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送红军 - 李秋琴

更新时间:2024-06-10 03:0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十送红军

1、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音版七年级教材第十四册第三单元《长江两岸》的第一课时。《十送红军》是一首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反“围剿”失败、红军即将踏上长征路的背景下,流传在江西革命根据地的民歌。它的旋律是一个主体和两个变体构成,这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学唱歌曲的主体部分,熟悉变体部分。《十送红军》每一段的旋律运行中,多以短句后予以停顿而体现,这跟《十送红军》歌词的叙事的特点紧密相连,口语化的曲调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歌词,使人感到情真意切、难舍难分。全歌给人的情绪感觉是留恋、期盼、祝福、深情等融为一体的。这种情谊让我联系到了第一单元《长征组歌》第四曲《四渡赤水出奇兵》中浓浓的军民鱼水之情,应该说在这里,《十送红军》把这种情谊诠释的更加深刻、动人。本课我将达到以“情”字为主线,指导学生深情演绎歌曲《十送红军》的总目标。 2、教学目标

(1)了解歌曲《十送红军》所刻画的音乐形象及所表现出的音乐情感。 (2)能够用深情、怀念的情绪演唱歌曲《十送红军》。

(3)通过歌曲的学习,了解江西的红色历史,进而教育学生发扬革命传统,发扬红军长征精神:艰苦朴素、不怕困难、坚韧顽强。 3、教学重点

声情演绎歌曲《十送红军》,感悟鱼水之情。 4、教学难点

①能够用动情的声音表现旋律婉转的美感。

. . . . .

树 树 (里 格) 梧 桐

1 1 2 2 3 2? 3 5 3 5 ②音程九度大跳的演唱技能。 5、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音像资料 6、教学方法

爱国主义教育及一些红色歌曲我们的学生在小学时期就广泛渗透了,在他们对一些新颖素材歌曲的憧憬中再次学唱红色歌曲,能感受出他们对歌曲的疲倦心理,无奈又无趣,但我们的学生又是非常感性的,稍稍拨动他们敏感的情感线, 他们就能迸射出无穷的热情。那该怎么做呢?我在本课运用多媒体手段,通过视频再现一些军民融洽相处的镜头,用深情的言语描述每个音乐形象,引导学生积

极投入歌曲情境,激发学生的唱歌热情。另外对歌曲感情至深的乐句,老师也可通过带有表情的夸张的身体语言示范演唱,以一种直观的形象激发他们的兴奋点,让学生放下包袱积极融入歌曲演绎中来。在歌曲情感处理上,学生就像是演员,教师是导演,一边自己意会,一边稍作点拨。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在歌曲《四渡赤水出奇兵》第一部分的歌声中学生走进音乐教室。 学生巩固体验歌曲中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军民鱼水情)。 (二)、导入

1、考虑到学生对这首歌的印象,为了突出军民的鱼水之情老师强调演唱歌中的“亲人那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巩固提问歌中主要唱出了怎样的情感?(军民鱼水情)

2、请学生说说他们印象中“军民鱼水情”在当时生活中是如何体现的。让学生先尝试自己回忆自己说,可以加深他们对军民相处的印象。 3、视频再现融洽的军民生活。

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军民之间的情谊,也让生动的画面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深刻体会到红军战士的到来让百姓挺直了腰杆,人民群众也给了战士们久违的温暖,他们俨如亲人,然后师言语过渡:相聚是短暂的,军人肩上的责任激励他们又将踏上征途,乡亲们含着泪水为他们送行—— 导入课题——十送红军

设计意图:《十送红军》是一首要深情演绎的歌曲,有了对情的感受才能生出歌曲中的情来,这一部分既是导入又是对歌曲情感的铺垫。 (三)、学唱歌曲《十送红军》 体验红色经典

1、完整欣赏彭丽媛的《十送红军》MV,通过视听结合的手段让学生感受歌曲中军民之间深厚的情谊。

学生思考讨论: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感觉?

红军即将踏上征途,他们早已和广大群众结下了鱼水深情,这首歌曲反映就是革命根据的的广大群众对红军依依不舍及留恋的心情。

教师为了渲染歌曲情境结合身体语言演绎第一段歌词:“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山上野鹿声声哀叫,树树梧桐叶落光。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

2、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

a、师边弹边唱歌曲第一段歌词,学生用哼名“wu” 为老师伴唱,初步熟悉旋律,这时可进行想象渲染,把歌词想象成秋叶,“wu”模拟瑟瑟的秋风,师生合作演绎秋叶零落的伤感。(考虑到深情的歌曲很容易打动学生敏锐的情感,较容易朗朗上口,所以这里不采用分句式教唱。)

b、学生自己跟钢琴伴奏用“wu”哼唱歌曲旋律。哼唱旋律后,让学生提出节奏或音准有不太顺的地方,解决难点,如:

①装饰音加上后旋律婉转的效果体现,这个可采取对比欣赏练习。 ②演唱中音准的准确性

. . . . .

1 1 2 2 3 2? 3 5 3 5 树 树 (里 格) 梧 桐

音程九度大跳,这里首先让学生放松用“wu”叹出一口气,找到这种感觉并记住它,在此基础上练习从高音3到2的跳进,从惊喜到失望的情绪,然后完整演唱这一句。(也可用手势模拟跳水运动员跳水轨迹的线条来加强练习)这两个难点的解决可以丰富旋律那如泣如诉的感伤。

C、学生在教师表演过的基础上自己体验有表情地按旋律的节奏深情朗读第一段歌词,和着旋律的线条感,音调上下起伏。这里的朗读强调间奏处的停顿,表现出因不舍而抽噎的感觉。旋律的短句形态放在朗读时练习会更加到位。 d、学生为旋律填入歌词,教师用“wu”帮衬(交换角色)。要求学生加入表情动作带动歌曲情感的抒发。(旁白渲染:一步三回头,难舍又难分,留恋你呀祝福你!)

若还有不到位的地方教师采用清唱的引导方法和对比示范法,融入歌曲表情及动作直观的示范让学生感悟并请学生反馈信息。

e、跟钢琴伴奏唱歌曲第一段歌词,默唱第二、第三段歌词。(初次接触二、三段歌词,先印在心里,再次演唱时会更加胸有成竹。) f、完整演唱歌曲。(这里可采用男女声分角色演唱)

3、结合书本了解歌曲《十送红军》的完整结构,伴随音乐伴奏再次演绎时老师胜任变体部分,学生演绎主体部分,但由于是变体旋律,学生不会感到太陌生,可以用哼名“wu”边伴唱边熟悉。(这部分根据学生情况可挑选个别学生演唱一段或两段歌词。) (四)、知识拓展

老师教唱一首歌曲,很想让学生感动于歌曲并印刻在学生的心头,其实歌曲中优美的旋律随着时间的过去很容易被冲淡,难忘的是歌中的故事及情感,它可以伴随学生的一生。

学生都知道《长征组歌》中的《四渡赤水出奇兵》表现出的是红军战士在艰难长征路上的钢铁意志,那《十送红军》就是表现的就是漫漫长征路前群众与战士的深情的别离。揭开跟长征有关的另一段故事,学生能够饶有兴趣地积极地投入这个环节。

由歌曲中一些很有地方方言特色的衬词 “里格”“介支个”,了解《十送红军》是一首江西民歌。进而简单介绍江西的红色历史。

江西,山清水秀好风光。在这片神奇的红土地上,孕育了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安源等等,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民歌,这些伟大的红色历史是形成和产生江西民歌和江西革命民歌的源泉,其中,我们今天所学的《十送红军》就是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反“围剿”失败、红军即将踏上长征路的背景下,流传在江西革命根据地的民歌。今天我们在《十送红军》的歌声中再次掀开那段壮丽的历史篇章——播放宋祖英的《十送红军》MV,画面重现电视剧《长征》中的镜头。(电视剧《长征》的片尾曲就是《十送红军》,这是部离学生比较近的表现长征题材的作品,具有时代的气息感,演员也比较熟悉,这样相信学生能更投入的欣赏。) 四.总结

歌曲伴随故事永记心头。

五.在《十送红军》的歌声中送走难忘的一课。

教学反思:这是一首声情并茂地抒情歌曲,对歌曲背景的了解可以有助于让学生唱出歌曲中那不舍的情感,歌曲旋律自然流畅,学生用哼唱的方式学唱也朗朗上口,除了用表情来带动歌曲情绪的体现,还可以体会乐句中力度的变化,处理恰当能使歌曲形象、情感更加生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uw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