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主义与景观设计

更新时间:2023-09-27 11: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极简主义与景观设计

“less is more” 是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大师之一的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的其中一个设计理念。

意思是“少就是多”,它的含义我们可以很轻易的从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美学中品味出来,例如国画大师最有意境的东西往往不是涂满笔墨的画卷,而是在于那一大片留白之中那醒目的几笔。留白要留多少,怎么留?当“少就是多”从密斯口中说出来时,并没有东方人悠闲与怡然,有的只是德国人的严谨与理性,少绝不是空白而是精简,多也绝不是拥挤而是完美和开放性的空间。密斯的建筑艺术依赖于结构,但不受结构限制,它从结构中产生,反过来又要求精心制作结构。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西格兰姆大楼为世界上第一栋高层的玻璃帷幕大楼。展现了密斯所提出的「少即是多」原则。大楼前的广场约占地基一半,这在当时也是创举。现代主义被带到美国后,结合资本家的力量,实践了许多作品。由于形式上的精简,容易模仿,因此很快影响到世界各地,也影响了其它领域的设计。因此称为「国际风格」。然而国际风格却已缺乏早期现代主义乌扥邦式的社会理想及批判精神。并且后来的模仿者未必如密斯一般注重对细部结构的处理。但现代主义却至此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作品达到一个高峰。

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Devils are in the details)”;由此可见他的严谨与他的理念。

二次大战后的50年代,讲究技术精美的倾向要西方建筑界占有主导地位。而人们又把密斯追求纯净、透明和施工精确的钢铁玻璃盒子作为这种倾向的代表。西格拉姆大厦正是这种倾向的典范作品。

这幢雄立于纽约曼哈顿区花园街的西格拉姆大厦是一座豪华的办公楼,总高达158米,建筑物底部,除中央的交通设备电梯用地处,全部留作一个开放的大空间,这样就便于交通,使它显得清高,不同凡响,建筑物外形极为简单,方方整整,直上直下的正六面体。整座大楼按照密斯的一贯主张,采用刚刚发明染色隔热玻璃作幕墙,这占外墙面积75%的琥珀色玻璃,配以镶包青铜的铜窗格,使大厦在纽约众多的高层建筑中显得优雅华贵,与众不同。昂贵的建材,和密斯精心的推敲及施工人员的精确无误的建造使大厦成了纽约最豪华精美的大厦。整个建筑的细部处理都经过慎重的推敲,简洁细致,突出材质和工艺的审美吕质。西格拉姆大厦实现了密斯本人在20年代初的摩天楼构想,被认为是现代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

虽然密斯·凡·德罗去世三十多年了,但他那种讲求技术的精美的风格和那种以“少”就是“多”的主张以及对玻璃的使用,大大丰富了建筑艺术,西格拉姆大厦就成了他最好的纪念碑。

极简主义,又称最低限度艺术,它是在早期的结构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艺术门类。最初,它主要通过一些绘画和雕塑作品得以表现。很快,极简主义艺术就被彼得·沃克(Peter Walker)、玛萨·舒瓦茨(Martha Schwartz )等先锋园林设计师运用到他们的设计作品中去,并在当时社会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争议。如今,随着时间的推移,极简主义园林已经日益为人们了解和认可。彼德·沃克是当今美国最具影响的园林设计师之一,由于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极简主义色彩,他也被人们认为极简主义园林的代表者。

彼得?沃克,当今美国最具影响的园林设计师之一,哈佛大学设计系主任,美国SWA集团创始人,极简主义园林设计的代表。

不管是谁,当看到他的作品时,大都会被其简洁现代的布置形式、古典的元素、浓重的原始气息、神秘的氛围所打动,这也是彼得?沃克作品的过人之处———艺术与园林的无声结合赋予了作品全新的含义。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沃克的作品中有着相当明显的日本传统园林的影子,这既是他对日本园林的兴趣与研究的成果,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极简主义与日本禅宗园林的某些设计思想有着相似之处:两者都崇尚简洁与自然。当然,作为一名西方设计师,沃克运用得最多的还是日本园林中的要素:竹子、石块、水体、沙砾等。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日本播磨科学城、索尼幕张技术中心、丰田艺术博物馆等设计作品中。极简主义与日本传统园林的有机结合可以看做是沃克设计思想的又一重大突破。彼得?沃克作为一位著名的园林设计师,数十年来设计了无数佳作,他因此也获得了包括ASLA设计奖在内许多重要奖项。此外,他还出版过《极简主义庭园》和《看不见的花园》这两本书来详细阐述自己的设计思想。对于他作为极简主义者这一重要特征,我们应该给与足够的重视,这不仅有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他的各种极简主义风格的园林作品,同时也对其他艺术门类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当你漫步于沃克的极简主义园林中时会想起著名建筑师密斯?凡?德罗的那句名言:“少就是多”!

德克萨斯州沃斯堡伯纳特公园 剑桥中心屋顶花园

美国盐湖城的螺旋形防波堤 德克萨斯州沃斯堡伯纳特公园

美国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城纳什尔基金会雕塑中心

德国慕尼黑凯宾斯基宾馆

加利福尼亚州赫尔曼_米勒公司庭园 日本播磨科学花园城

“在我看来,形式只是一种途径,不是最重要的,尺度是最重要的。形式是个很难的东西,我也会在这上面下很多功夫,但形式本身不是我的目的,很多设计师因出彩的形式颇具盛名,但我不是。较之形式,我更关心使用者的感受,你是否觉得舒坦、开阔等。同时,我认为美本身就是一项功能,我们对美的需求绝不亚于其他任何像对空调一样的需求,我们需要美,我们的城市不应该是丑的”,这是彼得·沃克2009年来北京在一次媒体见面会上的回答,由此可以看出,他的设计作品形式并不是他的设计初衷,而很多时候我们却歪曲理解了他的设计思想。

peter.walker的极简主义的代表作品----------1984年的哈佛大学校园内的唐纳喷泉尤为典型。它位于一个交叉路口,是一个由159块巨石组成的圆形石阵,所有石块都镶嵌于草地之中,呈不规则排列状。石阵的中央是一座雾喷泉,喷出的水雾弥漫在石头上,喷泉会随着季节和时间而变化,到了冬天则由集中供热系统提供蒸汽,人们在经过或者穿越石阵时,会有强烈的神秘感。唐纳喷泉充分展示了沃克对于极简主义手法运用的纯熟。巨石阵源自他对英国远古巨石柱阵的研究,同时质朴的巨石与周围古典建筑风格完全协调,而圆形的布置方式则暗示着石阵与周围环境的联系。与其原型:安德鲁的雕塑作品“石之原野”比起来,这件作品从内容和功能上都已经超越了它,唐纳喷泉也因此被看做是沃克的一件典型的极简主义园林作品。

步入晚年的Peter.walker依然非常执著地追求着设计的真谛,其作品中有着越来越多的日本园林的影子拉,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极简主义与日本禅宗园林的某些设计思想有着相似之处:两者都崇尚简洁与自然。密斯的“少就是多”等这类国际主义风格在垄断了设计界30多年后,世界的建筑日趋相同,地方特色、民族特色逐渐消退,建筑和城市面貌越来越单调、刻板,加上柯布西耶的粗野主义在马谢?布鲁尔、路易斯?康的推动下,迅速改变公共建筑特别是

学校建筑的面貌,往日的具有人情味的建筑形式逐步为缺乏人情味的、非个性化的国际主义建筑取代.对于这种趋势,建筑界出现了反对的呼声,也有一部分建筑师开始改造国际主义面貌.但是其理论和作品还远远没有达到影响世界的地步,而且,他们都还没有离开现代主义的基本立场.因此建筑界的确需要、也面临一场大革命,来改变建筑发展的方向,丰富现代建筑的面貌.于是后现代主义应运而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x4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