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性假设理论

更新时间:2023-10-09 12: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人性假设理论之我见

作者:任超杰

摘要:中国的企业管理和社会管理方法与中国人的人性密切相关。中国传统的人性观并没有一个一致的理念,从人性的本质来看,有孟子主张的“性善论”,有荀子主张的“性恶论”;从人性的状态来看,有“人性可塑可变论”,也有“人性不可塑变论”。中国在理论上向西方学习人性假设理论,但在实际中又有着自己的体现和应用。人性假设理论在各企业和整个社会都有着广泛的渗透,对中国的企业管理有着深刻的影响。 关键字:人性;企业;人才培养;社会

中国的人性大致分为人之初性本善和性本恶两种,对应的,国外有Y理论、X理论以及超Y理论等。人天生本是善良,没有任何邪念,永远向往美好的本性即是“性本善”的体现;而人又天生好吃好玩,有与生俱来的惰性,这些则反映了人“性本恶”的一面。我认为,“人性”二字之中本来就包含着善和恶两种不可绝对分割的元素。人有天生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这是不可否定的,而人又带着似乎所有生物都有的贪婪、懒惰等不可避免特征。所以在企业和社会管理过程当中,应平衡“善”与“恶”,发现人性善的一面,在培养中改掉恶的一面,这样才对企业有真正的推动作用。

一、人性的认识

1、中国与西方的人性理论区别与联系

美国行为科学家道格拉斯·麦克雷戈提出管理人的X-Y理论。X理论指雇员工作只是为了生活,没有自己的抱负,管理人员需要严格管理、严加控制,这也对应中国的“性恶论”。但中国传统认为人性中的这些“恶”是自然的、正常的,它需要后天的修正;而西方则更偏重于,人性并不可塑,本性是很难改变的。Y理论则是雇员天生勤奋、有理想、积极进取,雇员只需发掘潜力、鼓励成长,此理论对应中国的“性善论”。它们都肯定人性本质上是善良美好

的,将管理工作寄希望于员工们的精神追求,他们会发挥各自的潜能。但中国与国外对于“性善论”也因时代背景、社会环境、管理种类等种种不同,在实际分析中也有一定的差异。

2、我对人性的具体认识

无论是“性善论”还是“性恶论”,它们都阐述了人天生所具有的一些特质,都是从人的本质出发,这是人自己不能选择和决定的。我认为,人性中虽有善也有恶,但“恶”是可以通过后天的教化而转为“善”的。在对人进行管理时,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我还认为人性是可塑的,人天生具有懒惰、贪图享受等不良的本性,但通过管理者的培养和感染便会对“恶”的本质加以修正,体现出更多“善”的一面,人最后在社会上呈现出的状态取决于后天的教化,对人性的塑造在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这与美国管理学家莫尔斯和洛希在“复杂人”假设的基础上提出的“超Y理论”有相似之处。

二、人性与企业 1、企业中人才的培养

很多企业纠结于究竟要不要对员工进行培养。如果不培养,则员工技术和素质都比较落后,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如果培养,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做培训,员工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对自己的能力有了足够的自信心,这时便会对企业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以至于到最后跳槽,那公司便是“人财两空”。

其实无论最终员工跳槽与否,企业都应对现有员工做一定的培训工作。对一个企业而言,应该考虑的不是“你培养了他,他走了怎么办”而是“你不培养他,他留下怎么办”。如果一个企业因为害怕员工跳槽而不对其进行培养,那么他们到最后并不能推动公司

进步,甚至使公司退步以致与其他企业相差更远。不懂得培训员工,将是一个企业最大的损失。

企业是由一个一个员工组成的,如果员工们没有过人的整体素质,那么即使有再好的管理者也不能使企业前进。人的素质是通过不断的培养才得以提高的,企业需要去发现员工们有优势的地方,也要帮他们对自己不好的地方进行改正。对员工进行培养也同样大大增进了他们的自信心,对工作更有热情。所以好的管理者应该善于发现人才,更要善于培养人才,所有的领导都是激励者,他们会将每个员工都塑造的更完美,使自己的工作团队更迅速的成长。

2、企业中的考核

考核在企业和单位中并不罕见,它是评定每个员工工作好坏的一项标准。但考核的结果是否公平公正,企业中的每个员工都有不同的想法,这种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性”在公司中独特的影响。中国公司中的员工往往属于“关系人”,也就是凭借自己的人际关系以及其他的特殊关系,能够让自己获得比别人多的利益,人性中懒惰、总想要投机取巧的本质在这里得到更真切的验证。

若我作为一名员工,则更想要成为国外企业中的“制度人”,或者是日本企业中的“感情人”。

在国外企业中,一切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没有“人情”成分,这样一来,企业考核就随之公平了许多。西方没有过多的强调去重新塑造人性,他们更主张适应每个人的个性,让他们自己去发展自身带有的优势,而对于缺点则认为不易更改,和优势一样永远存在。“制度人”的特点就是,无论你是天生懒惰、为了生活而工作,还是天生勤奋、积极进取,都会得到你应得的那份酬劳。即 无论你是“性善”还是“性恶”都在制度管理之下,完全公正合理,真正实现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在日本企业中,评价员工的首要标准是对企业忠诚度,对企业有足够的忠实才得以被聘用,所以企业内的员工可谓是“皆为性本善”。据说日本员工爱厂如家,把自己所在的工厂当做家庭一样去经营、去呵护,这样的公司大概每天都是一个飞跃吧。我眼中的日本企业,都是一个个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员工整体素质非常高的团队,他们能够自我约束,每个人都全心全意为企业工作。也许考核对员工们影响甚微,因为日本企业管理者一直遵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每一个员工都是经过企业细心考察的,聘用之后又经过对其企业精神和道德教育,都会对公司忠心耿耿,管理者也不必要用考核的方法检测每个人为公司做的贡献。

3、企业中的奖罚

在企业中实行奖罚制度可以鞭策员工努力工作、创造更多效益,这是管理者管理企业常用的一种手段,但根据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制定出合理的奖罚制度并不容易。

我认为,第一,公司中的奖罚制度应分明。中国企业中奖罚并不分明,因为“人情”所在,该奖的没有奖,该罚的没有罚,这就因为极少数人的利益而挫伤了大多数员工的积极性。工作努力而得不到管理者的认可和奖励,工作不努力的却因“关系”不劳而获,最终结果就是,原本努力的员工逐渐变得懒散,原本就不努力的员工更加得寸进尺,企业停滞不前。第二,奖罚要真正触动员工内心。从“人性”上分析,不难得出员工想要的是什么,只有明确员工追求的是什么,奖罚制度才能制定的更合理。“奖要奖得心花怒放,罚要罚得心惊肉跳”这句话似乎很适用于企业。奖励与惩罚不要无关痛痒,使员工都“以善小而不为,以恶小而为之”,根本不在乎奖罚,那么会使整个企业混乱,不利于管理;奖罚更不要依赖于“人情”、“关系”,否则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使员工心里不平衡,对工作失去热情,同时这样也不是管理者最初制定它的目的所在。

第三,管理者要正确定位自己和每个员工。在企业中,管理者对所有人的定位应做到:贤者居上,智者居侧,能者居中,功者居下。管理者应时刻警告自己,不能将企业的成绩全部归功于领导或某几个人,应当多加强调团队的力量,鼓励员工发挥各自的优势。只有明确了每种员工的特质,才能将他们放在最合适的位置,给予他们最适当的赏罚,这样企业各部分才能顺利运作。

三、人性与社会

1、中国与外国在社会管理上的差异

无论是听说的还是真正体会到的,中国社会与外国社会无疑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简单概括起来就是:外国是法治,中国是人制多于法制。从这一点来看,中外的社会情况与企业之间的差异有相似之处,中国一切事件的最终裁决者总是“人”而不是“法”,这就致使很多不公平事件甚至是恶性事件的发生。

例如现已被人们熟知的“李刚事件”,肇事者撞到了人却无动于衷,还表明自己的父亲身份,以示自己并不在乎此事,毫无道歉之意。虽然在事情的最后真相得以公开,双方都得到了各自该得的判决,肇事方也做出了道歉,但这件事之所以发生,其根源还是因为中国的社会管理问题。肇事者因其有个有钱有权的父亲就觉得可以为所欲为,可以完全不顾别人的安慰,这种想法就是人制社会很自然的产物。遇到坏事便不愿承担责任,这是人的本性,而人制社会使一些人做了坏事却不用承担责任,这就使人性中“恶”的一面因得不到法律的及时约束而更加扩张,最终大多只能依赖社会道德力量对肇事者施加些舆论压力。

2、当今社会人性的主题是“冷漠”

都说人和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感情丰富,因为感情,社会环境中的人们才有了复杂的交流,也有了丰富多彩的生活。而如今社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v9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