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更新时间:2023-03-08 06:20:04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说明书

目 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规划背景............................................................................................ 2 规划依据、规划原则及规划指导思想.......................................... 14 规划范围、规划期限及规划重点.................................................. 17 区域与城市发展SWOT分析............................................................ 19 宁国市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分析.................................. 24 市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39 市域城镇发展战略.......................................................................... 51 城镇体系规划.................................................................................. 63 市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73 市域城镇社会服务设施建设规划.................................................. 79 资源节约、保护与开发利用规划.................................................. 82 市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89 市域空间管制规划.......................................................................... 93 城市与周边区域协调发展............................................................ 100 城市规划区城乡空间利用规划.................................................... 105 中心城区用地增长边界研究........................................................ 109 城市性质、发展目标与策略........................................................ 121 城区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127 居住用地规划................................................................................ 129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131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135 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42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及景观规划.................................................... 157 城市环境保护和综合防灾规划.................................................... 166 城市规划区四线管制规划............................................................ 179 近期建设规划................................................................................ 184 城市远景规划构想........................................................................ 187 实施规划的措施与建议................................................................ 188

附件:宁国市城乡基础公共设施共建共享的实施方案建议................................ 190

1

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说明书

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一、城市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宁国市位于安徽省东南边陲,北临宣州区,南界绩溪县,西接泾县,东及东北与广德县相连,东南与浙江省临安市、安吉县交界。地跨东经118°37′~119°24′,北纬30°17′~30°47′,市区位于市域中北部,北距芜湖市128公里、距省会合肥市265公里,东距上海市303公里、杭州市173公里、南距黄山市143公里。皖赣铁路、慈张公路穿境而过。

2.历史沿革及城市发展

宁国建县始于东汉建安十三年(203年),孙吴置,属丹阳郡。晋武帝置宣城郡,统县十一,宁国属之;唐武德三年(519年)改属宣城,六年(623年)撤宁国县,并于宣城县,宋初属宣城,清顺治二年(1645年)属徽宁道,康熙六年(1662年)改徽州道,属宁池太广道,咸丰四年(1853年)改属露宁太广道,属浙江巡抚兼管,太平天国失败后,复归安徽省,属徽宁池太广道,民国六年(1917年)废宁国府,1924年属芜湖道,1952年属徽州专区,1956年属芜湖专区,1961年属徽州专区,1981年属宣城地区。

宁国县城建于吴,徙于唐,明、清屡修,毁于民国。宁国县城首称居城,内城外郭,其历史之久,城池之固,为皖南之最。初筑四门,明正德中(公元1506~1521年)重建,清历经修葺。民国二十八年,县府为防备日机空袭,突击拆城,转运城砖构筑国防工事,民国三十一五 年夏,按原城基复筑土城,五十年初,土城在各项建设中陆续夷平。

解放后,老城区(河沥溪)随着几条省道的兴建日益繁华,但随着经济和城市的发展,城市中心由原来的河沥溪镇转向新城。

2

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说明书

3.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宁国市属皖南山地丘陵区,市域地形地貌复杂,以丘陵山地为主,间有岗岚、河谷平原和盆地等,地貌组合分异明显。

宁国市地形总体特征是南高北低,东南部有天目山连绵,西部有黄山余脉延伸入境,中部的羊毫山曲折起伏。市内千米以上山峰有20座,800—1000米山峰60座,均坐落在东南部和西部,一般海拔300—500米,最高海拔1587米,最低海拔30米。城区地处水阳江水系3条支流东津河、中津河和西津河相汇合的河谷盆地,四面群山环抱,自北向南逐渐升高;中有巫山岭隆起,海拔85米,南部为丘陵岗地。

(2)气象气候

宁国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降雨量1468毫米,年平均气温15.4℃,年均日照时数为2038.2小时,年均蒸发量1499.1毫米,相对湿度80%,全年无霜期224天,最多风向为偏北风,南风次之。

(3)河流水文

宁国市境有水阳江、青弋江、富春江三个水系。其中以水阳江水系为主,分东津河、中津河、西津河三条支流,流域面积为2369.4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96.8%。历史最高洪水位56.18米(东津河,吴淞高程)。

东津河、中津河、西津河均流经市区。 (4)地质

市境内地层比较完整,震旦系至第四纪皆有出露。城区一带的丘陵岗地由棕黄色亚粘土、砂土、砂砾石层组成,地基承载力山地20~25吨/平方米,老河床8~12吨/平方米,农田15~20吨吨/平方米。地震烈度6度,一般工业民用建筑按有关规定抗震设防。

4.资源条件 (1)生物资源

宁国市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为我省林产区之一。天然植被以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为主,人工植被主要树种有杉、松、板栗、山核桃、元竹等。已知野生资源

3

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说明书

有162科1700多种,树种61科195种。全市生物资源丰富,尤以山核桃、板栗、笋干等具较高的经济价值。

(2)矿产资源

全市矿产资源共有8大类,30多个矿种,主要有陶土矿、紫砂陶、水泥石灰石等等,其中陶土矿储量全省第一。紫砂陶属于省内独特产品,透闪石石棉为全国唯一产区,水泥石灰石和配料贮藏量大、品位稳佳;能源资源较丰富,全市煤炭工业储量2284万吨,石煤工业储量7.5亿吨。水能理论蕴藏量约为44万千瓦(不包括港口湾水库装机容量)。

(3)水资源

全市水资源丰富,以地表水为主。年平均降水总量41.05亿立方米(包括过境水量6.31亿立方米),相应的径流深度为856.2毫米,地表径流总量为24.82亿立方米。

(4)土地资源

全市土地总面积2437.96平方千米,其中山地329.8平方千米,丘陵1327.3平方千米,岗地430.9平方千米,平畈350平方千米。

土地利用现状:耕地25281.93公顷,水田15310.8公顷,园地面积15642.33公顷,耕地面积160900.93公顷,牧草地79.61公顷,交通用地1582.71公顷,水域面积10101.31公顷,未利用土地22811.23公顷。

(5)旅游资源

宁国市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有“山门洞”、“千秋关”、“仙人塔” 和明代建筑上坦大桥和清代建筑河沥溪古桥等。此外还有通灵峰、黄颜石室、龙王潭、关岭天池、千人墓洞、潘茶古戏台等自然人文景观。

5. 国民经济

改革开放以来,宁国市经济获得迅速发展,整体经济实力不断增。特别是近四年,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8亿元,比2002年增加32亿元,年均增长14 %;财政收入达到8.9 亿元,是2002年的2.7 倍,年均增长27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1.3 亿元和48.8亿元,比2002年末增加19.9亿元和21.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5.7 亿元,比2002年增加36.1亿元,年均增长47.7 %。工业主体地位更加突

4

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说明书

出,六大支柱行业支撑作用更趋明显,一批骨干企业跻身全国同行业前列,涌现出一批省级以上名优产品,形成了以省级开发区为龙头、乡镇集中区相配套的工业布局。农业结构调整纵深推进,连续三轮居全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市)首位,先后被评为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市、农业产业化先进市、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市和经济林产业示范市。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旅游经济起步升温,服务业水平不断提高。三次产业比重由2002年的20:42:38调整为14 :51:35,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县市前列。

6.社会发展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进步,城乡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006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00元左右。与此同时,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目前,全市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教育结构调整开发起步,各级各类教育均有较快的发展;科技创新取得新进展,实施了一批“星火计划”和“火炬计划”项目,推广了大批农业科技成果。

二、上版规划编制和实施情况

宁国市上版城市总体规划于1997年编制完成,1999年3月经市政府及市人大审查同意,报安徽省人民政府。1999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以皖政秘[1999]165号文批准了《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原城市总体规划经批准实施5年来,较好地指导了宁国市的建设,对市域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市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城市框架逐步拓展。

上版规划的近期时限为1999-2002年,远期到2010年。 1、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情况 (1)规划的主要内容 1)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2000年市域总人口为39.2万人左右,城镇化水平33%。2010年为41.5万左右,城镇化水平为50%。

2)经济区划:

5

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说明书

期和长远的统一协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4、 突出生态环境观,以人为本,创造一流人居环境。

人是城市发展的主体,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规划应加强耕地保护,节约土地资源,最大限度降低开发与保护资源之间的冲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生态保护,新区建设与旧城改造的关系。在发展经济和注重物质建设的同时,加强城市绿化和环境建设,优化城市功能结构和用地布局,改善和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维护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精心塑造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区域形象。

5、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6、合理引导城市人民政府把城市土地、空间资源等“国有资产”经营好,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坚持集约开发,发挥规模效应,促进城镇化快速发展。

7、以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为指导,借鉴相似城市的有益经验和规划手法,使之与宁国的自然、历史条件相结合,充分利用地方特色,使规划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8、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充分考虑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为城市发展提供必要的灵活性和弹性。

16

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说明书

第三章 规划范围、规划期限及规划重点

一、规划范围

1.本次城镇体系规划范围是整个市域,面积2487平方公里。 2. 本次城市总体规划区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规划区,是指城市、镇和村庄的建成区以及因城乡建设和发展需要,必须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有关人民政府在组织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中,根据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需要划定。”

城市规划区的划定主要考虑了宁国的自然环境和城市性质的要求。宁国地处皖南山地丘陵区,群山叠嶂,风景秀丽,这是构成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当加强对周围山体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开发,规划区范围应比平原地区和一般.城市大;其次,应当考虑社会经济联系和行政区划的影响,受城市中心影响密切的乡镇,应划为规划区范围以利于协调发展。

根据上述要求,宁国市城市规划区范围界定分析如下:

宁国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南山街道办事处、河沥溪街道办事处、西津街道办事处、汪溪办事处、竹峰办事处、港口镇部分行政管辖区域及港口湾水库水源保护地。总面积约283平方公里。

二、规划期限

近期: 2007—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远景:2021—2050年

17

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说明书

三、规划编制重点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党的十七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宁国市“十一五 ”战略为目标,研究宁国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工业升级。

2.通过区域资源和生产力的集聚、有效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 的进程; 3.通过区域共同基础设施网络的有效联接,形成良好的空间格局形态,协调各城镇的功能分工配置和等级规模结构。

4.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确定重点发展区域和城镇,完善市域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的建设水平和档次;

5.探讨宁国市的城镇化动力机制和宁国市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研究加快城镇化进程的策略和相关政策。

6.坚持区域协同发展观念,搞好宁国市与周边城市在产业、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环保.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7.论证宁国市的地位,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城市建设用地的拓展方向,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引导城市产业结构合理调整。

8.坚持可持续发展,突出生态优先的理念,明确市域必须控制开发的地段,把资源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有机统一。

18

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说明书

第四章 区域与城市发展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1、区位优势

宁国市地处安徽省城镇化重点建设区域皖江城镇带上,又位于杭州、芜湖、黄山三市构成的三角形区域几何中心,是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重要联系通道之一,也是皖南地区同上海和江浙沿海发达地区经济交往和合作的门户。紧邻我国经济发达的苏浙沪地区,具有充分发挥边际城市效应的地缘优势。可使宁国市充分发挥自身要素成本低廉等优势,积极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和经济辐射。使得宁国市在皖南地区经济发展中位置突出,而且在全省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使得宁国市在皖江地区经济发展中位置突出,而且在全省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2、资源优势 (1)矿藏资源丰富

宁国的陶土矿储量全省第一;紫砂陶属省内独特产品 ;水泥石灰石和配料储量大、品位佳,宁国水泥厂为全国四大水泥厂之一;溶剂石灰岩、石英砂岩、透闪石石棉为国内唯一产区;胡乐小岭塘矿泉水经国家鉴定“属含锶的重碳酸钙镁形矿泉水”,可作为重点开发项目。

(2)水资源

宁国市水资源充足,年平均降水量1439.9毫米,河川流域面积达2294.1平方千米,是发展工农业生产最可靠的水资源。

(3)旅游资源令人神往

宁国旅游资源令人神往。宁国市内峰峦叠嶂,遍见奇观。“山门洞”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誉为“天下之奇山门有,山门之奇天下无”;南宋古关口“千秋关”、建于唐宋观年间的“仙人塔”蔚为壮景;自然风貌“千顷山天池”巧夺天工;另有其他众多名胜古迹。

19

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说明书

(4)林特产资源丰富。

宁国市林地广袤,林特产资源十分丰富,是著名的“中国山核桃之乡”和“中国元竹之乡”。以元竹、雷竹、毛竹和山核桃为主的“三竹一果”大宗农特产品开发已初具规模,林产品加工业将成为新的招商引资热点,成为宁国支柱工业之一。

3.经济社会发展优势

(1)经过多年的建设,宁国已经积累了较雄厚的经济基础。

200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8亿元,比2002年增加32亿元,年均增长14 %;财政收入达到8.9 亿元,是2002年的2.7 倍,年均增长27 %;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41.3 亿元和48.8亿元,比2002年末增加19.9亿元和21.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5.7 亿元,比2002年增加36.1亿元,年均增长47.7 %。工业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六大支柱行业支撑作用更趋明显,一批骨干企业跻身全国同行业前列,涌现出一批省级以上名优产品,形成了以省级开发区为龙头、乡镇集中区相配套的工业布局。农业结构调整纵深推进,连续三轮居全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市)首位,先后被评为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市、农业产业化先进市、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市和经济林产业示范市。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旅游经济起步升温,服务业水平不断提高。三次产业比重由2002年的20:42:38调整为14 :51:35,综合经济实力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县市前列。

(2)体制优势及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是宁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最大优势。

1)宁国的决策体制优势。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实践,宁国的决策层能够比较好地把握经济发展的趋势,适时地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为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树立新的风向标。

2)宁国高效的管理体制和灵活务实的管理方式。宁国是全省第一个率先建立起政务中心的县市。政府管理方式和服务理念也在作根本性的转变,以“企业为本、以服务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初步形成,将更加有利于宁国企业的发展壮大。

3)企业的所有制优势。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改革,宁国企业的所有制结构有了根本性的变化。一大批股份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应运而生,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这将有助于宁国工业化的推进。

4)宁国业已形成的各种机制优势。如,宁国业已建立起来的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20

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说明书

的用人机制,资金、技术纷至沓来的吸引机制,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机制以及上下一心、群策群力办工业的氛围等。

(3)宁国有着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多处特色鲜明的工业园。

这些园区已经成为宁国工业发展、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业已建成的园区有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梅林私营经济园区、山门工业园区和狮桥木竹加工园区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经济园区。其中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省级开发区。

(4)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有利于宁国在新一轮的国内竞争国际化过程中赢得主动。 宁国的外向型经济已有较雄厚的发展基础。截止到目前为止,宁国外贸出口企业已接近50家,出口商品主要有机电、竹木制品、健身器材、汽车橡塑零部件、复合肥、耐磨材料、农特产品等20多个品种,远销美国、日本、欧盟、香港等60个国家和地区。同时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现有三资企业30多家,并在全省首获外经贸“三权”(即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下的鼓励类和允许类外商投资项目合同、章程的审批权;各类所有制企业申请进出口经营的初审权;“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技改项目贷款贴息等出口优惠政策项目或产品的初审权)。

二、劣势(Weaknesses)

1、经济总量相对较小,综合实力不够强,与百强县(市)相比差距还比较大; 2、规模以上企业尤其是大企业数量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

3、基础设施尚不健全,现代物流业发展滞后,城市的服务功能不完善,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还不够牢固;

4、城乡发展不平衡,统筹压力较大,农民增收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5、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等深层次矛盾还没有根本解决等。

21

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说明书

三、机遇(Opportunities)

1. 从国际宏观环境看,制造业中心东移,制造业前景可观。

随着经济全球化,国民经济与社会信息化的又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格局已初步形成。世界性的加工制造业中心已转移到以东南亚为中心的亚洲地区。而随着产品市场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加工制造业的产品市场空间也将有所拓展,中国市场已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业转移的重点地区,投资竞争腹地将进一步扩大。

2. 西部大开发和中国加入WTO带来的发展良机。

宁国市地处我国承东启西的中部地区,一方面能获得国家倾斜政策支持和相关项目的支撑;另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正在进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一些传统产业及其市场需要向中西部转移。宁国市应把握这一历史性的机遇,将能较大程度地解决宁国市资金、人才、技术、市场不足的矛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推进工业化进程。

3.扩大内需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带来的发展空间。

全国经济持续增长,为了拉动内需,国家将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经济增长空间广阔。有利于宁国市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宁国市工业结构进行调整,生产适销对路的高附加值产品。

4. 实施城镇化战略及皖江城镇带的推进作用。

区域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加快实施和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必将拉动城市经济增长,为城市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切实有效地解决诸多城市问题。

皖江城镇带的建设有利于区域资源有效配置,有利于促进区域城市经济协调发展,增强区域城市整体竞争力。

5.综合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

随着皖江城镇带及皖东南交通网络的逐步完善,宁国市的交通条件进一步得到改

22

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说明书

善,有利于形成具有投资吸引力的地区,也有利于承接长江三角洲城市密集区的经济辐射。这些交通通道将极大地提高宁国市对外经济社会联系的能力,加强宁国市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 挑战(Threats)

1.面临被周边大城市边缘化的挑战

宁国市有可能发挥临近杭州、合肥、南京、上海都市圈的“近邻优势”,建成大城市的后花园和消费品生产基地;也可能发挥位于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的“前沿优势”,建成中西部地区对东部地区开放的“跳板”;也可能发挥地处皖赣铁路沿线、徽杭高速沿线经济密集带主轴上的优势,获得更多的“淋下收益”及投资机会。但是,都市圈经济已呈现出紧密层化的趋势,即都市圈的极核经济向紧密层转移而不是向边缘层转移,而且现代化的东部都市圈经济有明显的越过自身都市圈边缘层而直接向正在工业化的中西部都市圈转移的趋势。如此一来,地处东部都市圈边缘层的宁国就有可能被“边缘化”。

另外,如果宁国没有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如果产业承接能力不够强,境外的和沿海发达地区的要素资源也就可能跳过宁国,使宁国成为资本、产业梯度转移的“真空地带”。

2.面临国家区域发展政策调整带来的挑战

苏浙沪的产业转移以及国际、国内资本向中部地区流动,对宁国市产业结构性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面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压力

加入WTO、经济一体化更是加快了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的步伐,中部地区不仅要面临来自东、西部的竞争,同时还要面临来自国际的竞争,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将远远超过过去任何一个时期。宁国市以配套产品为主的支柱产业,将面临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

23

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说明书

第五章 宁国市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模式分析

一、宁国市工业化的机理

宁国,位于安徽省东南边陲,天目山北麓,水阳江上游,地理位置不占优势;境内诸山森列,间有低丘、盆地和少量的河谷平畈,资源也不丰富。然而,这个多年默默无闻的山区小县,进入“七五”以来,工业化进程开始加快;特别是进入“八五”以来,工业化高速推进,主要人均经济指标连续多年居全省第一,综合实力不断上升,1995年比全省提前10年率先进入工业化的后期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同年成为全省唯一的全国百强县(市),1997年实现撤县建市并进入全国综合改革试点市行列。是什么原因使宁国长期走在全省各县市前列?其中内在的机理究竟是什么?

本次规划研究认为:过去几十年来,恶劣的生存环境是宁国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压力所在,解决温饱后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成为工业化的主要动力,与进俱进的发展思路和战略成为宁国工业化的推进器,外向带动弥补了宁国生产要素的不足,宽松且极具吸引力的发展环境为宁国工业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这些依次是宁国工业化的生存压力机制、利益动力机制、政府推动机制、外向带动机制、环境保障机制。

1、生存压力机制——恶劣的生存环境是宁国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压力所在 宁国属山区县市,人多地少,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仅靠从土地刨食,食不果腹,这是其一。其二,宁国还是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据县气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1957至1987年31年间4-8月连续两天降雨量达到或超过100毫米而形成洪涝的有20次,1987年7月5日,日降雨量达到248.7毫米,造成山洪暴发,县城被淹。这期间还大旱13次。由于耕地少,水旱相连,加之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十分低下。到了改革开放时,农村人均年收入还不到90元,职工人均年工资也仅530元,生活十分艰难。面对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为了生计,宁国人不得不在农业之外想办法,四出谋生,像浙江人那样,补鞋、打铁、修箩筐、卖小百货,甚至捡破烂;或相互组织起来,创办诸如粮油加工、造纸、炉坊等私营工业;或

24

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说明书

在各级政府的带领下兴办诸如印刷、塑料、陶瓷等规模较大的集体工业和县黄酒厂、县塑料县、县真空镀膜厂、县面粉厂、县饲料厂等更大规模的国营工业企业。80年代初中期,宁国工业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很多人看到了发展工业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人们不仅有了钱花,甚至还有了积蓄,这更加坚定了宁国办工业的信念。1987年之后,通过工业化的带动,宁国逐渐地摆脱了贫困,开始走向温饱。

2、利益动力机制——解决温饱后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成为工业化的主要动力 1987年后,逐渐温饱起来的宁国人并没有小富即安,多年的贫困时时提醒宁国人要沿着工业化的道路走下去。这是其一,其二,临近浙江省的快速发展也鞭策着宁国人要迎头赶上;其三,更为重要的是,全县上下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以及工业化所带来的巨大利益吸引着一批批宁国人投入到工业化的主战场。外出打工的宁国人带着不多的资金、也不是很高尖的技术回来了,更为主要的是他们带回了产品生产、销售的渠道和管理经验,加入到兴办工业的大潮中。那时的宁国铺天盖地地大办工业,1、2个人筹资2万元就办起工厂,搞加工,搞配套。有点基础的工业企业开始不安份了,它们要扩张,要上规模,甚至涉足新的领域、新的行当。原来在宁国耐磨材料厂、千斤顶厂、电容器厂、密封件厂等大厂打工的中层管理人员甚至一些高层管理人员也纷纷炒了老板的、集体的、国营的鱿鱼,自己办厂当起老板来。正是宁国人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以及工业化所带来巨大利益的憧憬使得宁国的工业化进程步入了高速发展的新阶段。

3、政府推动机制——与进俱进的发展思路和战略成为宁国工业化的推进器 要问宁国的工业化机制谁重谁轻,那么,从某个方面看,政府的推动机制最为重要。每次工业的腾飞,都有政府的身影和努力。

还是在1984年,宁国县的党政领导带着从外地考察回来的复杂心情聚集在一起,兴奋和震惊、自责和反思困扰着他们每一位:同一片国土上,同一片蓝天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已经6年了,为什么江浙那么富裕,而宁国却还在靠国家财政补贴过日子?经过几番思辩,全县上下很快形成了新的发展思路:“加强农业,发展林业是基础;富民强县,抓好工业是关键;以乡镇企业为突破口,带动全县工业的发展;发展乡镇企业必须走乡镇为主、骨干为主、工业为主的路子。”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一批乡镇

25

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说明书

骨干工业企业应运而生,蓬勃发展,连续3年,全县乡镇企业以年递增50%速度发展,出现了一批产值百万元以上的骨干企业,县级经济的落后面貌迅速得到改观,贫困县的帽子也甩给了历史。

1987年,县委、县政府在“三个为主”的基础上又实施了“城乡企业结合,大中小企业结合,优先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在“三为主、两结合、一优先”的三部曲中,宁国乡镇企业走上规模化、骨干型发展之路,资源配置优化了,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有限的资源和投入发挥出最大的能量。特别是在接收“小三线”企业问题上,县委、县政府打了个漂亮仗:在上海召开的“小三线”企业接收改造利用经验交流会上,人们在听取了宁国县的汇报后,无不为之叹服:宁国的14家“小三线”企业全部得到较好地改造利用,发挥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小三线”改造利用最为成功的范例之一。

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以后,宁国又抢抓机遇,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先后制定了“一厂一策”、“一厂两制”的“土政策”,实行兼并、联合、改制,国有企业可以兼并集体企业,集体企业也可以兼并国有企业,并鼓励企业拆掉“围墙”,突破行业所有制界限,走联合之路。当年,无线电二厂全盘接收了原化肥厂的债权债务、厂房职工,成立了“永宁电子工业总公司”。1995年,总公司完成产值8770万元,利税262万元。原化肥厂的债权债务、厂房职工等一系列问题解决了,但闲置设备怎么办呢?1993年,政府又把这批闲置的设备卖给了集体企业——农资公司,在此基础上建成了年产3万吨的复合肥厂。新厂一个心眼围着市场转,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生产适应不同地区的复合肥,深受用户欢迎。该厂经过生——死——生的轮回之后,资产被分成了两块,在两个企业中都得到了活化、增值。

1997年后,宁国与全国一样,工业发展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但县委、县政府没有怨天忧人,而是主动变挑战为机遇:适时地将工业发展思路调整到“调整结构,消化矛盾和提高质量”上,稳步推进两个根本性的转变。当经济发展出现转机时,宁国县委、县政府又牢牢把握发展趋势,坚持调整与发展并重,果断提出“学习苏浙沪,融入苏浙沪经济圈”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主动参与大分工,融入大市场,在扩张空间基础上扩张经济。积极推进“三化”联动,加速“四个聚集”,建设“六大基础”,经济社会发展由适应性的思考转化为前瞻性的战略决策。通过突出工业主导地位,优化工业布局,

26

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说明书

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抢上一批重点项目等措施,明显增强了工业优势,形成了骨干企业支撑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4、外向带动机制——外向带动、招商引资弥补了宁国生产要素的不足

不断地扩大对外开放,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这既是促进加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宁国经济发展实践的总结。改革开放初期,宁国以骨干企业和优势项目作为吸引外资突破口,寻求对外合作,中鼎、希尔等一批外资企业不断成长壮大;“九五”中期后,宁国一批粗放经营企业在两个根本性转变中先后被淘汰,形成了大量闲置资产,他们敏锐抓住江浙发达地区投资向内地延伸的新动向,把引资侧重点放在存量盘活上,以存量引增量,全市通过招商引资盘活企业存量资产4亿多元,甩掉了经济发展的沉重包袱;近两年来,宁国坚持“抢先一步 双向融入苏浙沪”,对接长三角,坚定不移地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县域经济在经历了艰难的调整适应之后,开始步入快速增长的轨道。

5、环境保障机制——宽松且极具吸引力的环境为工业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宁国地处山区,原没有资金技术优势,不是区域集散中心,也没有享受过特殊政策,然而之所以成功地实现了二次经济起飞,重要原因是视环境为第一资源,努力营造环境创造优势。该市以环境优势把各种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汇聚起来,滚动起来,形成了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转化为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宁国天然秉赋的环境优势是生态型的自然环境。青山绿水,少有污染,有利于农业向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无公害产品调整。而农业劳动力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加快向非农产业转移,既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环境空间和充裕的劳动力,也为投资者提供了环境优良的生活乐园。不过,这些还只能说是初级的,更为重要的在于人为能动地营造以下环境。

开放的社会环境。宁国人大都是外来移民,亲和与包容是宁国文化的显著特点。由于历史上经济文化多受杭州、上海辐射,宁国人的开放观念历来比较强。近年来,宁国有意识地不断强化开放观念,加强与发达地区商业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营造更为开放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27

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说明书

成熟的信用环境。宁国在1996年以后一度经济下滑,几乎面临信用崩溃的局面,银行和上级财政千方百计抽走了资金,再也不敢沾宁国边。宁国人痛定思痛,下决心重新塑造信用环境。市政府毅然承担起财政担保债务的偿还,企业也转变观念,加强信用自律。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宁国重建起信用形象,银行资金又开始纷纷向宁国倾斜,给企业授信。历经磨难,宁国人真正领悟了信用的真谛,形成了更加成熟的信用环境。

市场化政策环境。宁国经济的第一次起飞,主要得益于是乡镇集体企业和国有经济。在经济下滑时,这些企业垮掉了一大批。宁国吸取教训,学习浙江经验,立足于用市场机制重新激发经济活力,按照市场机制设定政策。他们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新的启动点和增长点,以股份制和民营化改造国有和集体企业,盘活了一批存量资产;通过发展新型民营经济,积聚了一批增量资产。宁国经济政策不是在行政放宽与收紧之间徘徊,而是坚定不移地完善市场机制,推进市场化改革

高效的政务环境。宁国市政府把诚实守信作为提高工作效率的首要条件,认真兑现出台的各项政策和承诺。他们特别注重强化服务观念,确立了“服务是第一要务”观念,提倡“保姆式”服务,公开办事程序和办事时限,公布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行政服务中心做到“进一个门办好,交规定费办成,在承诺日内办结”。优质高效的服务,大大增强了投资者的信心,引得成百家外商外地公司纷纷来宁国投资发展。

独特的环境优势,汇聚为强大的发展势能,推动宁国经济呈现加速度发展的趋势。不难领悟,发展县域经济,环境是枢纽和关键,环境蕴育着转机,富含着资源。优化环境乃是县域经济发展当务之急,也是必由之路。

二、与周边县市的比较及未来发展的启示

从县域经济排名上看,从北往南,宁国毗邻苏浙的5个县(市),分别是江苏的溧阳、宜兴和浙江的长兴、安吉、临安。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4年全国百强县中,溧阳、宜兴、长兴和临安全部都是全国百强县,宜兴列第15位、长兴第63位、溧阳第67位、临安第86位。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公布的全国县域经济经竞争力2004年度测评结果中,溧阳、宜兴、长兴和临安也全部都进入百强行列,另外,安吉166位,属于A级,宁国322位,属于B级。

从毗邻县域的对比来看,2005年上半年,安吉地区生产总值41亿元,宁国25.3

28

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说明书

亿元,相当于安吉的61%;与周边的百强县相比,宜兴177亿元、溧阳83亿元、长兴71亿元、临安57.8亿元,宁国明显与它们不是一个重量级。

把连续五年综合经济实力排名安徽第一的宁国,与2004年全国百强县的最后一名进行对比,结果如何呢?200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百强县第100名,是内蒙古集宁区,在全部33项涉及百强县评价的指标中,宁国有21项低于集宁,11项高于集宁,1项与集宁持平;在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公布的2004年全国百强县中,河北省藁城市排名第100位,地区生产总值110.8亿元,宁国市200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9亿元,正好是藁城的50%。

如果再与百强县的平均水平进行对比,又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4年全国百强县平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63亿元,平均地方财政收入为8.6亿元。宁国市地区生产总值仅仅是百强县平均水平的1/4强,地方财政收入不到百强县平均水平的1/2。而且在全国县域经济排名中,安徽省是连续4次下降比例最大的五个省之一,分别是湖北、福建、安徽、河南和广西。

从拉动经济发展的投资规模对比来看,2005年上半年的国家宏观经济统计数据中,投资对生产总值增加额的贡献率为81.3%,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2005年上半年,宁国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7.9亿元,同时期江苏溧阳38亿元、宜兴78.7亿元,安吉20.2亿元,宁国与毗邻县中最少的安吉相比,是安吉的39%,仅相当于宜兴的1/10。

上面的分析告诉我们,宁国市已被近周边县市甩在了后面,其原因就是近几年的发展步子小了。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宁国发展步子小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及其对未来发展的启示:

1、整合当地的优势资源,加快产业聚集步伐,有利于增强县域经济的竞争力 产业聚集发展既是国外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势,也是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势,无论是高科技产业还是传统工业都概莫能外,这在国内外都有大量的事例可以说明。如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美国的硅谷、波士顿128公路、印度的班加罗尔地区、以色列的特拉维夫、英国的剑桥工业园以及中国的中关村等。在传统工业方面,如海宁的皮装、诸暨市大唐镇的袜业、浙江嵊州的领带、义乌的小商品等,特别是温州龙湾区有近百家

29

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说明书

企业围绕合成革和塑料制笔业聚集在那里,形成了强大的聚集效应。

2、以兼并重组、规模扩张为主要手段,发展规模经济,提高企业集中度

为应对已经到来的经济全球化,各国都在推进企业的兼并重组步伐,中国也不例外,尤其是在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中国经济国际化步伐加快之后更是如此。通过兼并重组,企业的资产结构、组织结构、经营理念等将得到极大的改变,企业规模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企业规模扩大后,意味着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和一系列要素资源的共享和互补利用,也就会大大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从国内来看,兼并重组方兴未艾,特别是苏浙沪地区率先起步,企业规模越做越大,市场竞争力也越来越强。由于宁国规模经济不够突出,不仅导致了财政收入难以快速增长,同时还因宁国的大型骨干企业青黄不接,接续梯队没有跟上,导致发展后劲难以与苏浙县市匹敌。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外向型经济,成为弥补要素资源不足的重要手段 4、优化软硬环境,成为兄弟县市加快发展又一主要手段

5、培育特色经济,是县域经济发挥比较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县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本方向

在县域产业结构普遍雷同的情况下,先进县市尤其强调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说,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竞争力。浙江省县域经济竞争力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块状经济”,如德清县在莫干山开发区形成了以机械电子丝绸工业为特色的工业园。此外,省内部分县市在这方面也有良好的进展,如无为高沟的电线电缆、当涂博望的刃具、桐城的塑料印刷等。相比之下,宁国的经济特色还不够明显,还需要进一步围绕特色产业做大,化特色优势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

三、工业化及工业升级思路

继续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努力以工业为核心,把工业建成宁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牵动性的产业,持续地向宁国经济和城市升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积极发挥商贸业对经济

30

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说明书

及城市发展的支撑、互动作用及对某些领域的牵动性作用,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实现工贸联动发展;引入生态宁国发展理念,为宁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增添新的形象。

1、加快工业化及工业升级的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增强宁国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工业的跨越式大发展,加快工业化进程,有必要强力组织实施宁国工业升级计划。其指导思想是,以加快发展、工业强市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技术进步、重组整合为手段,以培养和壮大县域工业的骨干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优势中小企业群为支撑,进一进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推进宁国工业企业的改革、改组、改造,努力实现宁国工业经济的跨越式升级。

2、加快工业化及工业升级的基本要求

一要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进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发展生态工业,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走出一条具有宁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技术引进、改造步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主导产业;鼓励科技创新、开发,在主导产业的若干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

二要按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分工要求,适应产业梯度转移的总体趋势,加快产业高级化步伐,紧紧瞄准配套经济、特色经济这一方向,稳步推进,进一步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先导工业,相机发展其它工业,形成以配套工业、特色工业为支柱,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其它工业为补充的工业体系。

三要通过内聚外联、兼并重组、滚动发展等手段,进一步提高规模经济效应,提高企业活力,努力形成以骨干企业支撑经济发展,一、二、三梯队企业互相竞争、协作配套发展的新局面和以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个体私营经济为主体的、充满活力的所有制结构。

四要加快产业聚集,大力发展园区经济,争取将宁国建成全国的汽车橡胶零部件、耐磨材料、化肥、塑料包装、电容器的协作配套中心和全国的水泥、林特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

31

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说明书

四、宁国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现状

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发展史表明,工业化与城镇化是互动发展的,其中,工业化起着核心的、主导的作用;工业化与城镇化在互动发展中还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即由较低阶段的工业化、城镇化迈向较高阶段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图解如下:

工业化与城镇化的阶段性对应关系表

经济 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初级产品生产) 发展 等级 1 2 第二阶段 (工业化) 3 4 5 第三阶段 (发达经济) 6 人均GDP (美元) <140 140-300 300-800 800-3000 3000-5000 >5000 工业化 阶段 初期 中期 后期 后工业化 工业化率(%) <10 城镇化 阶段 城镇 化率 (%) <10 农业劳动力比重(%) >90 工业产值比重(%) <30 生活 水平 赤贫 贫穷 温饱 小康 宽裕 富裕 10-20 第一阶段 10-30 90-70 30-50 20-30 第二阶段 30-50 70-40 50-70 前期 30-40 第二阶段 50-70 40-10 70-90 后期 40-30 第三阶段 >70 <10 >90 <20 <5 >90

工业化与城镇化阶段性对应关系图

摆脱贫穷,达到温饱 进入小康社会 进入现代化社会 % (人均 800 美元) ( 人均 800 - 3000 美元) (人均 3000 - 5000 美 元) 城镇化率曲线 城镇化第三阶段

60 工业化率曲线 城镇化第二阶段 前期 后期 40 后工业化时期

城镇化第一阶段

20 工业化后期 10 工业化初期阶段 工业化中期阶段 从上面的图表可以看出,经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6个等级,工业化分为4个阶段,城镇化分为3个阶段。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经济发展、工业化、城镇化不仅具有各自的阶段性,而且相互之间是一一对应的。

为了探讨宁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关系,我们将宁国的工业化率、城镇化率列表及绘图如下。

32

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说明书

表图 宁国市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年份 工业化率(%) 城镇化率(%)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31.45 31.35 31.58 30.62 31.01 32.59 34.22 36.85 38.23 40.36 35.75 36.58 39.78 41.94 42.58 43.35 45.2 46.5 48.4 50

资料来源:历年的《宁国市统计年鉴》。其中,城镇化率用非农业人口比例代替,并使用2000年宁国市镇人口比例与非农业人口比例进行线性调整;工业化率指1990年不变价计算的制造业增加值与按该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

由上可知,宁国的城市化由于未能受益于工业化带来的巨大效益.城市化水平低于相同时期内与工业化对应的城市化水平。工业化、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应有作用和贡献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工业化与城镇化的互动性也同样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这是影响宁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五、宁国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路径模式

1、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渐进式

发达国家在工业革命后(工业革命在19世纪初基本完成)迈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但因无经验可循,以及受到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工业化、城镇化只能摸索着前进,耗费时间较长。大致过程是,先由工业化积累城镇化所需的资金,再通过提高城镇的服务功能增强工业的竞争力,加快工业化进程,如此反复,渐次由工业化、城镇化的低级阶段迈向工业化、城镇化的高级阶段,走的是一条“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渐进式”的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模式,最大的优点是工业化与城镇化是在相互促进中向前推进的,两者基本同步,发展扎实,但最大的缺点是花费的时间较长。如美国自工业革命后,大致花费了近200年的时间才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法国则因农业发达,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较强,不能将大量的农业人口转移到劳动力密集的工业、城镇中;加之

33

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说明书

法国的小农经济、小手工业、商业、高利贷资本又长期占有绝对优势,这一传统、保守的生产方式,阻碍了法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速度;另外,法国内外战争频繁,也阻碍了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1990年前后法国大致完成了工业化和城镇化,这一进程用了220年。德国与法国相似。英国速度稍快一点,大致在1950年(城镇化率达80%)

前后,完成了工业化和城镇化。

80 %

70 城镇化率 60 50

40

30 工业化率 20

1870 1880 1890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年

图1.2 美国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关系的互动(资料来源:沃尔特‐威尔科克斯.1979)

2、工业化牵引跨越式

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因有经验可循,采用的是与发达国家不一样的发展模式,这就是“工业化牵引跨越式”的发展模式,这些国家和地区主要是指韩国、马来西亚、台湾、巴西等。他们从二战后开始工业化、城镇化,采用的模式是以工业化为突破口,通过大开放,快速地引进发达国家的技术、资金、人才等,大力发展进口替代型工业和出口导向型工业,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并在若干领域内取得竞争优势,将本国或本地区大量的劳动凝结到工业产品中,转化成财富;后再将工业化创造的大量财富投向城镇建设上,促进城镇化的发展。这一发展模式最大的优点是,发展速度快,每几年就跨上一个新的台阶,在短短的40-50年的时间内即完成了工业化和城镇化。

3、城镇化牵引跨越式

另外,在特定的情况下,还可以走“城镇化牵引跨越式”的发展道路。如我国深圳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最为典型。其背景是,改革开放后,我国亟需一个对外窗口,深圳以其特殊的区位优势,被国家决策者看中。在大量政策性资金的支持下以及一系列特别优惠、开放的政策支持下,深圳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起步,在短短的时间内拉开了城市

34

宁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 说明书

框架,建设了较完备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接着,在城市硬件及相关优惠政策的支持下,一大批“三来一补”加工业项目在深圳集结,又大大地加快了城市发展。后来,深圳继续以其特有的区位、政策以及先行发展优势,吸引了全国大量的资金、人才继续涌向那里,在更高的水平上继续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过,这种发展模式是后来者不可模仿的,至目前为止,也只有浦东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4、宁国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路径模式选择

在上述三种路径模式中,我们认为,“工业化牵引跨越式”的发展模式更适合宁国。首先,我国“三步走”战略目标的确立,决定了必须在较短的时间内(1980至2050年约70年的时间)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其次,我国东部地区已经纷纷迈向现代化的现实决定了紧临东部地区的宁国也必须尽快地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再次,宁国的工业化、城镇化步伐既快于全省平均水平,也快于宣城市的平均水平,应该在全省、宣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示范作用;此外,宁国工业化滞后于经济发展,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现状,也决定了宁国必须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宁国采用这种发展路径有着多方面的条件和优势。

六、宁国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动力模式

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说,要素资源往往是短缺的。因此,如何积累、获取要素资源,为工业化、城镇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就成为工业化、城镇化十分关键的问题。在此问题上,有三种模式可供选择:第一种是“内资积累式”的发展模式,第二种是“外资带动式”的发展模式,第三种是“内外资结合式”的发展模式。

一般地说,“内资积累式”适用于经济技术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因为,这些国家有较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积累,能够依靠自身力量实现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升级,如英国、美国、前苏联等。“外资带动式”则适合于经济技术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因缺少较强的资本、技术积累能力,需要依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资本、技术弥补不足。“内外资结合式”则适合已有一定的基础,但在某些方面特别是在技术、人才方面不如发达地区的地区。

对于宁国来说,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动力选择上,应该选择“内外资结合式”的

3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t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