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赴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

更新时间:2024-01-25 04:3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于赴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

考察学习的调研报告

为了学习借鉴兄弟盟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尽快明确和建立兴安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加快开发区发展建设步伐,近日,受盟委、行署有关领导委派,由盟委政研室牵头,盟经委、盟开发区相关人员参加组成的考察组,于2010年5月4日至6日赴通辽市对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状况、管理体制、现行机制运行情况进行了为期2天的专题考察调研,并对有关情况进行了认真的学习整理、消化吸收。现将考察结果报告如下:

一、通辽市及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本情况 通辽市总面积与我盟接近,为59535平方公里,东靠吉林省、西接赤峰市、南依辽宁省、西北和北边分别与锡林郭勒盟和我盟为邻,属东北和华北地区的交汇处。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6.2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5.2:58.6:26.2。财政总收入102.92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4.83亿元,实有耕地面积107.44万公顷,全年粮食产量525.50万吨(105.10亿斤),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633.80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42.65亿元,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26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002.2元,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18.70万人,比上年减少0.1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3.34万人,农业人口195.37万人。 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01年9月设立,已批为自治区级开发区,属于通辽市委、政府的派出机构,享有县级经济和

社会管理权。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面积42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54.4平方公里。下辖1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人口10万人。目前开发区已基本形成了四个功能版块,即西部工业区、东部新城区、南部现代物流区、北部高效设施农业区。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10年来,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高效率运行,使开发区得以迅猛快速发展,现已建设开发面积13平方公里,2010年实现GDP115亿元,财政收入8.6亿元(全口径11.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到达16300元和9220元。进入“十二五”后,通辽开发区提出着力打造“煤基精细化工、新能源装备制造和绿色农蓄产品加工”三个百亿产业集群,深入推进贸易、物流、仓储、加工四大物流体系建设,逐步把开发区建设成为“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东北地区区域性物流中心”,并步入国家级开发区行列的目标。2011年开发区制定提出了做大投资、做强工业、做旺物流、做靓城乡、做优民生等一系列措施。通过实地考察学习我们感觉到,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许多做法确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跨越发展先定位。2008年,通辽市委、政府通过走出去学习和总结开发区近些年来开发建设经验,通过上下讨论统一认识,正式确立了开发区的发展定位,即:开发区是全市改革开放的前沿,新型工业化基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全市现代化新城区的产业支撑,城乡一体化的示范区。可以说高起点的科学定位为开发区指明了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明确了其应承担的先导示范作用。为此,通辽市委政府2008年专门下发了《关于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

理顺管理体制 创新运行机制 实现又好又快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对开发区运行的体制机制和功能作用都加以了明确,这个文件的出台为开发区的跨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也使开发区的开发建设真正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仅仅三年多时间,开发区基本形成了新型工业与现代物流两翼齐飞的发展态势。预计2011年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4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000元和11000元。到“十二五”期末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500亿元,财政收入达到5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40800元和23200元。

(二)做大产业靠工业。通辽开发区的建立始终坚持招商开发、工业第一,集中力量抓支撑力强的大的工业项目,为开发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截止目前,通辽开发区已入驻工业企业217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0户。初步形成了煤化工、新型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建材、食品医药、能源原材料等六大产业的格局。2010年实现增加值56.6亿元,同比增长22.8%。其中煤化工乙二醇项目总投资120亿元,是全世界第一个乙二醇工厂化项目,项目一期已投产运营;中科风电风机制造项目、世界级品牌“阿迪达斯”运动鞋生产项目、高新技术企业晟阳光的多晶硅项目也已投入生产,这些大项目有力的带动了开发区的发展壮大。另据了解,世界最先进的蒙牛乳业低温奶项目、全国最大的吉煤康奈尔80万吨苯胺项目,旭通公司建设的光电园项目

正在建设当中,为开发区以后发展积蓄了强劲的动力。“清谷新禾”获得了中国有机食品行业首枚驰名商标。 (三)打通物流增活力。通辽开发区依托“西煤东运、北木南运”的铁路运输网和“通关达海”的硬件条件,他们引大户、扩功能,把物流产业做成了重要的财政来源,做成了城乡就业的重要基地,实现了工业与物流两翼齐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煤炭、建材、汽车、内陆港、农资、农机和农产品批发等七个专业物流平台,已入驻商贸流通企业398户,吸纳就业5000余人。2010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3亿元,占GDP的37.4%。通辽开发区现有的集装箱陆港是蒙东地区最大、东北第三家集装箱内陆港,年吞吐量20万标箱,内陆港的建设,使出口货物直接通关达海,极大的节约了货物运输成本和时间。这种多点齐进,多业繁荣的局面,为通辽开发区的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和无限活力。

(四)创新体制增效能。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结合市情,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基础上,大胆创新体制机制,高起点定位,确立了以建设县级政府为最终发展方向。通辽开发区拥有县一级有关经济和社会管理权,开发区的机构设臵按照“小机关大服务,综合、精干、高效”和“即体现开发区特点,又别于旗县”的原则,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对开发区的各项工作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直接对市委、市政府负责。开发区统筹经济技术开发功能区和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统筹所辖镇村(街道社区)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实行大部门管理体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整合部门职能,解决部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问题,实现

部门职能合理配臵。通过这样的大胆设计和体制创新,大大的简化了开发区的办事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有力的推动了开发区的建设与发展,并且他们的远期目标是逐步把开发区打造成通辽市一个新设行政区。目前,开发区内设机构18个,所属事业单位10个,人员300人,其中行政编制40人。18个内设机构分别是党工委办公室、纪工委监察分局、管委会办公室、工业和发展改革局、财政局、农牧业局、经贸发展局、科技教育文化广播电视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卫生与人口计划生育局、司法信访局、投资促进局、建设发展局、环境保护局、国土资源局、水务局、森林公安局、交通运输局。10个事业单位分别是建设管理中心、工程质量监督站、财务中心、国有土地征用办公室、公共事务管理处、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公路和运输管理站、农牧业综合执法大队和动物防疫检疫检测中心。 (五)创新模式增动力。通辽市委、政府本着事权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合理划分开发区的人权、事权、财权,进一步简政放权、给权,形成了符合开发区实际、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管理体制,进而为开发区的健康发展注入了内在动力。他们一是下放市本级所拥有的经济和社会管理权力。对开发区下发了科级及科级以下干部管理权、建设管理权、社会事务和公共事务管理权。设立市国土资源局直属分局、市环保局直属分局、市规划局直属分局,市交通局直属分局整建制划归开发区。凡是在开发区设立分局的,人事管理权除国家有明确规定的以外,均下放给开发区。二是不便下放权力的变通处理。税务、公安、审计等部门在开发区设

基础上,再加上开发区,开发区为盟委、行署派出机构,行使旗县市一级有关经济社会管理权,规格为县处级,实行相对独立的准政府管理体制和“小政府、大服务”的管理模式。

在职能职责定位上。鉴于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刚刚起步,建议采取政企合一型运行模式。在成立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同时组建开发区建设开发公司,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运作模式,通过开发区土地的滚动开发,积累开发区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资金,为吸引投资和促进区内企业发展创造条件。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职能以招商开发服务为主,突出项目引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服务。随着开发区发展建设逐渐成熟再由政府主导型逐步向政企分开、市场化运作转变。

(四)建议明确开发区与乌兰浩特市和盟农场局的关系。建议开发区负责辖区内农村和社区建设、发展及管理工作。凡涉及国家、自治区惠农惠牧政策的补贴和项目投入资金,继续以原渠道统计上报,国家、自治区政策补贴和项目投入资金到位后,由盟财政依据相关政策和标准合理划分,将开发区应得的部分足额下拨给开发区。投资计划管理上,采取灵活的方式,较大项目盟里单独上报,打捆项目上报时列入乌兰浩特和盟农场局投资计划,下达投资计划时分开下达。 (五)建议明确开发区的人事管理体制。建议核定处级指数6名(党工委书记1名、管委会主任1名、党工委副书记(兼纪检委书记)1名、管委会副主任3名)。核定管委会机关行政编制25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40名,自收自支事业编制若干名。随着开发区的职能增加今后可通过增加事业编制来予以解决。总体上内设机构和派驻机构可比照通辽的做法进行设

臵,建议设臵党政办公室(挂纪检室、群团办和审计局牌子)、经济发展局(挂统计局牌子)、社会事业管理局(挂教育局、科技局、卫生局、文化体育局、人口和计生局、民政局牌子)、财政局(挂国有资产管理局牌子)、农牧林局、投资促进局(挂招商局牌子)、规划建设局(挂交通局牌子)、环保局、水务局、公安局等10个内设机构。建议在开发区成立盟国土资源分局、国税分局、地税分局、工商分局、质量技术监督分局等5个派驻机构,实行主管机关和开发区管委会双重领导。建议设立建设管理中心、工程质量监督站、国有土地征用办公室、公共事务管理处、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等5个事业机构。建议开发区要合理设臵编制和岗位。坚持从紧、保证工作中心和前瞻性等机构设臵原则和编制管理中以职定岗、以岗定员原则。一要做到不与上级政府组成部门一一对口设臵机构,防止机构膨胀;二要培育和发展“布局合理、门类齐全、行为规范”的社会中介组织;三要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激励竞争机制,提高开发区行政效能。

(六)建议明确开发区的管理权限。比照通辽经验,我们也应给开发区下放科级干部管理权,科级干部任免实行任期备案制,干部调配、工资审批、评优评模等,由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决定,行使旗县级编制、人事管理权。开发区可根据需要自主招聘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开发区要建立合理的激励考核机制。强化开发管理权。由开发区管委会统一开发区发展规划(包括商业用地出让规划),统一安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统一产业布局,统一招商引资政策,统一项目意向签订并统一实行招、拍、挂。下放行政审批权。按照“依

法、创新、效能”的原则和“办事不出区”的要求,开发区涉及的项目审批、经济管理、土地管理、规划管理、建设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管理职能和涉及行政许可、行政处罚权的,由盟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盟经济开发区独立行使,无法授权委托的,采取“见章盖章”的办法解决。

(七)建议明确财税管理体制。实行税收分级入库和分级财政管理体制,建立财政自主增长机制。2015年前,上缴中央和自治区税收按现行规定比例返还;上缴盟级的税收,每年年终单独结算予以全额返还。上述政策支持用于开发区偿还建设发展中形成的债务,并促进开发区滚动发展。“十三五”以后的财税管理体制另行确定。

(八)建议出台纲领性文件。通辽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开发区的规划定位不明确,体制不理顺,职能职责不到位,运作机制不科学,投资环境不优,那么必然导致开发区的发展后劲不足,发展步子慢,建设规模小,产业层级低,特色不突出。开发区要实现大的突破,就必须在体制和机制上创新,在运作模式上寻求突破。因此我们建议盟委、行署应为开发区出台专门文件,无论发展定位、体制机制、运行模式、职责职能、各种关系理顺等都应在这份纲领性文件中加以明确,给予开发区以特殊的政策扶持。

(兴安盟赴通辽开发区考察调研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sc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