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3-12-19 08:0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大学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一、课文重点问题

——《序二篇》

1.季羡林说:“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翘尾巴的高度与人类前途的危险性成正比——尾巴翘得越高,危险性越大。”这是就什么问题而说的?季羡林的基本观念是什么? 季羡林谈的问题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即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他的基本观念和基本态度是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人不应该肆意的破坏和改造自然,而应该去了解自然,认识自然,要同自然交朋友,也就是努力做到“天人合一”。 2.陈省身说:“中西文化的不容,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春秋时代。” 内在含义有哪几方面? 陈省身的话有两层意思:

第一,中西文化不同,甚至是处在矛盾冲突当中,相互交流也相互对抗;

第二,中西文化都想在未来的时空间占有优势,压倒对方,长远地看,未来还比较渺茫。坚持文化对话的原则是理性和明智的。

——《梵·高的坟茔》

梵·高为艺术的殉道者的内涵是?

艺术-反映:艺术属于上层建筑,反映人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是人开拓创造精神的高级表现。

(1)艺术与世俗生活的矛盾关系:“造物不公,它造就了一些更卓绝的天才,却不相应的早就能欣赏他的观众。”

(2)执著追求,无私无畏:“那眼神没有一幅不咄咄逼人,那其中闪现的光芒有坚毅、有不平、有尊严,充满了对人生的批判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 罗曼·罗兰:“清贫,不仅是思想的导师,也是风格的导师。他使精神和肉体都知道什么是澹泊。”

(3)与道合一:“他的艺术就是天然本真的生命,世俗形骸销亡之日,正是他的艺术走向永恒之时。”(艺术提升人生境界,满足精神需要。) (4)艺术的价值和尊严得到捍卫,即人对生命的完美理想和为之奋斗的尊严得到捍卫:“您的画使我有勇气走向完美人生”,“满怀着赤子般的真诚走向人生。”

——《秦腔》

贾平凹散文《秦腔》里面说:“说穿了,看秦腔不为求新鲜,他们只图过过瘾。”观众欣赏秦腔而“过瘾”有何内涵?

“过瘾”是指获得了艺术享受,包括思想的共鸣、感情的感动和宣泄、审美的提升等内容; 思想共鸣是指秦腔是传统艺术,其中包含的传统善恶、因果报应、忠孝节义等内容,符合观众的思想观念;

情感宣泄是现实中压抑和无奈在戏剧中得以虚拟的形式完善解决,情感得到陶冶;

审美提升,指的是秦腔的表演和唱腔艺术积淀深厚,在老的曲目中就能得到完全展现,观众接受有审美经验的事物是比较容易、比较有评判的审美经验的,观众熟悉秦腔的表演,更熟悉熟戏的人物情节,可以更方便的参与到审美互动而享受审美评价的超越感、权威感、智慧感。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1.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是一篇思想随笔,它的主题是思考什么的,作者持怎样的观点?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的主题是有关人的生存方式和生存价值的。 人应该顺应自己的本性,保护自己的自由。 2.猪境遇的含义

象征大多数人的生存处境:有一种力量,时时在企图左右我们的生活,为我们设计生活,安排命运,准备前途,决定取舍; 而我们浑然不觉,安然处之。

——《个狗主义》

1.作者是通过哪几个角度来讨论“个人主义”的? 一是从欧洲现代个人主义的发生,通过历史的考察,看个人主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的具体表现;

二是从个人和民族、国家、集体的辩证关系看个人主义的利弊得失; 三是从当代的现状看个人主义的具体表现。

四是从自己的经验和价值标准出发,提出对个人主义的理解和评判。 2.概括本文的主旨。

得出结论:提出“个狗主义”,表面看是一个修辞手段(仿词),但从深层则表现出对各种伪个人主义、非个人主义的鄙夷和批判。

表明主旨:从对“个人主义”的正确认识出发,提出当代中国亟须重建精神的规范和秩序的大问题。

——《复仇》

阅读全文,思考鲁迅《复仇》中的复仇者、复仇对象、复仇过程、结果和意义。 复仇者是力图改良国民性、唤醒国民变革意识的革命先驱者、启蒙思想者; 复仇对象是懵懂混沌、尚未得到启蒙的民众; 复仇过程是利用“赤裸裸”“血淋淋”的出奇行为引起民众的好奇心,同时有不满足人们的窥视和旁观的心理,让人们“无聊”,从而意图告诉人们没有信仰和追求的可耻、旁观的有害;

复仇结果,可以认为杀死了“无聊和旁观”,在启蒙思想者的思想层次上初步实现了启蒙的目的。

意义:事物发展处于对立统一、质量互变的循环过程中,革命启蒙者推动了国民思想意识向正确方向开始转变,有利于启蒙和革命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庄子·秋水》

针对人认识世界的过程和特点,说明一下庄子的理论观点。

量无穷:物量是大与小的统一,无论从大小哪方面去观察,都是不可穷尽的,言其大,还有比它更大者;言其小,还有比它更微者。因此,不能执著于某物之大或小。 时无止:时间是永恒向前,无有止息之时。

分无常:一个人的名分,地位不是恒常不变的,贫富贵贱,上下尊卑等等,都处在变化的过程中。分,名分、地位之意。

终始无故:终而复始,无有穷尽,故无端倪。故,端也;又,故与固通,固定之意。

——《史记·刺客列传》

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荆轲这一人物的。

本文颇具匠心,运用多种手法,成功塑造了以荆轲为首的一组豪杰义士群像。 典型环境中塑造人物,秦廷行刺之于荆轲的沉毅、神勇性格之表现; 欲扬先抑,如为凸显后来荆轲之勇,先写他与鲁句践争道,遭叱而逃;

对比映衬,如前有田光为激励荆轲而自杀,有樊於期为助荆轲刺秦献上自己的人头,后有高渐离行刺作为余波,映照出荆轲的英雄形象。而秦舞阳之怯懦则反照荆轲之胆识,等等。若众星捧月般烘托围绕着荆轲这一传主,从而营造出慷慨悲烈的氛围,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世说新语·任诞》

1.“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怎样理解王子猷的“何可一日无此君”?

王子猷是魏晋名士,高洁放诞简傲,竹子在他心目中是高洁人格的象征,须臾不可离。竹子有节、中空,象征着虚怀若谷和浑身气节。主干挺直、坚韧,象征人格坚忍不拔。 2.王子猷为何访友而不入其门? 如果敲门而入会怎样?

(1)王子猷深夜观雪景,体验到了自然的美好,生命的乐趣。因此禁不住内心的激动,想找朋友共同分享这种快乐,驾船访友。

(2)到朋友门前,可能领悟到这种生命在自然当中的感受是纯然个体的,只能感受不能言说。因此不必要找朋友倾诉了,因此“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3)这是魏晋风度的一种表现,是洒脱不拘俗礼的真率性情的体现。

(4)如果敲门,即使是不拘俗礼的名士之间,其言谈对话行为做作,也不会超脱人世。会破坏王子猷一夜独与自然精神相往来的生命审美感受;人间交往有待他日,今日,王子猷只为享受自然山水之乐。

——《文心雕龙·知音》

主导思想:《文心雕龙》全书以儒家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礼记·大学》

《礼记?大学》中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就是所谓儒家德教的“三纲领”,如何理解“三纲”,谈谈自己的认识。 三纲领的内在含义:

明明德,参悟和掌握光辉的品德,自我的道德完善,这些是治理天下,造福天下的前提; 亲(新)民,是指是国民的道德常新,或者“亲近人民”,总的来说是积极入世,进行生活的有益实践,强调推己及人的教化作用;

止于至善,是指前两者,在道德追求和生活实践方面都不该满足于小成,而应该追求尽善尽美,所强调的是为善不已,守善不渝的道德境界。

二、古文翻译

——《文心雕龙·知音》

夫篇章杂沓9,质文交加10;知多偏好11,人莫圆该12。慷慨者逆声而击节13,酝藉者见密而高蹈14,浮慧者观绮而跃心15,爱奇者闻诡而惊听16。会己则嗟讽17,异我则沮弃18;各执一隅之解19,欲拟万端之变20: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21。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1,观千剑而后识器2;故圆照之象3,务先博观4。阅乔岳以形培塿5,酌沧波以喻畎浍6。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7,照辞如镜矣。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8,二观置辞9,三观通变10,四观奇正11,五观事义12,六观宫商13。斯术既形14,则优劣见矣。

——《庄子·秋水》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史记·刺客列传》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於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於野王。

荆轲游於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①。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②;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③。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④,知其非庸人也。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①,父母宗族皆被戮没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於期仰天太息流涕曰:“於期每念之,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曰:“今有一言可以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sx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