一年四季明显,春季少雨干旱多风,夏季炎热暴雨集中,秋季凉爽晴朗,冬季寒冷少雪的特点,光热资源较丰富,年平均气温8.8℃,年平均气温介于6.5℃一11.3℃之间。年平均年积温3212°C。无霜期平均为16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518.8毫米,从东北向西北、西南递减,在全年降水中,季节差异很大,春季占14.4%,夏季占58.2%,秋季占24.7%,冬季占2.7%。而7、8、9三个月总降水量323.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2.5%,为雨量集中期。

项目区土壤主要为褐土,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较高。优势树种主要为沙棘、黄刺玫、虎榛子、绣线菊,有少量山杨、白桦散生;草类有苔草、碱草等。 二、设计的原则、依据、任务及地点 1、设计原则

①尽量保持原生态植被,做到见缝插绿,空旷地方适当密植。

②根据灌木盖度、高度和分布情况等灵活掌握株行距。

③栽植分布不均,难以计算面积的可实行以穴定苗。 2、设计依据

①依据黑茶山国有林管理局2013年度造林计划

②国家标准―《全国生态公益林建设标准》、 ③国家标准―《全国造林技术规程》。 3、总任务

本年度成庄沟林场造林设计作业面积2000亩。 4、建设地点

作业区位于城庄镇华山沟村,涉及1、2、3、4、5、6小班。

三、技术措施

造林地的选择成功与否关系到造林的成败和能否达到速生丰产的关键条件。选地时,选择立地条件较好的、坡向为阴坡、半阴坡灌木林地进行改造,在灌木林内人工栽植乔木造林,以形成生产力高,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良好乔灌混交林。

根据造林地立地条件,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造林树种为华北落叶松、油松、刺槐。

1、整地:为尽量保护环境和保留原生植被,造林地清理采用小块状方法清除妨碍造林活动的杂草。整地方式为穴状,规格为40*40*30cm,整地时间在春季进行,要求表土回填,底土筑埂,穴面略向内倾斜,用以拦蓄降水,提高穴内湿度。

2、栽植:栽植时间为春季和秋季,株行距为2*3m。落叶松采用2-1年生移植苗,刺槐采用1—1年生移植苗,

造林用苗上山前要进行检验、检疫,落叶松起苗时多带根土,避免根系受损伤,起苗后用“ABT生根粉”和保水剂打泥浆蘸根。当日起苗最好当日造完,否则应尽快假植。运苗时要避免风吹日晒,以保持苗根湿润。栽植时采用穴植法,填土一半后提苗踩实,栽植深度至原土印或稍深1cm,最后覆上虚土,做到“根展、苗正、栽紧、适当深栽、不窝根”。油松采用2-1年生油松容器苗,栽植时做到土球不破裂,深浅适当,回填土踏实,苗木直立。

3、抚育管理:造林后头三年要对幼苗进行抚育,次数为2:2:1次,采用清杂、松土、除草、补埂、扶苗、修枝、定株、补植等抚育方式。

四、资金筹措

本次作业投资每亩400元,共计80万元。全部来源省财政,专款专用,不得挪用。

五、组织管理

本次作业施工林场成立工程项目领导组,由场长程新生担任组长,分管生产副场长陈军军担任副组长,成员由技术员、财务人员、施工员和管护人员组成,工程由林场生产自营工队完成,领导组分工明确负责项目的实施。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技术标准进行施工,违章者严肃处理,按规定时间完工,施工中注意安全、防火、防盗、防治病虫害。

六、效益评价

造林后,通过加强幼林抚育,达到成熟后,每亩至少可增加木材供给10m,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的需要,培植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经济效益更为可观。通过集约经营、以短养长、永续利用,解决社会劳动就业,带动其它产业的发展,能帮助林区职工群众脱贫致富,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随着项目的实施,当地的森林面积有所增加,防护功能日趋完善,其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庇护农田、调节气候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由此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十分巨大。

3

二〇一三年三月二十六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xn.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