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成人高考——广东财经大学《社会学》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3-03-08 04:48:07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珠海成人高考——广东财经大学《社会学》复习资料
珠海成人高考海源教研室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所谓“社会”,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按照自己增长和提高的劳动和生活的需要,创造性的综合成不同社会关系,进行不同社会活动的生活共同体。
机制的基本含义有三个:
1. 是指事物各组成要素的相互联系,即结构;
2. 是指事物在有规律性的运动中发挥的作用、效应,即功能; 3. 是指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
社会运行机制是指人类社会在有规律的运动过程中,影响这种运动的各组成因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联系,以及这些因素产生影响、发挥功能的作用过程和作用原理,简要地说,也就是社会运行“带有规律性的模式”。
社会运行机制是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我们将其分为动力,整合,激励,控制,保障等五个二级机制,并非将这一有机系统机械地割裂开来,而是出于深入剖析社会运行机制的需要。
动力机制的主要功能是为社会运行提供适度的动力。
整合机制的主要功能是协调社会利益,促使社会个体、社会群体组成有机整体。 激励机制的主要功能是维系良好的社会秩序,控制社会运行的方向与速度。 控制机制的主要功能
保障机制的主要功能是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条件,维护社会运行安全。
社会的特点:
① 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
② 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③ 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④ 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 ⑤ 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⑥ 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
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
① 宏观社会与微观社会的角度;
宏观社会指社会的整体结构,是较大范围的社会关系,如人口结构,民族结构,阶级结构,职业结构等
微观社会指社会的个体结构,即表现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互动的模式。 ② 个人关系、群体关系和社会制度的角度;
个人关系,指日常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联系或互动,它是一种较低层次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常常是非正式的,没有什么固定的要求,更没有通过法律,法规,规则,规章等形式固定下来,因而它常常是不稳定的,变动不居的。
1
③ 血缘、地缘和业缘。
血缘是指以血统的或生理的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 地缘是指人类社会的区位结构关系或空间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业缘是指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复杂的社会关系。
我们认为,文化具有以下特点:
(1) 文化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 (2) 文化的复合性 (3) 文化的象征性 (4) 文化的传递性
(5) 文化的变迁性和文化堕距 (6) 文化的差异和统一
主文化是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亚文化是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 亚文化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别:
(1) 民族亚文化。它是为社会中少数民族群体所特有的文化 (2) 职业亚文化。指为各种职业群体所特有的文化 (3) 越轨亚文化。指为一些反社会集团所特有的文化
社会化(socialization)
从文化的角度,社会化被看作是一个文化传递和延续的过程,社会化的实质是社会文化(核心是价值标准)的内化。
从人格发展的角度,社会化被视为一个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社会人就是经由社会化过程而形成有个性的人。
从社会结构的角度,社会化就是要是人变得具有社会性。综上所述,所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初始社会化(primary socialization)
预期社会化(anticipatory socialization)
社会化的类型 发展社会化(developmental socialization)
逆向社会化(reveral socialization)
再社会化(resocialization)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几种典型的集合行为 (一) 恐慌
恐慌是指人们在面临某种直接威胁时,所出现的紧张心态及违反常规的行为
2
(二) 谣言
谣言是从不知名的来源发生,通过非正式的途径而传播的信息。
谣言可以使凭空捏造的,也可以通过对正确信息的加工,歪曲而成。这种加工有四种方式:
(1) 简约化 (2) 片面化 (3) 同化 (4) 逻辑化 (三) 流行
流行是指一个时期内在社会上流传很广,盛行一时的外表和行为的风格,是一段时间内为人们广为崇尚的生活模式。
流行具有新奇性,消费性,周期性,选择性等特点。
群体的类型
(一) 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
主要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来划分
所谓初级群体,又叫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
所谓次级群体,又叫间接群体或次属群体,指的是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 (二) 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主要依据群体的正规化程度及其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来划分。
正式群体的正规化程度高,其成员间的互动采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都有明确的、且常常是书面形式的规定。
非正式群体的正规化程度低,其成员间的互动采取随意的、常规的方式,成员的权利、义务及彼此间的关系并没有明确的——尤其是成文的——规定。 (三) 内群体和外群体
主要依据成员对群体的心理归属来划分。
所谓内群体,指成员对其有团结、忠心、亲密及合作感觉的群体,也就是成员在心里上自觉认同并归属于其中的群体。
所谓外群体,泛指内群体成员之外的其他任何“别人”的结合。 (四) 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主要依据成员的身份归属来划分。 所属群体指的是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
参照群体并非某一(些)成员身份所属的群体,但它却被某一(些)成员用做其所属群体的参照对象。
(五) 血缘群体、地缘群体、业缘群体与趣缘群体 主要依据群体内人际关系发生的缘由及其性质来划分。 基于成员间血统或生理联系而形成的群体叫做血缘群体。 基于成员间空间或地理位置关系而形成的群体叫做地缘群体。 基于成员间劳动与职业间的联系而形成的群体叫业缘群体。
基于成员间兴趣,爱好,志向等额相同或相近而形成的群体叫做趣缘群体。
初级社会群体
3
初级社会群体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 成员有限
(2) 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
(3) 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个性。 (4) 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 (5) 成员难以替代。 (6) 群体整合程度高。
(7) 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
初级群体的形成一般需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条件: (1) 活动空间接近 (2) 接触时间长
(3) 相互交往比较自由,不用过多的约束 (4) 交往各方面角色,地位间的社会差异较小
初级群体的功能 正功能:
(1) 承担着社会化的任务 (2) 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 (3) 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负功能:
(1) 从微观心理角度看,初级群体可能压抑个体的形成和个人积极性的发挥,限制个人的社会发展。
(2) 从宏观结构角度看,正规组织中初级群体的存在,有可能干扰正式组织关系,破坏组织结构,妨碍组织效率的提高和组织目标的实现。
从初级群体的发展趋势看,在转型期,初级群体将日渐衰落。 首先,社会分化加剧,初级群体缘由功能不断发生转移。 其次,初级关系日趋松懈。
最后,一些初级群体已经名存实亡。
从初级群体日趋衰落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来看,既有其积极的一面,又有其消极的一面。 ① 这种衰落有可能提供更多的个人自由
② 初级群体的衰落,有可能出尽更大范围的社会整合
③ 初级群体的衰落与初级关系的淡化,标志着人们更多地依靠正式分工及规章制度等次级关系来处理问题,从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目标
④ 初级群体的衰落也削弱了非正式控制手段的影响力,增加了社会控制的难度,并带来人际关系的疏远、冷漠,妨碍了人们的感情生活,导致一些不利于人的发展的社会问题。
婚姻,作为个人活动结果的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持续的性关系+共同生活。 作为社会设置的婚姻,则是指:(1)两个人按照社会所要求的契约关系和程序来组建共同生活(当事人的“婚”);双方都与对方原来的家庭结成确定的关系(当事家庭之间的“姻”)。
4
家庭,作为生活实体,其定义可以概括为:实体婚姻+孩子+生活共同体。
社会组织的含义
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广义的组织,即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另一种是狭义的组织,即相对于初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
组织活动是一种整体性和结构性活动,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组织的目标结构; 第二,组织的心理结构; 第三,组织的技术结构; 第四,组织的整个活动。
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即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它们的相互关系和联系构成了社会组织的基本结构。
规范是指未定的规则与规章制度。规范是社会互动的基础,是社会关系及其功能价值的具体表现,它指个人或团体应如何思考、感觉与信仰,在各种情况与关系当中应如何行动。
地位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所处的位置。
社会地位的形式有两种:即归属地位与成就地位。归属地位是与生俱来的,如性别、年龄、种族及亲族等;成就地位则是依靠个人后天的努力所取得的地位,如医生、教师、艺术家等。
角色是指按一定社会规范表现的特定社会地位的行为模式。
权威是指一种合法化的权力。它是维持组织运行的必要手段,它使成员在组织内感受到约束和限制。
社会学所说的社会分层(social stratification)指的是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社会分层体现着社会不平等。
所谓社会流动指的是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
合理的社会流动是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协调机制
具体地说,合理的社会流动促进社会运行的协调作用表现在下述方面:
(1) 形成开放、动态的分层结构取代封闭、固定式分层结构,有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2) 合理流动能够拓宽社会各层次之间的接触界面,有助于各层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联系,加强了社会整合程度。
(3) 合理流动能有效地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开拓进取精神,给社会系统注入活力,从而推动实现高水平的社会良性运行。
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是与传统的实在社区(real community)相对应而言的。虚拟社区是指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社会互动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场所。
5
在虚拟社区中,人们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并且还把这种友谊关系延伸到现实社会中,实现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互动。与实在社区相比,虚拟社区主要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征: (1) 交往具有超时空性。
(2) 人际互动具有匿名性和彻底的符号性。
(3) 人际关系较为松散, 社区群体的流动较为频繁。 (4) 自由、平等、民主、自治和共享的准则。
虚拟社区与实在社区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理解:
(1) 虚拟社区是对实在社区的反映和重构,实在社区中的生活方式和观念、规范会
影响到虚拟社区的建构。
(2) 虚拟社区会反作用于实在社区,为实在社区的重组和再造增加新的元素。 (3) 两者在功能上是互补的。
城市是一种主要由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组成的、规模较大、结构较复杂的地域社会共同体。
城市化亦称都市化,通常是指伴随人口集中,农村地区不断转化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城市的社会文化特征概述
(1) 城市人口规模大、密度高。 (2) 城市人口异质性强。
(3) 城市社会分工复杂,专业化程度高。 (4) 城市社会关系具有匿名性与非人情性。 (5) 城市社会活动科层化。
(6) 城市社会阶层结构趋向开放,社会流动性高。 (7) 城市文化世俗化。 (8) 城市生活方式现代化。
(9) 城市社会控制以正式手段为主,社会整合度低。
社会变迁既泛指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又特指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既指社会变化的过程,又指社会变化的结果。
社会变迁依其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从社会变迁的规模,可区分为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
从社会变迁的方向,可区分为进步的社会变迁和倒退的社会变迁。
从社会变迁的方式角度,可区分为渐进的社会变迁与激进(革命)的社会变迁。
从人对社会变迁的参与和控制的角度,可区分为自发的社会变迁和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在社会学中,社会现代化是指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转型过程,即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够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过程。
人口问题是指人口的数量、质量以及人口结构等要素与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与社会的良性运行及发展不和谐、不相称的现象。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在数量方面,
6
表现为人口过快增长,人口规模迅速膨胀,引起人们常说的“人口爆炸”问题;(2)在素质方面,表现为人口中未受教育或受教育水平较低的人数偏多、健康状况不好或受疾病困扰的人较多;(3)在人口结构方面,表现为人口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职业结构、城乡结构、文化结构等等,与物质生产、社会生活以及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不想协调。
人口老龄化或老化反映的是人口年龄结构的一种动态变迁过程。 人口老龄化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后果。
首先,人口老龄化将可能带来家庭结构、社会关系、价值观念以及社会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变化。 其次,人口老龄化不仅是老年人的增多,而且也是老年人的老龄化过程,即在老年人中,高龄老人越来越多。
此外,老年人口的增多,同时也是其他年龄结构人口比例下降的过程。
所谓贫困,从最基本的意义上说,是个人或家庭缺乏必要的资源,因而不能达到一个社会的基本生活水准。
人们为了从不同角度描述和理解贫困,将贫困区分成了不同的类型。 1. 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所谓绝对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缺乏起码的资源,以维持最低的生活需求,甚至难以生存。 所谓相对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所拥有的资源,虽然可以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要,但是不足以使其达到一个社会的平均生活水平,通常只能维持远远低于平均生活水平的状况。 2. 初级贫困与次级贫困
所谓初级贫困,实际上相当于绝对贫困,不过它更强调贫困的客观性,也就是生存资源的绝对缺乏。
次级贫困的概念更强调导致贫困的主观因素。 3. 过渡性贫苦与持续性贫困
在特定时期内陷于贫困的状况可以看做是过渡性贫苦。
持续性贫困是指个人或家庭无法摆脱或不愿摆脱其贫困地位的一种情形。 4. 公开贫困与隐蔽贫困
所谓公开贫困,大体上是指一种比较容易发现和测定的贫困状况。 隐蔽贫困是指难以发现和测定的贫困状况,使用一般的人均指标完全可能掩盖大量的贫困人口,特别是在财富或收入分配非常不均的情况下。 5. 制度性贫困、区域性贫困与阶层性贫困
所谓制度性贫困,是指由于社会制度决定了生活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区域、不同群体和个人之间的不平等分配,从而导致了特定地区、区域、群体或个人处于贫困状态。 所谓区域性贫困,是指在相同的制度安排下,由于各个地区在自然条件和社会发育程度方面的差异,从而导致特定区域生活资源供给的相对缺乏,贫困人口相对集中。
所谓阶层性贫困,是指在相同的制度安排下, 在大约均质的空间区域或行政区划内,某些群体、家庭或个人,由于身体素质较差,文化程度不高,家庭劳动力少、生活资料不足、缺少社会关系等原因,而导致竞争生活资源的能力较差,从而陷于贫困状态。 6. 国内贫困与国际贫困
社会控制
广义的社会控制是指社会组织体系运用社会规范以及与之相应的手段和方式,对社会成
7
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及社会组织)的社会行为及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约束,对各类社会关系进行调节和制约的过程。
狭义的社会控制是指对社会越轨者施以社会惩罚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社会控制的类型
1. 积极性控制与消极性控制
积极性控制是指运用舆论。宣传。教育等措施引导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预防社会越轨行为的产生。
消极性控制室指运用惩罚性手段对已经产生的社会越轨行为进行制裁。 2. 硬控制和软控制
硬控制是指运用强制性控制手段,如政权、法律、纪律等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实行控制,因而有称之为强制性控制。
软控制是指运用非强制性控制手段,如舆论、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实行控制,因而又称之为非强制性控制。 3. 外在控制和内在控制
外在控制是社会依靠社会力量促使社会成员服从社会规范的控制类型,它以社会力量的强制性作为其发挥作用的基础。
内在控制是指社会成员在内化社会规范的基础上,自觉地用社会规范约束和检点自己的价值观与行为方式,因此又称自我控制。 4. 制度化控制与非制度化控制
制度化控制又称正式控制,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向社会成员昭示“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的控制类型,如政权、法律、纪律、规章及各种具体社会制度等等。
非制度化控制又称为非正式控制,是指以风俗、习惯的形式控制社会成员的控制类型,虽然“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并无明文规定,但社会成员经过社会化过程后对此都已了然在胸。
5. 宏观控制与微观控制
宏观控制是指社会运用政权、法律、纪律、政策、条令等控制手段对全体社会成员及整个社会关系进行调控与制约;
微观控制是某个具体的社会组织运用组织规章、组织文化等控制手段对其组织成员实施指导与约束。
社会越轨(social deviance),亦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
社会越轨的类型 (1) 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时之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犯罪行为是违法行为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是指触犯刑律而应受到刑法处罚的行为。 (2) 违警行为
违警行为是指违反有关维护社会治安和公安秩序的规则、规定、条例的行为,严重的违警行为有可能转化为违法行为。 (3) 违规行为
违规行为是指一切不按常规办事的行为,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社会越轨。
社会政策是国家为解决社会问题所采取的原则和方针。
8
政策终结是根据政策评估结果,对现行政策进行修改、补充、调整和终止的过程。 政策终结的内容,一般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功能的终结 (2) 机构的终结 (3) 政策的终结 政策终结的方式 (1) 政策替代 (2) 政策合并 (3) 政策分解 (4) 政策缩减
社会工作是指社会(政府和群众团体)以物质、精神和服务等方式对那些因外部、自身和结构性原因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的个人与群体提供帮助,使他们恢复社会生活能力,改善社会互动关系,提高社会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这个定义有三个基本含义:
1. 社会工作室其主体为增进社会和谐与社会进步而展开的一项自觉自愿的非赢利性
的社会公益活动。
2. 社会工作是以那些不能维持正常社会生活而又需要他人帮助的个人和群体为服务
对象的。
3. 社会工作是用社会整体利益、社会各方面协同发展作为这一事业的基本目标。
社会工作的内容非常宽泛,它包含了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社会政策的具体推行工作以及社会服务等。其主要内容有: (1) 社会福利 (2) 社会服务 (3) 社会保险 (4) 社会救济 (5) 救灾工作 (6) 社区工作 (7) 社会工作教育
(8) 社会工作行政、督导和咨询 (9) 国际社会工作
9
哲学基础 逻辑体系 方法论 理论范式 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价值准则 调查研究 实验研究 研究技术 实地研究 文献研究 问卷法 访问法 观察法 研究方法 量表法 抽样方法 测量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 定性资料分析方法 计算机应用技术 10
正在阅读:
全自动洗衣机控制系统设计04-09
工程热力学总结 - 图文11-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05-18
明溪公务员局网:2013年福建三明市明溪县事业单位招聘98人03-14
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史荟萃精华01-15
春天的雨作文800字07-15
自动控制理论答案(孙扬声版)11-06
新《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知识竞赛题库03-19
如果还有下一辈子,我想和你一起白头11-03
- 上海大众、一汽大众、东风日产车型与VIN代号对照表
- 第2章服装原型及原型制作
- 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经济户口管理办法及四项制度
- 纪检监察业务知识试题2
- 传感器综合题答案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翻硕招生人数及学费
- 初三新编英语教材下册
- 公司庆中秋、迎国庆联欢会客串词
- 向区委常委会汇报安全生产工作材料
- 2006年GCT英语模拟试题(三)及答案解析
- 经济法概念的早期使用
- 我爱做家务课堂教学设计
- 学校安全工作月报表、消防安全排查表、消防隐患排查台账
- 成本会计毕业论文
- 班级文化建设论文
- 2018年天津市高考文科试题与答案汇总(Word版) - 图文
- 铁路论文
- 2017年嵌入式系统设计师考试时间及地点
- 1.111--灾害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 起爆点主图 注意买入 拉升 逃顶源码指标通达信指标公式源码
- 珠海
- 复习资料
- 成人高考
- 广东
- 社会学
- 财经
- 大学
- 2014高考作文预测:图画材料作文写作指导与例文导航
- 专题05遗传的分子基础教学案-2018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料解
- 2013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受力分析(典型例题+高考真题)(
- (6套)高考英语复习资料(选修8全套)1-6模块同步练习 分题型练习汇
- 比喻式议论文题如何编写论点(XX高考写作能力提升系列资料)
- 专题2.1+Tales+of+the+unexplained(知识对点检测)-2018届江苏高
- 最新资料:2018届高三全国各地市模拟高考理综《物质结构与性质》
- 2017届高考政治时政热点推进金融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平稳运行资料
- 2016最新热点写作素材时事素材
- 高考语文古文复习资料50
- 假2018第一张高考满分作文作者程小纯资料照片:有意无心
- 高考理综复习资料
- 2015届高考复习讲义:第17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
- 2018届高考物理七个专题汇总复习资料
- 高考作文材料引用及论点论据
- 2013年烟草育种复习资料
- 2018版高考一轮总复习数学(理)复习资料打包(word版,共1431页,含
- 高考英语第一轮复习配套精品资料及答案
- 2019年高考政治二轮专题复习讲义:专题二(一)经济生活
- 2018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资料 第02讲 地图基础知识(押题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