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企业法律顾问考试执业资格考试真题 - 综合法律知识

更新时间:2024-06-29 07: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7年《综合法律知识》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法律( )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则,具有判断和衡量人们行为是否合法的作用。 A.指引作用 B.评价作用 C.预测作用 D.教育作用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法律的作用。法律的作用是指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包括法律调整的影响和法的思想影响。法律的作用可以分为法律的规范作用和法律的社会作用。法律的规范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对主体的意志行为发生影响,从而对主体的行为具有指引、评价、预测、强制和教育的作用。其中,法律的评价作用是指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则,具有判断和衡量人们行为合法或不合法的作用。法律通过评价作用来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是非选择,从而达到指引人们行为的效果。正确答案是B.

2.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 )裁决。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 D.国务院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法的效力位阶;法的效力的裁决。《立法法》第86条规定: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不一致时,由有关机关依照下列规定的权限作出裁决:(1)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2)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3)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正确答案是B.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法律案,要由( )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表决,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法律案的通过。通过法律案,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表决来决定法律草案能否成为正式法律的活动。这是立法程序的第二阶段,也是立法程序中的重要一环,它决定着一部法律草案能否最终成为正式法律。根据《立法法》第22条和第40条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法律案,是由主席团提请大会全体会议表决,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法律案,由委员长会议提请常务委员会全体会议表决,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正确答案是B.

4.关于法规汇编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法规汇编具有系统性

B.法规汇编不改变原有规范性文件的内容 C.法规汇编可以是官方的,也可以是民间的 D.法规汇编可以创造新法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法规汇编。法规汇编属于规范性文件的系统化方式之一,又称法律汇编,是指将规范性文件依照一定的目的或标准,做出系统排列,汇编成册。其特点:一是具有系统性,即根据不同的目的,可以按照时间顺序、部门法分类或法律法规的效力等级等标准,将规范性文件汇编成一定的系统。二是不改变原有规范性文件的内容,不制定新的法律规范,因此不属于法的创制活动。三是法规汇编既可以是官方的,也可以是非官方的。所以D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正确答案是D.

5.双方当事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协商同意的部分或全部免除法律责任属于( )。 A.不诉免责 C.补救免责

B.时效免责 D.议定免责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法律责任的减轻与免除。法律责任的减轻与免除,即通常所说的免责。免责以存在法律责任为前提,是指虽然违法者事实上违反了法律,并且具备承担法律责任的条件,但是由于某些法律的规定,违法者可以部分或全部地免除法律责任。在我国的法律规定和实践中,免责的条件和情况主要有时效免责、不诉免责、自首和立功免责、补救免责或议定免责。其中,议定免责是指双方当事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协商同意的部分或全部地免除法律责任。这种免责仅适用于民事活动中。正确答案是D.

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体现了( )原则。 A.人民主权 B.法治 C.保护人权 D.权力分立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通过确认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在国家中的主人翁地位;通过确认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人民当家做主奠定了经济基础;通过确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为人民当家做主提供组织保障;依据有关法律规定,还确认广大人民通过其他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其他社会事务的权利,把人民当家做主贯彻到国家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正确答案是A. 7.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 )。 A.所有权 B.支配权 C.处分权 D.继承权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私有财产权是指公民有通过合法劳动和其他方式取得和占有属于自己的财产的权利。继承权是指公民依照法律规定或者被继承人生前立下的合法有效遗嘱,承受被继承人的遗产的权利。《宪法》第13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正确答案是D.

8.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 )。 A.主任 B.副主任 C.主任和副主任 D.主任或副主任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宪法》第113条规定: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中,除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代表外,其他居住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族也应当有适当名额的代表。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应当有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主任或者副主任。正确答案是D.

9.根据我国宪法规定,既可属于国家所有,也可属于集体所有的是( )。 A.森林 B.水流 C.矿藏 D.自留地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宪法》第8条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村中的生产、供销、信用、消费等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是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参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经营自留地、自留山、家庭副业和饲养自留畜。第9条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第l0条规定:城市的上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了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正确答案是D.

10.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人民检察院实行( )。

A.集体领导制 B.垂直领导制 C.双重领导制 D.领导负责制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体制。我国检察机关在组织系统方面设立最高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又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分院,自治州和省辖市人民检察院;县、市、自治县和市辖区人民检察院。《宪法》第131条规定: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第l32条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检察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导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专门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上级人民检察院领导下级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正确答案是B.

11.A市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地方性法规《A市企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该办法可以设定除( )以外的行政处罚。 A.罚款 B.责令停业

C.暂扣企业营业执照 D.吊销企业营业执照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行政处罚的设定。行政处罚的设定,是国家立法机关及某些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关于行政处罚的行为规则,赋予行政机关处罚职权的立法活动。《行政处罚法》第11条规定: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正确答案是D. 12.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自( )起计算。

A.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行为被依法确认违法之日 B.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行为发生之日 C.赔偿请求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身权益被侵害之日

D.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行使职权的行为发生,且赔偿请求人知道前者应当知道自身权益被侵害之日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国家赔偿法关于时效的规定。《国家赔偿法》第32条规定: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两年,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期间不计算在内。赔偿请求人在赔偿请求时效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赔偿请求时效期间继续计算。正确答案是A.

1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当事人可以对人民法院( )的裁定提起上诉。 A.中止诉讼 B.中止执行 C.财产保全 D.不予受理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允许上诉的裁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3条规定:裁定适用于下列范围:(1)不予受理;(2)驳回起诉;(3)管辖异议;(4)终结诉讼;(5)中止诉讼;(6)移送或者指定管辖;(7)诉讼期间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或者驳回停止执行的申请;(8)财产保全;(9)先予执行;(10)准许或者不准许撤诉;(11)补正裁判文书中的笔误;(12)中止或者终结执行;(13)提审、指令再审或者发回重审;(14)准许或者不准许执行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15)其他需要裁定的事项。对第(1)、(2)、(3)项裁定,当事人可以上诉。正确答案是D. 14.下列行为,不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假冒他人专利行为的是( )。 A.未经许可,在其制造的产品上标注他人的专利号

B.未经许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人的专利号,使人将合同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技术

C.变造他人的专利申请文件 D.制造标有专利标记的非专利产品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假冒专利罪的客观行为。《刑法》第216条规定: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004年11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规定: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的,属于《刑法》第216条规定的“假冒专利”的行为:(一)未经许可,在其制造或者销售的产品、产品的包装上标注他们专利号的;(二)未经许可,在广告或者其他宣传材料中使用他们的专利号,使人将所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专利技术的;(三)未经许可,在合同中使用他们的专利号,使人将合同涉及的技术误认为是他人的专利技术的;(四)伪造或者变造他人的专利证书、专利文件或者专利申请文件的。本题中,选项A、B、C中的内容都属于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只有选项D的内容不是。正确答案是D.

15.警察甲与警察乙开玩笑,随手拿起执勤枪向乙瞄准、开枪,同时戏称“我一枪打死你”,不料枪中有子弹,乙被当场打死。甲的行为属于( )。 A.意外事件 B.故意犯罪

C.过于自信的过失犯罪 D.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故意与过失的区别。《刑法》第l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第l5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一般认为,区别故意与过失主要看行为人主观上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的不同。主观上对危害结果有认识,并且意志上是一种希望或者放任心态的,是故意犯罪;主观上对危害结果有认识,但意志上过于自信地认为危害结果不会发生而构成犯罪的,是过于自信过失犯罪;主观上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认识到危害结果会发生以致危害结果发生而构成犯罪的,是疏忽大意过失犯罪。本题中,警察甲主观上不希望打死警察乙,从意志因素上看,甲对乙的死亡结果是不希望的,只是由于甲的疏忽大意,没有检查执勤枪中是否有子弹,结果导致了乙的死亡。甲对乙的死亡结果有认识能力而因疏忽大意没有认识到,其主观上是一种疏忽大意的心态,构成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正确答案是D.

16.甲因私仇蓄意杀害乙。某天,在乙回家途中甲向其开枪射击,但未击中。这时枪里尚有子弹,但甲怕罪行暴露受到惩罚,遂放弃开枪射击。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 C.一般违法行为 D.以为事件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放弃可重复进行的犯罪行为的刑法性质问题。《刑法》第23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第24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在放弃可重复进行的犯罪行为中,行为人第一次犯罪行为没有造成危害结果是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因素,这似乎符合犯罪未遂的规定。但是,如果从行为人的行为整体上看,在可以重复进行犯罪行为中,第一次犯罪行为或者第一枪只是整个行为的一部分,行为人在可以重复进行犯罪行为时,自动放弃犯罪,可视为对整个犯罪行为的放弃。因此本题中,甲在可以重复开枪的情况下,因害怕罪行暴露而放弃,应成立犯罪中止。正确答案是B.

17.属于任何犯罪构成必不可少的要件的是( )。 A.犯罪目的 B.犯罪对象 C.危害行为 D.犯罪时间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犯罪构成的要件。刑法理论一般认为,每种犯罪都必须具备四个构成要件: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又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犯罪对象、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等。犯罪主观方面的要件包括犯罪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目的。在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中,危害行为是犯罪客观方面的必备要件,属于必不可少的,犯罪对象、犯罪时间、地点、方法等属于选择要件,不是每个犯罪都需要。在犯罪主观方面,犯罪故意、犯罪过失是必备要件,犯罪目的则属于选择要件,只有部分犯罪要求有犯罪目的。因此,本题四个选项中,只有危害行为是必备要件,属于任何犯罪构成必不可少的要件。正确答案是C.

18.甲因盗窃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缓刑考验期满不久,司法机关查明甲在缓刑考验期内又盗窃价值约6000余元的财物。对甲应当( )。 A.不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以盗窃罪从重处罚 B.不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与累犯从重处罚 C.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前罪与后罪并罚 D.不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前罪与后罪数罪并罚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缓刑的撤销。《刑法》第77条第l款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第69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因此,只要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间内又犯新罪,无论是在缓刑考验期间内发现还是在缓刑考验期满后发现,都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第69条的规定予以并罚。本题中,甲的盗窃罪是在缓刑考验期间内实施的,依照《刑法》的规定也应当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前罪与后罪并罚。正确答案是C.

19.上级人民检察院如果认为下级人民检察院抗诉不当,可以( )撤回抗诉。 A.向同级人民法院 B.向下级人民法院 C.建议下级人民检察院 D.责令下级人民检察院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上级人民检察院的撤回抗诉程序。《刑事诉讼法》第l85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裁定的抗诉,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书,并且将抗诉书抄送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原审人民法院应当将抗诉书连同案卷、证据移送上一级人民法院,并且将抗诉书副本送交当事人。上级人民检察院如果认为抗诉不当,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撤回抗诉,并且通知下级人民检察院。可见,上级人民检察院如果认为下级人民检察院抗诉不当的,依照《刑事诉讼法》第185条第2款的规定,可以直接向同级人民法院撤回抗诉。正确答案是A.

20.某国驻华使馆参赞涉嫌犯罪,依照我国刑法规定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我国应当( )。 A.移交国际刑事法院处理 B.通过联合国解决 C.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D.直接适用我国法律进行起诉、审判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对享有外交特权和刑事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管辖权。《刑法》第11条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本题中,根据我国签署的有关国际条约,驻华使馆参赞属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人。因此,对其刑事责任,应当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正确答案是C.

21.在审判阶段,可以接受人民法院指定担任辩护人的只能是( )。 A.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 B.被告人的监护人 C.人民团体推荐的人 D.被告人所在单位推荐的人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人民法院指定辩护人的范围。《刑事诉讼法》第34条规定: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可以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因此,人民法院有权指定担任辩护人的只是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正确答案是A.

22.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在刑事案件立案以后( )以前提起。 A.侦查终结 B.提起公诉 C.第一审判决宣告 D.判决生效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时间。1998年6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9条规定: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在刑事案件立案以后第一审判决宣告以前提起。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在第一审判决宣告以前没有提起的,不得再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但可以在刑事判决生效后另行提起民事诉讼。可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必须在刑事案件立案以后第一审判决宣告以前提起。正确答案是C. 23.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 )决定。 A.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 B.同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 C.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上级公安机关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有关人员的回避程序。《刑事诉讼法》第30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检察长和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决定。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复议一次。因此,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来决定。正确答案是A.

24.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 )批准。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务院 D.同土资源部 【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审批。《土地管理法》第21条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行分级审批。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报国务院批准。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城市以及国务院指定的城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报国务院批准。本条第2款、第3款规定以外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逐级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其中,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由省级人民政府授权的设区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批准。可见,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查同意后,应报国务院批准。正确答案是C. 25.我国地表或者地下的矿产资源由( )代表国家行使所有权。 A.国土资源部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国务院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矿产资源所有权的行使单位。《矿产资源法》第3条规定:矿产资源属于国家所有,由国务院行使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地表或者地下的矿产资源的国家所有权,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不同而改变。可见,矿产资源所有权是由国务院来行使的。正确答案是D.

26.经济林的林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也可以依法作价入股,但不得将经济林的林地改为( )。 A.薪炭林地 B.非林地 C.用材林地 D.竹林地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林地的经营管理权。《森林法》第l5条规定:下列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也可以依法作价入股或者作为合资、合作造林、经营林木的出资、合作条件,但不得将林地改为非林地:(一)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二)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林地使用权;(三)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采伐迹地、火烧迹地的林地使用权;(四)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森林、林木和其他林地使用权。可见,经济林的林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也可以依法作价入股,但不得将林地改为非林地。正确答案是B. 27.野生植物采集证属于自然资源许可证中( )许可证。 A.资源开发 B.资源利用 C.资源交易 D.资源保护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自然资源许可证的分类。从实施管理的范围来看,自然资源许可证可分为三大类:一是资源开发许可证,如林木采伐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捕捞许可证、野生植物采集证等;二是资源利用许可证,如土地使用证、草原使用证、养殖使用证等;三是资源交易进出口许可证,如野生动植物进出口许可证等。按照上述分类,本题中的野生植物采集证属于自然资源许可证中的资源开发许可证。正确答案是A.

28.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 )年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当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耕地。

A.1 B.2 C.3 D 4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耕地保护制度。《土地管理法》第37条第l、3款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闲置、荒芜耕地。已经办理审批手续的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1年内不用而又可以耕种并收获的,应当由原耕种该幅耕地的集体或者个人恢复耕种,也可以由用地单位组织耕种;1年以上未动工建设的,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缴纳闲置费;连续2年未使用的,经原批准机关批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无偿收回用地单位的土地使用权;该幅土地原为农民集体所有的,应当交由原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恢复耕种。承包经营耕地的单位或者个人连续2年弃耕抛荒的,原发包单位应当终止承包合同,收回发包的耕地。正确答案是B.

29.我国《宪法》第45条中“国家和社会保障残疾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规定了( )法律制度。 A.社会救济 B.社会福利 C.社会互助 D.社会优抚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军人优抚制度。《宪法》第45条第2款规定:国家和社会保障残废军人的生活,抚恤烈士家属,优待军人家属。这一款规定的制度是军人优抚制度,即国家和社会对优抚对象给予政治上、经济上优厚待遇的制度,属于社会优抚制度的一种。正确答案是D. 30.社会( )制度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 A.救济 B.保险 C.福利 D.优抚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社会保障的内容。社会保障是国家为了保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公民年老、疾病、伤残、失业、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的情况下,由政府和社会依法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公民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社会保障的内容包括了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互助和社会优抚。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正确答案是B.

31.甲系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如果在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期满后仍未实现再就业,那么甲应( )。

A.由企业提供基本生活费 B.继续享受失业保险待遇

C.由民政部门按规定提供最低生活保障费 D.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供生活津贴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我国建立和完善了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的三条保障线。第一条保障线是以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为基础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在未实现就业的特定期间内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第二条保障线是失业保险制度,对劳动者在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提供保障;第三条保障线是国家财政支持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在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协议期满仍未实现再就业的下岗职工,要按照规定及时向他们发放失业保险金。在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期满后仍未实现再就业的失业人员,由民政部门按规定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本题中,甲在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期满后仍未实现就业,则甲可享受由民政部门按规定提供的最低生活保障费。正确答案是C.

32.甲于1999年进入某企业工作,该企业要按照甲工资总额的( )缴纳甲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A.8% B. 17% C.20% D.25%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纳。国务院1997年《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第3条规定: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企业缴费)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包括划人个人账户的部分),具体比例由省、自治区、

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少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因离退休人数较多、养老保险负担过重,确需超过企业工资总额20%的,应报劳动部、财政部审批。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个人缴费)的比例,l997年不得低于本人缴费工资的4%,l998年起每两年提高1个百分点,最终达到本人缴费工资的8%。有条件的地区和工资增长较快的年份,个人缴费比例提高的速度应适当加快。正确答案是C.

33.下列关于社会救济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社会救济在公民不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时才发生作用 B.社会救济是国家和社会对公民提供的援助

C.社会救济形式多种多样,是公民应享有的基本权利 D.社会救济一般是长期的,少数是短期的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社会救济的基本含义。社会救济也称社会救助,是国家对遭受自然灾害和其他不幸事故以及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给予的一种临时性的或定期性的帮助。它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含义:第一,社会救济是国家和社会对公民提供的援助;第二,社会救济是在公民不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时才发生作用;第三,社会救助的形式多种多样;第四,社会救助是公民应得的权利;第五,社会救助一般是短期的,[法律教育网整理]除了一些长期救助对象外,大部分是应急性的。本题中,选项A、B、C的表述均是正确的,只有选项D的表述是错误。正确答案是D.

34.在我国,反倾销税的执行机关是( )。 A.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 B.海关 C.商务部 D.财政部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反倾销税的征收。《反倾销条例》第38条规定:征收反倾销税,由商务部提出建议,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根据商务部的建议作出决定,由商务部予以公告。海关自公告规定实施之日起执行。可见,反倾销税的建议权在商务部,决定权在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执行权在海关。正确答案是B.

35.在《2000年同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用于表示“卖方所承担的风险与责任最大”的国际贸易术语是( )。

A.DDP B.FCA C.EXW D.FOB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国际贸易术语。根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在4组13个贸易术语中,卖方责任最小、买方责任最大的国际贸易术语是EXW.卖方责任最大、买方责任最小的术语是DDP.按照DDP,卖方必须自担风险和费用,取得符合合同规定的货物和自费办理货物出口和进口所需要的一切手续,包括出口和进门许可证,出关及入关手续以及从他国过境所需的一切海关手续;自费订立运输合同,将货物运至指定目的地等。正确答案是A. 36.在《2000年同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FCA条件下风险转移的界限是( )。 A.货交承运人处置时起 B.货交买方处置时起 C.货物越过装运港船舷 D.货交船边后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FCA风险转移界限。根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FCA属于货交承运人(……指定地点),卖方只要将货物在指定的地点交给买方指定的承运人,并办理了出口清关手续,即完成交货。货物风险转移的时间是货交承运人。正确答案是A. 37.根据《联合同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要约的撤销是指在要约人发出要约后,于要约生效前取消该项要约 B.要约不因期间已过而失效 C.要约送达受要约人时生效 D.承诺可以与要约不一致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有关要约、承诺的规定。《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15条第l项规定:发价于送达被发价人时生效。因此要约送达受要约人时生效,选项C是正确的。该公约第16条第l项规定:在未订立合同之前,发价得予撤销,如果撤销通知于被发价人发出接受通知之前送达被发价人。可见要约的撤销是发生在要约生效以后合同订立之前的,选项A的表述是错误的。公约第19条第l项规定:对发价表示接受但载有添加、限制或其他更改的答复,即为拒绝该项发价,并构成还价。可见,对要约的添加、限制或者其他更改就构成了还价,因此承诺必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选项D是错误的。公约第21条第l项规定:逾期接受仍有接受的效力,如果发价人毫不迟延地用口头或书面将此种意见通知被发价人。可见,要约过期后是有严格限制的,一般情况下,要约过期即失效。正确答案是C. 38.保障措施实施期限超过( )年的,商务部应当在实施期间对该项措施进行中期复审。 A.1 B.2 C.3 D.4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保障措施的中期复审。《保障措施条例》第29条规定:保障措施实施期限超过3年的,商务部应当在实施期间内对该项措施进行中期复审。复审的内容包括保障措施对国内产业的影响、国内产业的调整情况等。可见,保障措施实施期限超过3年的,商务部应当在实施期间对该项措施进行中期复审。正确答案是C. 39.世界贸易组织最高决策机构是世界贸易组织( )。 A.董事会 B.总理事会 C.部长级会议 D.秘书处总干事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世界贸易组织的组织机构。世界贸易组织的组织机构包括部长级会议、总理事会、秘书处和附属机构。其中,部长级会议是由所有成员组成,它有权对多边贸易协定下的所有事项作出决定,履行世界贸易组织的各项职能并采取必要的行动。因此,部长级会议是世界贸易组织各项事务的最高决策机构。正确答案是C.

40.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的期限,从专家组设立到争端解决机构通过专家组报告一般不超过( )个月。 A.3 B.6 C.9 D.12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程序。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程序一般包括争端方的磋商、申请成立专家组、专家组作出裁定、上诉机构进行审查和作出裁定、争端解决机构通过专家组或者上诉机构的报告、裁定和建议的实施。争端解决的期限,从专家组设立到争端解决机构通过专家组报告一般不超过9个月;如果启动了上诉程序,该期限可以延长到12个月。正确答案是C.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 41.依据法律的分类,我国的刑法属于( )。 A成文法 B.实体法 C.普通法 D.私法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法律的分类。法律的分类是指从一定角度或根据一定标准将法律规范或法律制度划分为若干不同的种类。根据法律的外部形式和结构等方面的特点进行的分类有:(1)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成文法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制定颁布、以不同效力等级的规范性文件形式表现出来的法,故又称“制定法”;不成文法是由国家机关以一定形式认可其法律效力,但不表现为成文的规范性文件形式的法,一般指习惯法。因此,我困刑法应当属于成文法。(2)实体法和程序法。实体法主要是规定和确认的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或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权和职责的法律,通常表现为民法、刑法、行政法等;程序法主要是规定保证实体权利和义务得以实现或职权和职责得以履行的法律,通常表现为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3)根本法和普通法。在采用成文宪法的国家,根本法是指宪法,其在国家法律体系中享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宪法的内容和制定、修改的程序都不同于其他法律;普通法是指宪法以外的其他法律,普通法的内容一般只涉及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如民法、刑法等。(4)公法与私法。一般认为,凡是以

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具有管理与服从的性质,以国家或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为法律关系主体一方或双方的法律即为公法,如刑法;而凡是以保护私人利益为目的、具有平等的性质,以地位平等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为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法律即为私法,如民法。正确答案是ABC.

42.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在结构上由( )要素组成。 A.行为条件 B.行为模式 C.行为分析 D.法律后果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法律规范的结构。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在结构上由三个要素组成,即“假定”、“处理”和“制裁”。(1)假定,又称行为条件,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适用该规范的条件的部分,它把规范的作用与一定事实状态联系起来,指出在发生何种情况或具备何种条件时,法律规范中规定的行为模式便生效。(2)处理,又称行为模式,是指法律规范中为主体规定的具体行为模式,即权利和义务、权力和责任,它指明人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以此指导和衡量主体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3)制裁,又称法律后果,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主体的行为违反法律要求时应当承担何种法律责任或引起何种国家强制措施的部分。正确答案是ABD.

43.下列关于法律规范体系概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法律体系的形成是立法活动与法学研究的共同产物 B.法律体系中的法律是指现行法 C.构成法律体系的基本单位是法律部门 D.法律体系中包括国际法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法律体系的概念。法律体系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在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的基础上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法律体系的概念有以下几层含义:首先,法律体系是一国全部现行国内法构成的整体。法律体系包括的法律是一个国家的国内法,不包括外国法和国际法,是一个国家全部的现行法,只要是现行有效的,都被纳入法律体系中来;其次,法律体系的构成有两个环节,即规范性文件归入法律部门,法律部门再组成法律体系。在这个意义上讲,构成法律体系的基本单位是法律部门;第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立法活动和法学研究的共同产物。正确答案是ABC.

4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有权提出宪法修改的是( )。 A.1/6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1/5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宪法的修改程序。宪法内容的根本性和效力的最高性,要求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有更加严密的程序。《宪法》第64条第l款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正确答案是BC.

45.我国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是( )。 A.国际环境要求我国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

B.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C.我国的国家性质要求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 D.我国有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传统 【真题解析】

本题所考查的考点是国家结构形式。我国实行的是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原因是:第一,我国有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传统;第二,我国的民族状况和民族关系有利于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第三,采取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第四,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要求我国实行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正确答案是ABD. 46.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人身自由权的主要内容包括( )。 A.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B.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C.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D.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真题解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x7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