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河南中考语文分析5

更新时间:2024-01-05 02:0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1年河南中考语文试卷分析材料五

几点看法和感受

以上,四位老师已经就2011年郾城区中考语文试卷、在艰苦的抽样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详尽、深入、全面的解析,存在问题抓得得很准,分析得很透,提出的应对措施恰当、合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感谢几位老师的精彩解析。

与去年的试卷分析不同的是,今年我们随机调阅了30本共900份(其中实考891人)的试卷,分工后流水作业,每一块内容都是全部30本试卷全部统计、分析、解读(去年是分工后每人各分几本试卷,各自就自己的内容分析,每个人分析的试卷都不相同,有些数据有一点的偏差)。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每一个数据,都是一页一页翻、一个数字一个数字记,之后统计出来的。抽样基数大,分析得出的结论就更客观、全面、准确,但同时也增加了工作的难度。我们可以想象,900份试卷,即使全部翻上一遍就得花费多长时间,更何况还要准确统计得分,如实记录学生答题情况,科学分析总结存在问题,思考今后教学中的应对措施。可以说,承担试卷分析工作的学校李集一中、实验一中、城关镇中、实验二中九年级的老师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和巨大的智慧投入。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向他们的辛勤付出表示最真诚的感谢!

在这里,我想跟各位老师交流四点想法和感受。

一.关于这次会议,要正确认识会议意义,全面了解学习情况。去年,我们第一次中考质量分析会,举行得比较成功;今年,我们再次召开中考质量分析会,绝不是例行公事的重复。我们应当正确认识中考质量分析的意义和价值。

说是中考质量分析会,其实我们做得更多的还是试卷分析,这个会也不妨叫做中考试卷分析会。因为制度等方方面面的缘故,我们很多老师见不到中考试卷,也就无从知道学生在中招考场上的表现究竟是怎样一种情况。仅仅从语文考试成绩上,很难判断学生在知识、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试卷分析的目的、意义和价值在于,从学生的中考试卷中分析试题的考查内容,学生的答题情况,学生在语文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而发现我们日常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合理性的意见和建议。

所以,在座的大部分毕业班课任老师,我们参加这个会议决不能仅仅是听一听别人的发言,记一记发言的要点,更应该认真地结合以上老师分析到的种种问题,就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以及我们的中考语文复习和辅导、试卷讲评等工作认真进行反思,造成学生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复习备考、自习辅导、试卷

评析等方面到底存在有怎样的不足,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的有所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才可能更有方向,大面积提高语文考试成绩才不会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

二.对于语文中考,要理性认识中考成绩,高度重视存在问题。中考成绩下来后,区教研室对全区各校各科成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统计,看到全区语文平均成绩后,我感到很不满意,但和去年的语文平均成绩比较后,我惊异地发现,81点多的平均成绩,比去年全区平均76点几的成绩整整提高了5.1分,即使是横向和总分同为120分的数学、英语学科比,语文平均成绩也有进步。还记得去年分析会上,我用了一句话形容语文成绩,叫“我最深爱的语文,伤我却是最深”,今年的成绩,惨淡中有了一丝的亮色,确也多少给了我们一点点的安慰。

但在欣慰的同时,我们更应该理性、清醒地看待语文平均成绩的提高。纵向的成绩比较,是缺少固定的参照系的,具体地说,考查内容不完全相同,试题难度不同,试卷评改的尺度(宽松度)不同,成绩的高低变化是不能完全说明问题的。事实上,文科尤其是语文学科,试卷评改尺度对成绩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一篇作文,拉到三到五分很正常,即使是阅读分析题,评改尺度紧与松也会对最终成绩造成很大的影响。讲成绩、讲进步,是对我们艰辛付出的肯定,说欣慰,是努力之后得到回报的一种自然感受。但我们决不能被这小小的提高和实际上还很可怜的语文平均成绩所迷惑甚至迷醉。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学生的语文能力仍然不高,我们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仍旧不少,我们需要努力改进的地方依然很多。

仍然就今年的语文试卷说,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部分中字音题得分较去年明显下降,这与今年本题型题目难度设置有关,也暴露出学生在基础知识上漏洞较多的问题--一般性、难度不大的题目还能应对,稍有点迷惑性,就彻底玩儿完。反思我们的字词教学,我们讲要关注字词音与义的结合、要关注形与义的结合,但实际教学中乃至专题复习中,我们还是过多地强调了学生的机械记忆,甚至是撒开手让学生自行解决了事。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名著阅读的落实问题,反复说要让学生读原著,但我们有太多理由太多借口,最终造成我们太多的无奈。此外,记叙文阅读中概括文章内容、修辞方法及作用、人物形象分析等考点,议论文阅读中论证思路的分析、论证方法的辨识等考点,在去年就提出过,问题较严重,但今年答题情况仍然很糟。还有学生答题技巧的指导和答题习惯的培养,仍然问题多多。复习中唯技,训练却不到位;读题不准,没有完全理解命题者意图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说这些,没有指责的意思,而是说,我们教学中原本存在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所以,欣慰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存在的问题,并努力在日常教学中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

三.关于经验交流,要虚心学习他人经验,重新认识教学教研。今天,李集一中和实验二中的两位老师作了经验介绍。李集一中至少连续两年取得了语文平均成绩全区第一的佳绩,实验二中则由去年的平均成绩第五跃至今年的平均第二,作为大校,有如此的进步,难能可贵。两位老师的发言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虚幻高深的理论,真实、平实、朴实。

关于经验交流,我想说的第一个词是虚心。这个词并不高深,也不玄妙,但并非人人都能做到。听到别人的经验,第一反应是没什么新意,和我的做法没什么两样啊,之后觉得所谓的经验也不过尔尔,这样的态度,很难有进步。真正虚心的人会从别人看似毫无新意的经验中听出高明,找出自己的差距来,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有进步。

第二个词是落实。今天两位老师介绍的经验中,几乎没有什么我们不曾听说过的新招,似乎并不怎么高明。有人说过,真理总是穿着想到的外衣。真正管用的经验,除了个别的创新之外,往往是鲜有新意的,而且,越是实用性强,内容就越细。所以,在给两校老师交待任务时,我说,真正的新意就在细节中,你介绍得越详细,别人越能听出有用的新意来。从两位交流的经验看,大致用两个字可以概括,一是“细”,一是“实”。细是抓得细,实是落实到位。我想,这才是他们取得好成绩的真正法宝。

成绩统计出来后,我曾邀两所学校的教研组长面谈,形式大致是我问他们阐述,每次都谈了近半天时间,很有感触。这里既有老师们的工作态度、敬业精神问题,也有集体教研因素,既有教学和复习形式的问题,也有训练、试题评析的问题。

下面我就我感觉最深的几点再和大家分享,也算是强调。

一是敬业精神。在和甄淑霞老师交流时,她提到过一个细节,临近毕业的模拟考试,学校要求当天拿出成绩。他们毕业班老师不坐等他人的援助,七个人分工合作,认真细致地评改所有试卷,没有其他老师,更没有学生帮忙,统一标准,给学生一个相对客观公正的分数,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真实的了解。说到这里,我想跟大家交流一个想法,模拟考试是中考前对学生的实战训练,试卷的评改应该慎重、细致、严格,千万不要因为时间紧而放松评改的标准,致使学生成绩虚高,这会让学生产生错觉,认为语文考试容易得分,使得原本就不重视语文学习和复习的学生更忽视语文的复习。这种成绩不是真胖,是浮肿,浮肿是病,丝毫不值得夸耀。

二是合作精神。两所学校取得优良成绩的另一个原因是老师们的合作意识强,不论是学校统一的集体教研还是课前课后的交流,每个人都不保守,智慧碰撞能产生更强大的智慧能量。作为一个团队,每个成员之间首先不能有猜忌和防范心理--我的经验不能给别人说,不然他就超过了我;或者有什么问题不能让别人知道,不然显得我太无能了。防范只会让我们封闭,封闭会让我们狭隘,狭隘会让我们前行的步履蹒跚。李集一中的老师去拿卷子时,随手翻开一本,见到一个名字,马上说,这是我们某某班的,他如何如何。我说你怎么知道,她说我们几个没事儿交流,哪个班里谁成绩好,谁成绩差,典型的就那么几个,怎么会不知道呢?她还说,他们还专门对所有班里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过单独的辅导。在这里,班级的界限被打破了,他们真正形成了一个作战的整体!我听了,很感动,也很惭愧,至少,在我教书的时候,我做不到这些。

三是科学训练。两所学校交流时都提到了训练和试题的评讲,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老师下水,精选习题,认真讲评。老师先下水做题,才知道哪些题有训练价值,才能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作业压力,同时也为高质量的讲评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不少人有一个认识,只有多做题,成绩才能提高。我们往往在考前会说,哎呀,还有多少多少套题没让学生做呢。结果呢,学生每天作业堆成山,很多人只好应付了事,甚至不少学生要么乱画一通,要么照抄答案。九年级第一学期,一本“中考必备”,几十套题,让学生全部做完,而且各科都会如此要求,他们能怎么办?只能应付了事啊。所以,我们是否应该明确这种意识:让学生做的每道题,我都做过(至少看过)了;留给学生的这些练习,我能有时间做完。这样,才有可能让学生以相对比较认真的态度去完成练习。再说讲评,只让学生做,不给讲评,甚至只给对对答案,学生能得到什么?得到答案的过程比答案本身重要得多,这一点在毕业班学习中表现是最为突出的。所以,我认为,三十多套题,让学生精练十套左右就足够了,关键是要练一套,讲评一套,讲评一题,能收获一点。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收获就是巨大的。

四是训练意识。今年的中考复习工作,我们很多学校都重视了答题技巧的指导,但在复习过程中,却出现了强化技巧、唯技巧的倾向。课堂上老师重点讲技巧,学生忙着记这些理论,记完以后,却没有训练的时间,只好放在课下,就又出现了上面所说的做题、讲评的种种问题。我们之所以在今年复习中提出第一轮复习紧扣课本,利用课文渗透考点,就是考虑到课文本身具有典范性,同时学生对课文内容熟悉,便于用来进行考点训练的特点。这样,这一轮复习做扎实了,第二轮复习在答题技巧上就无须过多花费时间,重点放在训练、讲评上

就可以了。听复习课时,我举例说,修辞方法讲比喻的作用是“生动形象”,很好记,但难就难在这个比喻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征,如何生动形象的分析上,而这个分析是要靠具体语境的训练进行的。现代文阅读部分分析时,提高了考查修辞方法题目中出现的问题,暴露出我们复习中训练不足、训练不到位的问题。

跟大家交流的第四点感受,是关于集体教研的,要切实强化集体教研,科学定位教研内容。今年春节后,教研室先后组织教研组长到沙北昆仑路小学和区实验小学观摩语文集体教研活动,我个人也多次给教研组长们强调集体教研的问题,现在看,我们初中学校的集体教研工作尽管较以前在制度、形式方面有了一定的改观,但相比一些小学,整体仍然滞后。客观地说,集体教研工作是一把手工程,只有学校一把手高度重视,才可能真正抓好,但前提是我们老师本人也要正确认识,积极主动。

从李集一中和实验二中的经验介绍中我们不难发现,集体教研意识的强弱不仅关乎老师个人的专业成长,也关乎到一个学校整体成绩的提升。

那么我们的集体教研研什么?除了基本功的训练、专业理论的学习、日常听评课、问题探讨之外,我觉得我们更应该关注教材的解读。

今天,部分学校七八年级的老师也来参加会议,值得肯定。因为就像实验二中说得那样,中考不仅仅是九年级师生的事,七八年级的教学是基础。

关注教材解读,首先要有学段的全局意识。不论是哪个年级的老师,都应该对整个初中学段的教材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认识清楚了,教学才会更有针对性,而训练到位了,毕业班的复习工作会事半功倍,高效优质。

教材解读解读什么?

我们通常情况下,一说集体教研,一说解读教材,就理解为把下周要讲的课给说说,视角仍放在怎么教上,甚至就是拿一课的教案设计通读一下,大家议一议。这种理解和做法是偏颇的。

首先说明我个人一个私人的观点,我不赞成任何一种模式统领语文课教学,也不赞成大家统一教案。

我认为,教材解读的重点应该放在“教什么”的问题上,“怎么教”的问题则教由老师们自主解决,统一教案的结果是剥夺了老师处理教材的自主性和个性。所谓“教什么”,就是要明确教学内容和目标。我们的语文教材是文选性质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一个语文能力的全息体,字词句段篇章语修逻,写作技法,再加上人文性,情感、思想、文化等等一大堆,教什么实在是一个应该好好思考认真选择取舍的重要问题。

把六册书的单元提示拿来看一下,就能明白,每个单元的学习编者其实是有学习重点的指定意识在里面的,只是这个指定还比较模糊,比如“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能就包括了概括文章内容(记叙文的主要事件、说明文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内容、议论文的论点及大致思路)、包括文章写作思路的把握、文章层次的分析、文章主题的初步理解等内容,而如果再对应中考知识点、能力点,则可能会更细,具体到一篇文章而言,单元提示的重点是否能一一对应地显示出来,则还要结合文章本身内容和特点来判断。我们要做的解读工作,就是要在整体把握教材全局的基础上,深入到单元内部、课文内部去,确定教学的内容及目标。

同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强化训练意识。在明确了一课的教学内容和要达成的目标后,我们的教学要紧紧围绕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和环节,力争做到每个环节都有清晰的目的,即这个环节要训练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掌握哪些语文知识,利用什么手段,达到什么程度等。

这样,我们在每一节课里训练的可能是一两个点,三年下来,就可能是一个完全的体系,一个兼及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体系。复习的时候,我们只需要把这个体系给梳理明确一下再强化训练就可以了。

这个工作比较繁杂,甚至可以说是一项比较浩大的工程,需要我们老师集体合作,通力配合。如果我们在集体教研上做好教材解读工作,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能减少很多的盲目性,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老师们,关于语文教学,有太多的意见和争议,真的是难以统一。也正因为如此,语文教学在难以统一中彰显了复杂的美。我又想起了张楚的那句歌词:“在没有方向的风中开始跳舞吧,或者系紧鞋带开始歌唱。”

把六册书的单元提示拿来看一下,就能明白,每个单元的学习编者其实是有学习重点的指定意识在里面的,只是这个指定还比较模糊,比如“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可能就包括了概括文章内容(记叙文的主要事件、说明文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内容、议论文的论点及大致思路)、包括文章写作思路的把握、文章层次的分析、文章主题的初步理解等内容,而如果再对应中考知识点、能力点,则可能会更细,具体到一篇文章而言,单元提示的重点是否能一一对应地显示出来,则还要结合文章本身内容和特点来判断。我们要做的解读工作,就是要在整体把握教材全局的基础上,深入到单元内部、课文内部去,确定教学的内容及目标。

同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强化训练意识。在明确了一课的教学内容和要达成的目标后,我们的教学要紧紧围绕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和环节,力争做到每个环节都有清晰的目的,即这个环节要训练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掌握哪些语文知识,利用什么手段,达到什么程度等。

这样,我们在每一节课里训练的可能是一两个点,三年下来,就可能是一个完全的体系,一个兼及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体系。复习的时候,我们只需要把这个体系给梳理明确一下再强化训练就可以了。

这个工作比较繁杂,甚至可以说是一项比较浩大的工程,需要我们老师集体合作,通力配合。如果我们在集体教研上做好教材解读工作,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能减少很多的盲目性,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老师们,关于语文教学,有太多的意见和争议,真的是难以统一。也正因为如此,语文教学在难以统一中彰显了复杂的美。我又想起了张楚的那句歌词:“在没有方向的风中开始跳舞吧,或者系紧鞋带开始歌唱。”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s8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