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现有银行间的竞争综述

更新时间:2023-11-12 17:5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国内现有银行间的竞争综述

摘要:随着2008年我国股市下沉和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金融环境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国有大型银行成为全世界最强势的银行,外资银行越来越想渗透进入中国的热区,虎视耽耽,我国银行面对残酷的竞争正成为研究热点。尤其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向自由市场经济发展,而私有银行将铺天盖地的袭来,是祸是福?一下我将慢慢分析道来。

关键字:私有银行 发展现状 竞争趋势 一、私人银行的研究综述 1私人银行介绍

作为银行众多业务中的一种,私人银行服务(Private Banking)由国际级金融集

团提供的私密性银行业务,开户门槛最低50万美元(一般需要拥有至少100万美元以上的金融资产)。私人银行的服务对象通 常是富有的个人或家庭,和一般的理财服务相比,私人银行面向的是金字塔顶端的富豪阶层:这里没有华丽的门面,没有精致的壁饰与地毯,没有美味的点心,也没 有笑容可掬的银行职员站在门口对客人问好;这里只有森严、隐秘的小会议室,雅致的桌椅和异常安静的空间。千百万美元的大宗交易,都在这样的环境中完成。

与零售银行部门提供的贵宾理财服务相比,私人银行的客户和服务更高端,借助在各国建立的广泛人际关系和渠道优势,善于解决富人跨国投资难题和资 金管理事务,业务范围更广,金融产品的复杂程度更高,通常会按照客户需求量身定做相关产品和服务:从帮助客户管理庞大的资产(如投资规划、避税),到提供 并购案的建议及标的,甚至还提供收藏鉴定,代表客户到拍卖场所竞标古董。通过私人银行服务,客户还可接触到许多常人无法购买的股票、债券,获得许多投资私 人公司、优先购买IPO股票的机会。近年来,美国私人银行业务每年的平均利润率高达35%,年平均盈利增长12%-15%,远远优于一般的零售银行业务。 2.私人银行的发展

私人银行起源于17世纪初欧洲的一些金匠,最初是由私人独资或合伙投资经营的非股份公司形式的银行,属个人所有,由家族控制,一般以私人名字命名。几个世纪以来,私人银行通常都是权贵富豪财富的“避风港”。

目前,国际顶尖的私人银行主要在欧洲,在国际金融界和美国华尔街的投资

银行分庭抗礼。和其他银行所提供的私人银行业务相比较,瑞士的私人银行最 具特色并且具有标准的欧洲绅士风范,其特色可概括为:以欧洲客户为主、充分尊重隐私、银行承担无限责任、拒绝非稳定性增长——这几乎是一种完美的古典私人 银行图解。

承担无限责任是瑞士私人银行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特征,这意味着假如传统的瑞士私人银行倒闭,无法如数归还客户的资金,客户甚至可以拿走私人银行所有者的家族资产。相反,如果一家股份制银行倒闭,其客户只能依据这家银行的账面资产获得部分或全部赔偿。

瑞士最著名的私人银行中,大多数是非上市的家族企业,不少只做资产管理业务。以成立于1805年的私人银行百达(Bank Pictet Cie)为例,其客户囊括了欧洲上流社会前1000位最为知名、富有的家族,经手的资产额达2360亿瑞士法郎。但它服务的客户群体相当有限,可谓是专注 于顶尖服务的私人银行代表 3. 私人银行的优势

在大型国际金融机构的眼中,私人银行业务如今被视为一项增长型业务。美国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认为,财富管理是当前金融服务业务中成长最快的一个领域,相比于全球投资银行通过承销股票、债券和贷款以及为并购提供咨询所赚得的收入,财 富管理可能带来的总收入将是其3倍以上。

与投资银行不同,私人银行业现在仍然极为分散。对于一些跨国金融机构来说,这意味着巨大的机会:全球性品牌和规模经济将有助于夺取这个市场的更 大份额。尽管私人银行业务规模效应有多大仍然是个谜。但是,私人银行业务全球化的一个障碍是,不同国家的客户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波士顿咨询公司私人银行和资产管理业务主管克里斯蒂安.德.朱尼亚克认为,“这是一宗多国业务,但还不是全球性业务。意大利人想从私人银行得到的服务仍大大不同于法国人或是英国人想要的。”

大型银行的大多数高管认为自身在拥有最佳投资管理技巧或为客户提供不常见产品方面具有优势。通过利用集中化的人才资源,它们能够使自己与较小的 对手区别开来。“亚洲客户所寻找的资本市场专业知识与欧洲客户没有差别,”摩根士丹利全球私人财富管理部门总裁兼首席运营官詹姆斯.高曼表示。“虽然当地的分销渠道很重要,但只需要一个产品团队,这个团队位于何地无关紧要。”

大型金融集团可以利用其规模获得一些绝好股权投资机会,而通常这类机会不对普通投资者开放。摩根大通私人银行首席执行官玛丽.卡拉汉.爱多士称:“有些对冲基金从未对私人投资者开放过,但会与像我们这样的银行签订独家销售协议。当你投资另类资产时,这些关系就非常重要了,因为这 些资产的投资资格很难获得

二、私人银行的竞争压力

尽管新加坡等境外私人银行中心正蓬勃发展,但亚洲财富的大部分仍限于各国境内,而这一商业良机将取决于未来几年内金融监管当局进一步解除管制的力 度。无论采取何种方式敲开亚太市场,国际私人银行家还得用事实证明,他们能为新一代亚洲富人客户带来卓越的长期投资回报。花旗集团私人银行北亚与加拿大业 务主管梁伟文指出:“由于亚太地区经济增长令人瞩目,亚洲投资者正日益关注本国市场的投资机会。”

私人银行服务的标准千差万别:在瑞银集团,客户至少要有100万美元的银行可接受资产才能在这里开户。而在摩根士丹利的私人银行部门,最低净资产限制是2500万美元,客户还必须拥有1000万美元的流动资产,开户的最低限额为500万美元。摩根士丹利 亚洲私人财富管理部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市场部主管傅明侠表示:“我们只面向那些特别有钱的客户。”

尽管超级富豪是各家私人银行争相邀请的客户,然而,极度富有的顾客因为拥有议价能力,因此对银行来说是有利有弊。“没有哪家私人银行真想让亚洲首富李嘉诚成为其顾客,因为他期望得到的是机构价格。”香港的业内人士说。 一般来说,大客户最高可以将10亿美元交由一家私人银行管理,不过许多客户起初往往开一个100万美元的账户,然后逐渐加码。多数私人银行客户的账户金额一般在200万美元到500万美元之间。

瑞银和花旗这类全能银行很擅长瞄准最赚钱的顾客群:拥有300万到600万美元流动资产的投资者。“这些人对价格不甚敏感,喜欢通过(高利润)产品赚钱,如对冲基金和结构产品。”

除了人才和客户的争夺,私人银行业面对的另外一个考验是残酷的价格战。瑞银、汇丰和花旗等亚洲最大的私人银行由于市场份额领先,因此在价格战中占有上风,能够主导投资产品的价格。

市场分析家认为,私人银行界巨头与有着悠久传统的小型私人银行(包括百达、洛希尔、萨拉兴、宝盛、宝华、瑞龙和隆奥达亨等在内)之间,将出现两 极分化——中型银行如法国巴黎银行、法国兴业银行、荷兰银行、荷兰国际集团和英国巴克莱银行等要么被挤出市场,要么被迫将其私人银行业务与强劲竞争对手合并。

“在管理资产方面需要一流的交易平台和临界量。”花旗集团私人银行北亚洲及加拿大地区总裁兼董事总经理梁伟文表示,“亚洲私人银行业将继续成 长,但肯定会出现合并。”他认为,“中型玩家无法在价格上竞争,但他们在贷款利率差价方面可能会采取积极攻势。这将使一些银行陷入更危险的境 地。”

尽管如此,ING和法国兴业等银行却仍然自信,不为大行的悲观预测所动。法国兴业私人银行原亚洲首席执行官董达志指出,该行通过提供创新的增值产品和高度个人化的服务,已成功缓解利润压力的影响。

董达志表示,“越接近金融工程曲线上方,利润就越高。”法国兴业银行运用在衍生产品和结构性投资方面的专长,推出包含外汇、股权、大宗商品和对 冲基金在内的混合理财产品。ING私人银行亚洲业务负责人雷纳托.德古茨曼同样看好自身的业务发展前景:在过去5年内,借助客户间口头宣传和战术广告, ING私人银行净新资产的复合年增长率达30%。ING亚洲私人银行业务的成本效率比是55%,而境外和境内私人银行的业界平均值分别为62%和69%。

德古茨曼计划在未来两到三年内,将ING亚洲私人银行部门的员工数增加50%,他表示,“公司运营高效,因此公司很有竞争力,可以引进更多新的人才。在这个领域,要做得好不一定要规模大。” 三、总结

私人银行的发展日趋多样化,而有着丰富资源的亚洲正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新进入市场的小型私人银行则寄希望于富裕的亚洲人士倾向拥有多样化的财富管理服务。正如一位专家所说:“有1亿美元可投资的人,往往将约一 半的钱投入大型跨国银行;他们可能会将2000万美元当做?彩钱?投入诸如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投资银行;他们或许也想存一些钱?静悄悄地?到百达等历史悠 久的传统专业私人银行。”

参考书目:

1.黄春铃.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发展态势及其对策[J].新金融,2007,(03). 2.贵等.现代商业银行业务创新[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3.吕耀明.商业银行创新与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4.陈岱孙,厉以宁.国际金融学说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5.王发红,朱锋.我国商业银行创新问题研究[J].济南金融,2001(8). 6.庄毓敏.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7.刘峰.浅谈外资银行在华投资与个人理财的关系[J].法制与经济,2007,(6).

《国际企业管理》

文献综述

题目:国内现有银行间的竞争

系别:国际工商管理系 专业班级:工商管理0802班

姓名:商斯阳 学号:0820122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xl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