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淮安宿迁三市~度高三年级第二次考试物理试题

更新时间:2024-05-22 00: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江苏省连云港 淮安 宿迁三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年级

第二次 考试物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31分,第Ⅱ卷89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请把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第Ⅰ卷(选择题 共31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的得3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以下说法符合物理史实的是

A.法拉第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

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引力常量 C.亚里士多德发现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描述为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奠定了基础

2.如图为一个应用简单逻辑电路控制的自动楼道灯原理电路,图中S为声控开关(有声音时开关闭合,无声音时开关断开),Rt为光敏电阻,R1和R2都是定值电阻,A为某种门电路,L为灯泡。当晚上有人发声时,能够自动打开楼道灯,白天即使有人发声楼道灯也不会亮。则 A.图中A是一个与门电路 B.图中A是一个或门电路 C.图中A是一个非门电路 D.晚上无光照时L一定亮

3.从空中某点以E1 = 1J的初动能水平抛出一小球,小球刚要落地时的动能E2 = 4J,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刚要落地时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

A.45° B.30° C.60° D.37°

4.如图所示,有一带电小球,从两竖直的带电平行板上方某高度处自由落下,两板间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则小球通过电场、磁场空间时 A.可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一定做曲线运动 C.只有重力做功

D.电场力对小球一定做正功

5.如图所示,三根通电长直导线P、Q、R互相平行,垂直纸面放置,其间距均为a,电流强度均为I,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已知电流为I的长直导线产生的磁场中,距导线r处的磁感应强度B=kI/r,其中k为常数) 。某时刻有一电子(质量为m、电量为e)正好经过原点O,速度大小为v,方向沿y轴正方向,则电子此时所受磁场力为 A.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大小为

R2 S R1 + A Rt L 0V

2evkI3a

R y B.方向指向x轴正方向,大小为

2evkI3a

a P O Q x C.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大小为

evkI3a

D.方向指向x轴正方向,大小为

evkI3a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6.矩形线框在匀强磁场内匀速转动过程中,线框输出的交流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

u/V 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交流电压的有效值为362 V 362 B.交流电压的最大值为362 V,频率为0.25Hz

0 1 2 3 4 t/s C.2s末线框平面垂直于磁场,通过线框的磁通量最大

-362 D.1s末线框平面垂直于磁场,通过线框的磁通量变化最快

--

7.北半球海洋某处,地磁场水平分量B1=0.8×104T,竖直分量B2=0.5×104T,海水向北流动。海洋工作者测量海水的流速时,将两极板竖直插入此处海水中,保持两极板正对且垂线沿东西方向,两极板相距L=20m,如图所示。与两极板相连的电压表(可看作理想电压

mV 表)示数为U=0.2mV,则

东 西 A.西侧极板电势高,东侧极板电势低 L B.西侧极板电势低,东侧极板电势高 C.海水的流速大小为0.125m/s D.海水的流速大小为0.2m/s 8.某一电学黑箱内可能有电容器、电感线圈、定值电阻等元件,在接线柱间以如图所示的“Z”字形连接(两接线柱间只有一个元件)。为了确定各元件种类,小华同学把DIS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中的电流传感器(相当于电流表)与一直流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串联后,分别将AB、BC、CD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计算机显示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别如图a、b、c所示,则如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S A B

电流传感器

D C

黑箱 a b c

A.AB间是电容器 B.BC间是电感线圈 C.CD间是电容器 D.CD间是定值电阻

9.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速度v0匀速行驶,发动机功率为P,牵引力为F0。t1时刻,司机减小了油门,使汽车的功率立即减小一半,并保持该功率继续行驶,到t2时刻,汽车又恢复了匀速直线运动(设整个过程中汽车所受的阻力不变)。下面几个关于汽车牵引力F、汽车速度v在这个过程中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v F v F

v0 t2 t1

A

v0/2 v0 v0/2 t O F0 F0/2 F0 F0/2

O t1 t2 B

t O t1

C

t2 t O t2 t1 D

t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89分)

三、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39分.按题目要求作答.

10.(10分)⑴有一游标卡尺,主尺的最小分度是1mm,游标上有20个小的等分刻度。用它测量一工件的长度,如图甲所示,图示的读数是 ▲ mm;

乙 甲

⑵科学规律的发现离不开科学探究,而科学探究可以分为理论探究和实验探究。下面我们追寻科学家的研究足迹用两种方法探究恒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间的关系。 Ⅰ.理论探究: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和有关运动学公式,推导在恒定合外力的作用下,功与物体动能变化间的关系,请在答题纸上对应位置写出你的推导过程。 Ⅱ.实验探究:

①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图乙所示,他想用钩码的重力表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你认为在实验中还应该采取的两项措施是:

a.______ _▲ ___;b. _▲ ____; ②如图丙所示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其中A、B、C、D、E、F是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距离如图。则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为 ▲ ;要验证合外力的功与动能变化间的关系,除位移、速度外,还要测出的物理量有 ▲ 。

A B D E F C

△x1 △x2 △x3 △x4 △x5

丙 11.(8分)某课题研究小组,收集了数码相机、手机等用旧了的各种类型的电池,及从废旧收音机上拆下的电阻、电容、电感线圈。现从这些材料中选取两个待测元件,一是电阻R0(约为2kΩ),二是手机中常用的锂电池(电动势E标称值为3.7V,允许最大放电电流为100mA)。在操作台上还准备了如下实验器材: A.电压表V(量程4V,电阻RV 约为4.0kΩ) B.电流表A1(量程100mA,电阻RA1 约为5Ω) C.电流表A2(量程2mA,电阻RA2 约为50Ω) D.滑动变阻器R1(0~20Ω,额定电流1A) E.电阻箱R2(0~999.9Ω,最小分度值0.1Ω) F.开关S一只、导线若干 ⑴为了测定电阻R0的阻值,小组的一位成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原理图并选取了相应的器材(电源用待测的锂电池),其设计或器材选取中有不妥之处,你认为应该怎样调整? ▲ 。

⑵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滑动变阻器R1、电流表A1已损坏,请用余下的器材测量锂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

①请你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标注所用器材符号) ②为了便于分析,一般采用线性图象处理数据,请写出与线性图象对应的相关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式 ▲ 。

V R0 E R1 A1 S ▲▲▲

12.本题共有3小题,12-1为必做题;12-2、12-3每位同学从中选一题作答。 12—1.(9分)必做题:伽利略在物理学研究方面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⑴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中发现:如果v与x成正比,将会推导出十分复杂的结论。他猜想v与t成正比,但由于当时技术不够发达,无法直接测定瞬时速度,所以无法直接检验其是否正确。于是他想到了用便于测量的位移x与t的关系来进行检验:如果v=kt成立,则x与t的关系应是x= ▲ 。

⑵伽利略在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时,发明了用实验来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而且还为物理学引入了理想实验的研究方法。

①下面关于理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理想实验是虚幻的,所以引入它没有现实意义 B.理想实验是没有实验基础的

C.理想实验是建立在可靠事实基础上的,对发现新的科学规律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D.理想实验抓住了客观事实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是科学的研究方法 ②以下给出了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的有关程序:

a.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b.取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c.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时的高度;

d.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沿水平方向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按程序的先后排列应为: ▲ 。 12—2.(12分)(3—3模块):

如图,导热的气缸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用活塞把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气缸中,气缸的内壁光滑。现用水平外力F作用于活塞杆,使活塞缓慢地向右移动,由状态①变化到状态②,在此过程中:

⑴如果环境保持恒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个气体分子的速率都不变 B.气体分子平均动能不变

F C.水平外力F逐渐变大 D.气体内能减少 E.气体放热

F.气体内能不变,却对外做功,此过程违反热力学第一定律,不可能实现

G.气体是从单一热源吸热,全部用来对外做功,此过程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

⑵如果环境保持恒温,分别用P、V、T表示该理想气体的压强、体积、温度。气体从状态①变化到状态②,此过程可用下列图象表示的是 ▲

P ① 双曲线 ② O P ① ② V

O V ① ② V

O P ① ② T O A B C D

T ⑶如果在上述过程中,环境温度变化,气体对外界做功8×104J,吸收热量1.2×105J,求内能的变化量为 ▲ J。 y/cm 12—3.(12分)(3—4模块):

5 A ⑴如图所示,实线是一列简谐横波在t1 = 0时的波形图,

0 1 2 3 4 5 x/m 虚线为t2=0.5s时的波形图,已知0<t2- t1<T,t1 = 0时

-5 x=2m处的质点A正向y轴正方向振动。

①质点A的振动周期为 ▲ s; ②波的传播方向是 ▲ ; ③波速大小为 ▲ m/s。 ⑵如图所示,一细光束以45°的入射角从空气射向长方体透明玻璃砖ABCD的上表面E点,

折射光线恰好过C点,已知BC=30cm,BE=103cm,求 ①此玻璃砖的折射率;

②光束在玻璃砖中传播的时间。

A E B

C D

四、计算题:共4小题,共5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10分)我国于2007年10月24日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卫星由地面发射后,由发射轨道进入停泊轨道,然后再由停泊轨道调速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再次调速后进入工作轨道,开始绕月做匀速圆周运动,对月球进行探测,其奔月路线简化后如图所示。 ⑴卫星从停泊轨道进入地月转移轨道时速度应增加还是减小?

g ⑵若月球半径为R,卫星工作轨道距月球表面高度为H。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6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试求:卫星在工作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和周期。

14.(12分) 足够长的倾角θ=53°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物体以v0=6.4m/s的初速度,从斜面底端向上滑行,该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8,如图所示。(sin53°=0.8,cos53°=0.6,g取10m/s2)

⑴求物体从开始到再次返回斜面底端所需的时间; ⑵求返回斜面底端时的速度; ⑶若仅将斜面倾角θ变为37°,其他条件不变,试求物体在开始第1s内的位移大小。(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v0

θ

15.(14分) 如图甲所示,一边长L=2.5m、质量m=0.5kg的正方形金属线框,放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整个装置放在方向竖直向上、磁感应强度B=0.8T的匀强磁场中,它的一边与磁场的边界MN重合。在水平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向左运动,经过5s线框被拉出磁场。测得金属线框中的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乙图所示,在金属线框被拉出的过程中。 ⑴求通过线框导线截面的电量及线框的电阻; ⑵写出水平力F随时间变化的表达式;

⑶已知在这5s内力F做功1.92J,那么在此过程中,线框产生的焦耳热是多少?

N 甲 M B 0.6 0.4 0.2 0 1 2 3 4 5 6 乙

t/s I/A 16.(14分)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在直线x=-2l0到y轴区域内存在着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有界匀强电场,其中x轴上方的电场方向沿y轴负方向,x轴下方的电场方向沿y轴正方向。在电场左边界上A(-2l0,-l0)到C(-2l0,0)区域内,连续分布着电量为+q、质量为m的粒子。从某时刻起由A点到C点间的粒子,依次连续以相同的速度v0沿x轴正方向射入电场。若从A点射入的粒子,恰好从y轴上的A′(0,l0)沿x轴正方向射出电场,其轨迹如图。不计粒子的重力及它们间的相互作用。 ⑴求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E;

⑵求在AC间还有哪些位置的粒子,通过电场后也能沿x轴正方向运动?

⑶若以直线x=2l0上的某点为圆心的圆形区域内,分布着垂直于xOy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使沿x轴正方向射出电场的粒子,经磁场偏转后,都能通过直线x=2l0与圆形磁场边界的一个交点处,而便于被收集,则磁场区域的最小半径是多大?相应的磁感应强度B是多大?

y x=2l0 x=-2l0

A′ E v0

x O C C′ E A v0

江苏省连云港 淮安 宿迁三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年级

第二次

考试物理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二.选择题。总计31分。1-5小题为单选题, 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共15分;6-9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多个符合题意,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共16分。

题号 答案 1 D 2 A 3 C 4 B 5 A BC AD ABD AD

三.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39分。 10.(10分)⑴104.05(或104.10也得分)(2分) ⑵Ⅰ推导(2分):牛顿第二定律得F合=ma,由运动学公式得v22-v12=2ax,由功的定义式

W合 =F合x,三式联立得W合 =

6 7 8 9 1122mv2?mv1 22 Ⅱ①a.平衡摩擦力(1分) b.钩码的重力远小于小车的总重力(1分) ②

?x2??x32T(2分,其它正确也得分) 钩码的重力和小车的总质量 (2分) R2 11r111.(8分)⑴用A2替换A1 (2分) ⑵ V (3分) (3??UEE2RS 分,其它合理也得分) E

12.本题共3小题,12-1为必做题;12-2、12-3每位同学从中选一题作答。(每题12分)

12—1.(9分)⑴

12

kt (3分) ⑵① C D (3分) ②bcad(3分) 212—2.(3-3模块)(12分)⑴BCG (4分) ⑵AD (4分) ⑶ 4×104(4分) 12—3.(3-4模块)(12分)⑴①2 (4分) ② x轴正方向(4分,向右也得分) ③2(4分)

⑵①由几何关系得折射角θ2=30°,据折射定律得n =2 (3分) ②光在玻璃砖中的

速度 v =

cCE26,时间t ==×10-9s=1.63×10-9s (3分) nv3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

13.(10分)

⑴速度应增加(2分)

Mm1GMmmv2G⑵由向心力公式得: (2分)=mg(2分) ?226RR?H(R?H)得:v?分)

14.(12分)

⑴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mgcos??ma(1分)

a?gsin???gcos??(10?0.8?0.8?10?0.6)m/s2?12.8m/s2(1分)

R2g2?(R?H)2?(2分)由周期公式得:T==

6(R?H)vR6(R?H)3 (2

gv06.42 上滑最大距离:x??m?1.6m (1分)

2a2?12.8 上滑时间:t1?2v06.4?s?0.5s (1分) a12.8 下滑过程中: mgsin???mgco?s?ma' (1分)

得 a'?gsin???gcos??(8?4.8)m/s2?3.2m/s2(1分) 又根据x?1'2at2 下滑时间t2?22x?a'2?1.6s?1s (1分) 3.2 总时间为: t = t1+t2 = 1.5s (1分) ⑵返回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v = a′t2 = 3.2 m/s (2分) ⑶上滑过程中满足:mgsin???mgcos??ma1

a1?gsin???gcos??(10?0.6?0.8?10?0.8)m/s?12.4m/s 上滑时间:t停?'''22''v06.416?s?s?1s (1分) a112.431' 又因为mgsin???mgcos? 所以物体滑到最顶端后不再下滑,保持静止。

v06.42 得:x??m?1.7m (1分)

2a12?12.415.(14分)

⑴根据q =It,由I-t图象得:q =1.25C (2分)

2E??BL2 又根据I=?= (2分)

RRtRt 得R = 4Ω (1分)

⑵由电流图像可知,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规律:I=0.1t (1分) 由感应电流I?分)

线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 = 0.2m/s2 (1分) 线框在外力F和安培力FA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F-FA=ma(1分) 得力F=(0.2 t+0.1)N (1分) ⑶ t=5s时,线框从磁场中拉出时的速度v5 = at =1m/s (1分) 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Q=W-mv5?1.67J (3分) 16.(14分)

⑴ 从A点射出的粒子,由A到A′的运动时间为T,根据运动轨迹和对称性可得 x轴方向 2l0?v0T (1分) y轴方向 2l0? 得:E?BLvRI=0.2t(1,可得金属框的速度随时间也是线性变化的,v=RBL1221qET2()?2 (1分) 2m22mv0 (2分) ql01qE(?t)2 (1分) 2m⑵ 设到C点距离为△y处射出的粒子通过电场后也沿x轴正方向,粒子第一次达x轴用时△t,水平位移为△x,则 ?x?v0?t ?y?若满足2l0?n?2?x,则从电场射出时的速度方向也将沿x轴正方向 (2分)

11qEl021()?2l0 (2分) 2n2mv0n1即AC间y坐标为y??2l0 (n = 1,2,3,……) (1分)

n⑶ 当n=1时,粒子射出的坐标为y1?l0

1当n=2时,粒子射出的坐标为y2??l0

4解之得:?y?当n≥3时,沿x轴正方向射出的粒子分布在y1到y2之间(如图)y1到y2之间的距离为

L= y1-y2=

5L5ll0 则磁场的最小半径为 R??0 (2分) 428若使粒子经磁场偏转后汇聚于一点,粒子的运动半径与磁场圆的半径相等(如图),(轨

2mv08mv0迹圆与磁场圆相交,四边形PO1QO2为棱形) 由qv0B? 得:B? (2

R5ql0分)

x=-2l0 E y A′ O2 O P x=2l0 Q O1 C A v0 E C′ x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v2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