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弘扬民族音乐

更新时间:2023-12-13 12:4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腰鼓进课堂,激活多彩民族风

麻江县碧波中学 凌忠梅

内容提要: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音乐或本土音乐资源是极为丰

富的。积极发展民族音乐教育,让优秀的民族传统音乐走进课堂,是当今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具有广阔的时代背景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同时,它也标志着我国学校音乐教育从此进入了一个重视、继承、发展民族音乐的新阶段。苗族芦笙歌舞是祖祖辈辈长期传承下来的历史记忆和情感追求,其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元素,凝聚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结晶,是苗族祖先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所以,继承、发展苗族文化并以“乡土”教材的形式将其引入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苗族 多元文化 音乐课

民族传统文化是由历史延续和继承下来的一种文化,而苗族文化更有他的精深和内涵,它是人类的延续和发展宝贵财富的一部份,对社会的发展、民族的进步起着促进作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这里是苗族侗族最集中的聚集地,被人们称为是“神奇之州、百节之乡”。 声声鼓点,悠扬神远。黔东南就像一首古老的歌谣,不时的在敲响我们回归的心灵。腰鼓与苗族音乐节奏的珠联合璧,跳出“东方踢踏舞”的豪迈,“东方迪斯科”的情怀,展现了黔东南人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经过几轮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笔者认为: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元”视角进行教学设计是富有成效的。

一、将腰鼓节奏引进课堂的初衷

腰鼓是民间一种活动,加入苗族音乐的柔和打出一套自己的道路。大胆创新在腰鼓上画上图案,在鼓棒上加工,在服饰上有苗族人文化的图腾。

民族音乐的多元——突出“歌舞演”的综合。苗族是少数民族浪花中的一

朵璀璨的奇葩。苗族舞蹈是人民所独创,充分体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勤劳和苗族精神文化。

新课程要求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潜能的发挥、创造性的培养,而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较好地体现这一现代教育理念。因为民族民间文化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传承了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培养了民族文化艺术人才,促进了素质教育和办学水平的提高。

弘扬民族音乐,展现音乐风格的多元文化。腰鼓敲进音乐进课堂,成为学校的品牌。有四大优点:一是易学,因为它是学生本土文化;二是自由,苗族音乐加入苗族飞歌体现苗族人民的豪迈,粗狂;三是灵活,可以资源生成整合;四是愉悦,学生成为了课堂主体。学习苗族文化 让学生逐步养成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有心人,成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保护者。结合多年的音乐教学经验,将腰鼓敲进中小学音乐课堂有了一些粗浅的体会,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斧正。

1.“让腰鼓敲进音乐课堂”,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农村的许多学生都有参加腰鼓表演的欲望,他们希望通过敲响腰鼓这个民族的“乐器”展现自我,以引起他人的关注。尤其是嗓音条件稍欠的学生,更需要通过民族的乐器表演来参与音乐活动。在音乐活动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领略到耳熟能详的苗族音乐带来的欢乐,从而激起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调动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农村孩子在家利用矿泉水瓶子,敲响腰鼓的鼓点,鼓镲相交,创新现代腰鼓。我们经过历练编排出本土苗族音乐的苗族舞蹈腰鼓,2011年精心编排的《苗岭古韵》荣获第四届北京校园艺术节在北京展演,并获得金奖,学校获得优秀组织奖。取得可喜的成绩,经常带领学生做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腰鼓队帮助碧波乡做好来宾迎接,展现学生的精神风貌,发扬民族精

神。

2.“让腰鼓敲进音乐课堂”,发扬苗族人敢于斗争的民族精神。 每年的6月24日地方民族集会,通过宣传和举办腰鼓比赛,营造民族传统气氛。可以带领学生到集会现场观摩,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培养学生具有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在课堂的敲腰鼓教学中,基本上是集体性的敲奏,要求学生步调一致,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在齐奏或合奏的音乐实践中,学生将体验到协作的重要性,潜移默化中增长了集体主义意识,苗舞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其产生与发展寓含着畲族人的精神、信仰和价值取向,同时也体现了畲族人不畏强暴,敢于抗争的民族精神,具有特殊的民族民俗研究价值。

3.“腰鼓敲进音乐课堂”,切实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质。

现在许多学生学唱歌是靠听磁带碟片模仿而成的。可是要会敲、听、记节奏,就无法靠听来模仿,必须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艺术实践活动,不仅有助于学好基本音乐知识,而且也学到了技能技巧,还能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各音乐要素,提高表情达意、塑造音乐形象方面的认识功能和操作功能,从而更准确、更深刻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

腰鼓敲进音乐课堂,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当地的优秀文化传统,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保护以及人才培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更加珍惜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长大后自觉献身于民族文化事业的传承和发展。

二、让腰鼓走进课堂的教学方法

音乐艺术起源于生活,节奏、节拍固然也来源于生活,只有用本民族民间最熟悉、易使用的语言、嗓音,再过渡到运用肢体来表现生活中的节奏、节拍,

才能使学生产生对音乐知识的亲切感,也才能更容易、更自然、更巧妙地掌握节奏、节拍,在教学中,本人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以节奏为基础寓教于乐。学生轻松感受体验节奏。

调动嗓音,亲身体验;调动肢体,艺术展示。将腰鼓文化、舞蹈、语言联系起来,综合运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几方面的培养:①注重学生间的合作;②注重各尽其能,又有分工,又有整合,做到有的放失;③注重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大胆创作,自编苗族敲腰鼓节奏。

2、利用学校课外活动将腰鼓引入课堂。

从音乐教学目的出发,让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利用开展音乐课外活动,从本校实际出发,就地取材,适合全体学生课内、外学习,易掌握。腰鼓进课堂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练习,以课内学习带动课外练习,以课外练习促进课内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腰鼓响起来进课堂的实践在教学中根据学生认识规律,在安排教学内容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听、唱、敲、跳相结合,互相渗透,代替原来单一教学模式,充分发挥音乐艺术本身的特点,让学生在自由积极和愉快的音乐实践中,通过自觉、主动地感受音乐,以及自己动手创造音乐取得学习音乐的兴趣。

3. 腰鼓与苗舞节奏、节拍响起来的训练方式。

一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欣赏民间苗族芦笙舞表演的录像,让学生感受到是苗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讲芦笙舞的故事,补充学生所了解的苗族文化。然而教无定法,教师要有意创设情境,营造欢乐课堂气氛。二是让学生欣赏或进行简单的节奏活动,初步感知音乐旋律的基本情绪、风格、节拍。

三、民族歌舞引入课堂教学的思路与对策

1、音乐教师要做民族苗族芦笙舞节奏的欣赏者和爱好者。

要形成这样的氛围,应从我们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抓起,使广大中小学音

乐教师会欣赏、会唱、会教民族民间音乐。教师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对学生能产生一种潜在的暗示,这种暗示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对芦笙节奏的态度,对他们造成积极或消极的作用。说实话,我们无法对媒体做什么,但我们完全可以提高自己,让粑糟这种原汁原味的民族民间音乐教学变得更加有魅力。

2、拓宽教材内容,以学生熟悉的内容为切入口。

任何一种学习,脱离了学生的生活,摒弃学生的兴趣,都不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得不到快乐的。在欣赏之前,教师要寻找学生熟悉的内容作为切入口,既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的知识,感受音乐的魅力,又要让学生养成热爱和继承发扬宝贵的民族遗产,那么教师对于教材内容的选择要有所增减,要有所创新。在教学中,教师要善用“乡土教材”资源 ,让课堂绽放异彩。

3、利用大众媒体,为腰鼓舞蹈教学输入新鲜血液。

在民族音乐教学中适当引用大众的音乐审美情趣,更能激发学生感受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在音乐课堂上,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星光大道”和“CCTV青年歌手大赛”、“多彩贵州”、“原生态黔东南”等一些综艺类的节目,与学生共同探讨节目中出现的民间歌舞,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以传媒这种途经来认识苗族台江反派木鼓舞,也不失一种时尚的教学方法。

4、提高民族音乐对学生的吸引力。

在当今丰富多彩的信息化时代,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的民族音乐无疑要重整装备,以积极创新精神走向现代舞台,以便更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对民歌引入课堂的教学更是如此。作为音乐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音乐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对苗歌的热爱。

腰鼓舞蹈敲进音乐课堂,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

教学创新。在音乐课堂中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感、节奏感和身体的柔韧性,增强了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的深厚感情。从民间广泛流传的苗族芦笙舞蹈节奏音乐到创作节奏,并深入探讨民族民间音乐的社会功能,应当说是很有价值的,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青春校园的文化底蕴,薪火相传,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发扬光大,敲吧!校园腰鼓日日新,敲吧!校园艺术代代传。

教学创新。在音乐课堂中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感、节奏感和身体的柔韧性,增强了学生对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的深厚感情。从民间广泛流传的苗族芦笙舞蹈节奏音乐到创作节奏,并深入探讨民族民间音乐的社会功能,应当说是很有价值的,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青春校园的文化底蕴,薪火相传,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发扬光大,敲吧!校园腰鼓日日新,敲吧!校园艺术代代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se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