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专题六 立体几何 第二讲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

更新时间:2023-05-11 13:3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讲 空间中的平行与垂直

类型一 空间线线、线面位置关系

1.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 α,b α,a∥b a∥α.

2.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a∥α,a β,α∩β=b a∥b.

3.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m α,n α,m∩n=P,l⊥m,l⊥n l⊥α. 4.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a⊥α,b⊥α a∥b.

[例1] (2012年高考山东卷)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CD,∠DAB=60°,FC⊥平面ABCD,AE⊥BD,CB=CD=CF. (1)求证:BD⊥平面AED; (2)求二面角FBDC的余弦值.

[解析] (1)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CD,∠DAB=60°, 所以∠ADC=∠BCD=120°. 又CB=CD,所以∠CDB=30°, 因此∠ADB=90°,即AD⊥BD.

又AE⊥BD,且AE∩AD=A,AE,AD 平面AED, 所以BD⊥平面AED.

(2)解法一 由(1)知AD⊥BD,所以AC⊥BC.又FC⊥平面ABCD,因此CA,CB,CF两两垂直.

以C为坐标原点,分别以CA,CB,CF所在的直线为x轴,y轴,z轴,建立如图(1)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不妨设CB=1,

31

则C(0,0,0),B(0,1,0),D(220),F(0,0,

1).

(1)

→→33

因此BD=220),BF=(0,-1,1). 设平面BDF的一个法向量为m=(x,y,z), →→则m·BD=0,m·BF=0, 所以x=3y=3z,

取z=1,则m=3,1,1).

由于CF=(0,0,1)是平面BDC的一个法向量, →

→m·CF15

则cos〈m,CF〉=→=5,

5

|m||CF|5

所以二面角F-BD-C的余弦值为5.

解法二 如图(2),取BD的中点G,连接CG,FG, 由于CB=CD,因此CG⊥BD.

又FC⊥平面ABCD,BD 平面ABCD, 所以FC⊥BD.

由于FC∩CG=C,FC,CG 平面FCG, 所以BD⊥平面FCG, 故BD⊥FG,

所以∠FGC为二面角F-

BD-C的平面角.

(2)

在等腰三角形BCD中,由于∠BCD=120°, 1

因此CG=2.又CB=CF, 所以CF=CG+CF=5CG, 5

故cos∠FGC=5,

5

因此二面角F-BD-C的余弦值为5.

跟踪训练

(2012年济南摸底)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底面ABC为正三角形,M、N、G分别是棱CC1、AB、BC的中点.且CC12AC.

(1)求证:CN∥平面AMB1; (2)求证:B1M

⊥平面

AMG.

证明:(1)设线段AB1的中点为P,连接NP、MP, 11

∵CM∥21,NP∥21,∴CM∥NP, ∴四边形CNPM是平行四边形, ∴CN∥MP, ∵CN 平面AMB1, MP 平面AMB1, ∴CN∥平面AMB1.

(2)∵CC1⊥平面ABC, ∴平面CC1B1B⊥平面ABC,

∵AG⊥BC,∴AG⊥平面CC1B1B,∴B1M⊥AG. ∵CC1⊥平面ABC,平面A1B1C1∥平面ABC, ∴CC1⊥AC,CC1⊥B1C1, 设AC=2a,则CC1=2a, 在Rt△MCA中,AM= 在Rt△B1C1M中,B1M=

CM+AC=6a,

B1C1+C1M=6a.

∵BB1∥CC1,∴BB1⊥平面ABC,∴BB1⊥AB, ∴AB1B1B+AB=C1C+AB=23a, 注意到AM2+B1M2=AB21,∴B1M⊥AM,

类型二 空间面面位置关系

1.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 β,a⊥α α⊥β.

2.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α⊥β,α∩β=l,a α,a⊥l α⊥β. 3.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 β,b β,a∩b=A,a∥α,b∥α α∥β. 4.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α∥β,α∩γ=a,β∩γ=b α∥b. 5.面面平行的证明还有其它方法

(1)a,b 且a b A

c,d 且c d B ∥

a∥c,b∥d

(2)a , a∥

[例2] (2012年高考江苏卷)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1B1=A1C1,D,E分别是棱BC,CC1上的点(点D不同于点C),且AD⊥DE,F为B1C1的中点. 求证:(1)平面ADE⊥平面BCC1B1; (2)直线A1F∥平面ADE.

[证明] (1)因为ABC-A1B1C1是直三棱柱,所以CC1⊥平面ABC. 又AD 平面ABC,所以CC1⊥AD.

又因为AD⊥DE,CC1,DE 平面BCC1B1,CC1∩DE=E, 所以AD⊥平面BCC1B1. 又AD 平面ADE,

所以平面ADE⊥平面BCC1B1.

(2)因为A1B1=A1C1,F为B1C1的中点, 所以A1F⊥B1C1.

因为CC1⊥平面A1B1C1,且A1F 平面A1B1C1,

所以CC1⊥A1F.

又因为CC1,B1C1 平面BCC1B1,CC1∩B1C1=C1, 所以A1F⊥平面BCC1B1.

由(1)知AD⊥平面BCC1B1,所以A1F∥AD. 又AD 平面ADE,A1F 平面ADE, 所以A1F∥平面ADE.

跟踪训练

(2012年大同模拟)如图,菱形ABCD的边长为6,∠BAD=60°,AC∩BD=O.将菱形ABCD沿对角线AC折起,得到三棱锥,点M是棱BC的中点,DM=

2.

(1)求证:平面ABC⊥平面MDO; (2)求三棱锥M-ABD的体积.

解析:(1)证明:由题意得OM=OD=3, 因为DM=32,所以∠DOM=90°,OD⊥OM. 又因为四边形ABCD为菱形,所以OD⊥AC. 因为OM∩AC=O,所以OD⊥平面ABC, 因为OD

平面MDO,所以平面ABC⊥平面MDO.

(2)三棱锥M-ABD的体积等于三棱锥D-ABM的体积. 由(1)知,OD⊥平面ABC, 所以OD为三棱锥D-ABM的高.

1133

又△ABM的面积为2×BM×sin 120°=26×2=2, 13所以M-ABD的体积等于3×S△ABM×OD=2.

类型三 折叠中的位置关系

将平面图形沿其中一条或几条线段折起,使其成为空间图形,这类问题称之为平面图形翻折问题.平面图形经过翻折成为空间图形后,原有的性质有的发生了变化、有的没有发生变化,弄清它们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一般地,翻折后还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性质不发生变化,不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性质发生变化.

[例3] (2012年高考浙江卷)已知矩形ABCD,AB=1,BC2,将△ABD沿矩形的对角线BD所在的直线进行翻折,在翻折过程中( )

A.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AC与直线BD垂直 B.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AB与直线CD垂直 C.存在某个位置,使得直线AD与直线BC垂直

D.对任意位置,三对直线“AC与BD”,“AB与CD”,“AD与BC”均不垂直 [解析] 找出图形在翻折过程中变化的量与不变的量.

对于选项A,过点A作AE⊥BD,垂足为E,过点C作CF⊥BD,垂足为F,在图(1)中,由边AB,BC不相等可知点E,F不重合.在图(2)中,连接CE,若直线AC与直线BD垂直,又∵AC∩AE=A,∴BD⊥面ACE,∴BD⊥CE,与点E,F不重合相矛盾,故A错误.

对于选项B,若AB⊥CD,又∵AB⊥AD,AD∩CD=D,∴AB⊥面ADC,∴AB⊥AC,由AB<BC可知存在这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使得直线AB与直线CD垂直,故B正确.

对于选项C,若AD⊥BC,又∵DC⊥BC,AD∩DC=D,

∴BC⊥面ADC,∴BC⊥AC.已知BC2,AB=1,BC >AB,∴不存在这样的直角三角形.∴C错误.

由上可知D错误,故选

B. [答案] B

跟踪训练

如图1,直角梯形ABCD中,AD∥BC,∠ABC=90°,E,F分别为边AD和BC上的点,且EF∥AB,AD=2AE=2AB=4FC=4.将四边形EFCD沿EF折起成如图2的形状,使AD=AE.

(1)求证:BC∥平面DAE; (2)求四棱锥DAEFB的体积.

解析:(1)证明:∵BF∥AE,CF∥DE,BF∩CF=F,

AE∩DE=E.

∴平面CBF∥平面DAE,

又BC 平面CBF,∴BC∥平面DAE. (2)取AE的中点H,连接DH.

∵EF⊥DE,EF⊥EA,∴EF⊥平面DAE. 又DH 平面DAE,∴EF⊥DH.

∵AE=DE=AD=2,∴DH⊥AE,DH=3. ∴DH⊥平面AEFB.

143

四棱锥D-AEFB的体积V=33×2×2=3析典题(预测高考)

高考真题

【真题】 (2012年高考陕西卷)(1)

如图所示,证明命题

“a是平面π内的一条直

线,b是π外的一条直线(b不垂直于π),c是直线b在π上的投影,若a⊥b,则a⊥c”为真;

(2)写出上述命题的逆命题,并判断其真假(不需证明).

【解析】 (1)证明:证法一 如图(1),过直线b上任一点作平面π的垂线n,设直线a,b,c,n的方向向量分别是a,b,c,n,则b,c,n共面. 根据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存在实数λ,μ使得c=λb+μn, 则a·c=a·(λb+μn)=λ(a·b)+μ(a·n). 因为a⊥b,所以a·b=0.

又因为aÜπ,n⊥π,所以a·n=0. 故a·c=0,从而a⊥c.

证法二 如图(2),记c∩b=A,P为直线b上异于点A的任意一点,过P作PO⊥π,垂足为O,则O∈c.

因为PO⊥π,aÜπ,所以直线PO⊥a. 又a⊥b,bÜ平面PAO,PO∩b=P, 所以a⊥平面PAO. 又cÜ平面PAO,

所以a⊥c.

(2)逆命题为:a是平面π内的一条直线,b是π外的一条直线(b不垂直于π),c是直线b在π上的投影,若a⊥c,则a⊥b. 逆命题为真命题.

【名师点睛】 本题实际上考查了三垂线定理逆定理的证明,命题创意新颖,改变了多数高考命题以空间几何体为载体考查线面位置关系的证明.着重考查推理论证能力. 考情展望 名师押题

【押题】 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及部分数据如图所示,其正视图、

俯视图均

为矩形,侧视图为直角三角形.

(1)请画出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并求出它的体积; (2)证明:A1C⊥平面AB1C1;

(3)若D是棱CC1的中点,E是棱AB的中点,判断DE是否平行于平面AB1C1,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析】 (1)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所示,四边形BB1C1C是矩形,BB1=CC13,BC=B1C1=1,四边形AA1C1C3的正方形,且平面AA1C1C垂直于底面BB1C1C,

故该几何体是直三棱柱,其体积 13

V=S△ABC·BB1=2×3=2

(2)证明:由(1)知平面AA1C1C⊥平面BB1C1C且B1C1⊥CC1,所以B1C1⊥平面ACC1A1,所以B1C1⊥A1C.

因为四边形ACC1A1为正方形,所以A1C⊥AC1, 而B1C1∩AC1=C1,所以A1C⊥平面AB1C1. (3)DE∥平面AB1C1,证明如下:

如图,取BB1的中点F,连接EF,DF,DE.

因为D,E,F分别为CC1,AB,BB1的中点,所以EF∥AB1,DF∥B1C1

.

又AB1 平面AB1C1,EF 平面AB1C1, 所以EF∥平面AB1C1.

同理,DF∥平面AB1C1,又EF∩DF=F,则平面DEF∥平面AB1C1.而DE 平面DEF,所以DE∥平面AB1C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rb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