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理想中的社会主义

更新时间:2024-04-15 23:4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我理想中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理想中,是既吸收了西方先进的文化理念,也拥有中国传统的文化基因,两者得到了结合。这保持了对西方文化的尊重和积极借鉴吸取的精神。“平情论之,东西文明, 互有长短, 不宜妄为轩轾于其间”。社会的进步发展需要这两种文明的共同参与,“东洋文明与西洋文明,实为世界进步之二大机轴,正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主张在西方文化和中国传统之间寻找一种兼容结合的文化空间,以使两种文明的精髓得以继承和发扬。为此,提出了“第三文明”的概念。1916年8月,在《“第三”》一文中指出:“第一文明偏于灵;第二文明偏于肉;吾宁欢迎‘第三’之文明。盖‘第三’之文明,乃灵肉一致之文明, 理想之文明, 向上之文明也。”在他的心目中,“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单靠东方文明或单靠西方文明都不能解决中国和世界的危机问题。未来中国要走向社会主义,在文化上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并超越东西方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走“第三文明”的发展方向和道路。

基于这样的立场和认识,特别看好当时已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俄罗斯文明:“俄罗斯文明,诚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

而东西文明真正之调和,则终非二种文明本身之觉醒,万不为功。”也就是说,东西方文明要相互结合、共同发展,除了要相互交流之外,还要有一种文明的自觉意识和自我观照,这样才能正确地看待彼此,相互取长补短。 社会主义要“互助、互爱,为大多数人谋幸福”

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应该建立怎样的新型人际关系呢?李大钊认为,人们应该“互助、互爱,不是谋怨仇,并为大多数人谋幸福”。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在社会中可以表现人的感情,且以尊重人格的观念出发”。社会主义就是要通过对旧社会和人们精神的改造,“把那占据的冲动,变为创造的冲动;把那残杀的生活,变为友爱的生活;把那侵夺的习惯,变为同劳的习惯;把那私营的心理,变为公善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心情舒畅、关系融洽,在一种宽松愉悦的状态下尽情发挥创造性,从而使社会呈现出一种“互助、互爱,为大多数人谋幸福”的良好状态。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概念有两个基本含义,一是过渡时期的含义,一是理想社会的含义。作为理想社会的含义,是一种学理意义上的含义,它基本上存在于马克思的思想实验室中而没有得到传播。这一含义与其他社会主义概念在学理上有着某种相同或相通的之处。但是,马克思的含义是建立在科学的社会化概念和扬弃私有财产这一历史基础上的概念。理想社

会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社会是真正实现了人的最高历史本性,即社会化本性的社会。真正领会马克思的这一学理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概念,对于我们进一步丰富和深化理解人类自由解放境界的深刻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我觉得是不太可能实现,除非那时人的思想觉悟高的不行...

实现后肯定是没战争了,世界也连成一体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不再有歧视之类的东西了...也就是以前人们所说的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

19世纪早期,出现了空想社会主义著名代表人物,他们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对未来的理想社会提出许多美妙的天才设想。他们企图建立“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社会。这些思想对启发和提高工人觉悟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空想社会主义只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反映了正在成长中的无产阶级最初的、还不明确的愿望。他们不能揭示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和发展规律,不懂得阶级斗争,不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所以他们的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当无产阶级成长为独立的政治力量,就需要有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革命理论来代替它。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前存在的、无产阶级先驱者的不成熟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论和实践。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于16世纪,终结于19世纪30~40年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成长时期剥削者与被剥削者间对立的反映,是在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代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思想体系。它分三个阶段。

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对未来的理想社会制度只是一种文学描述;提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如公有制、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等,但还是一个粗糙而简单的轮廓;在设计未来理想社会方案时以手工工场为原型。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莫尔、闵采尔为代表。

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主要特点是:认识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并用“法典”的形式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对私有制、特别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批判,对私有制引起的经济上的不平等,进而导致政治上的不平等的论述,对过去所有的国家制度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并为富人服务的分析等,已经接近历史的实际;有了初步的阶级观点,绝对平均主义的、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是其突出特点;在设计未来理

想社会的蓝图时,以农村公社和手工工场为原型。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摩莱里、巴贝夫为代表。

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是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到顶峰的时期,其主要特点是:批判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制度;理论上提出了经济状况是政治制度的基础,私有制产生阶级和阶级剥削等观点,并用这种观点去分析历史和现状,从而预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在设计未来社会蓝图时以大工厂为原型,完全抛弃了平均主义和苦修苦炼的禁欲主义,使社会主义成为一种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这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以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为代表。

他们甚至进行了社会实验,1824年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买下1214公顷土地,开始新和谐移民区实验,但实验以失败告终。 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属性和内在规定性,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其他社会的根本标志,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决定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社会主义本质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揭示出来的。他们通过理性地扬弃资本主义文明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s4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