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矾中硫酸铜含量的测定

更新时间:2023-11-10 17:3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赵县职教中心校本教材

胆矾中硫酸铜含量的测定

一、 实验目的

1、 2、 3、 4、

巩固铜盐中铜的测定方法,并借此测定胆矾中硫酸铜含量 进一步掌握铜盐中铜的测定原理和碘量法的测定方法 熟练掌握Na2S2O3溶液的配制及标定 巩固终点的判断及观察

二、 实验原理

在弱酸性条件下(PH=3~4),Cu2+与过量I-作用生成不溶性的CuI沉淀,同时析出与之计量相当的I2 :

2Cu2+ + 5I- = 2CuI(沉淀)+ I3-

生成的I2,再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以淀粉为指示剂,滴定至蓝色恰好褪去为终点。

2S2O32- + I3- = S4O62- + 3I-

这里的I- 既是Cu2+的还原剂和沉淀剂,也是I2的络合剂。

由于CuI沉淀表面会吸附一些I2,使其无法被Na2S2O3滴定,造成终点提前,结果偏低。为此在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KSCN或NH4SCN ,使CuI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CuSCN:

CuI(沉淀)+ SCN- = CuSCN(沉淀)+I-

而CuSCN不吸附I2,因而消除了由I2被吸附而造成的误差,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根据Na2S2O3标准溶液的浓度,消耗的体积,及试样重量,就可以计算出胆矾中硫酸铜含量:

2Cu

2+ ~

I3

- ~

2S2O3

2-

nCu2+=(CV)S2O32- =nCuSO4

mCuSO4 =(CV)S2O32-.M CuSO4

W%=(CV)S2O32-.M CuSO4/ms X 100%

三、 所用试剂

K2Cr2O7(s)、Na2S2O3.5H2O(s)、Na2CO3(s)、HCl溶液6mol.L-1

1

赵县职教中心校本教材

KI溶液100g.L-1、淀粉指示剂5 g.L-1、H2SO4溶液1mol.L-1、KSCN溶液100g.L-1、固体试样

四、 实验步骤

1、准确称取CuSO4.5H2O0.5~0.6g,置于250ml锥形瓶中,加5ml6mol.L-1H2SO4

和100ml水使其溶解。加入10ml100g.L-1KI,立即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浅黄色,加入2ml淀粉指示剂,继续滴定至呈浅蓝色,再加入10ml100g.L-1KSCN,溶液蓝色转深,再继续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至蓝色刚好消失即为终点,此时溶液呈米色或浅肉红色。平行滴定3次,计算出胆矾中CuSO4的含量。

实验流程

① 10mL碘化钾,摇匀

后放置3分钟 ② 用Na2S2o3溶液

滴定至浅黄色,加3mL淀粉,继续滴定至浅蓝色 ③ 加KSCN10mL

100mL水

5mL硫酸

Na2S2o3标准溶准确称取胆矾试样0.5-0.6g, 滴定至溶液蓝色消失

2

赵县职教中心校本教材

六、数据记录与处理

编号 实验项目 倾出前(称量瓶+胆矾)质量 倾出后(称量瓶+胆矾)质量 胆矾的质量 Na2S2O3溶液 终读数 Na2S2O3溶液 初读数 消耗Na2S2O3溶液体积 硫酸铜的质量分数 硫酸铜的平均含量 相对平均偏差

五、 注意事项

1、K2Cr2O7与KI的反应需一定时间才能进行得比较完全,故要放置5min。 2、淀粉指示剂应在临近终点时加入,而不能加得过早。否则将有过多的I2与淀粉结合,而这部分I2在终点时解离得较慢,使终点滞后。

3、KSCN只能在临近终点时加入,否则大量的I2存在有可能氧化SCN-,从而影响测定的准确度。

4、间接碘量法,必须在弱酸性和中性溶液中进行,因为酸度过高则I-容易被氧化,I2会发生歧化反应,Na2S2O3也易分解。

5、CuI沉淀表面会吸附一些I2,使其无法被Na2S2O3滴定,造成终点提前,结果偏低。为此在滴定至临近终点时加入KSCN或NH4SCN ,使CuI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CuSCN,而CuSCN不吸附I2,因而消除了由I2被吸附而造成的误差,提高测定

3

赵县职教中心校本教材

结果的准确度。

6、本实验利用的是间接碘量法,因此要注意防止I2挥发,I-被氧化

六、 思考题

1、 2、

如何配制和保存Na2S2O3溶液?

用K2Cr2O7作基准物质标定Na2S2O3溶液时,为何要加入过量的KI和HCl溶液?为什么要放置一段时间后才加水稀释?加水稀释的目的又是什么? 3、

为什么在Na2S2O3溶液的标定和胆矾中铜含量的测定实验中,要分别用Na2S2O3溶液滴定至溶液呈浅黄绿色和浅黄色后,才加入淀粉指示剂? 4、

在胆矾中铜含量的测定实验中,加入KI的作用是什么?加KSCN又有何目的?

参考文献:张龙、潘亚芬 《化学分析技术》 邢文卫、李炜 《分析化学实验》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s0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