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遗爱在人间

更新时间:2023-11-27 19:2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上海市曹杨职业技术学校授课教案

(理论基础课)

授课班级 使用教材 课题名称 授课日期 千秋遗爱在人间 第四周 教学时数 2 中等职业学校教材试用本——语文(第二册) 1.学习本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2.理解诸葛亮为国爱民、廉洁奉公、严以律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操。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诵读、品读、赏析。 教学场景设计教学资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深深体会诸葛亮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陶冶自己的情操。 重点与难点重点:梳理课文脉络,学习本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难点:理解作者是如何围绕主题建构起文章的结构,从而表达中心的。 常规单人座位 PPT、电脑 教学步骤与内容 导入 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相信大家对这首诗都不陌生,诗歌描写的是哪位历史人物?(诸葛亮)。 武侯祠,是为诸葛亮而建的。心念武侯,高山仰止,因他是智慧的化身,是忠义的表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武侯祠的散文,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思绪,穿越变幻的时空,拜谒神灵的武侯祠,认读厚重的碑碣;在映阶的碧草旁驻足,在舒卷的史卷里静思,在参天的翠柏中抚慰武侯的英灵…… 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的诸葛亮。请几名同学发言,各抒己见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方法 达成目标 教学活动流程…… 2.背景介绍: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 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出生于琅邪阳都的一个官吏之家。建安二年,其父诸葛玄病逝。此后19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读书与当时大多数人不一样,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并喜欢吟诵《梁甫吟》这首古歌谣。通过潜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他志向远大,以天下为己任。并常将自己比作管仲、乐毅二人,很想干一番大事业。此外,诸葛亮还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用兵的知识。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一个“ 隆中对”,精辟透彻地分析了当时的局势,刘备豁然开朗,恳切地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以后诸葛亮帮助刘备联吴抗曹,历经百战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建立了蜀汉,定年号为“章武”。之后刘备进攻孙权,但师生互动 讲解 教师补充 讨论 导入新课、了解背景 由于刘备指控失当,蜀军损失惨重,刘备遂逃往白帝城(今四川奉节县东)。夷陵惨败,使刘备愧恨交加,加上军旅劳顿,积劳成疾,刘备一病不起,留在白帝城。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托付后事。不久,刘备在永安宫病逝。太子刘禅即皇帝位,史称后主。后主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又兼任益州牧,政事事无巨细,都由他决定。 很多同学都会背《出师表》,相信大家对于这篇千古名文都有深刻的理解,本品课文也是从与《出师表》有关的传说开始的,我们来一起阅读文章。 1.新课 (1)标题释义 “千秋”一千年,泛指很长久的时间;“遗爱”指留于后世而被人追怀的德性、恩惠、贡献等,古代多用为对王侯将相的吟诵之词,也指仁爱遗留于后世。 (2)文体介绍(形散神不散) 游记是对旅行进行记录的一种文体,现在也多指记录游览经历的文章。游记可以分为很多种。以记录行程为主的是记叙型游记;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是抒情型游记;以描绘景物、景观为主的是写景型游记;通过游记来说明一个道理的,是说理型游记。 本文是一篇抒情型的游记散文,作者用抒情笔调描写了武侯祠堂的景物,叙述了与祠堂有关的故事,将传说与历史融为一炉,表现了对诸葛亮的景仰与怀念之情。 (3)武侯祠介绍 武侯祠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南郊,是纪念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祠堂。2008年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 本文是作者游览武侯祠时,感叹于诸葛亮留给后人学生速读文本,然后全体讨论 教师点拨 的精神财富,有感于诸葛亮那“跨越时空的美丽”而作。 (4)字、词释疑 诵读 讨论法、讲授法 复习散文知识 熟悉文本 梳理文章结构 2.初识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作者是如何选取材料体现“形散神聚”特点的? 作者通过武侯祠的历史变迁、诸葛亮塑像、殿前古柏的描写、记叙,抒发了作者对诸葛亮留给人间的巨大精神财富的赞美。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3自然段)。这一部分由一个“相信它必定是真实的”传说写起,写到抗金名将岳飞路过诸葛亮故里———隆中刻下的感人肺腑的诸葛亮留下的《出师表》的表文,指出了诸葛亮是一位盘马弯弓、叱咤风云的英雄好汉,是一位虽死犹生,值得后世景仰的伟大人物。(叙述、议论) 第二部分(第4至14自然段)。这一部分以游踪为线索,主要叙述武侯祠的来历和变迁,诸葛亮殿前的清幽环境和塑像的非凡气度。在叙述中叙事结合,穿插了 讨论法 理解文章围绕主旨组织材料的方法 对诸葛亮形象描写和功绩的追思。(叙述、描写、议论) 第三部分(第15至19自然段)。这一部分作者描写自己的浮想,其中既有对诸葛亮才华功绩的歌颂,但更多的是对诸葛亮人品的敬仰,称之为“一个德范万世的表率”、“一座石的雕像”、“一颗植根于人民心田的枝叶常青的大树。” (议论、抒情) 第四部分(第20至30自然段)。这一部分作者通过一位舞剑老人讲述的有关武侯祠前古柏的民间传说,说明了诸葛亮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磨灭的,同时也是与前文首尾呼应,收束全文。(叙述、议论) 本文在技巧上颇得散文贵散的真谛。运用历史悬想的手法,自由而开放地选取各式各样的素材,使思路左右逢源,开合自如。 (2)这篇凭吊诸葛亮、赞扬其丰功伟绩的游记散文,选材丰富,开合自如。在阅读的基础上,说说文章是以什 全体讨论 师生互动 么为线索组织材料,连缀成篇的? 文章以武侯祠为线索组织材料,由传说开始,至传说结束,首尾相合,结构谨严。第一个传说是岳飞在武侯祠抄录《出师表》,直接引出武侯祠。然后作者从武侯 品味关键语句 品读关键议论句,认识议论性语句在文章中的线索性作用 祠开始,按照行踪将古迹和故事贯串在一起,虚实结合, 情随景生,事由情牵地写了祠堂的来历、诸葛亮殿、诸葛亮的简要生平,最后又回到武侯祠前,写祠前的古柏,引出第二个传说故事,表达对诸葛亮的由衷景仰之情,并结束文章。 2.重点语段品读 (1)阅读第一部分,思考作者为什么开篇便写岳飞抄录《出师表》这一传说? 这一部分由一个传说写起,写传说岳飞手书《出师表》,挫历史于笔端,文笔流畅,点明诸葛亮是一个彪炳史册的、值得怀念的人物。是下文写武侯祠的引子。 (2)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主要是从武侯祠的来历和变迁,教人从中获得某种新的精神升华。文中用到了哪些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是如何有机结合的?分别举例说明。 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 举例:……(参考课文分段) (3)文章7、8、9自然段写武侯祠的建立波折,作者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对比。 昏庸的后汉主刘禅在丞相殉国后竟违背民意不肯为武侯立祠,而李氏父子、桓温怀着一颗敬佩之心为诸葛亮建祠、护祠。诸葛亮为一代忠臣,匡扶两朝,是蜀汉的头号功臣,他的“鞠躬尽瘁”的精神却连刘禅也不受感动,实在是令人齿冷;而一个农民起义领袖竟为诸葛亮立祠,可见诸葛亮的影响巨大。 师生互动 全体讨论 教师讲述 学生感悟理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re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