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1备课资料】中国古代宰相发展史

更新时间:2023-03-08 04:52:20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宰相

宰相,是古代中国辅助君主(含诸侯、帝王等)的最高行政官员的非正式便宜通称而非法制上的名称,宰原为“罪人在屋下执事者”[1],后引申为宰制的意思。“宰”有控制、掌握之意。“目接物曰相”、“省视约相”[2],故相又有“交接扶助”之意。中国从“皇国”和“王国”转换成“帝国”后正式称谓有丞相、相国等。今日时常称君主立宪国家之总理大臣为首相,即得自“宰相”之名。

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亦管烹杀祭祀,实已为官的通称。因古时祭祀为头等大事,贵族当王后,变成王的首席副手。宰相联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但只有辽代以为正式官名,其它各代所指官名与职权广狭则不同,而且名目繁多。唐朝宰相人数与名目最多,有:中书令、侍中、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与(议、豫)朝政、参知政事、同掌机密等等。汉代丞相以一人为相,唐代的宰相以多人共事为相。

有些朝代会设立左、右丞相(根据皇帝的方向),其地位根据不同朝代对“左尊”或“右尊”而不同。例如先秦时代文官尊左、武官尊右,在汉时期,以右丞相为主相、左丞相为副相,到隋唐两宋随周为“左尊右卑”。元朝依蒙古人习俗也以右丞相高于左丞相,到明初则恢复以左丞相为正职、右丞相为副职。

目录

? ? ? ? ?

1沿革 2与皇权的冲突 3历代称谓表 4参考文献 5参见

沿革

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最早见于《韩非子·显学篇》:“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

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汉朝与秦朝相仿,一般称为丞相(金印緺绶,绶紫青色),只是如果称为“相国”(金印綟绶,绶似绿似紫)的话,地位更高一些,并以御史大夫为副职。汉武帝时,起用了一批儒生当丞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而政务中心则转到了内廷。宰相的职权逐渐转移到了尚书台长官的手中。汉哀帝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由司徒、司空、太尉,号称三公,共同执政,权臣则多称“大司马”。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复置丞相,由曹操担任。 除了朝廷的宰相之外,由于汉朝采用封建与郡县并行制(也称作郡国制),因此在地方层级上有许多封国(诸如中山国、北海国、赵国等),行政区地位相当于郡。虽然封国的君主为各诸侯王,但只是傀儡,实质的长官,是皇帝派遣的“国相”,因此王国的国相,实际上相当于郡的太守。此外,各郡国内还有许多县侯的封国,侯国的国相,在品级上则相当于县令、县长。

魏晋时,丞相或相国多为权臣自命,成为了一种篡位夺权的手段。南北朝制度多变,皇帝所与议论政事或委以机密者,即是宰相,官名有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或将军。其位最尊、权最大者则为录尚书事。

隋朝定三省制,三省长官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都是宰相。唐改内史省为中书省,内史令为中书令,纳言为侍中。唐高宗后,不置尚书令,除中书令、侍中外,以他官加“同中书门下三品”者才是宰相;玄宗开元后,加衔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

宋朝以同平章事、侍中为宰相正式官名,以参知政事为副,两者同议政事,轮流知印、押班、奏事,合称“宰执”。[3]从汉朝至唐朝,天子待宰相之礼,逐渐降级,宋太祖废“坐论”之礼,使宰相站立答话,其地位大降。元丰改制,设宰相二人,首相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次相称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另设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为副相。政和时,改左仆射为太宰兼门下侍郎,右仆射为少宰兼中书侍郎。靖康间复改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建炎间,再改宰相官名为尚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副相为参知政事。乾道间又改为左、右丞相。

元朝以中书省为政务中枢,主官中书令常由皇太子兼领,下为中书左右丞相,再下为平章政事,副职为左右丞及参知政事,各地设有行中书省作为朝廷的派出机构。

明朝初亦设中书省,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借由胡惟庸案,罢中书省,废丞相,由天子亲决国政。宰相制度遂废。后皇帝以不胜庶政之繁,设正五品的内阁大学士协理文书。后内阁职位渐重,但大学士有宰相之实,却无宰相之名,权力受到一定限制,称辅臣,居首者为首辅。

清沿明制,雍正时设军机处,内阁成为闲曹,军机大臣行宰相职责。明、清习惯上都称授大学士为拜相,但无正式宰相名分。

在所有的官职中,宰相的变化最多,这是由于君主既需要宰相帮助办理政事,又担心宰相的权位过重,危及自身的权力。明清以后的大学士及军机大臣虽有宰相职责,辅助皇帝,但实际上只是皇权的执行者,没有独立决策权力。虽有大学士和军机大臣专权的情况发生,但他们的权力只是来自君主的信任,而非制度本身,相对下地位并不稳固。

与皇权的冲突

很少大有为的皇帝能长期忍受权力过大的相权。因此相权在中国历史中不断的被裁减。其中较显著的变革有三个时期:

? ? ?

汉武帝设内廷作为政务中心。

隋代正式确立三省制;三公取消开府,成为彻底荣誉头衔。 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借胡惟庸案废相,集君权与相权于一身。

历代称谓表

中国的宰相在历代王朝有不同的称谓。下表是详细参照。 朝代 商 西周 宰相 太宰、冢宰、阿衡 太宰、冢宰、小宰 内容 东周 太宰、冢宰、执政官、少宰 春秋 齐:上卿→左相、右相 晋:正卿 秦:左庶长、右庶长 楚:令尹 越:大夫 宋:左师、右师 相 秦:大良造→相国→左丞战国 相、右丞相 楚:令尹 秦 西汉 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司徒 太尉 司空 大司徒—辅佐皇帝、总揽政务、统率百官 大司马—司掌军事 大司空—统率御史(监察官) 丞相即司徒、御史大夫为司空所改称 实权渐渐移至尚书,三公逐渐成为荣誉职 ↓ 三公 三公 东汉 尚书 曹魏: 司空 司徒 太尉 ↓ 尚书令 尚书仆射 蜀汉: 丞相 ↓ 大将军、录尚书事 大司马、录尚书事 ↓ 尚书令 东吴: 丞相 ↓ 左丞相 右丞相 丞相 ↓ 西晋 录尚书事 ↓ 尚书令、尚书仆射 门下侍中 皇帝个人秘书 三国 复置三公 尚书之最高职位 尚书先任者 皇帝侧近之首,兼掌出纳帝命 中书令 录尚书事 中书监 中书令 ↓ 中书侍郎 侍中 尚书令 纳言 内史令 尚书令、尚书仆射 侍中 中书令 ↓ 尚书仆射 侍中 中书令 皇帝秘书长 东晋 隋 为避隋太祖杨忠讳,侍中改纳言,中书令改内史令 尚书省长官 门下省长官 中书省长官 三省长官 由于太宗曾任尚书令,后不再任命此官,改以尚书仆射为长官 ↓ 唐 同中书门下三品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梁: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弘文馆大学士、延资库使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唐: 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清宫使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宏文馆大学士 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 肃宗至德以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才是真正的宰相 节度使兼同平章事者非宰相 五代十国 大学士

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

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

事 后晋:

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

事、宏文馆大学士 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监修国史

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

事、监修国史 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

事、集贤殿大学士 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

事 后汉:

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

事、宏文馆大学士 尚书省左仆射、同中书门下

平章事、监修国史 尚书省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

事、集贤殿大学士 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

事 后周:

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

事、宏文馆大学士 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监修国史

尚书省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吴: 大丞相

南唐: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

丞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

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

右丞相 前蜀: 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后蜀: 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南汉: 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昭文馆大学士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监修国史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集贤殿大学士 一般双相或三相 双相时首相兼领昭文馆大学士及监修国史,次相兼集贤殿大学士 三相时以兼昭文馆大学士者(昭文相)为首,兼监修国史者(史馆相)次之,兼集贤殿大学士者(集贤相)又次之 不兼三馆馆职之同平章事或兼节度使之同平章事为虚衔,非宰相 ↓ 北宋 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俗曰左相、右相,以左相为首相 ↓ 三公(太师、太傅、太保)领三省事 太宰兼门下侍郎 少宰兼中书侍郎 三公领三省事(俗曰公相)唯蔡京一人,为独相之职 太宰、少宰系原左相、右相改名 ↓ 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建炎时三省正式并一,撤消中书、门下侍郎及尚书丞等衔,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宰执官恢复“同平章事”“参知政事”衔 章事 南宋 ↓ 平章军国事 平章军国重事 平章军国事唯韩侂胄一人,为首相 平章军国重事有实权者唯贾似道一人,为首相 左丞相 右丞相 北宰相府: 北府左宰相 北府右宰相 总知军国事 知国事 南宰相府: 南府左宰相 南府右宰相 总知军国事 知国事 中书令 中书省大丞相 中书省左丞相 尚书令 尚书省左仆射 尚书省右仆射 尚书令 左丞相 右丞相 平章政事 中书令 中书省右丞相 中书省左丞相 中书省左丞相 中书省右丞相 明 内阁大学士 殿阁大学士 ↓ 清 军机大臣 ↓ 内阁总理大臣 乾道时自左仆射改名 乾道时自右仆射改名 辽 金 元 废除尚书省,只置中书省,仿照蒙古风俗,男右女左,男尊女卑,右丞相较左丞相高 由于丞相胡惟庸专权而废止,而后及至清末行宪,不再有真宰相之职 ↓ 原为皇帝顾问兼秘书,后期演变为行政官员 内阁高级行政官员 军机处高级行政官员 仿日本立宪制度 明清废相后,皇帝躬览庶政、自兼相权、亲辖六部、皇权大增,大学士和军机大臣等的职权与前朝宰相实有差距。 参考文献

1. 2. 3.

说文:“宰,罪(罪)人在屋下执事者,从宀、从辛。辛,罪也。” 《说文解字》相,省视也,从目木。《易》曰:地可观者,莫可观于木。” 龚书铎、刘德麟 主编. 《图说宋朝》. 台北: 凤凰出版. 2007-06:

p.15. ISBN 978-986-7151-55-1 (中文(台湾)?).

参见

? ? ? ? ? ? ? ? ? ? ? ? ?

职官

中国宰相列表

西汉丞相、相国、大司徒列表 明朝首辅列表 丞相、 相国 国相 首相 领议政 太政大臣 关白 宫相 大维齐尔

中国历代政府首脑

冢宰 · 卿士(周) · 太宰 · 左先秦:商周至春秋战国 师 · 右师 · 司城(宋) · 令尹(楚) · 中军将(晋) · 司徒(鲁) · 当国、为政(郑) · 相 · 相国 相国 · 丞相 · 三公:丞相→大司徒→秦汉至南北朝的宰相 司徒;太尉→大司马→太尉;御史大夫→大司空→司空 · 三师:太师、太傅、太保 · 大将军 宰相 (列表) 汉魏的尚书至隋唐的三省 尚书台:录尚书事、尚书令 · 尚书省:尚书令、尚书仆射 · 中书省:中书监、中书令(内史省:内史令) · 门下省:侍中(纳言) 唐宋的同平章事等 同中书门下三品(中书门下) · 同平章事(政事堂) · 参知政事 · 枢密使(枢密院) 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太宰) · 尚书右仆北宋元丰改制至元末 射兼中书侍郎(少宰) · 尚书省或中书省左右丞相 · 平章政事

明朝 丞相(中书省) · 大学士、首辅(内阁) 明清

辅政大臣 清朝 议政王大臣、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军机处) 1

大清帝国 内阁总理大臣(内阁)

现代 内阁总理 中华民国 国务总理(国务院) → 行政院院长(行政院,今制) 2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务院总理(政务院) → 国务院总理(国务院,今制)

注1:明太祖废相后,皇帝自兼相权、亲辖六部、皇权大增,大学士和军机大臣等的职权与前朝宰相实有差距。 注2:袁世凯大总统时期(1914年-1916年)改为政事堂国务卿。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w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