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新城规划(1)
更新时间:2024-04-11 23: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大兴新城规划 2005-2020
目 录
总则 ........................................................................................................................... - 3 - 第一部分 区域协调发展与城乡统筹 ................................................................... - 7 - 第一章 第二章
区域协调发展 ...................................................................................... - 7 - 城乡统筹发展 ...................................................................................... - 9 -
第二部分 新城总体发展 ....................................................................................... - 17 -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新城人口及用地规模 ........................................................................ - 17 - 发展目标 ............................................................................................ - 17 - 城市发展策略 .................................................................................... - 18 - 城市结构 ............................................................................................ - 19 -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 - 22 -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 - 26 - 交通与土地利用开发协同 ................................................................ - 29 - 分区发展指引 .................................................................................... - 30 -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 - 33 -
第三部分 专项规划 ........................................................................................... - 34 -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产业发展布局与引导 .................................................................... - 34 - 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 .................................................... - 37 -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 - 41 - 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 - 46 - 市政基础设施 ................................................................................ - 50 - 综合交通体系 ................................................................................ - 54 - 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 - 64 - 城市设计引导 ................................................................................ - 67 -
第四部分 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建设标准 ................................................. - 74 - 第二十章
开发控制 ........................................................................................ - 74 -
第二十一章 开发控制管理通则 ..................................................................... - 75 - 第五部分 新城近期发展与实施政策 ............................................................. - 76 - 第二十二章 新城开发模式与近期实施计划 ................................................. - 76 - 第二十三章 新城开发实施机制 ..................................................................... - 78 -
总则
第1条 为了适应首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充分利用好城市发展的良好机遇和
举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带动作用,北京市人民政府应国务院与建设部要求,于2004年10月完成了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本次北京总规修编赋予了大兴新的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在为大兴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大兴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大兴在世纪初的快速发展中已经部分提前实现了上版总体规划中的2010年发展指标。
为了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时代精神,落实北京总体规划修编的要求,支撑首都和谐社会的成功构建,紧紧抓住新时期的发展机遇,在北京市人民政府的统一安排下,大兴区人民政府于2005年5月启动了大兴新城规划的编制工作。
第2条 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构建首都和谐社会的能力。
(1) 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宜居、宜业城市的典范,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提
升经济活力和保障就业,切实解决好交通、就学、就业、就医等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切实保障合理配置各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并进行人性化的细节设计,力争将大兴建成宜居、宜业的京南绿色新城。 (2) 坚持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城市,积极构建并不断
完善城市长期发展的保障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确立“节约优先”的思想,实施节水、节地、节能、节材的建设标准,针对大兴实际重点加强农业节水研究。
(3) 尊重城市历史和城市文化,全面展现和挖掘城市文化内涵,保护城市历
史文化资源,特别是加强对南中轴沿线和团河行宫等皇家园林的研究。 (4) 建立高效、便捷的城市支撑体系,切实保障城市安全。建设以公共交通
为主导的高标准、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按照适度超前,优先发展的原则,建设高效、安全的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体系,着重研究大兴新城与中心城区间的交通联系。
(5) 突出城市规划的综合性和有机整体性,保障经济、社会、人口与环境的
协调发展,促进城市地上和地下、交通设施建设与土地开发、城市与区域、城市与村镇发展建设的和谐有序。
(6) 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实现产业布局、功能布局、生态环境布局与空间上
的融合与协调。
第3条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5年-2020年 近 期 2005年-2010年 远 期 2011年-2020年 远 景 2020年以后
第4条 规划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 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 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的批复 (4)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 (5) 《东、西发展带协调规划》 (6) 其它相关法规和文件 第5条 规划目标
(1) 促进大兴承担中心城区疏解功能,支撑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战略转型 (2) 全面提升辐射与带动能力,建设高标准、相对独立的具有综合性区域服
务职能的新城
(3) 促进大兴新城理性增长,塑造别具一格的城市特色 (4) 为北京市和京津冀地区的未来发展提供战略空间和重要基础 第6条 规划重点
(1) 区域发展基础研究:在北京总规的基础上,将大兴新城放到不同的空间
层次分析,多方位研究城市发展优势和限制条件,并确定功能定位、发展策略和建设时序。
(2) 产业动力研究:根据北京总规的产业指导,针对大兴地区的实际情况,
提出产业发展的主导方向,指导区域经济和用地空间布局。
(3) 生态研究:确定大兴的“生态本底”条件,并以建设“绿色宜居宜业城
市”为目标,对水系与湿地、城市绿化和环境污染防治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和规划建设要求。
(4) 设施供给研究:积极发挥各类公共设施与基础设施的空间引导作用,进
一步提升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的供给水平;采取以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促进新城科学理性增长。
(5) 节约型社会研究: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规划
预留和储备好中远期发展的用地空间,加强地下空间利用研究。努力实现水资源、土地、能源等重要资源的合理配置,对新城发展中的节水、节能、节地、节材等问题提出具体的发展对策。
(6) 城乡协调发展的空间结构研究:在北京市域空间结构的指导下,通过确
定大兴区域合理的城乡空间结构,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7) 新城空间结构与功能布局研究:深入研究大兴新城的空间结构与功能布
局,达到建设绿色宜居、宜业的综合性新城的发展目标。
(8) 中轴线沿线研究:从北京城市整体空间结构特征的角度,研究南中轴沿
线地区的功能内涵,提出发展与整备兼顾的发展策略,实现传统中轴线在继承基础上的发扬和拓展。
第7条 规划范围
(1) 本次规划确定的城乡统筹规划范围为大兴区行政辖区范围,土地总面积
1036平方公里。
(2) 本次规划确定的新城用地规划范围包括现大兴新城兴丰街道办事处、林
校街道办事处、清源街道办事处、黄村镇、西红门镇、北臧村镇、团河农场、天堂河农场的部分用地,土地总面积163.03平方公里。
第8条 发展重要条件
(1) 首都功能的疏解、调整和提升以及新城建设重要性的提升为大兴新城的
健康快速发展带来重要契机。
(2) 发挥大兴的区位、交通、土地、文化等自然与人文优势,提升大兴在市
域和区域内的地位和作用,是大兴抓住机遇、建设综合性新城和城市发展新区,并支撑首都经济发展和空间转型的重要基础。
(3) 土地、水、能源等自然资源的节约与合理利用是保障大兴城市可持续发
展的前提条件,其发展规模应严格控制在土地和水资源的合理承载能力之内。
(4) 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是大兴城乡发展必须重点考虑的约束性因素,大兴
城市发展规模和空间布局的确定,必须充分考虑本地和市域环境与生态的现实状况与发展要求。
(5) 大兴是北京与周边城市协调发展的重要门户和通道,大兴东部的京津塘
高速公路、西部的京开高速公路都是城市重要的城镇发展走廊;尤其京津城镇发展走廊更是未来京津冀区域城镇协调发展的核心地区,大兴将从面向区域的城镇协调发展中获得有力的发展支撑。
(6) 北京市域空间发展格局为大兴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区域机遇,大兴在北
京市域格局中占据了“联结一轴、横跨两带、关联多中心”的重要地位,不仅是北京城市中轴线的延伸,也是北京唯一横跨东西两带的行政区域,
与首都城市中心区和多个职能中心保持了高度紧密的空间协调关系。 (7) 大兴东部和西部区域适于一定规模的人口集聚和产业发展,应当作为大
兴空间拓展的主要方向;中部地区则应当引导发展适当规模的人口和产业,在保证生态功能的前提下高效、集约发展。
第一部分 区域协调发展与城乡统筹
第一章 区域协调发展
第9条 区域城镇协调发展策略
(1) 构建面向区域的城市空间结构,力争成为北京对外区域协调的“排头兵”。
加强与区域城镇发展主轴线间的联系,提高与区域战略性设施资源的联系便捷度。积极争取区域战略性资源(如大型交通设施等)的融通,加强与相邻地区的城镇协调互动。
(2) 本着立足本地、服务周边、兼顾流动的原则,积极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
和功能,集聚新的产业,带动区域发展,控制引导外来人口规模,优化人口结构,在发展自身功能的同时起到对中心城功能延伸、补充和完善的作用。
(3) 积极推进大兴与市域各新城间的分工协调与统筹发展,建立起新城之间
竞合互补的动态功能关系,尤其是注重与相邻新城和职能中心协调发展关系的构架。
第10条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策略
(1) 经济发展立足于自身比较优势,追求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通过产业发
展进一步强化原有比较优势,积极吸收中心城区的功能疏解;同时立足自身产业发展需求,加强两者间的产业功能联系。注重与亦庄、昌平、房山等其它新城以及石景山、丰台等职能中心间的产业分工。 (2)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规模的跨越式增长,增强
新城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切实发挥首都面向区域发展的战略节点功能。
第11条 区域交通协调发展策略
(1) 推进大兴对外交通网络体系的全面建设,推动大兴由单一的交通通道向
综合性集散枢纽的转换,提升大兴作为北京市南部重要“节点”的战略地位。
(2) 预留首都第二机场用地,积极整备空间以适应北京第二机场在大兴南部
地区的建设需要,提高大兴对区域的辐射和集散能力。
(3) 发挥枢纽、转运优势,促进公铁联运的发展,以“公-铁”联运为主要
模式,积极发展成为区域性的物流中心。加强与房山、亦庄以及京津主轴城镇和天津海港的公路交通联系,完善与河北、天津等周边省市的公路交通。
(4) 凸出核心通道设施的建设。 第12条 区域基础设施协调策略
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提出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协调好本区内重大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满足北京市发展的需要,保证区域性基础设施和管线走廊的建设。
第13条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策略
充分发挥大兴生态系统对于区域、市域生态的保障功能,确立高度安全的区域生态格局,通过不同区域间的协调整治改善提升大兴区的生态功能与环境质量。
第14条 功能定位
北京未来面向区域发展的战略性节点,是北京重要的物流中心,是现代制造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重点培育地区。
第15条 重点发展方向
(1) 依托大兴新城的建设基础与重大基础设施,积极承接中心城的人口与功
能疏解,引导新型产业集聚,实施高标准的跨越式发展,形成新的城市增长极。
(2) 空间上重点引导城镇空间沿区域城镇协调发展的主要廊道(即京开和京
津塘发展走廊)延伸,避免不分主次的无序蔓延,通过土地有序集约利用来保护生态开敞空间。
第二章 城乡统筹发展
第一节 城乡空间布局
第16条 立足大兴区发展基础,把握未来发展方向,按照城乡统筹、区域协调
整体发展原则,实施带状布局,片状发展,绿化隔离渗透,宜居宜业结合的模式,突出发展特色和风格,构筑“中部一体、东西两翼、产业集群、城镇组团、生态融合”的城乡空间格局:
(1) “中部一体”位于北京南中轴延长线,是奥运文化、历史文化和现代文
化的传承与延伸,与首都功能核心区联结成为一个有机文化整体,是中轴线的延承与发扬区域。
(2) “东西两翼”指位于大兴区东西两侧、贯穿南北的京开城镇发展带和京
津塘城镇发展带,分别是北京东部、西部发展带的承接和拓展。 (3) “产业集群”是指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
地为主要依托,以各个产业功能区为中心,实现特色产业的空间聚集和规模发展。
(4) “城镇组团”则是分别在南中轴延长线和京津塘高速路沿线、京开高速
路沿线形成六个城镇组团,以大兴新城、亦庄新城为龙头,各个重点镇为节点,聚合各类要素和资源,打造产业高度发展、人口居住相对集中、人文景观特色突出的功能新区,充分发挥支撑北京城市空间战略转型以及辐射带动全区发展的战略作用。
(5) “生态融合”是指以绿化美化、生态产业穿插于新城、组团之间,融合
于道路两侧和园区之中,避免城镇空间的无序蔓延,实现产业发展、人居环境与生态环境的有机结合,打造宜居宜业的新大兴。
第二节 分区发展策略
第17条 区域划分
按照“中部一体、东西两翼”的城乡空间结构,为统筹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根据不同区域的现状发展特征、资源禀赋及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划分区域,通过对各个区域的限制条件、开发强度、开发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分类指导,实施分区域的发展策略。 (1) 西部城镇发展区(京开城镇发展带):包括黄村镇、西红门镇团河路以
西部分、庞各庄、北臧村、榆垡镇及礼贤部分。
(2) 中部生态型发展区(生态型发展带):包括西红门及黄村镇团河以东部
分、安定镇、魏善庄镇及礼贤镇部分等。
(3) 东部城镇发展区(京津塘城镇发展带):包括亦庄镇、长子营镇、采育
镇、瀛海镇、旧宫镇、青云店镇。
第18条 分区策略
(1) 中部生态型发展区位于北京南中轴延伸区域,是北京城市中轴线的延伸、
传承,是北京总规明确要求建设并保护好的重要绿色开敞空间。中轴线是北京城市发展的脊梁,是城市重要的文化功能轴线,南中轴延伸区将是首都面向区域的重要节点,必须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建设并保护好中部区域。要将大兴中部区域作为北京中轴线的有机延续,必须强调中部区域的文化功能,同时大幅提高其发展进入门槛,在高水平发展的基础上保护好生态空间和团河行宫等文物,规划引入面向未来、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文化创意型产业,以产业合理的高端发展整备区域空间。中部地区是北京面向未来发展的重要载体,魏善庄则是这一地区的核心,负有带动辐射中部区域发展的重要任务。
空间上,五环以北纳入中心城区或新城规划范围统一考虑,而在五六环之间原则上应控制建设规模,保证第二条绿化隔离带的生态安全保育功能;六环至房通路区域在保证生态环境、提升建设标准的前提下,整合中轴沿线用地。
(2) 西部城镇发展区是北京西部发展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兴区两大人口、
产业集聚地区之一,中心城辐射区域的主要通道。以大兴新城为核心,沿京开高速由北向南辐射延伸。在促进永定河生态环境改善、风沙治理、建设沿河绿化防护林带的前提下,积极引导生物医药、旅游休闲、商业物流、文化教育等生态友好型的产业向该地区集聚。空间上鼓励城镇以向西发展为主,建设并控制好永定河沿岸地区,鼓励农村居民向发展走廊附近城镇或中心村聚集。
(3) 东部城镇发展区是北京东部发展带的重要组成和未来城市空间拓展的
主要方向之一,是大兴区两大人口、产业集聚地区之一,京津冀地区城镇协调的主通道。充分利用京津塘通道的辐射聚合能力,以亦庄新城为核心,加速沿走廊地区的功能整合和发展提升。要充分利用重点新城建设的机遇,促进新城周边区域与亦庄的协同发展。鼓励周边乡镇为亦庄产业提供上游产业配套和周边配套,如汽车配套等;通过功能引导,吸引亦庄产业空间所难以容纳的公共服务功能,如生活居住、生产服务、教育培训等等。实施以综合交通运输走廊(公共交通走廊)为引导,整体联动、高密度集约发展模式。以采育重点镇的建设引导远期永乐新城开发,逐步形成东部发展带次中心。
第三节 村镇建设
第19条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有效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构筑城乡一体、统筹
协调发展的格局,是大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三农”问题解决,促进农村繁荣、农业发达、农民富裕的根本出路;是改善生态环境,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客观需要。
第20条 实施以新城、重点镇为中心的城市化战略,与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结
构调整相适应,逐步形成分工合理、高效有序的网络状城镇空间结构。加强农村居民点的整合,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推动产业向规模经营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
第21条 城镇分类指导
根据新城地域的区位条件分析,将大兴区现有城镇划分为“全部纳入新城型”、“部分纳入新城型”、“新城周边型”和“相对独立型城镇”,实施分类指导的城镇发展策略。
(1) 全部纳入新城型指规划期内全部用地完全纳入新城的镇,包括黄村镇和
亦庄镇。全部纳入新城的城镇将是完全城市化地区,其建设发展应视为新城的一部分,严格按照新城主城区规划的要求和配置标准建设实施。 (2) 部分纳入新城型指规划期内部分用地纳入新城的镇,包括西红门镇、北
臧村镇和瀛海镇,其中西红门镇京开高速以西部分用地、北臧村镇北部用地纳入大兴新城,瀛海镇西部的三海子等区域纳入亦庄新城统一考虑。应将其视为新城的有机组成部分实施建设,城镇功能上合理承担新城的部分功能,在建设标准上也应当与新城处于同一水平。
(3) 新城周边型指位于新城周边区域,与新城联系强度较高,功能上与新城
有一定的互补协作关系,包括受大兴新城辐射的庞各庄镇、魏善庄镇和受亦庄新城辐射的旧宫镇、青云店镇、长子营镇,其中旧宫镇位于五环以北地区已经被纳入中心城区。主要是依托新城的辐射带动发展,部分承担新城或中心城区功能。
(4) 相对独立型城镇指距新城较远,受新城辐射小,主要依靠自身经济的发
展,功能上相对独立的城镇,包括采育镇、榆垡镇、安定镇和礼贤镇。这些城镇中有条件的应当作为一定范围的中心城镇积极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形成独有的城镇风格。
第22条 根据上位规划的指导,本着突出重点、示范带动的规划原则,形成新
城——重点镇——一般镇的等级结构。
(1) 新城是大兴城镇体系的核心,主要指大兴新城。
(2) 重点镇则包括榆垡镇、庞各庄镇、采育镇、安定镇,是区域经济发展的
重要节点。
(3) 一般镇是大兴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层节点。
第23条 各镇发展引导
(1) 采育镇:作为北京总规中确定的永乐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兴重点
发展的地区,未来应以采育科技园区为载体,充分发挥靠近亦庄新城的区位优势,重点发展新材料等现代制造业,积极发展以葡萄种植和深加工为主的现代观光农业,实现镇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支撑未来永乐组团的建设,同时辐射带动长子营等镇的经济社会发展。
(2) 庞各庄镇:作为大兴重点发展的城镇,未来应借助西瓜、甜瓜等农副产
品的品牌效应,结合万亩梨园,并结合永定河沿岸绿色生态景观,发展观光旅游业;同时借助网球学校、高尔夫球场等发展体育休闲产业和房地产业,成为“京南绿色新城”的重要支点之一。
(3) 榆垡镇:作为大兴重点发展的城镇,未来应以农产加工基地为依托,积
极壮大农副产品加工业;以万亩生态旅游区为基础,以北京野生动物园和其他娱乐项目为核心,结合永定河绿化生态带,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建成北京南部特色鲜明的生态新城镇,同时辐射带动礼贤镇经济社会的发展。
(4) 安定镇:作为大兴重点发展的城镇,未来应以桑椹文化节为契机,发展
以桑产业为主的观光农业、生态文化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同时以北京精细化工基地为主要载体,重点发展以精细化工为主的现代制造业和相关产业,建设成为产业结构合理、富有文化气息的现代化城镇。 (5) 魏善庄镇:是大兴中部生态型发展区中重要的发展核心。未来应重点突
出承继发扬中轴线的文化功能,积极发展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创意型文化产业,以文化产业的高度发展整备南中轴延长线地区的绿色开敞空间。 (6) 西红门镇:未来应以轻纺服装基地为核心发展纺织品生产、加工、销售
一体化的服装产业;以星光集团为龙头发展影视等文化产业,以团和行宫的修复为契机发展观光旅游业。
(7) 北臧村镇:规划期内结合北京市振兴现代制造业战略,围绕生物医药基
地建设发展第二产业,并依托永定河生态景观带和骑士公园发展旅游休
闲业。
(8) 瀛海镇:应结合奔驰项目的建设,发展汽车配套产业;同时要加快现代
服务业的发展。
(9) 旧宫镇:主要承担亦庄新城的功能配套及市区部分功能的外移。未来主
要发展商贸、仓储物流等第三产业,同时适当发展科技含量高、无污染的都市型工业。。
(10)长子营镇:应以留民营生态村为核心,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观光旅游业,
作为亦庄新城和规划永乐组团之间的隔离区,应以保护和控制为主,并与安定镇协调建设好安定古桑森林公园。同时配合亦庄新城适当发展配套产业。
(11)青云店镇:应重点发展与汽车工业相配套的现代制造业及相关产业,同
时以原有农产品深加工业和精品农业示范基地为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和观光旅游业。
(12)礼贤镇:未来应规划控制好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在该区域预留的发展备
用地,并继续发挥其作为北京市蔬菜基地的作用,同时利用现有产业园区发展部分农产品深加工及相关产业。
第24条 村庄分类整合指引
根据村庄不同的区位条件将村庄划分为若干类型实施分类整合策略,包括纳入城镇型、城镇周边型、相对独立型三类。
(1) 纳入城镇型主要指规划期内进入新城或城镇规划用地范围的村庄,应当
实施迁村并镇,完全纳入城镇发展统一考虑。
(2) 城镇周边型指与新城或城镇空间关系密切,功能高度一体化的村落,原
则上鼓励向城镇的迁并,与城镇实行统一建设标准。
(3) 相对独立型村庄不能通过城镇满足基本的设施服务需求,必须以中心村
为节点形成农村设施服务网络。应通过公共设施配置和就业岗位为引导,通过市场化手段鼓励村庄向中心村的撤并。
第25条 中心村应合理选择交通条件优越、经济基础好、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充
足、建设限制条件少,对周围村庄有一定辐射和带动作用的行政村。着重突出东西两条发展走廊中的中心村,促进人口和用地向优势发展走廊的倾斜。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现代化农村新型社区。
第26条 迁并村庄主要是:当地水资源缺乏或水质差,不具备饮用水条件或其
他生活条件恶劣的村庄;规划城市交通及市政设施占用的村庄;进入规划城镇建设区的村庄;规模过小,不利于市政、公共服务设施集约配套的村庄;位于生态保护区、水源防护区、风景保护区范围内,影响生态保育、文物保护或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的村庄等等。
第27条 迁并村庄的主要方式
(1) 靠近新城的,向新城发展,靠近小城镇、中心村的,向小城镇和中心村
集中;
(2) 靠近工业区的,向工业区靠拢,将周边较近的自然村的居民迁并,利用
工业区带来的就业岗位进行就业安置,促进城镇化; (3) 一般村向中心村集中,小规模村落向大规模村落集中; (4) 交通条件不便的村庄向交通便利的村庄集中; (5) 经济落后的村落向经济发达的村落集中;
(6) 现有农房质量较差的村庄向建筑质量较好的村庄集中;
(7) 公共服务设施或基础服务设施不配套的村庄向各项设施配套比较齐全
的村庄集中;
(8) 形态、布局不合理,环境脏、乱、差的村庄向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村
庄集中。
第四节 人口引导与控制
第28条 2020年大兴区人口控制在111万(不含亦庄新城),其中本地户籍常住
人口为62万,外来常住人口则应控制在49万,城镇化水平达到84.5%。
第29条 积极引智。为满足重点产业发展的需要,制定相关人才政策,进一步
完善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创造一流的创业环境和文化氛围。 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中心城区的人口定居大兴,提高大兴居民人口素质,另一方面,积极吸引国内外大企业研发机构落户大兴,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国内外科研院所进入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组建高水平的技术开发中心、博士后工作流动站等,通过高素质人才在大兴创业,提高大兴从业人员的素质。
第30条 强化教育培训,立足本地培养,尤其是初中等文化程度的劳动供给。
要逐步实施高标准、高层次的“新普及战略”。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努力为现代制造业和新兴服务业培养人才。尤其是要加强职业技能开发,开展下岗再就业培训,强化岗位职业培训,实施从业人员的终身再教育,提高文化素质水平。建立提高外来人口文化素质的高效运行机制,政府或有关部分要主动建立提升外来低素质人口的高效运行机制。
第31条 调控流动人口规模及其区域分布。灵活、充分利用城市化经济门槛的
调控作用,调整不同素质人口的空间分布变动。
一方面,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居住环境,引导高素质人才的入住大兴新城及部分重点城镇。同时通过这条途径,调高相应的城市物价水平,适当提高低端外来人口的生活经济成本,疏解低端人口在新城的集聚。另一方面,加大对外来人口的综合管理力度。尤其是推进“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的改造,加强房屋租赁和地下空间的管理,采取各种相应措施消除城市管理的“盲区”,降低低端外来人口的空间集聚。
第32条 积极推动人口城镇化,引导大兴区内人口向新城集聚。一方面,城镇
居民的生育率小于农村居民,通过人口城镇化的政策推动,可以降低未来人口规模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城市人口迅速老化带来的社会负担过重等一系列问题。
第二部分 新城总体发展
第三章 新城人口及用地规模
第33条 2020年大兴新城人口规模控制在60万,其中本地户籍人口31.2万,
人户分离人口7-8万,外来常住人口控制在20-21万。
第34条 2020年大兴新城用地规模控制在6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
108.40平方米。
第35条 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1) 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范围。
(2) 切实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形成节约用地的发展模式,优先利用闲置土
地,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3) 建立城市发展的动态监控机制,依据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变化,
调控城市建设用地投放总量和建设时序,并适时调整规划管理应对方案。 (4) 建设用地的投放与城市发展重点紧密结合,积极推动新城建设,实现城
市空间结构的顺利成长。
第四章 发展目标
第36条 发展目标
(1) 立足地处京津冀增长极核心的空间条件,发挥“联接一轴、横跨两带,
关联多中心”的区位优势,发展成为北京面向环渤海经济圈和南部广大腹地的桥头堡;依托生物医药、物流和新媒体三大产业基地,积极提高现代制造业的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拓展以现代物流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大力培育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服务业,构建综合型的新兴产业基地;突出大兴“绿海甜园”的生态环境优势,高标准配置各项新城设施,形成生态特色突出、设施高度完善的宜居宜业型新城。
(2) 整体目标定位:战略发展节点、新兴产业基地、京南绿色新城。
第五章 城市发展策略
第37条 经济发展策略
以产业集群带动城市发展,在已形成产业特色并具备发展基础的技术、人才密集区,集中配置资源,在局部区域形成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将大兴新城建设成为人口聚集中心、产业聚集中心、商品集散中心、重要的交通枢纽、旅游休闲中心和教育文化中心。
以产业结构调整、区域资源整合为主线,以改革和科技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和生态优势,充分利用产业优势和成本优势,抓住北京人口疏解与产业转移的重大机遇,建立产业协调、办事高效、竞争有序的投资环境,建立配套完善、风景宜人、交通便捷的人居环境。
第38条 人口发展策略
优化人口结构,一方面改善本地教育设施供给,提高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及技能教育的贡献率,同时利用户籍等优惠政策积极吸引高素质外来人口。以产业结构调整促人口结构优化,以人口结构优化带动城市经济结构升级,形成良性双向互动。
第39条 文化发展策略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以发展出版、影视、动漫等创意型文化产业为核心,促进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40条 信息发展策略
加快建设信息社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建设“数字大兴”,社会信息化各项指标达到与中心城区相当甚至略高的水平。
第41条 城市安全策略
切实保障城市安全。构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完善的防灾减灾和应急保障的设施系统,建立有效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防范机制。
第42条 空间发展策略
(1) 承接中心城区的功能疏解,支撑城市空间结构的战略转型,为全市和本
地的长期发展合理整备战略空间。
(2) 以交通引导为先导。加强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的协同发展研究,城市的
空间发展紧密结合轨道交通和道路交通条件,以M4线和M9支线为空间发展的主轴线。
(3) 旧区整合与拓展新区并举。一方面在京山铁路以西拓展城市发展的新区;
另一方面旧城区主要是在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的同时,注重人性化的设计,加强绿化建设,通过用地功能的整合带动整个旧城空间的调整和形象的提升。通过加强各新旧组团之间的交通和功能的联系,使大兴新城成为一个围绕着中心公园和核心区的组团式的分而不散的有机整体。 (4) 空间发展充分利用紧靠永定河和南中轴的优势,营造新城发展的绿色背
景。
(5) 保障中央和北京市在大兴的单位(专指特殊用地)用地。 (6) 重新整合新城范围内的村镇。
第六章 城市结构
第43条 城市空间结构
在大兴新城范围内,构建“一心六片三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新城规划建设用地共划分为10个片区(组团) (1) 一心
即京南绿色新城核心区。片区范围东到京沪铁路为界、西达芦宋路(广九联络线以南部分以芦东路为界)、北至清源路、南临六环路。 (2) 六片
东片区——片区范围东至新凤河(清源路北至京开路为止)、西达京九铁路、北至五环路、南临六环路。
东北片区——片区范围东到凤河、西达京开路、北至五环路、南临清源路(部分边界沿团河农场)。
西片区——片区范围东到京沪铁路及京九铁路(清源路以南部分到芦宋路)、西达芦西路、北至兴亦路、南临佟前路。
东南片区——片区范围东到京九铁路、西侧和北侧均以京开路分界、南至南兆路。
西南片区——片区范围东到京开路、西达芦西路、北至六环路、南临南兆路。
预留发展片区——片区范围东到芦东路、西达芦西路、北至佟前路、南临六环路。 (3) 三组团
西红门组团——西红门组团为西红门镇京开路以西、五环路以北部分。 孙村组团——黄村镇东部六环路以南,中轴线沿线。 狼垡组团——黄村镇西北部五环路以西地区。
第44条 城市功能结构 (1) 核心区
大兴的行政中心和文化中心。以新城中央绿地建设为核心,结合铁路以西义和庄的建设、改造、优化,配套必要的公共设施,承接大兴新城部分行政管理职能。 (2) 六片
东片区为大兴区域综合功能区,规划建设成为面向大兴新城及大兴区区域的综合服务功能区。该片区的建设以升级、置换、改造为主,提升城市建设水平特别是公共交通、市政设施、公共设施的建设水平。 东北片为综合功能承接区,规划结合大兴新城的支撑产业,重点发展创意产业、都市工业、第三产业,成为主要服务中心城区的生活区及产业区。对目前已有的建设进行整理,严格控制该区的产业建设准入门槛。 西片区为文教先导综合发展区,规划以文化、教育、科研、居住等中心城区疏解职能为先导,建立高标准的综合发展新区。以实现新城新区建设的高标准为指导,充分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对城市新区发展的引导作用。
东南片区为物流先导综合产业区,规划在原有铁路物流的基础上,发展铁路—公路联运的物流形式,发展以物流业为先导的综合产业区。 西南片区为生物医药先导综合产业区,规划继续发展成为以生物医药基地为主导的综合产业区。积极发展生物医药关联产业及科研,按照市级产业区标准进行建设
预留发展片区为未来承接片、新城综合发展片,作为将来大兴新城发展的预留用地,准备接纳北京远景疏解职能或大兴新城新增职能。 (3) 三组团
西红门组团为综合承接居住和商业服务区,以面向中心城区的经济适用住房需求及大型商业综合体为基础,改善交通和公共设施配套条件,完善组团的生活居住和商业职能。
孙村组团为发展控制区,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对中轴线南延线及南苑机场的控制要求,严格控制现有产业和村镇建设,规划期内对孙村组团的职能进行必要的疏解和转移。
狼垡组团为综合生活服务区,是服务本地居民以及中心城区的综合生活居住区。
第七章 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第45条 居住用地布局规划 (1) 原则与目标
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建设宜居城市的目标,居住用地做到合理规划,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贯彻整治与扩展相结合的原则,调整居住用地布局,建立合理完善的城市居住用地布局结构。
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居住用地,确定具体规划措施,以有利于分期分片建设。
完善居住区内社区级公共设施系统,注重社区服务系统的建设,提高绿地建设的标准,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品质,逐步建立街道社区——功能社区——基础社区三级社区结构。 (2) 用地布局
规划居住用地面积总计1686.45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25.93%,人均28.11平方米。
现状大部分居住用地予以保留,在相应的位置增加符合新城建设需求的配套设施。新增居住用地主要分布在西片区南部、核心区。新居住区的建设应与环境、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同步。
第46条 公共设施用地布局规划 (1) 指导思想及原则
提高大兴新城公共设施建设水平及标准,立足大兴,面向全市,兼顾流动。
从被动配置转向主动引导,与城市发展统筹互动。 设施分层配置,分类引导。 (2) 行政办公用地
规划总用地面积93.3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44%,人均1.56平方米。规划行政办公用地主要集中在核心区。 (3) 商业金融用地
规划商业金融用地222.73公顷,占城市建设面积的3.42%,人均3.71平方米。
规划新增商业金融用地主要集中在两处:清源路与芦求路交口、兴华大街兴亦路至清源路段。此外,规划在西红门组团西面建设城郊大型商业综合体,是北京七个城郊大型商业综合体之一,占地面积约43公顷。规划在新城东南片区建设京南物流商港。
(4) 文化娱乐用地
规划文化娱乐用地共62.7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97%,人均1.05平方米。
规划对现状的重要文化娱乐设施进行调整和扩建:会展中心和文化广场位于西片区芦求路以西枣园路以南路口;两处影剧院分别位于新城核心区和兴华大街以东黄村大街以北;图书馆、文化馆一处为原址扩建,另外在核心区内新建一处图书馆;规划少年宫位于永华路北铁路以西;保留现状的印刷博物馆,并在核心区规划新建一处博物馆。规划12处社区综合文化活动中心。 (5) 体育设施用地
规划体育用地共35.6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0.55%,人均0.59平方米。
规划新增三处体育用地,分别位于:东片区兴华大街以西乐园路以北路口,占地4.5公顷;西片区芦求路以东枣园路以北路口,占地9.7公顷;
新城核心区兴华大街以北新源大街以东路口,占地15.9公顷。 (6) 医疗卫生用地
规划医疗卫生用地73.4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13%,人均1.22平方米。
规划医院20所,其中三级医院4所、专科医院8所,其它为二级医院。4所三级医院分别位于:西片区芦求路以西新源大街以南路口、核心区锦华街以东义中路以北路口、兴丰大街以西乐园路以北路口。 西片区芦东路以西永源路以北规划建设四个专科医院:老年人病院、妇幼保健院、中医医院及应急指挥中心,选址集中一处。清源北路以北兴丰大街以东路口规划建设中医医院;富强路以南兴丰大街以西路口规划建设妇幼保健院;兴政街以北兴丰大街以西路口规划建设应急指挥中心;精神病院在原址扩建。 (7) 教育科研用地
规划教育科研用地占地共355.22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5.46%,人均用地5.92平方米。
保留、调整、整合现有教育科研用地,规划在西片区北部和西南片区芦求路以西魏永路南北路口建设集中的教育科研基地。
西片区芦求路以东教育科研用地主要为接纳中心城区疏解出的大专院校,西片区以西的教育科研用地结合原黄村工业区的升级改造,进行科研建设。
第47条 多功能用地布局规划
多功能用地及多功能用地上的混合用途开发是兼顾商业开发效益、公共服务事业、新城的吸引力和活力的重要手段。大兴新城的多功能用地的开发建设至少应该包含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两项内容,在轨道交通枢纽站点和有关的公共活动中心还应该兼容停车场及其它必要的交通设施。
规划多功能用地231.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56%,人均3.86平方米。
规划多功能用地比较集中的有四处:
(1) 西片区芦求路与清源路交叉口的多功能用地。这一部分的用地主要是将
城市和大专院校共同需要的功能进行混合。
第59条 大兴新城划为10个分区。
(1) 核心区:范围为埝坛水库、高尔夫球场以东至铁路线。职能定位为区级
行政办公中心与公共服务中心,中高端居住片区。发展策略为重点发展建设。
(2) 东片区:范围为五环路以南、铁路以东、京开高速以西,及清源路以南、
京开高速东侧地块。职能定位为商业中心及公共服务中心,核心居住片区。发展策略为改造提升。
(3) 东南片区:范围为新城南部,京开高速以东、铁路线以西。职能定位为
重要的物流基地。发展策略为改造提升。
(4) 东北片区:范围为清源路以北、京开高速西侧地块。职能定位为新型产
业基地,商贸职能中心。发展策略为集约发展。
(5) 西南片区:范围为六环路以南、京开高速以西。职能定位为重要生物医
药产业基地。发展策略为集约发展。
(6) 西片区:范围为五环以南、芦东路以西。职能定位为教育科研中心、文
体中心、重要居住片区。发展策略为发展建设。
(7) 狼垡组团:职能定位为设施完备的居住组团。发展策略为改造完善。 (8) 西红门组团:职能定位为设施完备的居住组团。发展策略为改造完善。 (9) 孙村组团:职能定位为设施完备的居住组团。发展策略为改造完善。 (10)预留片:职能定位为远景商务中心,中高端居住片区。发展策略为预留
控制。
第60条 在一级建设分区的基础上,根据现状条件、规划用地功能、城市景观
组织、开发强度控制、市政交通支撑条件、建设时序等,进一步划分为27个二级建设分区——街区,为下一层次控规编制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第二节 城市密度分区发展指引
第61条 城市密度分区是根据对城市不同区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交通支持条
件、市政基础设施供给、城市景观、城市改造的需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分析,在新城不同区域进行开发建设强度的引导性分配,指导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第62条 大兴新城划分四种密度分区类型:
(1) 高密度开发区:容积率可达到1.8以上,建筑密度达到40%以上。包括
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周边的综合开发、高密度商业中心开发和高密度住宅社区开发等类型。
(2) 较高密度开发区域:容积率控制在1.5至1.8之间,建筑密度控制在35%
至45%;包括一般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综合开发、大型公共设施、金融商贸等类型。
(3) 中密度开发区域:容积率控制在1.2至1.5之间,建筑密度控制在30%
至40%;包括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周边的混合开发、产业研发基地、住宅及社区中心等类型。
(4) 一般开发区域:容积率控制在1.2以下,建筑密度控制在30%以下;包
括生物制药基地、普通住宅和社区服务、低密度住宅等类型。
第63条 大兴新城密度分区指引结构为“两纵一横多中心”,沿地铁M4线和
M9支线形成两条纵向建设开发带,沿房山至亦庄的轻轨S6线路建设横向开发带;在芦求路与清源路交口、兴华大街与清源路交口地段打造两个高密度综合开发区,同时营造多个次一级的较高密度开发区域。
第三节 城市特色分区发展指引
第64条 基于新城内的自然资源、历史资源、社会资源、预计的城市建设特点
等因素,制定城市特色分区发展指引。新城规划建成区共分为7个风貌区:
(1) 旧区新貌区:旧区新貌区为大兴新城东片全部范围。按照新的标准建设,
要体现出新城承担北京中心城区疏解职能的特点以及时代新特色。 (2) 绿城风貌区:绿城风貌区为大兴新城绿心片的全部范围。着重体现大兴
“京南绿色新城”的定位,通过行政区的建设以及义和庄的城市化建设,阐释绿色新城的建设特点。
(3) 创意风貌区:创意风貌区为大兴新城北片京开路以东的范围。以创意、
都市工业、物流等产业为依托,体现城市的发展创意和活力。
(4) 宜居城市风貌区:宜居城市风貌区包括大兴新城北片京开路以西地区、
西片丽园西路以北地区、西红门组团全部。通过新建生活区的环境建设以及高水平的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供给,体现宜居城市的特色。
(5) 校园风貌区:校园风貌区为大兴新城西片丽园路以南部分。以体现年轻
人特别是青年学生、科研教育人员的青春活力特色为主。
(6) 绿色产业风貌区:绿色产业风貌区包含大兴新城东南片和西南片两部分。
以注重宜居条件的产业建设为特色,通过城市特色建设的引导,重点解决产业发展与资源的永续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的利益冲突。
(7) 田园城市风貌区:田园城市风貌区包含狼垡组团、孙村组团两部分。以
体现田园城市特点风貌为主导,展现大兴区在城乡结合部、城南生态发展廊道的城市组团建设特色。
第十一章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第65条 战略规划研究与项目规划研究并重,实施增长控制,将地下空间规划
研究与城市防空防灾系统相结合。为分主次、分层次、分时序的开发利用服务,提出发展总目标和分期目标,实现地面、地上、地下三维空间的协调发展。
第66条 开发模式
(1) 分层开发:浅层、次浅层区域开发为主;市政基础设施逐步地下化。
(2) 复合开发 :考虑将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的建设与地铁、地下街、地下车
库整合建设,推动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的发展;混合开拓地下空间的多种用途,提高单一地下空间的生机和成效。
(3) 地上、地下空间协调开发:商业、金融、办公核心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合
理容量较大;地铁、轻轨等重要交通节点地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合理容量适中;居住区地下空间开发合理容量较小。在人流较为集中的地区进行商业功能为主的地下步行系统开发;在建成住宅区和商业区的配建停车位相对缺乏地区,结合公园、广场等地下空间进行适量社会停车场建设。
第67条 地下空间类型选择
(1) 地下空间类型:地下商业空间、地下文娱、地下交通、地下综合管廊、
地下物流、地下仓储、地下市政设施。
(2) 可选择的开发方式:地下交通结合的地下综合体;与地上交通结合的大
型地下综合体;地下综合商业;地下商场;地下步行商业街;地下市政设施;人防工程平战结合;地上地下结合的交通枢纽。
第68条 地下空间布局
(1) 布局模式以线性滚动式和多中心散点式为主。注重地下地上的空间对应,
突出重要节点建设。
(2) 建议在新城范围内布局1个一级节点,3个二级节点,12个三级节点。
度
第三部分 专项规划
第十二章 产业发展布局与引导
第69条 产业发展与空间引导原则
(1) 以本地区的资源与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资源节约利用和环境生
态保护为前提,调整升级产业经济结构,积极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引入全社会性的闭环式循环经济模式,提高技术要素贡献率,改造现有
生产方式,形成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的集约型生产生活模式。 (2) 在充分发挥市场在产业发展中基础性配置作用的同时,增强政府的政策
引导和机制激励作用,突出培育重点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的集群式发展,杜绝乡村工业小、乱、散的局面,推进工业园区化进程。 (3) 根据不同分区的发展策略,确定各个分区的产业发展方向,统筹分区之
间和城乡间的产业协调发展,积极推动产业要素向优势发展走廊(东西两翼)的集聚,尤其是向新城的集中,充分发挥产业的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效益。
(4) 以北京总体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为指导,逐步退出低附
加、高消耗的劳动、资源密集型行业,发挥依托中心城的区域优势,积极引入、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重点发展以生物工程和医药制造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和以商贸物流、文化、教育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
第70条 第一产业发展与引导
(1) 继续优化调整农业结构,逐步退出传统农业,发展节水型农业,构建优
质、安全、高效的都市农业生产体系、农产品精深加工体系、科技研发与服务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物流体系和人与自然和谐的田园文化产业体系。
(2) 实施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促使农业向二产、三产方向延伸,因地制宜
发展设施农业、精品农业、加工农业、籽种农业、观光农业、出口农业,逐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3) 重点发展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农产品加工等高附加值农业,注重发挥
农用地的生态功能。
(4) 永定河沿岸地区依托永定河绿色观光带,中部地区依托绿色开敞空间,
如三海子麋鹿苑、团河行宫等等,在现有观光、休闲、娱乐产业的基础上,发展绿色生态休闲产业和都市型娱乐服务业。
第71条 第二产业发展与引导
(1) 积极利用政策优势,支持生物工程和医药制造业、汽车配套产业、新材
料产业、精细化工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发展食品加工制造业、印刷包装业和纺织服装三大都市型产业;积极培育优质产品品牌。
(2) 集中力量发展北京四大现代制造业基地之一、并享受中关村科技园优惠
政策的“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立足北京人才、技术、政策等优势,促进区内产业资源整合,完善产业发展环境,吸引大型医药企业,形成集聚优势。
(3) 围绕亦庄开发区培育周边地区上下游产业,补充、完善东部地区的产业
空间体系,应以奔驰汽车项目落户亦庄为契机,建设汽车配套产业基地,积极推进瀛海、长子营等地区汽车配套相关产业的发展。加强采育高科技园区与亦庄新城产业间的互动关系,发展新型建材、精密材料以及生物化工原料等,为京津塘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发展奠定基础。以北京化学工业集团搬迁为契机,加快北京精细化工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电子化学品、感光材料、生物化学品等精细化工产品,形成产业集群。 (4) 依托西红门“北京轻纺服装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附加值和技术含
量较高的服装纺织产业。依托大兴新城“北京国际印刷包装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印刷文化资源优势,建立印刷包装产业上下游间的紧密联系,打造大兴印刷产业品牌。
第72条 第三产业发展与引导 (1) 商业
加快西红门物美大世界、新城西区商务中心区、北部轻纺商业城等大型商业项目建设;完善全区的商业服务网点,拓展社区、村镇商业服务领域。 (2) 现代物流业
以大兴公路货运一级枢纽(京南物流商港)为依托,加快物流资源整合,加强货站、转运站及仓储设施建设,提高物流综合服务能力。将大兴建成京南流通门户,成为辐射华北、西北、东北的重要物流集散
地。
(3) 文化创意产业
出版业、广播电视业、演出业、印刷业、动漫、新媒体业等是大兴区主导发展的文化创意产业。以魏善庄为重点发展区域,抓住国家新媒体基地建设的契机,以产业配套和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形成国际知名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 (4) 房地产业
以建设绿色宜居新城为目标,在新城和有条件的镇适当发展房地产业,突出新城作为综合居住中心的职能,注重社会公平,积极完善低收入居民的住宅保障,推动大兴房地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5) 旅游度假、休闲
以团河行宫和南苑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心,形成京南皇家园林文化旅游新亮点;以榆垡野生动物园为中心,形成都市大型休闲娱乐产业聚集区;以永定河沿岸绿化带为依托,形成集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以安定古桑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心,开发古桑采摘、文化教育、休闲度假等项目,提供休闲娱乐、特色餐饮、生态休憩等服务,实现生态、环保与产业协同发展。
第十三章 社会事业发展及公共服务设施
第73条 适应政府职能转变要求,全面履行政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统
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大兴新城及大兴区区域的公共服务设施资源,更加重视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全面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精神和生命健康的需要。 (1) 更好地为北京市服务
大兴新城的社会发展要体现新城作为城市多中心之一的性质,为吸引和疏散中心城的人口和功能提供可持续的支撑。 (2) 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大兴新城的社会发展要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相协调,各项社会事业要在改革和调整中得到完善与提高,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 面向基层、服务群众
社会事业的发展要面向广大群众,体现公平与效率原则,满足“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
第74条 布局原则
(1) 根据“一心六片三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积极鼓励和引导中心城区的
优势资源分解迁入新城或者设立分支机构,发挥公共投资导向性作用,促进新城空间结构的调整。
(2) 统筹城乡发展,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综合公共服务体系。 (3) 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方便群众工作、学习和生活。充分利用存量资源,
严格限制现有设施用途变更和用地流转,改造现状设施,提升服务水平。新建设施应适度超前、留有余地。
第75条 行政办公
改变大兴新城现有行政办公小范围内过度集中,交通问题严重的现状。通过行政中心向西搬迁的巨大的辐射拉动作用,拉动大兴新城西区的建设与发展,塑造大兴新城的城市新形象,提高城市品质,增强城市魅力。
第76条 科技
充分利用新城高教园区和产业园区的科研资源优势,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研发机构市场化,提高科技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使科技发展成为大兴产业发展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在服务大兴经济的同时,服务北京、辐射京津塘地区。加强新城、镇两级的科普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科普设施的服务水平。
第77条 教育
(1) 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实现教育现代化,发挥教育事业的先导
性、全局性、基础性作用,重视教育对大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
用,满足大兴及北京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推动建设学习型新城。 (2) 积极鼓励和引导中心城区的优势教育资源分解迁入新城或者设立分支
机构,合理配置区域内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坚持城乡统筹原则,加快农村教育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和辐射范围。与大兴新城空间布局调整相结合,加快教育设施布局结构调整,形成与新城空间结构、产业发展和人口分布相协调的教育设施布局。
(3) 完善依托社区的学前教育网络,调整优化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提高
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进行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及成人教育,推进高等教育资源向新城战略转移,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为区域发展和行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进一步加强教育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为发展国际教育提供空间。
第78条 文化
(1) 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繁荣兴旺,推动经营性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全面提
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更好地发挥大兴新城的辐射作用。 (2) 构筑以全市性文化设施为龙头、现代化的标志性文化设施为主导、分布
合理、水准较高的文化设施为主体、面向大众的一般文化设施为基础,定位准确、层次分明、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文化设施结构体系。 (3) 加强新城、中心镇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化馆和图书馆的建设,保证街道
(乡镇)及社区文化设施的配套建设。
第79条 医疗卫生与保健
(1) 建立国内一流水平的医疗服务、预防保健和卫生监督三大体系,建立健
全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市民提供公平、优质、便捷和负担合理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2) 建设以区域性综合医疗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为主的医疗服务
体系。逐步开放医疗服务市场,建立社会投融资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中心城区的优势医疗卫生资源分解迁入新城或者设立分支机构,提高新
城的医疗水平。在完善大中型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的同时,积极推进基层和农村医疗设施的建设,提高社区医疗服务水平,建立级配合理的医疗卫生网络。
(3) 建立大兴卫生安全长效机制,完善公共卫生信息体系和医疗急救网络,
形成卫生安全设施布局合理、反应快捷、监督有力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高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
(4) 2020年,大兴新城国民健康的主要指标要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接近国际
先进水平。
第80条 体育
(1) 以建设区域体育中心为目标,逐步完善以行政区域、街道(乡镇)及社
区为基础的公共体育设施、竞技体育设施、社区体育设施配套体系建设,满足日益增长的全民健身、体育竞技、体育产业等方面的要求,形成多元化的体育健身资源保障体系,引导和促进体育的产业化经营。 (2) 逐步建设具有国内一流的训练、教育、科研、医疗一体化的竞技体育教
学基地。
(3) 加强大兴新城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建设功能完备、风格多样、布局合
理的群众健身设施,形成群众体育组织健全、活动普及、设施完备的新格局。
(4) 努力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设施,坚持各级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 第81条 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
(1) 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福利事业管理体制和
运行机制,坚持建设与挖潜相结合、政府投资与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投入相结合、建设示范性福利设施与发展社区福利设施相结合的原则,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儿童福利服务设施、社会救助设施、残疾人服务设施等社会福利和救助设施建设。
(2) 适应城市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需求,加快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逐步建
立起新城、镇、中心村三级,布局合理、服务规范、机制灵活、满足不
同层次需要的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体系。
(3) 进一步健全大兴新城儿童福利院、救助管理机构的建设。
(4) 努力搞好各项为残疾人服务的事业,建设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进
一步完善无障碍环境建设,努力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第82条 邮政
(1) 加快邮件处理中心、邮政物流中心、邮件转运站、基层邮政局所等邮政
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通信服务能力;不断调整业务结构和功能布局,更好地满足市场需要;进一步提高邮政生产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适应现代化生产和服务要求。
(2) 加强居住区邮政局所的配套建设,尽快制定并实施公建区邮政局所配套
标准。2020年,实现大兴全区每一邮政局所平均服务人口1万人、平均服务半径1.8公里的目标,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邮政服务水平。
第83条 社区建设
(1) 社区是组织居民生活的基本单位,随着居民委员会规模的调整,逐步把
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和居住区、小区的规模统一起来,更好地发挥社区组织居民生活,完善服务的作用。
(2) 构建居民生活的三级单元:基础社区(社区居委会,10000~15000人)、
功能社区(4~6个社区居委会)和街道社区(街道办事处,10万人以上),把基层政府组织和自治组织建设、生活服务、物业管理、治安等各项内容统一到社区建设中来。
(3) 坚持居住区各类配套设施的建设,完善社区功能,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
物质、文化、生活需求。
第十四章 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
第84条 目标与原则
坚持生态保育、生态恢复与生态建设并重的原则,将大兴新城建设成
为河川秀美、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宜居城市。
根据北京总规的要求,2010年以前为生态城市的起步阶段,2010年-2020年为生态城市的成型阶段。大兴作为北京生态本底条件相对优越的区域,其实现应当适当提前。
第一节 建设限制分区
第85条 建设限制分区
建设限制分区:依据综合生态适宜性、工程地质、资源保护等方面因素,明确划定禁止建设区、限制建设区和适宜建设区,以指导建设。禁止建设区作为生态培育、生态建设的首选地,原则上禁止任何城市建设行为。限制建设区多数是自然条件较好的生态重点保护地或敏感区,将根据资源环境条件进一步划分控制等级,科学合理地引导开发建设行为,城市建设用地的选择应尽可能避让。适宜建设区应当在区域规划和总体规划等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各项建设。 (1) 禁止建设区:大兴区域内的禁止建设区主要包括永定河、凉水河、凤河、
新凤河、大小龙河和天堂河等河流,三海子湿地,朱庄自然保护区以及主要铁路、公路、河流两侧的绿化带。
(2) 限制建设区:大兴区域内的限制建设区主要包括永定河外围绿色生态带,
三海子等湿地保护范围,埝坛水库地表水源防护区,大兴新城地下水源防护区,庞各庄、榆垡等中心镇地下水源防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安定古桑森林公园、半壁店森林公园、长子营沙地次生林等植物群落,南苑机场噪音控制区,榆垡镇区附近的较不适宜建设地质环境区。 (3) 禁止建设地区、限制建设地区以外的地区为适宜建设地区。
第二节 综合生态
第86条 生态格局构建
规划将大兴区域划分为生态环境保护区、生态环境协调区、生态环境
控制区、生态环境改善区、生态保障通道五种分区。
生态环境保护区内应重点保护各种独特的生态环境,逐步增加其物种多样性,恢复原有生态系统;在保护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以旅游观光等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协调区内应限制对农田的占用,在局部地区退耕还林,丰富区内生态环境;以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为主,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区内限制城市盲目发展,控制人口数量,逐步提高区内城镇的绿化水平,在组团之间建设隔离林带,限制污染严重的产业的发展。生态保障通道内种植防护林带,形成完整、连续的带状绿化体系。永定河沿岸生态环境控制区内应以提高永定河的整体防洪水平,防风治沙为主要目标。结合河道两侧的绿化隔离带,因地制宜地进行绿化建设,使之成为大兴西南部的绿色保障以及北京重要的绿化隔离地区与生态通风廊道。
(1) 生态环境保护区:零散分布在安定、瀛海、榆垡等处,如三海子麋鹿苑、
安定古桑森林公园、长子营沙地次生林、半壁店森林公园等。其中应重点保护三海子麋鹿苑内麋鹿等珍稀物种,古桑林、长子营沙地次生林的典型植被特征与地貌特征,榆垡野生动物园内的珍稀动物种群,以及半壁店森林公园、榆垡万亩森林的整体生态环境。
(2) 生态环境协调区:位于大兴区中部、南部,该区土质沙性,其中以成片
的耕地、园地为主。
(3) 生态环境改善区:位于大兴区北部,主要以城镇建成区为主,城市化水
平较高。
(4) 生态保障通道:指京九铁路、京山铁路等铁路,五环路、六环路、京开
高速等公路干线、凉水河、大小龙河、天堂河等河流两侧的绿化范围。 (5) 生态环境控制区:主要由大兴境内的永定河及周边地区组成。 第87条 城市绿化建设目标
2020年,大兴区域林木覆盖率要稳定在30%以上,并争取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一个百分点,达到32%,城市绿地率达到44%—48%,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区域人均绿地面积40—50平方米,区域人均公共
绿地15—18平方米。
第88条 地下水源保护
大兴地下水源保护区处于大兴新城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是大兴区地下水源保护的重点,分为核心区、防护区和补给区,进行严格的分级保护。
第89条 水生态恢复
在满足居民及牲畜引用水需求的基础和前提下,水资源量允许的范围内,增加河湖蓄水,增加人工水体面积,引进和恢复水生生物和物种,包括水下生物、有益的水面浮游生物、岸边植被,逐步恢复水生态环境。
第90条 河湖水系
确定地表水环境功能分区,对应国家标准制定市域各河流、水库水体的水质目标。合理规划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城市河湖水系的水网布局,保护和恢复重点历史河湖水系和水工建筑物,为建设绿色生态宜居城市创造条件。
(1) 规划沿永定河左堤和永定河引水灌渠500-1000m宽的地段内栽植以柳树、
杨树、榆树等乔木;分段栽植不同品种的低矮灌木和草皮、花卉,将永定河左堤建设成为“永定河百里长堤生态林风景带”。
(2) 规划对天堂河河道横断面拓宽,对河道节制闸、跌水、橡胶坝和过河桥
梁进行重建或改建,对支流大狼垡排沟清淤整治,翻建节制闸。 (3) 规划对大小龙河河道横断面拓宽,河道节制闸、过河桥梁进行重建或改
建;新凤河、凤河等其它河流的河道节制闸、过河桥梁进行新建、重建或改建。
第91条 河湖湿地
规划结合麋鹿苑池塘水体,在团河-三海子生态旅游区内修建湿地公园,保护该地区的湿地生物群落。保护好星明湖度假村、中华文化园、团河行宫等旅游景点的小型湖泊水面,充分利用现有窖坑、鱼塘及低洼地,结合公园和旅游度假区的绿地建设,重新开辟湿地水面。
第92条 河道两侧绿化隔离带
永定河河道管理范围为堤角外60米,河道两侧绿化带宽度200米,其中30米为永久绿化带。两侧各1500米为绿色限建区。凤河、凉水河、天堂河、大龙河、小龙河河道两侧绿化带宽度50—100米。其中建成区内不低于15米。其它河道、灌渠绿化带宽度为20—50米。
第93条 城镇河道治理及水体景观
一方面可将城镇内部的河道与防洪排水工程相结合,提高防洪能力,确保排水顺畅;另一方面将污水与雨水分离,保持水体清洁,改善水体生态环境,恢复水生动植物,建设沿河绿带,并在一些河道宽阔区段和桥梁等处形成景观节点,形成城镇内部的沿河生态通道和景观廊道。
在现有自然河道水体的基础上,积极修建人工水体,并使人工水体与自然水体相融合、相连通,形成循环水和流通的水系统,调节城镇小气候,提升城市景观形象,创造人工与自然相融合、人与自然相亲近的城镇水体环境。
第三节 环境污染防治
第94条 大气环境质量:2010年,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可吸入颗粒物
指标达到国家标准。
第95条 水环境质量:城镇污水处理率2010年达到80%,2020年达到95%。
2010年,地表水质达到功能区标准,地下水局部污染有所好转,超采率<10%。2020年,地表水质进一步改善,各项指标优于国家标准,地下水污染基本消除,超采率为零。
第96条 声环境质量:到2010年,新城建成区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80%,道
路交通噪声有所改善。到2020年,进一步改善新城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平均达到70.0分贝的标准值,新城建成区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100%,区域环境噪声全面达标。
第97条 固体废物:2010年,全区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资源
化率达70%,农村达60%;2010年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率达60%。
2020年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0%,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达85%,资源化率达80%。
第98条 危险废物:2010年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安全处置率达到100%。 第99条 工业污染:2010年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达到98%以上,2020年达到
100%。2010年化学需氧量和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分别比2005年削减5%和1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0%,2020年达到95%。
第100条 大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提高天然气、电力等优质清洁能源在能源结
构中的比重,大幅度减少煤炭的消耗量;要继续推广使用低硫低灰份优质煤;进一步优化燃气结构,提高天然气、液化气的供气比例。
第101条 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限制高耗能工业的发展。修订工业产品能
耗标准,建立节能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降低万元GDP能耗标准。
第102条 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企业、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黄村卫星城饮用水
源地保护规定》,新上重大工程项目时,要做好环境影响评价,防止污染地下水。
第103条 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大对重点污染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废水全部达
标排放,鼓励企业开展再生水利用工作。加快新城及各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
第104条 严格执行法规和标准,规范危险废物管理。建立危险废物动态数据库,
为科学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对医疗废物要集中安全处置。
第105条 以城郊型生态农业为基本方向,保持良好环境为根本目标,实现大兴
区农业生产的经济高效化、环境清洁化、产品安全化,全面提升全区生态农业建设水平。
第十五章 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第一节 土地资源
第106条 基本原则
(1) 坚持保障经济发展和保护土地资源相统一,统筹安排各类用地。 (2) 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3)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土地资产的增值。 (4) 建立健全土地宏观调控体系,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5) 维护农民利益,促进解决“三农”问题。
(6) 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互协调和衔接。 第107条 利用策略
(1) 充分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
优化土地利用的结构,积极推动存量建设用地的再开发,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在合理布局、优化用地结构的基础上,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结合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调整现有村镇的数量和布局,适当合并,重点向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村镇倾斜,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提高土地使用效率。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门槛,建立综合平衡的土地准入制度。 (2) 阶段控制与总量控制相结合
在确定土地利用总量的基础上,合理制定近期建设规划,确定分阶段的土地供给指标。并且在近期建设规划的指导下,制定年度土地供应计划,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渠道,杜绝土地的多头供应。在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修编的基础上,研究落实各类规划分区划定及其建设控制要求,细化形成规划管理措施,为引导和控制土地利用及各项建设提供依据。
(3) 城乡土地一体化管理
实施城乡用地的统一规划和管理制度,依据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制定土地供应计划,强化城乡规划对建设用地总量的控制和对土地储备的引导。通过空间和土地用途管制,促进城乡均衡协调发展。
第108条 总量控制
规划2020年大兴城乡建设用地应控制在129.67平方公里,其中城镇建设用地103.87平方公里。新城建设用地控制在65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降至108.40平方米;各镇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38.87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降至115平方米。
第二节 水资源
第109条 规划目标
坚持“节流、开源、保护水源并重”方针,统筹考虑水资源保护、节水、雨洪利用、再生水利用、开发新水源等各项措施,保证城镇供水安全。进行统一规划科学管理,形成优水优用、一水多用的水循环系统,优化产业结构,合理配制资源,到2020年,实现偏枯年份的水资源供需平衡。
第110条 水资源保护
(1) 重视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按照划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和相应的保护规
定加强管理,落实相应的防护措施。
(2) 加强城镇水污染综合治理。区域内的河流、湖泊在确保发挥排水、调
蓄功能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生态景观功能。
(3) 加快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的建设,2010年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80%,
2020年达到95%。
(4) 加强区域主要河道治理,继续开展天然林保护、植树造林、水土保持
等工作,有效涵养水源,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建成北京南大门的重要绿色屏障。
第111条 水资源利用
(1) 采取最严格、最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强化节水措施,建设先进的节水型
社会。
(2) 调整种植结构,改进灌溉方式,发展节水型农业。
(3) 进一步挖掘工业节水潜力,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2010年工业用水
重复利用率达到93%以上,2020年达到96%以上;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严格限制用水效率低、耗水量大的企业在本地区发展。
(4) 制定相关技术规范,大力推广城镇雨洪利用技术,严禁地面过度铺装。 (5) 在保证河道泄洪功能的前提下,在骨干排水河道上建设河道节制闸、橡
胶坝拦蓄雨水。
(6) 到2020年大兴区将建成12座污水处理厂;2010年中水回用率达到30%
以上;2020年中水回用率达到60%以上。
(7) 逐步使中水成为城镇绿化、道路浇洒、生活杂用、河湖景观、工业冷却
等的主要水源,以及农业灌溉的重要水源。
(8) 积极引进区外再生水资源,将区外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引入大兴,改善
河湖景观、补充农业用水,填补大兴水资源的不足。
第三节 能源
第112条 规划原则与目标
建设清洁节能型新城。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依法保护和合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生产、生活节能与降耗并重,强化节能措施,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处理好不断增长的能源消费与大气环境保护的矛盾,完善电力、燃气、供热工程规划。预计2020年全区终端能源需求量约为467万吨标准煤,全区清洁能源占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的90%以上。
第113条 能源利用
(1)应优先满足居民生活用气和公共设施天然气用气,鼓励以天然气替代
工业、采暖用煤,适当发展小型冷、热、电联产装置和分布式电源。 (2)控制煤炭使用。全区范围内继续推进清洁能源替煤工程;以煤炭作为
能源的项目,必须使用洗选加工后的洁净煤,并配套建设必要的环保装置。
(3)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广热泵技术,推进浅层地热、
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等能源新技术产业化进程;鼓励利用垃圾、生物能源、污泥进行发电和农村沼气工程。
第114条 节约能源
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节能工作。通过产业结构、交通结构调整,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和交通节能力度,推广节能措施,
加强节能管理。2020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GDP)能耗在现有基础上降低50%以上。
(1)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限制重耗能工业发展。并加强对工业窑炉
的改造。充分利用工业系统的余热,降低生产耗能。
(2)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大力提倡使用替代石油的清洁能源,从总体
上降低交通能耗。
(3)进一步提高居住建筑节能标准,制定并实施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节能
标准。
(4)建立城市绿色照明系统,提倡使用太阳能等照明系统。
第十六章 市政基础设施
第115条 城镇供水系统
(1)2020年新城总需水量0.876亿立方米/年,水源以南水北调水源为主、
地下水水源为辅。
(2)新城人均综合用水量标准为400升/(人·日),总用水量24万m/日,
自来水供水能力达到36万m3/日(不包括备用水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
(3)近期与中心城大市政管网联接,建制镇建设集中供水设施,提高供水
保证率。
(4)建设新城第三水厂及南水北调南干渠,南干渠两侧预留防护绿带各50
米。
(5)加快与第三水厂配套的新城管网建设,在自来水管网供水范围内,逐
步取消自备井供水。
(6)在公共供水系统难以覆盖的乡村,因地制宜地建设集中供水设施,改
善饮用水条件。
(7)规划新城的道路浇洒用水、绿化用水、新建住宅和公建的冲厕用水、
工业低质水等尽量由中水供应。
第116条 雨水排除系统
(1)完善城镇雨水排除系统。2020年,新城建成区的雨水管道覆盖率达到
3
正在阅读:
大兴新城规划(1)04-11
保育员工作心得体会保育员个人心得体会05-06
推荐下载 清明节演讲稿250字 清明节演讲稿格式-最新11-01
河南重点项目-漯河大好大食品工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04-08
中药制剂辅料的选择与工艺优化(杜守颖)04-23
关于开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星级评定的标准04-25
浦东发展银行B2B业务方案03-11
南平市松溪县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综合检测05-12
幼儿中班教师2022年度个人工作总结范文03-24
IT项目管理应用与实践-案例部分12-09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大兴
- 新城
- 规划
- 《船舶结构与设备》题库
- 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试点实施方案
- 物业管理标准化手册 - 图文
- 南平市暴雨洪水特性与洪水预报(省局交流) - 图文
- 文明家庭事迹材料
- 张老师十三讲听课笔记总结
- 中等职业学校全册美术教案一年级上期1 - 图文
- 天津市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和材料规范要求
- 湖南省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高考模拟卷(一)文综地理试题 含解析
- RGV小车的操作与调试
- 后张法预制箱梁预应力张拉工序作业指导书
- 小学经典数学应用题:数字数位问题(含答案解析)
- ROS基本操作说明 - 图文
- 2013年初级消防员现场操作考题(带图文)
- 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 虚拟内存页面置换算法实验报告
- 2018年中国数字监控摄像头市场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目录) - 图
- 中学英语课改心得浅谈
- 0.5平实验型冻干机入门手册 - 图文
- 最新材料员保通过练习题完整版(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