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的历史经验(上)

更新时间:2023-12-30 17:3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yngbzx.cn

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的历史经验(上)

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

刘晶芳

前言

欢迎来到中国求索网,今天我们这一讲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的历史经验。 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到1949年夺取全国政权,一共是28年,在这28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走过了非常曲折的道路。1935年1月,遵义会议前的14年,经历了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也就是大革命的胜利和失败,以及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失败,在这两次胜利和失败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大了又小了,到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陷入了绝境,那么遵义会议以后,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得到了大的发展,在抗战八年中,中国共产党由3万多人发展到100多万,军队也由3万人发展到100万,根据地从一块发展到十几块。到了抗战结束,解放军开始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了军队,正规军120万,有了党员120万,有了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在这种情况下,敌我力量对比是比较悬殊的。当时蒋介石国民党他们有正规军430万,我们共产党虽然有100多万正规军,但是和国民党比,我们力量还是弱小的,相当于它的1/3不到。除了这个之外,国民党占领全国的国土是有76%的份额,而共产党只占全国国土的24%,从人口方面看,国民党统治区占全国人口是71%,而共产党的根据地人口只有全国人口的29%。不仅这样,蒋介石他当时威望是非常高的,这张图片是抗战胜利时,上海庆祝抗战胜利的游行,大家看这个图片是上海外滩,游行群众众多,彩车上贴着四个人的头像,第一个是蒋介石,第二个是美国总统罗斯福,第三个是英国首相丘吉尔,第四个是苏联的领导人斯大林,经过了抗战他的国际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成为了全世界反法西斯的四大领袖之一。

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欢度南京时,那里是万人空巷,都来欢迎蒋委员长,蒋介石当时掌握了全国的政权,经济利益都归他支配,占了那么多的国土,有那么多的人口。不仅如此,他还得到了国际上美国的支持。在1945年8月14号,通过《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获得了苏联支持,这个条约得到苏联支持应该是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在这个条约中是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致中国外长王世杰的照会,这个照会里有几条重要的内容,其中最重要的是苏联政府同意予中国道义上与军需品及其他物资援助,此项援助当完全供给中国中央政府即国民政府。这是最重要的条文,就是表明战后,苏联政府支持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一中国。

但是这个支持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是中国外长王世杰致苏联外长照会,这个照会里面有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yngbzx.cn

一个重要的决策,使我们中国的大片的领土主权丧失。这个照会上说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独立之愿望,中国政府声明于日本战败后,由外蒙古之公民投票,证实此项愿望,中国政府当承认外蒙古独立,即以其现在边界为边界。有了这样一个条文,1945年10月10号到20号,外蒙古人民就公投,投票的结果是赞成独立,在1946年1月国民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

这个代价是非常大,是我们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失掉的最大一块国土,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远的痛。除了这个还有东北,在东北的当年918事变以后苏联卖给日伪的满洲国政府的中东铁路,现在战后收回来了,苏联提出要共有共管,另外还要求旅顺港作为苏联军港,大连作为国际港苏联有优先使用权,这些代价非常大。

本来这些代价及条件是苏联当时在1945年雅尔塔会议上,美、英、苏三国首脑研究战后问题的时候,苏联提出出兵中国攻打日本的条件,但是抗战后期,在美国往日本投了两颗原子弹以后,8月9号苏联在没有签订这些条件的时候,就已经出兵了,可以不签,但为什么要签呢?因为苏联坚持要求这个条件,蒋介石为了得到苏联支持他统一中国的承诺,实际是违心签了这些条约。得到苏联的支持以后,蒋介石非常有信心,认为所有的有利条件在他这一边,这个图就是中华民国的地图。1945年签约以后,外蒙古独立,中国的地图就是现在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的样子,不是大桑叶,变成了大公鸡。有了这些有利的条件,蒋介石认为在接下来的中国前途命运的斗争中,他们有相当大的把握战胜共产党。面对这样的形势,共产党怎么才能够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实际情况是战后我们仅仅经过了三年的时间,成功的战胜了国民党反动派,夺取了全国政权。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那么弱小的情况下,经历了多次失败,而没有垮掉?特别是战后,仅仅在这个短短的三四年时间里,就打败了国民党号召800万这么强大的反动势力,夺取了全国政权,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汲取?我们党的领导人和研究这段历史的学者,从不同的方面总结出很多的经验。最根本的一条是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事事处处不忘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那么老百姓就拥护共产党,这个就是得民心得天下,这个是赢得这场战争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围绕这个基本经验,我想讲四个问题。

一、正确处理农民问题,赢得农民

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非常之重要,这个重要性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80%以上。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是中国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yngbzx.cn

共产党在长期的斗争中逐渐认识清楚的,经过了大革命,经过了土地革命,经过了抗日战争,毛泽东总结这个经验就是:在中国谁可以代表农民,谁就可以赢得中国,谁可以解决土地问题,谁就可以赢得农民。中国共产党胜利,我们在这个方面处理得非常成功,同样国民党失败也是在这个问题上处理的不成功。

(一)领导农民解决土地问题,实现耕者有其田

农民问题归根到底是土地问题,封建土地所有制是中国农民受压迫、受剥削的根源,也是阻碍中国生产力发展、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农民之所以受罪受苦,原因就是自己没有土地,中国的土地大部分集中在少数的封建地主手里。他们把这个生产资料盘剥农民,把地租给农民,收重租。农民劳动一年,多数的粮食都交给了地主,自己剩下的很少,再遇到战乱和灾荒,很多农民被迫流离失所,卖儿卖女,家破人亡。中国农民做梦都想得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中国共产党要赢得农民支持,必须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消灭封建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也是有教训的,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敢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那么结果就不能够真正赢得人民的支持。到了土地改革战争时期,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就使革命能够在全国迅速的发展起来。到了抗战时期,为了团结地主,在这个政策上我们后退了一步,改土地改革政策为减租减息政策,就是不再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而是让地主减少地租的剥削量,让人们缴租,这样来团结这一部分人一起抗日。

但是到了解放战争时期,国共面临着两个前途和两个命运的决战的时候,共产党要打败强大的蒋介石,就必须赢得农民的支持,这样我们在人民解放战争前期就很快的开始改变这个土政策,把减租减息重新改为土地改革,在解放战争打的最激烈的时候,1947年7月,党在河北省西柏坡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土地会议通过了土地法大纲。大家看这个图,我给大家把当年的土地法大纲给大家展示一下,《中国土地法大纲》一共16条,第一条就是废除封建半封建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这个大纲规定以后,在各根据地普遍开展了土地革命,农民通过土改分配到了梦寐以求的土地,这张图片是解放时期农民在游行,庆祝实现耕者有其田。这张图片是东北解放区的农民,他叫苏秀山,他得到土地以后,正高兴拿着写着他名字的土地牌。农民得到了土地,就会拥护共产党,支持共产党进行反对蒋介石国民党的革命战争,所以这是我党解放战争时期所以能够迅速的改变敌我力量对比、发动最大的人民群众参加战争一个重要的决策。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yngbzx.cn

(二)废除苛捐杂税,减轻农民负担

旧中国农民除了受地主剥削之外,苛捐杂税是很重的负担,解放区和国民党统治区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解放区废除了国民党统治区的苛捐杂税,只收农业税。抗战时期随着党和革命力量的壮大,农民的负担是逐渐的多了。我们在减轻农民负担上是有教训的,就是在抗战时期,抗战刚开始我们长征结束到陕北的时候,陕北这里当地的红军很少,加上长征到那的红军,也只有一两万人。后来三大红军都齐聚在陕北,人数多了起来,抗战后,大部分知青都奔向了延安,于是延安吃公粮的人越来越多。相应脱产的政府工作人员、党的工作人员、军队就需要通过税收来取得这些给养,这样随着共产党队伍的扩大,陕北农民的负担也越来越重。开始这件事情没有引起中央的重视,直到一个突发事件的发生,才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1941年6月,陕甘宁地区召开现场会,开会时下大雨,一个响雷把戴县长劈死,当时戴县长死了以后,传出一些话,群众舆论纷纷,说老天爷真是不长眼,怎么不打死毛泽东。保卫部听了这话,询问了情况后把这个人抓了起来,发现是一个妇女。毛泽东认为这个妇女这么说,肯定是有原因的,就问她,你为什么这么恨我,还要让雷劈死我?农妇说,雷打不死你我烧死你,我烧不死你,水淹死你,反正是活不下去了。毛泽东一听,觉得话里有话,再仔细一了解,是这税收重了,妇女家里面男人死了,上有老下有小,生活本来很困难,刚好那一年陕北又大旱,保存了一些粮食,她特别生气地说了这番话。毛泽东听了以后没有责怪农妇,认为她讲的是真话。 于是让人把她放了,调查老百姓不满意共产党到底是为什么?什么原因不满意?是公粮征多了,1938征粮1万担,1939年征5万担,1940年征粮了9万担,1941年要征20万担,所以农民确实负担重。负担重老百姓生活不好,自然会有怨言,如果照这样下去,再不解决问题,共产党很难在这个地方统治下去,会失掉民心,直到垮台。

毛泽东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扩大生产运动。毛泽东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因为这个扩大生产运动进展的非常好,所有陕甘宁边区的干部都要参加大生产运动,所有的军队都不能在前线打仗了,也要去开荒种地。很著名的是南泥湾,这个大生产运动开展起来,效果非常好,仅仅两年的时间就解决了陕甘宁地区经济困难的问题,真正做到了丰衣足食。除了扩大生产,中央还接受了陕甘宁边区副主席民主人士的建议——“精兵简政”,我们不但要开源,扩大生产,增加收入,还要节流。

这样,就解决了问题。老百姓生活过好了,于是把毛泽东比作中国的大救星,大家知道

云南省干部在线学习系列课件 http://www.yngbzx.cn

“东方红,太阳升,东方出来个毛泽东”,也是从心底里拥护共产党。农民在政治上翻身了,分了地,负担轻了,收入增加,从心底里感谢共产党。当蒋介石发动内战,要消灭共产党和解放军的时候,他们纷纷起来支持共产党,支持人民革命战争。下面这一组图片就是反映老百姓之前的情况,一个是送亲人参军参战。这张图片是母亲送儿子、孩子送父亲当解放军上战场,这张图是以前的农民推着小车给解放军送粮,当时解放战争中,我们没有现代化的运输工具,仗打起来,就需要大量的民工支援,这些前方需要的粮草,被服、子弹,要送上山,主要靠翻山农民把粮食物资推向前方。当年淮海战役,我们参战是60万人,打了66天,一天一个人至少要吃1斤多粮食,那么66万人打了66天,66万斤的粮食就是靠翻山农民源源不断从后方运上了前线。据不完全统计,三大战役中动员民工累计达到880多万人次,三大战役指战员参战的是154万人,等于平均一个指战员后面有6个民工支援。

群众的支持是我们战争能够胜利的源泉,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淮海战役胜利后,陈毅总结胜利经验时,就说了这样的话:“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我陈毅死在管材里,也忘不了山东人民对我们的支援,他们在解放战争中做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没有人民的支持,我想就不可能陷蒋介石于汪洋大海,革命战争的胜利也是不可能的。所以毛泽东在七大报告中总结历史经验说:“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是农民,忘记了农民,就没有中国的民主革命。没有中国的民主革命也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没有一切革命,他说我们马克思主义的书读了很多,不要把‘农民’这两个字忘记,这两个字忘记了,就是读一百万册马克思主义的书也没有用处,因为你没有力量。”这个总结非常透彻。改革开放以后这些年取得的成绩和农业农村的改革有着密切的关系,下一步我们要实行现代化,也必须要处理好三农问题,农村、农民、农业。使农民真正的富起来,农村现代化了,我们中国的现代化才可能实现,这解决农民问题的重要性,国民党也知晓,在中国的近代史上,最先关注农民问题的并不是共产党,而是国民党的理事孙中山,孙中山首先提出了耕者有其田这个主张,但是他们没有认真贯彻,尤其是蒋介石掌握政权以后,他虽然自我标榜是三民主义的忠实信徒,也讲耕者有其田,甚至在1930年的时候,南京国民政府还通过一个洋洋大观的土地革命法,把这个土地法像中国共产党演示。我们是一张纸,16条,他们是一本书,150多条。可惜的是,说的好,不如做的好,不去实行,甚至颁布的25减租的法令,也只是在乡浙一带适应一段时间,还是不能贯彻。那么国民党统治大陆22年,没给农民分一寸土地,他们看到这个问题,但是没有解决,主要是蒋介石政权是代表大地主的政权,建立土地革命,等于要了性命,非常之难。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x1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