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经典话题作文题写作指导融合
更新时间:2023-09-21 07:27:01 阅读量: 自然科学 文档下载
- 高中语文话题作文素材推荐度:
- 相关推荐
2012高考猜题之命题标题作文“融合”写作导引
【作文题干】
“融合”是指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融合”是一种文化的认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消除芥蒂,民族之间有了融合,才有团结。历史上丝绸之路的空前繁荣发展,就是西域各民族大融合促成的,大融合使得处于世界边缘的西域,一跃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融合让人类发展! 2011年,三网融合成为了非常受关注的话题。三网融合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实惠和方便。 请以“融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猜题理由】
“融合”是当前热门话题,融合是时代的趋势,“融合”是和谐的前提!民族融合、三网融合等都可能在高考作文中出现!“融合”也是一种智慧,“融合”会更精彩! 【构思点拨】
世界因多元而精彩,世界也因融合而进步。融合是万事万物发展的趋势,放眼天下,政府机构在融合中精简,行业之间在融合中发展壮大,人与人在融合中共赢,人与自然在融合中共生,学问在融会贯通中增长。教育中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今天,不同历史、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生活习俗、文化渊源、经济发展、精神思想等正在走向多元融合。 【名人言论】
1.人只有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才有力量,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不会干涸。 ——雷锋
2.在真正幸福的婚姻中,友谊必须与爱情融合在一起。——莫洛亚 3.友谊是精神的融合,心灵的联姻,道德的纽结。——佩恩
5.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 ——艾青 6.当你融合一切的时候,你的快乐就是一切!——佚名 7夫惟沉潜反覆于《论语》、《孟子》、 曾子 、 子思之书……贯穿融洽,怡然理顺,涣然冰释。 ——戴名世
8.或盲目固执一民族的文化性,不善融洽适应,自疲其个性,为陈死的旧时代而牺牲。 ——瞿秋白
9.首先,应当把学生看作是人,而不应当看作是接受、接受、再接受的知识库。知识只有从人的内在精神力量与人所认识的精神世界的融合中产生出来,知识才能成为一种福利。 ——苏霍姆林斯基
10.个人尽可以遭到许多不幸,许多痛苦,但是只要我们的劳动融合到集体的胜利里,那幸福也就有我的一份。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事实上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 ——巴金 【最新素材】
1.上海世博会——多元融合的大舞台
上海世博会是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成为人类多元文化融合的大舞台。
从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来上海世博会参观的人数达到7308万人次,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汇聚在世博园谈论一个共同的话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文明的融合体现在展馆建筑的丰富创意中,体现在精彩纷呈的文化交流活动中。世博期间,园区内举办文艺演出和系列论坛活动,展现地域风情,诠释
1
多元文化。上海世博会给世界的多元文化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交流、融合、共存。在为期184天的展示中,上海世博会一共上演800多个精彩节目,演出场次共计超过2万场,荟萃了五大洲的杰出艺术家和最具特色的表演,世博园成为各国文化交流的大舞台。东西方的城市文化集聚一堂,世界各国文化在这里大放异彩,各国文化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与发展。
闭幕式上《多元?融合》的节目揭示了本届世博的寓意——中华远古文明与当代文明的对话,中西文化在交流融合。 2.国家三网融合
自2010年7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第一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城市)名单,揭开三网融合试点序幕,2010年被称为中国三网融合“元年”。“三网融合”,简言之,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使用统一的通信协议。三网融合有利于网络资源实现最大程度的共享,最终目标是在一张网上提供语音、视频和数据三种业务的捆绑。三网融合对媒介产业转型具有深远影响,也为企业的广告投放和营销带来全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条线路就可实现打电话、看电视、上互联网等多种功能,中国百姓的这一梦想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3.重庆75万大学生将与工农兵融合
重庆市委、市政府11月9日举行新闻发布会称,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将在全市大学生中重点开展带薪实习、种树、学农、学工、学军和社会调研等活动,确保70多万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不少于4个月的社会实践,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平台。 活动具体内容为“六个一”。即每一名大学生积极参与种树,每所大学建一片大学林;带薪实习一个月;到农村“三进三同”一个月;到企业做工一个月;学军一个月;撰写一篇有价值的社会调研报告。 组织大学生进村社、进农户、进田间,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农民的生活和农村现状,感受民生疾苦,增进同农民群众的感情。
此活动目的是为了促进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市情、民情,以此培养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广袤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各民族在历史和文化上虽然发展程度不同,但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对共同发展、共同缔造伟大的中国。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抗压迫和外来侵略。
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先后出现了几次融合的高潮。第一次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华夏族在战争中与其他少数民族接触频繁;第二次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蜀国坚持与西南少数民族搞好关系,吴国汉族和山越族共同开发江南,东晋时,匈奴、鲜卑、羯、氏、羌族内迁,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趋势出现;第三次辽、宋、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封建文化,元朝出现了新的民族——回族。 5.区域经济走向融合
区域经济融合的表现是经济的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大趋势。欧洲有欧盟范围内的一体化市场,美洲有北美、南美自由贸易区,亚洲有东盟一体化市场以及正准备联合中国合组的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前两个经济体早已是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地区,经济实力在全球举足轻重。 现在东亚地区的经济领域已经形成了一个生产链,包括中国和东盟国家都在这个生产链中,而这个生产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和中国有着重大的联系。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地区经济的繁荣,进而促进了地区和平与稳定。 【写作范文】 融合 一考生
2
去黄山旅游,总会对那怪峰孤松遐想万千,等到我亲眼见识到了,不免心潮澎湃,大呼壮丽——那孤松,曲曲折折,似老者的脊背;那危峰,亦崎岖险峻,有欲倾之势。两个个体本身都算不得美,却在相融中构造出了清雅高绝的图景!
一些个体,它们本身或许有特点,略有不足,但他们未曾勾心斗角过,未曾针锋相对过,在如斯的统一中,倘若你以总体之角度观之,竟是别样和谐。走下黄山,我不禁陷于了思考。
是的,如果你是求个体的方正,那么最终所得可能仅仅只是一潭死水,茫然而无趣。君不见,明清王朝盛行的八股文吗?八股文根本不讲求相融,不讲求文章总体的韵味,它只求圣人之气,只求体制规范,每一字的方方正正,这种是偏安一隅的排他性,最终让文字失去了它原有的重量与美感,更让明清王朝裹足不前。
我想,真正的大美,绝不应该如此!它应当是支点的寻觅,是元素的交融,是单一的颠覆,更是和谐的统一。
个体的波澜不惊,甚至旁逸斜出,却是在同一后成就整体的云蒸霞蔚,别样风采。郑板桥先生曾说:“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他也正是这样诠释自己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成就了和谐的同一,成就了“板桥体”的艺术高度。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以前读何立伟先生的《日月盐水豆》一文,不仅为他文章中的文白兼用所叹服。文言,精巧而意赅;白话,又不失抒情之美。也许仅取一者,会令文章或大腹便便,或词肥意瘠,但两者的兼用却令整篇文章彰显了别样的韵致。 非独文学如是。荣格说:“文化最终沉淀在人格上。”我想,我们的内心中或许也要依靠无数不调和因素的融合,才能更为饱满。“我的心里又猛虎在细嗅蔷薇。”这是诗人萨松的诗句。猛虎不免生猛,蔷薇过于柔韧,倘若两者并参,方为丰满而浪漫的人性啊!就像李易安,既有“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女儿情态;亦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气贯长虹。她的人格,非婉约,非雄健,而是两者兼具的浪漫,是令人怀想千年。
道与万物相参,万物的和谐统一,方造就世间大美。回首,我再看向那抹遒劲的孤松,再看向那面绝然的峭壁,在夕阳下它们长久地融为一体,错落有致。我释然。 点评:
作者从材料“板桥体”的成功中,提出“万物融合,方造就世间大美”的观点。
文章由个体与整体的关系谈起,引申到文学的和谐统一,再到人格的和谐统一,脉络非常清晰,而且视野也有愈加开阔之势。所选用的素材无论是课内的,还是课外的,都因巧妙的点化而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3
正在阅读:
高中语文经典话题作文题写作指导融合09-21
移动企业年金员工手册 - 图文12-31
组件问题汇总 - 图文03-07
深信服 技术服务面试题及答案06-09
便携式双触针表面粗糙度测量仪04-24
浅析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制度毕业论文01-09
几种新型荧光分子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07-03
卡特尔16PF个性测验11-04
- (最新版)典型变压器故障分析与在线监测毕业论文
- 多指标面板数据的聚类分析研究
- wireshark抓取TCP连接及断开实验补充
- XX大型商场全年度营销策划活动方案规划商业计划书
- 遗传学课后习题答案
- 2015年浙江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最新考试大纲《会计电算化》第3章 会计软件的应用-浙江财会网
- 机场值机内部考核题
- 小学英语作业设计与命题
- 射线检测二级试题
-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3.口耳目(导学案)
- 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信阳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
- 中国历史上中华民族四次大融合时期都有哪些?
- 电力电子技术MATLAB仿真实验报告 - 图文
- qq空间说说早安心语经典小清新短语优美的图片
- 北京一零一中初二物理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北师大版) - 图文
- 京信大功率femto设备(AU+RRU)系统开通简易指导手册
- 灵南小学第6届秩序册正式版888(1)
- 一到五年级古诗及日积月累
- 24节气中的‘节’和‘气’
- 中华营养指南-最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