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教育的发展和应用状况综述

更新时间:2023-12-20 21:0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移动教育的发展和应用状况综述

[摘要] 上个世纪末, 利用移动通信设备开展学习活动的研究开始兴起, 短短几年时间, 移动学习已经成为远程教育与数字化学习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首先论述了移动学习的概念及其定义, 然后介绍国际上该领域的一些研究现状, 最后指出移动学习研究中几个关键性问题。

[关键词] 移动教育,移动学习,发展,应用,现状

追溯人类社会的发展, 首先是一部知识和智慧经验积累的历史, 也是一部人类学习的历史。学习技术和方式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阶段。决定学习技术与方式的主要因素, 一是媒体技术,从口头语言、文字语言、印刷材料、广播电视到计算机; 第二是通信与传播技术, 从口耳相传、文字记录、大众传媒、无线电广播通信到计算机网络通信。这两种因素综合起来, 使学习技术与方式从单一认知、学徒、班级集中学习、远程学习、计算机辅助学习发展为基于Internet 的数字化学习。随着移动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 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学习技术与方式——移动学习和移动教育。上个世纪末, 利用移动通信设备开展学习活动的研究开始兴起, 短短几年时间, 移动学习已经成为远程教育与数字化学习领域中的一个研究热点。

一、移动教育的兴起

移动学习起源于远程学习研究得出的这么一条规则。这一规则说:不是技术本身具有适合教学的特性,使得远程教育和开放大学取得了成功,而是技术比较普遍地被大众拥有。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条件给网络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如何拓展网络教育的服务,使人们更好、更及时、更便利地访问网络、获取知识信息,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解决和实现教育领域教学活动的“Anyone、Anytime、Anywhere、Any style”(4A),一个基于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的解决方案破土而出,我们称之为移动教育(Mobile E-learning)。移动教育在远程网络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结合移动通信技术带给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的全新感受。因此被认为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或者说是未来远程教育模式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模式。

二、移动学习与移动教育

国际远程教育权威基根博士2000年在上海作了《从D-Learning到E-Learning,从E-Learning到M-Learning》的报告,反响甚大。基根博士在报告中指出:“M-Learning的发展将使学生在D-Learning上更加自由。只要能够实现其电话装置的无线通信连接,无论在飞机场,还是在他们选择的任何地方,都可以进行学习。

1.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是移动计算与数字化学习的结合,它包括随时、随地的学习资源,强大的搜索能力,丰富的交互性,对有效学习的强力支持和基于绩效的评价。它是通过诸如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或移动电话等信息设备所进行的数字化学习。

正确理解移动学习的内涵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首先,移动学习是在数字化学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数字化学习的扩展,它有别于一般学习。Sun公司的e-learning专家Michael Wenger针对移动学习提出了他独到的见解,他认为移动学习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因为在传统学习中印刷课本同样能够很好的支持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可以说课本在很早以前就已经成为支持移动学习的工具,而移动学习也一直就在我们的身边。

其次,移动学习除具备了数字化学习的所有特征之外,还有它独一无二的特性,即学习者不再被限制在电脑桌前,可以自由自在、随时随地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学习。学习环境是移动的,教师、研究人员、技术人员和学生都是移动的。

最后,从它的实现方式来看,移动学习实现的技术基础是移动计算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即移动互连技术。移动学习实现的设备的特征:可携带性,即设备形状小、重量轻,便于随身携带;无线性,即设备无需连线;移动性,指使用者在移动中也可以很好的使用。目前支持移动学习的IA设备主要是指WAP蜂窝电话、PDA和混合设备(指混合了移动电话的语音功能和PDA的数据处理功能的设备)。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更多类型的设备。

2.移动教育

移动教育是指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使用移动设备(如手机等)通过移动教学服务器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一个实用的移

动教育系统必须同时兼顾学生、教师和教育资源这三个方面,将他们通过该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

移动教育具有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以及个性化服务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自己的缺点。由于手持移动设备的硬件条件有限(无键盘、屏幕小等),图片等多媒体信息无法在其上显示,而这些信息对于学习理解知识往往是必不可少的。移动教育作为网络教育的扩展,有其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挑战。

总之,移动教育和移动学习是两个相互紧密联系的概念,移动教育是一个广义概念,而移动学习是这个概念的具体应用形式。

三、移动学习的特点

1.简化了传统教育方式对师资、费用、教育环境等稀缺资源的需求; 2.结合新经济时代网络的优势,以多媒体和网络社区的形式呈现; 3.学习者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学习,提高了时间的利用率;

4.学习者可以自由自在、随时随地进行不同目的、不同方式的学习,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学习群体的自由组合;

5.移动学习将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根本改变教学结构和教育本质;

6.移动学习拓宽了接受教育的对象。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不仅是围墙,固定的学习方式也阻碍了教育的获得机会,而移动的模式将教育理念和技术无缝连接起来,无时无处不在学习,并且处于开放状态中,学习不再是学生的专利,“三人行,必有我师”或许就将在移动教育体系中实现;

7.移动学习有利于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提高全民素质。 四、移动学习国际国内的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和应用现状

我国对移动学习的研究实践始于四五年前,主要是在教育部的策划下开展,与欧美等国家相比,研究水平还比较低,规模还比较小。虽然如此,我们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

1.教育部高教司试点项目:移动教育理论与实践

这个项目由国内第一个移动教育实验室北京大学现代教育中心教育实验室承担研究,项目持续四年,从2002年1月到2005年12月。其研究分为四个阶段,开发了三个版本的移动教育平台:

① 基于GSM网络和移动设备的移动教育平台。该阶段主要利用短信进行,重点是解决信息交换,实现了基于SMS的移动网和互联网共享。

② 基于GPRS的移动教育平台。该平台主要是针对GPRS数据服务,开发适合多种设备的教育资源,使得GPRS手机、PDA和PC可以浏览同一种资源。

③ 基于本体的教育资源制作、发布与浏览平台。该平台主要是提高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开发规范、动态扩充、可定制性,并为教育语义Web打下了基础。

④ 教育语义网络平台。该平台主要利用语义Web技术提高教育服务平台的智能性,利用语义Web以及本体技术建立多功能的教育服务平台。

2.教育部“移动教育”项目

参与该项目的高校有三所,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其核心内容有两个:一是建立“移动教育”信息网,利用中国移动的短信息平台和GPRS平台向广大师生提供信息服务,同时让师生能够享用更加优质优惠的移动电话服务;二是建立“移动教育”服务站体系,在各主要大学建立“移动教育”服务站,为参与“移动教育”项目的用户提供各种服务。

3.多媒体移动教学网络系统CALUMET

多媒体移动教学网络系统CALUMET(Computer Aided Learning(CAL)Unite

Multimedia Education Technology(MET))是由南京大学和日本松下通信工业公司以及SCC公司进行的一个多媒体移动教学的实验研究。实验从1999年4月开始,到2000年4月结

束第一阶段工作,即试验使用和功能完善阶段;2000年5月进入第二阶段,即正式使用阶段。

另外,我国的一些网络公司,如网易、新浪等公司也在积极参与和实现移动短信和移动学习服务,如天气预报、移动上网、移动电视等服务。相信随着移动学习技术的成熟和人们学习需求的多样性,我国的移动学习会在各个行业呈现上升的趋势。

(二)国外研究和应用现状

目前,M-learning在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和北美的部分经济发达国家,开始较早的一些研究已经进行了三四年的时间。从研究目的来分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由教育机构发起,他们立足于学校教育,试图通过新技术来改善教学和管理;另一类则由E-learning提供商发起,他们力求借鉴E-learning的经验,把M-learning推向市场,更多的用于企业培训。

(1)斯坦福大学学习实验室(SLL)的研究

斯坦福大学在学校的语言教学中使用移动电话,是该实验室一个极富创新意义的研究项目。他们认为蜂窝电话、掌上电脑、无线Web帮助我们收发电子邮件、进行股票交易并保持联系,它们也应该能帮助我们让学习填满每一天的“碎片”时间。2001年,SLL开发了一个移动学习的初始模式,选择以外语学习作为移动教育的课程内容,让用户练习生词、做小测验、查阅单词和短语的译文、与现场教师实时交流并将单词存储到笔记本中。并初步假定,移动设备能在一个安全、可信、个性化以及即时需求的环境中提供复习、练习的学习机会。

(2)欧盟m-learning项目

由英国、瑞典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五个组织LSDA、CTAD、Ultralab、Lecando AB和CRMPA组成,其目标为通过使用移动通信技术使处于社会边缘的青年人重新获得学习和受教育的机会,该项目所开发的一个基于J2EE体系结构的学习管理系统,能够支持自适应学习,学习内容以HTML的网页形式呈现,学习者通过Web浏览器浏览。

(3)Berkeley在2000 年针对一些中学生做了使用手机的教育实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tb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