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规章制度

更新时间:2023-11-14 01:2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全科规章制度

【篇一:全科诊室工作制度】

全科诊室工作制度

一、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全科门诊,应由经过全科医学培训的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应诊。

二、 全科医生为患者提供全科医学特性的“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格化服务及心理咨询、生活指导、行为干预、预防保健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

三、 全科门诊诊疗方式为日常门诊、电话预约等登记门诊,对门诊就诊的急重症病人开展转诊、会诊工作。

四、 建立并实行全科医生专用门诊日志记录制度,书写以问题为导向的门证记录,对一年内有三次以上就证的固定病人,全科医生要书写soap病历。

五、 实行保护性医疗,证区与侯证区应保持一定距离,尊重病人的人格,保护其隐私,正确恰当的处理好病人对病情的知情权,对接受治疗的选择权,对急危重证病人除施以积极救治和转会证外,医生有对病人及家属等告知和签字的责任。

六、 开展多种形式的侯证健康教育,结合疾病进行有针对性的口头宣传,发放健康处方。

七、 对急重证病人在就证、转证、会证后他提供回访性的连续服务,并由经治的全科医生回访记录。

八、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坚持查对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做好疫情报告。

【篇二:全科门诊工作制度】

全科门诊工作制度

1全科诊室的工作应由具有执业医师资质的全科医师或持有全科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的医师担任。

2全科医师应对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整体的检查和评估,并将结果准确记载与于健康档案。两次不能确诊的病人应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对需要转诊的病人,认真填写转诊单,协助转诊至上级医院。

3全科医师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指导和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并记入健康档案。

4全科医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人应进行规范管理。 5认真填写门诊日志及相应信息,按时上报。

6发现传染病病人,及时做好疫情报告,消毒,隔离及转诊。 7全科医师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自觉执行各项医疗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按规范填写门诊手册,门诊处方及各种申请单。科学合理用药。

8全科医师要具备良好医德医风,为病人提供良好的人性化服务。

【篇三:全科门诊工作制度】

全科门诊工作制度

1、设立全科诊室,门外要有醒目的标志,公告责任医生的简历等。 2、全科诊室的工作应由具有执业医师资质的全科医师或持有全科岗位培训合格证书的医师担任。 3、全科医师应对病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全面整体的检查和评估,并将结果准确记载于健康档案。 4、不能确诊的病人应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对需要转诊的病人,认真填写转诊单,协助转诊至上级或指定医院。

5、全科医师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指导和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并记入健康档案。

6、全科医师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人应进行规范管理。 7、认真填写门诊日志及相关信息,按时上报。

8、发现确诊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及时做好诊治、疫情报告、消毒、隔离及转运工作。 9、全科诊室应有相对独立的单人诊区,私密性良好的诊疗环境,严格消毒,防止交叉感染,保持清洁整齐。 首诊负责制度 首诊负责制度

1、 首诊负责是指第一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对所接诊病人特别是对急、危重病人的检查、诊断、治疗、转科和转院等工作负责到底。

2、 首诊医师除按要求进行病史、身体检查、化验的详细记录外,对诊断已明确的病员应积极治疗或收住治疗;对诊断尚未明确的病员应边对症治疗,边及时请上级医师会诊或邀请有关科室医师会诊,诊断明确后即转有关科治疗。

3、 诊断明确须住院治疗的急、危、重病员,必须及时收入院,如因本院条件所限,确需转院者,按转院制度执行。

4、 如遇危重病员需抢救时,首诊医师首先抢救并及时通知上级医师、科主任(急诊科主任)主持抢救工作,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和拒绝抢救。

5、 对已接诊的病员,需要会诊及转诊的,首诊医师应写好病历、检查后再转到有关科室会诊及治疗。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07-4-25 阅读:374次 消毒管理制度

二、门诊、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每天用0.2%过氧乙酸喷雾,如被传染病病人污染则应立即用0.5%过氧乙酸消毒。

三、体温表用3%碘伏溶液浸泡30分钟,然后用75%乙醇擦洗,再用灭菌纱布擦干后备用。

四、一次性注射器每人一针一筒,用后针头及针筒毁形,并浸泡于1%消毒灵中。

五、压舌板用后浸入3%碘伏溶液浸泡30分钟后清洗烘干,再高压锅消毒。

六、消毒镊子要专用,用后浸入2%中性戊二醛浸泡。盛器要加盖,盛器每周高压消毒后更新消毒液。 七、敷料、油膏纱布均用高压消毒。

八、各种消毒物品应标明消毒人、消毒日期及有效期(消毒有效期一般为二周,梅雨季节为一周)及灭菌指示带;消毒液不得超期使用,碘伏与过氧乙酸稀释液有效期为1天,含氯消毒剂为3天,中性戊二醛为3—4周。

九、.高压锅消毒要求 消毒前先排尽冷空气,压力在20磅(120℃)维持15—20分钟。盛放容器要有透气孔,包装物品不宜过大,总容量不超过85%,物品间留有空隙。每锅用化学指示剂鉴定,每月一次,用嗜热脂肪芽孢生物指示剂检查高压锅灭菌效果,并作记录备查;高压锅要强检。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一、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必须由取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环保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的集中处置单位统一收集处置,不得出售给个体商贩、废品回收站或交由其他任何单位收集处理。

二、医疗一次性废物应分类放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者密闭的容器内,须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由专人应

用专用的转运工具按照确定的时间、路线转运到指定贮存地点。转运工具和容器使用后应当及时进行消毒和清洁。

三、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在标签上注明。进行焚烧。

四、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五、使用过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如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和输血器等物品必须就地进行消毒毁形。无回收价值的可放入专用收集袋直接焚烧。

六、锐器不应与其他废弃物混放,用后必须稳妥安全地置入锐器容器中进行焚烧。

七、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应按照医疗废物进行管理和处置,各科室产生

的污水、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

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八、禁止在运送过程中丢弃医疗废物;禁止在非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九、加强监督,定期检查。 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1. 在街道政府健康促进领导小组领导下,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2. 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板报、橱窗,定期推出新的有关各种疾病的科普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3. 开通社区健康服务咨询热线,提供健康心理和医疗咨询等服务。 4. 针对不同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解答居民最关心的健康问题。

5. 发放各种健康教育手册、书籍,宣传普及防病知识。

6. 完整保存健康教育计划、宣传板小样、工作过程记录及效果评估等资料

护理工作制度

(一)在卫生服务站长的领导下,负责全站护理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二)负责组织制定护理工作计划和护理工作制度,严格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无菌技术,促进全护理质量的提高。

(三)做好经常性的医疗差错和事故的防范工作,保证医疗护理工作的安全,对护理差错或事故及时调查了解,认真进行讨论并提出处理意见

(四)负责组织护理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定期进行考核,加强护理技术管理,开展护理工作的科研和技术革新,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水平。 (五)督促护士长,搞好站内管理,达到环境整洁、安静、舒适安全、工作有序的要求,对病人进行疾病康复指导和生活管理。

(六)定期对各种常备药品、器械物品的领取及无菌消毒隔离等情况进行检查。

传染病管理工作制度

1、门诊部各科室要建立门诊日志,详细登记接诊病人。

2、门诊日志要按照日志规定的项目填写详细、齐全,内容要保证真实可靠。

3、对门诊日志上登记需上报的传染病要做出明显标志,疫情上报后,医院疫情管理人员要加盖“疫情已报”章。

4、对疑似传染病和确诊的传染病病例,要登记其具体内容(如:姓名、性别、年龄、发病日期、诊断日期、工作单位、家庭详细住址等),14岁以下儿童要登记家长姓名及病人其所在学校、班级等内容。

5、要经常核查所登记的门诊日志,发现问题及时补充、改正。

6、年度结束后,对全年的门诊日志核查无误后,按规定要求存入资料室,以备后查,在贮存过程中要做好防水、防火、防盗等措施,以保证门诊日志的妥善保管。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制度

1. 设专(兼)职人员管理慢性病工作,建立社区慢性病防治网络,制定工作计划。

2. 对社区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定期筛查,掌握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建立信息档案库。

3. 对人群重点慢性病分类监测、登记、建档、定期抽样调查,了解慢性病发生发展趋势。

4. 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健康咨询及危险因素干预活动,举办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材料。

5. 对本社区已确诊的五种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肿瘤)患者进行控制管理。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实行规范管理,跟踪随访,详细记录。

6. 建立相对稳定的医患关系和责任,以保证对慢性病患者的连续性服务。

治疗室工作制度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管理总则》有关规定。

2、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3、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4、室内设有流动水洗设施。

5、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不 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6、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 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7、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 治疗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或消毒手。

8、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严格隔离,处理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污物桶定时清洁消毒。

9、坚持每日清洁地面,湿式清扫,桌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每日紫外照射二次。

10、每月空气培养一次,有据可查。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t4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