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考试新课改知识考点归纳(1)

更新时间:2024-04-10 10: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3教师招聘考试新课改知识考点归纳

1.“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

(1)关注每一位学生。(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3.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新课程强调合作。 4.新课程倡导了哪些现代学习方式? (1)探究式学习; (2)合作式学习; (3)自主式学习。

5.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主动性;(2)独立性;(3)独特性;(4)体验性;(5)问题性。 6.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发生了哪些转变?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上看,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7.什么是综合性学习?它的特点是什么?

综合性学习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特点: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探究性。 8.综合性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研究性学习;(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3)劳动与技术教育;(4)信息技术教育。 9.请你说出新课程改革六个方面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10.在教学中,除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可利用哪些课程资源?

直观教具(含图片)和实物、录音、录象资料、广播影视节目、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多媒体光盘资料、报刊杂志、幻灯、自制图片报纸等等。 11.新课程理念下的三维教学目标是什么样的?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2. 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李刚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它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它的生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丛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你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欢呀!“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

赏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我激动地走到李刚身边,搂着他的肩对同学们说:“李刚说得对。仙人掌声虽然浑身是刺,但是他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到它的花啦;更不能因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我们对待同学也应像赏花一样,特别是对缺点多一些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待他身上的潜在的闪光点。'花'有千万种,各有优缺点,你们说对不对!”说着我拍了拍李刚的肩,我的话蠃得了一片掌声,李刚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问题:(1)读了《刺中有花》一文,你能否就“刺”与“花”进一步谈谈与之相关的教育观点?(2)您认为对个别学生的转化,应从哪能方面着手?

(1)同样面对仙人掌上的刺与花,有的同学只看到刺,有的同学刺与花都有看到了,但因为讨厌刺,进而连花也不喜欢了。而李刚却有着于众不同的认识,能带着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刺丛中的花,应该说他的认识对每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是很有启发的。他便使教师认识到面对仙人掌刺中的花,首先应该去发现它,其次应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它,辩证地去看待刺与花。其实面对缺点较多的学生,教育者也应该像赏花一样,去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进而去放大其闪光点。且不可只看到孩子的不足,而看不到孩子的闪光处。学生生活在群体里,自然各有长短,对个别学生教育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指导,少冷落。个别学生转化的关键在于使其树立起自信心。作为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因为自尊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 (2)经验告诉我们,首先要走近人们,喜欢他们,成为他们的朋友。同时要引导周围的同学一起关心他。然后发掘闪光点,放大闪光点,让激励唤起自信,进而培植闪光点,教育中要注意谈话艺术。其次,要重视个别学生的第一步,哪怕是微小的,也不放过。最后要抓住反复点,促其飞跃。

13. 一次,我正在布置作业:“每个生字写5遍”。就听有个同学小声说:“都会写了,还让写!”我没说话就下课了。但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在班会上,我提出了“教师怎样留作业?”的问题。经过商讨,同学们一致同意:常规性的作业应该写,但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决定多写或少写,其他时间可以做自己更感兴趣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绝大多数学生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写作业成了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一件乐事,再也不是苦差事了。

问题:结合这位教师的做法,谈谈怎样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1)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能力高低、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特长等有一个准确的评价。

(2)在完成学校统一教学要求并达到基本培养规格的同时,有所选择和有所侧重地制定进一步加强某方面基础,扩充某方面知识和发展某方面能力的计划、调整、优化已有的知识。 (3)按照既定计划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四是在实践中能不断修正和调整学习目标。 一、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是什么?

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倡导探究性学习。 二、十项教学技能是什么?

从教学信息传播的过程出发分析教学信息交流过程中教师行为方式的构成要素,十项教学技能总结归纳如下:

1、导入技能;集中注意,引起兴趣、激发动机、明确意图、进入交流。 2、语言技能;用准确的语言,恰当的语调、语义交流信息。 3、板书技能;提纲挈领、突出重点、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4、教态变化技能;活跃气氛、增强情感、辅助口头语言交流。 5、演示技能;促进感知、变换信息通道,增强交流效果。

6、讲解技能;了解事实、形成概念、掌握原理和规律,认识交流本质。 7、提问技能;检查学习、促进思维、获得反馈、改善交流过程。

8、反馈强化技能;调控教学、强化学习,巩固交流成果。 9、结束技能;总结归纳、拓展延伸、形成系统,结束交流。 10、教学组织技能;教育学生、指导学习,保证交流顺利进行。 三、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四、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求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社会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五、基础教育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时间的功能。

六、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七、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建立什么样的教师观?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师是教育科学的研究者。 3、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与开发者。 4、教师应该成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八、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什么要求? 1、服务。2、调控。3、反思。4、合作。 九、新课程下如何备课?

1、备教材的利用价值。2、备课程资源的开发。3、备教学过程的设计。4、备学习方式的选择。5、备师生问题的生成。6、备教学活动的开展。 十、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学习?

发现”,不只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的说,它是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发现”,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种比较高的境界。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教

师应该有长期的、自觉的意识。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表达个体在自学中所产生的观点或存在的问题。作为教师,哪怕学生只发现一点点,也应予以鼓励,同时要尊重学生,增强其信心。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必强求标准答案。即使学生的观点是错误的,也不要全盘否定,要对敢于表白自己观点的勇气予以肯定。学生自学发现后,还要继续鼓励他们“讨论再发现”。因为通过讨论,学生有辨析,有补充,发挥了群体力量,达到了更高层次的发现,促进了集体智慧的发展。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一次又一次的补充和辩论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越来越深入了。学生在经历了多次的锻炼后,也会逐渐地掌握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十一、如何实施作业个性化?

1.留因材施教的作业。教师要将学生视为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不断发展的个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因此留作业应做到因材施教,做到客观看待学生身上存在的学习能力方面的差异,采取按能力分组、分层,适度布置作业。

2.留落实训练目标的作业。留作业是检验教与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我们要注意给学生留落实训练点的作业,做到训练到“点”,落实到“点”,减轻学生因重复训练而带来的心理、生理负担,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学习、发展,更好地发展其个性。

3.留谈学习方法的作业。当学生领会了一些学习的方法后,可试着布置一些谈学习方法的作业。第二天,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以小组交流的形式,鼓励学生议一议。这样,能做到举一反三,相互启发,教学生会学,使学生终身受用。减少学生不必要的“写”,增多学生的“说”,更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4.留想象作业。当今课改,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培养想象能力是一条很好的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想象力。 十二、学生评价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1、注重对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的评价。 在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给予评价和反馈,能有效地改变评价过分偏向终结性的现象,也有助于实现评价的个体化,是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重要途径。

(1)、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学生日常学习和发展的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变化,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

(2)、利用成长记录等方法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学生通过成长记录看到自己进步的轨迹,发现自己的不足,加强了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

(3)、将日常评价、阶段评价和期末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日常表现和作业、单元测验、期末考试在期末成绩中各占一定比例,使学生和家长不再只关注期末考试的结果,体现形成性评价。

2、重视评价内容的多样性,关注对非学业内容的评价。3、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4、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将评价与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学习的环节。

5、注重通过评价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6、注重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 十三、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时应关注哪些方面?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时应注意八个“关注点”:

1、关注学生的潜能。2、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3、关注弱势群体。4、关注评价中的“无法量化”或“不确定”的内容,尤其要关注德育中的道德评价和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5、关注“违规事件”。6、关注对学生的“无意伤害”。7、关注教师自身的行为效应。8、关注学生生活中的反评价因素。

十四、激励性评价必须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客观性原则。2、指导性原则。3、探究性原则。4、情感性原则。 十五、在新课程评价理念下,什么样的课算是一堂好课?

新课程倡导“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作为好课应体现以下六个方面: 1、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体验学习过程,教师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体现在能否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2、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

教师讲,学生听,师生交流是单向的。新课程倡导学生学习中的交流应是多向的,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

3、应该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和充足的时间。 教师要用好教材,但不是只教教材,必须为学生的主动建构提供一定的与教材中的问题相联系的学习材料,指导学生学会利用材料中提供的各种信息去进行分析、思考、展开探索。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小组中交流的时间,交流后整合的时间,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学生的主动学习,师生的互动常常会流于形式。

4、应该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 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学生是否形成了深层次的理解大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学的知识;②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②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化了的问题;④能否综合几方面的相关知识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⑤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这些方面,教师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和练习是可以判断学生对知识真正理解和掌握情况的。

5、应该使学生获得对该学科学习的积极体验与情感。 积极的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兴趣和需要,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中获得兴奋和快乐,而积极的体验建立在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之上,建立在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之上,建立在不断的成功与进步之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错误应该得到允许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击,学生的创造性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而不是忽略和抹杀。 6、应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即培养反省认知的意识,引导学生思考:“我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么想?”“我的解题途径是否最佳?”“是否还有更好的解题途径?”“今天学的这些知识之间有何联系?”等等。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养成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生成性问题的思维过程,不惜打乱、突破原有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时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方式。 十六、教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

1、引导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2、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3、提供必要的资料支持; 4、组织协调各方面关系;6、指导运用多种手段,真实记录活动过程情况; 7、指导做好原始资料的保存积累工作;8、拓宽思维,将活动引向深入。

第1组题

1.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是教学内容和进展的总和。(×)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3.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 A.选择性 B.恒常性 C.理解性 D.整体性 第2组题

1.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是既定课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这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 A.对 B.错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

A.心理过程 B.信息过程 C.认识过程 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进程是()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等速的 D.匀加速的 第3组题

1.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A.对 B.错

2.“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 ) 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B.知行统一的原则 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3.追求个人特有潜能的充分发挥以及理想和人的价值的完美实现属于() A.生理与安全需要 B.尊重需要 C.归属与爱的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第4组题

1.在新课程中,课程评价主要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从而促进儿童的发展。 A.对 B.错

2.这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

A.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B.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C.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是() A.心境B.激情 C.应激 D.理智 第5组题

1.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更加主动地参与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A.对 B.错

2.在三结合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3.“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哪种特点作了最好的诠释?() 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 第6组题

1.学校课程管理是指学校有权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总的设计。 A.对 B.错

2.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教育途径是() A.课外校外教育 B.各科教学 C.班主任工作

3.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下列哪一选项的干扰()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双重抑制 第7组题

1.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改革就是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的改革。 A.对 B.错

2.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

A.主导地位 B.主体地位 C.被动地位

3.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能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 第8组题

1.注意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 A.对 B.错

2.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 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最近效应

3.综合实践活动是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的______课程,自小学__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___课时。( )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选修 3 3 D.选修 3 4

第9组题

1.解决复杂问题,中等偏低的兴奋水平比较有利。 A.对 B.错

2.“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品德评价

3.学科中的研究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终极目的是() A.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B.促进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C.强调学科内容的归纳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第10组题

1.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 A.对 B.错

2.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3.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 A.胆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第11组题

1.智力年龄的概念是比纳提出的。 A.对 B.错

2.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A.示范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 A.原型 B.原型启发 C.问题情境 D.问题对象

第12组题

1.良好的记忆力是天才的特征之一。 A.对 B.错

2.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教育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学论 3.记忆过程包括()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第13组题

1.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了。 A.对 B.错

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

3.野战部队身穿迷彩服以达到与周围背景相混淆的效果,这主要是利用知觉的()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第14组题

1.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A.对 B.错

2.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A.观察力 B.想象力 C.思维力

3.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第15组题

1.个体早期的心理发展对人的一生有深远的影响。 A.对 B.错

2.“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A.复杂性、创造性 B.主体性、示范性 C.长期性、间接性 3.受过去经验与习惯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 A.原型 B.定势 C.迁移 D.原型启发 第16组题

2.“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3.青少年异性间交往的原则是()

A.自然适度 B.克服羞怯 C.真实坦诚 D.留有余地 第17组题

1.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智慧只停留在动作水平。 A.对 B.错

2.“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3.在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是( A)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淡化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D.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第18组题

1.记忆是一个被动保持信息的系统。 A.对 B.错

2.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A.主体性 B.创造性 C.示范法

3.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中心品质 D.刻板印象 第19组题

1.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学生积极地举手回

答。

A.对 B.错

2.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A.教育现象 B.教育方针 C.教育政策 〒3.智力测验中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是() A.信度 B.效度 C.智商 D.常模 第20组题

1.行动研究法的操作步骤和程序一般是计划—行动—考察—反思。 A.对 B.错

2.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虚拟直观

〒3.活动方式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在执行方面能达到高度的完善和自动化的阶段是()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第21组题

1.布卢姆将认知目标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A.对 B.错

2.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A.《大学》 B.《中庸》 C.《春秋》

3.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称为()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热情 第22组题

1.教学设计中、教师了解不同的学生特定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改进教学设计质量。 A.对 B.错

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上课 B.备课 C.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答案:A

3.在全人类中,智力呈()

A.常态分布 B.偏态分布 C.正偏态分布 D.负偏态分布 第23组题

1.在考试改革方面,纸笔测验仍然是考试的唯一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A.对 B.错

2.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A.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3.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第24组题

〒1.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基本特点是人机互动与交流。 A.对 B.错 3.能力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活动的()

A.个性心理条件 B.心理过程 C.生理条件 D.个性倾向性 第25组题

1.头脑风暴法是一种集体激励的策略。 A.对 B.错

2.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 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3.一般地,教学中的感知可以区分为如下方式()

A. 学习感知、生活感知 B. 课内感知和课外感知 C. 直接感知、间接感知 D. 形象感知、抽象感知 第26组题

1.“学”主要指获取知识技能,“习”主要指巩固知识技能。 A.对 B.错

2.“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3.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 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热 第27组题

1.在教学中,我们要抛弃一切传统的教学技术,发展现代教学技术,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A.对 B.错

〒2.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 C.课堂教学

3.“矫正错误”是注意的() A.选择功能 B.整合功能 C.维持功能 D.调节和监督 第28组题

1.在知识、技能、行为方面的临时性变化也是学习。 A.对 B.错

2.“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3.“灵感或顿悟”是() A.创造思维 B.再现思维 C.分析思维 D.直觉思维 第29组题

2.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 A.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3.鲁班发明锯是借助() A.定势 B.变式 C.问题 D.原型启发 第30组题

1.在新课程中,教材提供给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线索,而不是唯一的结论。 A.对 B.错 2.课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

A.师生共同参加的 B.学生自愿选择的 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3.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是()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后像 第31组题

1.负强化就是惩罚。 A.对 B.错

3.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 A.自我反思 B.同伴互助 C.专业引领 D.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第32组题

1.非智力因素可以通过教育手段加以培养。 A.对 B.错 〒2.气质类型()

A.有好有坏 B.都是好的 C.无好坏之分 3.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是()

A.基于学校 B.在学校中 C.为了学校 D.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 第33组题

1.家长具有很强的暴力倾向,子女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对人采取侵犯性行为。 A.对 B.错 2.少年早慧和大器晚成表现了()

A.能力类型差异 B.能力水平差异 C.能力表现早晚的年龄差异 3.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第34组题

1.看见武器的人比没有看见武器的人具有更强烈的攻击性行为。 A.对 B.错 3.智力的高级表现是() A.创造能力 B.抽象概括能力 C.观察力 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第35组题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育模式改善了原先心理咨询较为被动的工作方式。 A.对 B.错 2.当个体接受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保持形象的一致,他更可能接受一项重大的,更不合意的要求,这叫做() A.“登门槛”效应 B.低球技术 C.留面子效应 3.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 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 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第36组题

1.认知教学的本质是以学生认知发展为中心。 A.对 B.错 2.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A.教书 B.育人 C.教书育人 3.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 )的过程。

A、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B、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C、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为学服务 D、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写,我抄 答案:B

第37组题

1.营造校园文化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种重要方法。 A.对 B.错 〒2.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 B.形成了正确舆论 C.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开展了班级工作

3.人的情绪与情感是以什么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A.需要 B.动机 C.态度 D.认知 第38组题

1.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A.对 B.错 2.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主要条件是() A.坚持学习课程理论和教学理论 B.认真备课,认真上课

C.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 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

A.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B.心理过程 C.认识过程 D.心理特征 第39组题

1.语言的发展进程是按一定的顺序进行的。 A.对 B.错 2.教学的中心任务是()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使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C.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

〒3.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第40组题

1.桑代克认为学习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A.对 B.错

〒2.主体教育在教学领域里的实践,最相关的一项是() A. 主体性教学 B. 尝试教学 C. 反思教学 第41组题

2.“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的是() A.教育 B.环境 C.遗传 一、选择题(10分)

1、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以下多少百分比的教学评价项目,才能进入新单元的学习?( D )

A. 50%—60% B. 60%—70% C. 70%—80% D. 80%—90% 2、人格的核心是(C )

A.能力 B.智力 C.性格 D.气质 3、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D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4、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 B )

A.顺就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

5、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持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D )

A.命题 B.案例 C.反例 D.正例

6、把辛丑条约》的内容记为“钱禁兵馆”,主要是运用了以下哪一种记忆术?( C ) A.位置记忆法 B.关键词法 C.缩简法 D.视觉想象 7、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A )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8、根据研究,以下哪一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B )

A.初一 B.初二 C.初三 D.高一 9、未知概念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 D )

A.类属学习 B.总结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10、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 B )

A.学习计划 B.学习策略 C.学习方法 D.学习规律 二、填空题(10分)

1、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89年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行为_、和道德健康。

2、各种发明创造都可以看做是_创造性__问题解决的典型例证。

3、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_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

4、看见路上的垃圾便绕道走开,这属于______逃避_______条件作用。 5、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__自我体验__和_自我监控_三种成分。

6、人的学习是指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_语言_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_个体_的经验过程。 三、简答题(8分)

1、班级规模是从哪些方面影响课堂管理的?

1、【要点】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班级的大小会影响成员间的情感联系。再次,班级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最后,班级越大,内部越容易形成各种非正式小群体,而这些小群体又会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2、教学上怎样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2、【要点】(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w3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