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榕树课堂实录1 粤教版优教案

更新时间:2023-12-23 02:2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故乡的榕树》教学实录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中学 曾丽超

教学设想

本课为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单元的课文,由于高考现代文阅读选考的文学类文章以散文为主,而高中散文教学的重点在高一,因此本课的知识点“散文的景与情”也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很好地检测学生对散文知识的掌握程度。现在如果我们拿到一篇抒情散文精读,或拿到一个抒情散文的题目要写的时候,必须要考虑三个问题:()思路。散文材料很多,但又要围绕一个思想、一个感情来写,即“形散”但要“神不散”,这就要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怎么写,用什么作线索等。()景与情的关系。抒情散文中的写景绝不仅仅为了写景,写景是为了抒情,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语言问题。抒情性散文必须用优美的语言表情达意。知道这些注意点后更要引导学生掌握方法,激发学生用情去朗读,用心来鉴赏,教会学生从文眼、线索、结构、立意与语言等入手来欣赏。这堂课利用多媒体教具,以教师点拨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以课内朗读和课内外小练笔辅助教学的方法,利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启发学生领悟本文以榕树为眼前景与思乡情的触发点、联系点,并以此联想到诸多琐细平凡的故乡生活的掠影,来表达自己真挚、浓烈而怅惘的思乡之愁,体味“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写法并借鉴。

教学实施

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故乡的云》,幻灯片展示闽东乡土风情的精美图片。(上课铃响,师生互相问好)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刚才听到的歌曲名吗? 生:《故乡的云》吧。

师:是的。歌曲作者借助对故乡的云的吟唱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怀。远离故土,思念乡情,是每个游子心中不变的情怀。同学们有没有离开过生你养你的故乡?故乡又有没有让你津津乐道的人、物、故事呢?

生:我小时侯是发号施令的孩子王。记得那时民政局派传单,我就召集班上的大

半同学和邻居家的小朋友,挨家挨户派传单。(生笑)我们这些“童子军”浩浩荡荡地走街串巷,很快就派完了传单。可我们派上了瘾,又挨家挨户收回传单,再派。(生笑)一次又一次,没完没了。但街坊邻居都很包容我们,并不计较。 师:顽童在淳朴的民风中快乐地成长。还有同学愿意和我们分享吗?

生:我的家乡有一片竹林,青青的叶子在溪水声的伴奏下摇曳着优美的舞姿。那片竹林是我们村里小伙伴的天堂。我们把落在地上的竹叶捡起来做成小小的风车,狂跑中风车忽啦忽啦地转。我们有时还顽皮地把竹枝拉下来,像猴子一样在溪的两岸荡来荡去。有一次我没抓稳,掉到水里去了,成了落汤鸡。(生笑) 师:好美、好有趣!真是一幅充满童趣的动态画面。

师:从同学们的叙述中我听出了童年的欢乐和对故乡的眷恋。同学们如此,离开家乡、旅居香港年的作家黄河浪更是如此。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乡的榕树》,细品那剪不断的乡情。(幻灯片:课文题目 作者)

文章题为《故乡的榕树》,哪些段落深情地回忆了故乡的榕树及与榕树有关的人、物、事?(幻灯片) 生:——段。

师:让我们来读一读这些美好的片断,用心灵去发现:在作者的生花妙笔下,故乡的榕树,不仅仅是普通的榕树。

师:在作者记忆里,故乡的往事像榕树的叶子一样多,比如第段的片断写了站在桥头的两棵榕树,从一略一详的描写中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更偏爱“驼背”,为什么呢?

生:可以把它当船划。

生:它给了作者很多童年的美好回忆。 师:你来说说它给了作者哪些美好的回忆?

生:伙伴们快乐“划船”,“儿时的梦里,它会顺着溪流把我们带到秧苗青青的田野上,绕过燃烧着火红杜鹃的山坡,穿过飘着芬芳的小白花的橘树林,到大江大海里去,到很远很美丽的地方去……”儿童真是最富有想象力的人!

师:读到这儿,我忍不住要感慨:快乐的童年总是那么相似,那童年的一幕幕仍如在眼前!让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段,一起回忆那美好的童年往事吧。(师生齐读)

师:所以,故乡的榕树啊,你真是一只快乐的童年小舟(幻灯片)!剩下的几个片段就交给同学们了,请同学们读这些片段,用一句以“故乡的榕树啊,你是--”为开头的简短的话概括作者回忆的有关故乡的榕树的片段,表达你的感受和领悟。(幻灯片)我的概括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同学们的概括至少也要使用一种修辞。先个人领悟,然后以前后两桌为小组交流比较,看谁悟得妙,悟得透,悟得有创意。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刻地领会作者的情感,我送上一支《思乡曲》(多媒体播放)(学生或轻声或高声朗读,之后交流) 师:音乐声停了,也是同学们表达感受和领悟的时候了。

生:故乡的榕树啊,你是一个神奇的故事。故乡的榕树啊,你是我生活中的保护神。故乡的榕树啊,你是我们劳作后的乐园。

生:故乡的榕树啊,你是一个神奇而浪漫的传说。故乡的榕树啊,你是一位温暖而慈爱的母亲。故乡的榕树啊,你是村民健康和幸福的守护神。故乡的榕树啊,你是村民快乐和谐的天堂。故乡的榕树啊,你是一首舒缓而深沉的摇篮曲。(生得意地数自己概括的句数,其他生笑)

生:故乡的榕树啊,你是一个理想的港湾。故乡的榕树啊,你是一位道德的启蒙老师。故乡的榕树啊,你是一曲爱的童谣。

师:你为什么会认为故乡的榕树是一位道德的启蒙老师呢?

生:因为第段写一条蛇精伤害人畜,犯了天条,被火烧死了。这告诉我们不要做坏事,做坏事会受惩罚。

师:很有见地。概括的内容应关注榕树与人的联系,下面同学们来看看老师的概括。(幻灯片:一段迷人的传说一位神奇的仙人和医生 一根祖孙深情的纽带 一座乡亲们的逍遥宫 一个夏夜梦的摇篮)

师:接下来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从内容、形式、情感三个方面加以赏析。临座的同学可以交流交流心得。(生读、交流)

生:让我深有感触的是“那时候,慈爱的老祖母往往会蹑着缠得很小的三寸金莲,笃笃笃地走在石桥上,一边看着我爬树,一边唠唠叨叨地嘱咐我小心。”这句话,因为我是我奶奶带大的。这句话用叠音词“笃笃笃”写声音形象生动,脚步声如在耳边回响。“唠唠叨叨”的叮嘱使祖母的形象似在眼前,祖母的爱让人温暖。叠音词状物写景,使笔致更细腻、生动,也使语言节奏更轻柔、舒缓。

师:你能为大家深情地朗读这一段吗?(生读,其他学生报以掌声)

生:我喜欢“如水的月华给山野披上一层透明的轻纱”这一句,用比喻手法写出山村月色之美。还有“桥下的流水静静地唱着甜蜜的摇篮曲”这一句用拟人手法表现乡村夏夜的宁馨,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故乡的眷恋。

生:我喜欢“苍苍的榕树啊,用怎样的魔力把全村的人召集到膝下?”这一句,用设问辞格讴歌老榕树博爱的胸怀,直截地表达了村民与故乡榕树在情感深层的亲密联系,使抒情达到高潮。

师;这句话还用了其他的修辞手法吗? 生:“把全村的人召集到膝下”这是拟人。 师;没有了吗? 生:好象没有了吧?

师;还有。这种修辞手法同学们在作文中很常用到,但不知道它的名称——呼告,就是对着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呼唤,并且跟他说话。分为呼人和呼物两类。(板书:呼告 呼人 呼物)

师:这些叙述描写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生齐:对故乡榕树的喜爱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师:这就是文章的—— 生齐:主旨。

师:这所有的材料都是为文章的主旨服务的。

师:相信通过前面的读赏,同学们对文章的语言特点已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哪位同学试着用几个词语概括文章的语言特点? 生:优美而凝练,亲切、深情动人,有感染力。 师:说得不错,还有没有同学想试试? 生:清新自然,生动形象。

师:很好。《故乡的榕树》一文语言质朴生动,文笔灵动多姿,把作者对家乡深厚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深入人心。语气平和亲切,使读者得到了视觉和心灵的享受。俗话说“一枝一叶总关情”“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家乡水”,文章人情味浓。因此,这篇文章的语言可以说是“文中有诗,文中有画”。(幻灯片) 师:读赏这些片段,给了我们不少启示。例如如何使语言“靓”起来?概括起来

就是(幻灯片) 、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想象的运用,虚实结合

、华丽的词语(摹形状物,绘声绘色) 、句式的选用和变化(长短句、整散句)

、关注人称的运用(第二人称的作用、第二人称一般都兼有拟人的意味,因此能使语言生动;、在表情达意方面,便于直抒胸臆,或直接对话,增强感染力。) 师:我们刚才读赏的——段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深情地回忆了故乡的榕树及与榕树有关的人、物、事,而开头的——段并未直接写故乡的榕树,而是以现实中的哨音为触发点引起对故乡的榕树的回忆。结尾又回到现实,呼应开头,满怀深情,哨音弥漫了乡愁。(师读:故乡的亲切的榕树啊,我是在你绿荫的怀抱中长大的,如果你有知觉,会知道我在遥远的异乡怀念着你么?如果你有思想,你会象慈母一样,思念我这漂泊天涯的游子么?)(幻灯片展示行文思路示意图) 师小结:品味散文语言要紧密联系中心主旨。既然作者用词用句和运用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服务于主旨,那么,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鉴赏语言和表达技巧,都离不开文章的主旨和思路。(幻灯片)

风在路上,人在风中,生命不断拐弯,故乡总在身后。故乡总是具体的,在人们的记忆中,她有时就是一棵小树一朵云彩,一缕炊烟,一种产物……假如有一天,你要离开你的家乡,你会记住家乡的什么“物”?假设年后的你,在异乡,每当有月亮的晚上,故乡之歌的主角又是什么呢?请模仿本文创作手法,完成下周随笔《故乡的……》。(幻灯片)

给同学们推荐两篇课外阅读文章:陶方宣《鱼鳞瓦上的乡愁》和柯灵《乡土情结》。(幻灯片)最后让我们再次聆听《故乡的云》,在歌曲声中回味那袅袅难散的乡情。(多媒体播放)(下课铃响)

教学反思

刘耀明在《课堂文化的重塑》中指出:新的教学理念,课程已不仅是教材、教法,更是文化。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教师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行为、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更重要的是要重建课堂文化。重建课堂文化的着力点在于关注

人的生命尊严,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的尊严、生命、精神比知识、能力更重要。增加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文化意蕴,淡化对课堂的过分的功利性期望,师生在一种文化的分享和创造中愉快、从容地达到共同向往的目的成为教改的真正追求。在设计这堂课时,我关注如下几个问题:

①长文如何短教?本文很长,读一遍要分钟。只读精粹之处甚至应会背,其余可略过。其次,内容较好懂,仅须在结构关键处,内容难解处指点一下即可。

②语言美应当领略,如以上所说之处。尤其让学生颇有收获的是:.怎样借语言加强抒情意味?可以用类于顶针之法,如段。.可以对一细节处详描。如第节对叶子,给人的感觉是虽距离(时空)遥远而记忆极其清晰。再如写老祖母处亦然,祖母神态栩栩如在眼前。.可以充分想象,如写放飞理想时,理想美好在何处,远大在何处等等,俱通过相关词语表达。

③结构上,此类文章有一常见模式:眼前—回忆—眼前。本文之长处在于:它把琐碎思绪借榕树以串联凝聚,形虽散而神不散。

④文章材料的选择、排序、衔接的道理应跟学生讲清,才能有效指导今后作文。

⑤先在广角镜头中两树合写,再写形状、功用、传说皆奇的老榕树,然后合写两树的共同功用;写共同功用时,又先写一般功用:众人歇息乘凉;再写特别功用,单写我乘凉时的独特感受。这样安排材料,整体感觉是从特殊→一般;细部感觉则从一般→特殊。

上完这节课,我觉得基本上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赏读品味去感受作者所寄寓的浓浓思乡情,特别是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语句感受乡情美,并探究这种美产生的原因,分析讨论得比较充分,应该说也比较深刻。

但感到问题也不少。首先是学生朗读不够,对作者的情感体会缺少内化。其次,老师对学生的点评讲解不够到位,本是这节课很出彩的地方,却轻易跨过去了。

教学点评

整堂课井然有序,从导入到品读赏析到小结浑然一体,一步一步,环环相扣,十分严谨。教师的朗读示范、点评、引导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学生的思维在教师

的引导激发下显得很活跃,回答问题积极而且思考有深度,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去体悟文中的浓浓乡情。本堂课十分注重语言的品味赏析,而不是架空分析一些思想主旨之类,抓住语言学习这个关键,结尾的学写美句环节更是把语言学习的目标落到实处。整堂课亮点很多,如让学生以“故乡的榕树啊,你是--”为开头概括文意,显得很有创意,有预设,也有生成,有灵动之感,也很有新意。

总之,我们觉得这堂课有三个优点:实、活、新。(点评人:钟舜斌、曾速、吴早先)

注:文中划线部分为幻灯片的内容。

学习是一件增长知识的工作,在茫茫的学海中,或许我们困苦过,在艰难的竞争中,或许我们疲劳过,在失败的阴影中,或许我们失望过。但我们发现自己的知识在慢慢的增长,从哑哑学语的婴儿到无所不能的青年时,这种奇妙而巨大的变化怎能不让我们感到骄傲而自豪呢?当我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而艰难的战胜时,当我们在漫长的奋斗后成功时,那种无与伦比的感受又有谁能表达出来呢?因此学习更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只要我们用另一种心态去体会,就会发现有学习的日子真好! 如果你热爱读书,那你就会从书籍中得到灵魂的慰藉;从书中找到生活的榜样;从书中找到自己生活的乐趣;并从中不断地发现自己,提升自己,从而超越自己。 明天会更好,相信自己没错的! 我们一定要说积极向上的话。只要持续使用非常积极的话语,就能积累起相关的重要信息,于是在不经意之间,我们就已经行动起来,并且逐渐把说过的话变成现实。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vg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