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池1

更新时间:2023-09-11 00:2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岳池——历史

沿革

唐武周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分南充、相如(今蓬安)2县置岳池县。因境内有源于岳安山的岳池水,故名。属剑南道果州郡。最初治所在思岳池。唐开元二十年(732年)迁至伏江里,明洪武初年,迁翔凤山南麓至今。北宋开宝二年(969年)改隶广安军。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属梓州路潼川府果州。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撤新明(唐武德二年分石镜县置)、和溪(南宋开禧三年升和溪镇为县)县,并入岳池属广安府。明洪武四年(1371年),属顺庆府广安州。清康熙七年(1668年)并入广安州,康熙六十年(1721年)复置,隶川北道顺庆府。清宣统三年(1911年),大竹县人余临川率义军进驻岳池,结束清王朝在岳池的统治,隶大汉蜀北军政府。民国元年,隶大汉四川军政府;同年4月,隶四川都督府。次年,隶嘉陵道。民国7年,四川军阀割据,岳池属第三防区。民国24年,川政统一,全川划为十八个行政督察区,岳池属第十一行政督察区,直至1949年。

1950年,岳池县属川北行政区南充专区。1952年9月撤销川北行政区后,岳池县属四川省南充专区。1968年,南充专区改为南充地区,岳池县属南充地区。1993年7月2日,岳池县由南充地区划归新设立的广安地区,1998年7月广安地区改为广安市,岳池县隶属广安市。

行政区划

清康熙六十年(1722年),岳池县编户21里(每里110户)。嘉庆年间(1796—1820年),编户增至28里,分属东关、西关、资马3乡。光绪元年(1875年),全县编户4乡31里,774团。

民国10年(1921年),实行乡保制,划为3个区,48乡(场)。民国18年(1939年),全县调为4个区。民国24年(1935年)6月,实行联保制,仍为4个区,改47乡为47联保,辖774保。同年11月,调为3个区,48个联保。民国25年(1936年),复调为4个区。民国29年(1940年),实行新县制,改联保为乡(镇),全县设4个区,27乡(镇),385保。次年,将大乡(镇)划小,调为53乡(镇)。民国31年(1942年),全县划为7个指导区,并保留第四区(罗渡)建制,辖53乡(镇),832保。民国34年(1945年),调为5个指导区。民国36年(1947年),全县调整区乡(镇),一区辖:东城镇、南城镇、西城镇、北城镇、太平乡、石垭乡、明德乡、大石乡、义兴乡;二区辖:苟角乡、骑龙乡、红兴乡、顾东乡、回龙乡、双鄢乡;三区辖:平安乡、排楼乡、杨中乡、龙孔乡、镇裕乡;四区辖:罗渡乡、高兴乡、华蓥乡、伏龙乡、普安乡、中和乡、阳和乡、啸马乡、赛龙乡;五区辖:和溪乡、西板乡、白庙乡、新生乡、清石乡等。5个区34个乡(镇)、562保。

1950年10月,调整行政区划,全县划为10个区56个乡。

1951—1952年,增设城关区、第十一区(高兴)、第十二区(普安)、第十三区(回龙);新置自生、白塔、洗马、新建、新场、踏水、解放、石鼓、石盘、新观、建设、新华、四合、汉山、和平、长田、高寺、石城、红庙、大城、催龙、天台、香山、天宝、渠河、溪口、新合、英角、裕佳、杨柳、粽粑31个乡,酉溪、顾县、苟角、石垭、罗渡、中和、庆华7个镇;撤销城关、洗马、新建、杨中、礼安、大佛6个乡。1954年改解放乡为保华乡,增设山水、胜利、断桥、民主、大佛、三建、庆合、鸡心8个乡。至此,全县为14个区,88个乡,7个镇。

1955年,在整社建社中,区乡建制随之调整。撤销第十二区,分并于第八、九区;撤销第十三区,并入第七区;杨柳、粽粑合并为杨中乡;撤销第五区,并入第四区;裁撤汉山乡并入兴隆乡。此时,除城关、城郊两区外,各区以所在地名命名。农村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全县调为11个区,86个乡,7个镇,2464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精简机构,行政区划再次调整。撤销白庙区,其辖乡分并于城郊区、酉溪区;撤销顾县区,并入苟角区;撤销自生、翔凤、胜利、山水、新观、石鼓、新华、建设、民主、高桥、石城、红庙、大城、催龙、天台、三建、渠河、庆合、鸡心、香山、裕佳、英角、粽粑、踏水、断桥、四合等26个乡。全县为9个区,60个乡,7个乡级镇。

1957年城关区更名城关镇(区级镇);恢复翔凤、鸡心乡。

1958年9月成立农村人民公社(简称“公社”),村为管理区(后改为大队)。除白庙、杨中、郑家、新场、合兴5个乡合并成立电光公社(区级)外,其他各乡均分别成立公社。同时,增设跃进(花园)公社。1959年,改鸡心公社为前进公社;撤销清溪公社。全县设8个区,1个区级镇,7个乡级镇,58个公社。1960年撤销前进公社。

1961年,恢复白庙、兴隆、顾县区;撤销电光公社;撤并的白庙、鸡心、建设、新场、杨中、合兴、郑家、踏水、催龙、渠河、红庙、高桥、石鼓13个乡,分别恢复建立公社。1962年,增设铺芽公社,改翔凤公社为响水公社,原被裁撤的自生、洗马、香山、天台、粽粑、新观、新华、石城、大城、三元(更名新建)10个乡分别成立公社。全县为11个区,1个区级镇,81个公社,7个乡级镇。1963年,撤销新建公社;恢复清溪公社。

1966年9月,改顾县区公所为东升区公所,所辖顾县镇为东升镇、高桥公社为红日公社、东板公社为战斗公社、长田公社为民主公社、双龙公社为团结公社。改苟角区公所为东风区公所,所辖回龙公社为新中公社、苟角镇为东风镇、红兴公社为红星公社、高寺公社为永新公社、石城公社为大兴公社、安东公社为卫星公社、骑龙公社为革新公社。改城郊区公所为红旗区公所,所辖义兴公社为

群力公社、万寿公社为五一公社、土门公社为兴无公社、花园公社为东方红公社、北城公社为新建公社、响水公社为自力公社、洗马公社为红旗公社、杜家公社为星火公社、白塔公社为向阳公社、朝阳公社为友谊公社、高垭公社为五星公社。改白庙区公所为红卫区公所,所辖白庙公社为红卫公社、新场公社为永红公社、郑家公社为锦山公社、踏水公社为向东公社、杨柳公社为电光公社、粽巴公社为永生公社、合兴公社为火炬公社。改坪滩区公所为红光区公所,所辖新观公社为新胜公社、龙孔公社为前卫公社、排楼公社为富强公社、保华公社为保卫公社、坪滩公社为红光公社、石盘公社为建强公社、石鼓公社为火光公社、镇裕公社为建华公社、西板公社为建中公社。改酉溪区公所为前进区公所,所辖酉溪镇为前进镇、石龙公社为前锋公社、长安公社为挺进公社、同兴公社为跃进公社。改兴隆区公所为胜利区公所,所辖兴隆公社为胜利公社、铺芽公社为红专公社、清溪公社为图强公社、黄龙公社为壮志公社、高升公社为立志公社。改石垭区公所为曙光区公所,所辖石垭镇为曙光镇、大石公社为反帝公社、红庙公社为金星公社、明德公社为飞跃公社、文昌公社为文革公社、催龙公社为强力公社、大城公社为反修公社、太平公社为劳动公社、普安公社为劳武公社。改罗渡区公所为先锋区公所,所辖裕民公社为解放公社、香山公社为光华公社、罗渡镇为先锋镇、天台公社为勤俭公社、齐福公社为上游公社、大佛公社为永胜公社、赛龙公社为五四公社。改中和区公所为赤卫区公所,所辖中和镇为赤卫镇、渠河公社为华光公社、临溪公社为光明公社、天宝公社为光芒公社、伏龙公社为光辉公社、高兴公社为星光公社、阳和公社莹光公社。华云区公所所辖福星公社为战旗公社、溪口公社为华蓥公社(1967年1月改为红岩公社)、鸡心公社为工农公社。1971年9月复名,行政区划未变。

1978年,华蓥区所辖庆华镇和庆华、福星、鸡心、溪口、新合公社,中和区所辖高兴、阳和公社,划归华云工农示范区。1979年,增置团结公社。

1981年,地名普查,因重名,有19个公社更名:土门公社更名为龙藏公社,义兴公社更名为镇龙公社,白塔公社更名为银塔公社,星火公社复名杜家公社,合心公社更名为齐心公社,新场公社改名为断桥公社,石盘公社更名为嘉陵公社,新观公社更名为雷峰公社,石龙公社更名为恐龙公社,长安公社更名为平安公社,建设公社更名为郭家公社,清溪公社更名为秦溪公社,和平公社更名为观桥公社,双龙公社更名为双鄢公社,骑龙公社更名为鱼峰公社,回龙公社更名为天平公社,文昌公社更名为文明公社,太平公社更名为乔家公社,明德公社更名为花板公社。

1984年3月16日,改公社为乡,改生产大队为村,并撤销罗渡、顾县、石垭、苟角、中和、酉溪乡,分别划归罗渡、顾县、石垭、苟角、中和、酉溪镇。1985年,撤销坪滩乡,设坪滩镇。全县辖10个区,1个区级镇(城关),7个乡级镇,68个乡,866个村,628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简称“社”),22个居民委员会(简称“居委会”),119个居民小组。

1986年6月,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改村为村民委员会(简称“村委会”)。年末,全县共10个区、1个区级镇,68个乡、7个乡级镇,866个村委会、28个居委会,6283个社、127个居民小组。1988年6月,全县6283个社均设立村民小组。

1990年5月,撤酉溪镇石桌子、破岩、断桥河、余家寨村委会。

1992年9月,调整行政建制,撤10个区和1个区级镇,将75个乡(镇)调整为县直辖的镇龙、鱼峰、长田、东板、双鄢、西板、排楼、断桥、粽粑、普安、大石、大佛、赛龙、伏龙、临溪等15个乡和九龙、花园、苟角、天平、顾县、兴隆、秦溪、酉溪、同兴、坪滩、镇裕、龙孔、白庙、石垭、乔家、罗渡、裕民、中和等18个镇,全县共862个村委会、33个居委会、6280个村民小组、143个居民小组。1994年6月,完善行政建制,从相关镇析出新建黄龙、团结、平安、恐龙、北城、朝阳、花板、嘉陵、石鼓、齐福等10个乡,全县共43个乡镇,862个村委会、33个居委会,6277个村民小组、143个居民小组。

1996年5月,撤罗渡镇高石村委会、石垭镇温家堡村委会。1997年5月,设石垭镇双河口村委会。1998年9月撤九龙镇园田村委会,11月设顾县镇汪家沟村委会。

2001年10月,撤断桥、普安、赛龙、临溪4个乡,设新场、普安、赛龙、临溪4个镇;将花园镇的白岩沟、伍家沟、龙华山、奶山坡、金鳌寺、响水滩6个村委会和县水电局响水滩水库管理处合并建立翠湖景区开发管理委员会。

2002年末,全县共有21个乡、22个镇、1个管委会、861个村委会、6264个村民小组、50个居委会、178个居民小组。

境域

岳池位于四川盆地东部,渠江和嘉陵江汇合处的三角台地,北纬30°15’~30°48’,东经106°7’~106°44’。东邻广安区,东南接华蓥市,南毗重庆市合川市,西南靠武胜县,西界南充市嘉陵区,北枕南充市高坪区、蓬安县。县境南北长59.66公里,东西宽59公里。2000年,金城山森林公园1.37平方公里划入后,幅员面积由1457.09平方公里增至1458.46平方公里。

民国30年(1941年),调整与邻县的插花地,将双鄢乡境内的四方坡肖家大坝以北的120户、马家山以北的万家沟地段30户和长王闾沟一段8户划归南充县,南充县的鄢家乡部分划入岳池。

1950年,南充县的金城山半边寨至罐子垭一带划入岳池。1952年,武胜县的新场乡、踏水乡,南充县的同兴乡和浸水乡的八、九、十村以及胜观乡的五、六、七村划入岳池;广安县所辖罗渡场部分,合川县所辖啸马场部分及庆合乡的12个村划属岳池;岳池黄龙乡的白岩沟村划归南充县,礼安乡划归武胜县。1953

年,岳池的啸马乡划归合川县。1954年,广安县郑山乡第十八村的6、7组和明月乡五、六村的4个组划入岳池。1955年,岳池安东乡第十村划归广安县;汉山乡第五村划归南充县。1957年,兴隆乡第七村划归南充县。1959年,南充县万家公社16户及广安县广罗公社的一个大队(高石村)划入岳池。1978年,高兴、阳和、新合、福星、庆华、溪口、鸡心公社和庆华镇划归华云工农示范区(今华蓥市)。1979年,南充县的黄溪、浸水、万家公社的7个大队划入岳池。

岳池历史人物

1.罗玉君原名罗正淑(1907—1987),女,乔家镇人。早年就读于县立女子师范学

校。当时岳池被军阀割据,生杀予夺的大权皆操于军阀之手,军阀头目见罗正淑品貌端庄,顿萌邪念,向她逼婚,罗正淑不甘彩凤随乌,坚决抗拒军阀的无耻行径。为免遭毒害,1925年1月被迫离乡背井,只身逃往重庆,改名罗玉君,考入重庆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插班续读,1926年考入上海市立大夏大学,1928年2月毕业。她怀着追求知识,开阔眼界的愿望,于当年7月赴法国巴黎大学深造,经过刻苦学习,取得优异成绩,获文学博士学位。1932年1月至1933年10月,在法国巴黎大学东方语言学院任助教。1933年12月回国,历任山东大学、成都华西大学、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

解放后,罗玉君曾任四川省文联委员、南京市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1—1964年,罗玉君任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外国文学教研室主任,她全身心致力于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195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罗玉君在法国留学时开始翻译作品,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硕果累累,影响深远,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很大贡献。其主要译著有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莫泊桑的小说《我们的心》,法国浪漫主义女作家乔治桑的《安吉堡的磨工》、《祖母的故事》、《比克多尔堡》、《说话的橡树》等多部小说,国内现有法国作家的小说译著多为她所翻译。她的译作文笔流畅,能保持作品的原汁原味,不少译文多次被选入大学教材,尤其是她所译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仍不断出版,发行量多达数十万册,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1965年,罗玉君因患高血压和冠心病退休。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她无辜受害,身心受到很大摧残,但她不顾年迈体弱,仍坚持不停地从事翻译工作。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她心情舒畅,干劲倍增,以更快的速度、更好的质量进行翻译,1980—1983年翻译出版了大仲马的小说《红屋骑士》、乔汉桑的小说《印典娜》、雨果的小说《海上劳工》3部长篇著作。1986年上海翻译家协会成立时,罗玉君当选为理事。

1987年8月20日,罗玉君因脑溢血,病逝于上海华山医院,终年80岁。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we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