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三基

更新时间:2023-12-02 10:1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辩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有关疾病的各种现象和体征加以分析、综合、概括、诊断为某种

性质的证候。

施护:根据辩证的结果,遵循辩证的理论确定相应的调护措施。

辩证护理: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有关疾病的各种现象和体征加以分析、综合、概括、诊断为

某种性质的证候,并根据其不同的证候给予相应的护理。

症状:患者主观感觉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病态改变。 中医内科护理的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

预防为主、标本缓急、正护反护、同病异护、异病同护、三因制宜 生活起居护理:起居有常、病室静洁、温湿度适宜、劳逸相宜、基础护理 情志护理的原则:诚挚体贴、因人施护、避免刺激

情志护理的方法:说理疏导、劝说疏导、移情相制、顺情从欲、气功调情

饮食护理的基本要求:饮食有节、饮食随和、饮食宜洁、治疗饮食、辩证饮食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 以春、秋季为多见。 病因:风邪为主,一般以风寒、风热为多见

病机:病位:肺卫 病理性质:表实证 病理特点:邪犯肺卫,卫表不和 治疗原则:解表达邪 风寒者—辛温解表 风热者---辛凉解表 暑湿夹杂---清

暑祛湿解表 体虚感冒---扶正与解表并施

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

证。

病因:外感为六淫乘袭 内伤可由饮食,情志,或劳欲、久病所致 病位:肺和肾,涉及肝、脾、心 病理特点:气机升降出纳失常 治疗原则:实喘治肺—采用温宜、清肃、化痰、降气

虚喘治在肺、肾,以肾为主---采用补肺、纳肾、温阳、益气、养阴

血证:凡因多种原因,引起火热熏灼或气虚不摄,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

或下泄前后二阴,或渗出肌肤,所形成的疾患,统称血证。 病因:感受外邪、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体虚久病 病理特点:火热熏灼、迫血妄行、气虚不摄、血益脉外

病理性质:火热亢盛所致者属实,阴虚火旺及气虚不摄所致者属实 治疗原则:治火:实火—清热泻火 虚火—滋阴降火 治气:实证---清气降气 虚证---补气益气 治血:凉血治血、收敛止、活血止血

咳血:血由肺及气管外溢,经口随咳嗽而出,表现为痰中带血,或痰血相兼,或纯血鲜红间

夹泡沫,均称为咳血。

吐血:血由胃来,经呕吐而出,血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

便血:血从肛门排出体外,无论在大便前或大便后下血,或单纯下血,或与粪便混杂而下,

均称为便血。

尿血:小便中混有血液,甚或伴有血块的病症。

肌衄:血液溢出于肌肤之间,皮肤表现青紫斑点或斑块的病症。

胸痹: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病因:寒邪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及年老体虚

病位:以心为主,其发病与肺、肝、脾、肾等功能失调有关

病理性质:病理因素为阴寒、痰浊、血瘀,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 实证为寒凝、气滞、血瘀、痰浊、痹遏胸阳,阻滞心脉 虚证为心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

病理特点:病理基础:素体阳虚,胸阳不振,主要病机为胸阳痹阻,心脉不畅 治疗原则: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祛邪治标以活血化瘀、辛温通阳、泄浊豁痰 扶正固本用温阳补气、益气养阴、滋阴益肾 黄疸: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症,其中以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主要特征。 病因:感受外邪、饮食不节、脾胃虚寒、病后续发、沙石、虫体阻滞胆道 病位:脾胃肝胆 基本病机:湿浊阻滞胆液不循常道,外溢肌肤而发黄 病理因素:湿邪、寒邪、热邪、疫毒、气滞、瘀血,以湿邪为主

病理表现:湿热和寒湿两种 治疗原则:化湿邪,利小便

阳黄者:情热利湿、结合通腑 阴黄者:温中化湿、结合淡渗 急黄者:清热解毒、凉营开窍

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病因:主要由于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脾胃虚弱等因素导致胃气郁滞,胃

失和降,不通则痛。

病位:病变部位: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病理因素:气滞、血瘀、寒凝、火郁、湿阻、食积 病理特点: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治疗原则:理气和胃止痛

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口眼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僻

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分中经络和中脏腑,中经络,一般无神志改变而病轻,中脏腑者,常神志不清而病重。中风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多见于中老年人,以冬春两季最为多见。

病因:积损正衰、劳欲过度、饮食不节、情志所伤、气虚邪中 诱因:情志过激、过度疲劳、暴饮暴食、跌仆、寒冷刺激 病位:心脑,与肝、肾密切相关,肝肾阴虚为根本 病理性质:本虚标实,上盛下虚之证 病理特点:阴阳失调,气血逆乱

治疗原则:中经络者:以平肝熄风、化痰通络为主,有痰瘀交阻者。佐以活血化瘀。 中脏腑者:当辨清闭证或脱证,闭证以开闭祛邪,治标为主,治当熄风清

火,豁痰开窍。脱证:以扶正固本、治本为主

水肿: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眼睑、头面、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临床特征

的一类病症,严重者可伴有胸水、腹水。

病因:风邪袭表、风邪夹寒夹热,疮毒内侵,感受水湿,饮食不当,劳欲体虚、劳

倦过度、纵欲无节

病位:肺、脾、肾,关键在肾 病理性质:本虚标实

病理特点: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水液潴留、泛滥成肿 治疗原则:阳水多实,当予祛邪,常用发汗、利尿、攻逐之法

阴水多虚或本虚标实,可扶正祛邪,以扶正为主,健脾温肾利水 若肿久不退,有瘀血征象者,宜配用活血化瘀法

消渴:以多饮、多食、多尿、乏力、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以一种病症。 病因:先天禀赋不足,素体阴虚,复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而发生 病位: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 病理性质:本虚标实 病理特点:阴虚燥热

治疗原则:养阴生津、清热润燥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致使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痹阻,引起以肌肉、

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病因:是由于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 病位:肌肉、筋骨、关节

病理性质:初起以邪实为主,病位在肢体皮肉经络,久则多属正虚邪恋或虚实夹杂。

病位则深在筋骨或脏腑

病理特点:外邪闭阻肌肉、筋骨、关节,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 治疗原则:驱邪通络止痛为基本原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st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