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德育工作全面发展

更新时间:2023-09-15 06:55:01 阅读量: 资格考试认证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德育工作全面发展

高校德育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方面的育人作用,尤其是高校校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对大学生的品行陶冶、行为规范、人格塑造影响深远。发展和优化校园文化,可以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高校德育建设。

一、校园文化及德育建设的含义

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殊的环境内生活的成员(包括教师、学生、行政人员等)所共同拥有的校园价值观和这些价值观在物质与精神上具体化的文化形态。通常,高校校园文化主要由校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部分组成。其中,校园物质文化指校园内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物质设施与环境,它是校园内在精神的外在表现,是校园形象与精神风貌的载体,包括教学场所、活动场所、生活休息场所、校园绝对化环境、种类设施装备等方面所散发出来的文化气息。这是高校校园文化外显的物质形态,也是在一定观念支配下造就的文化成果,是高校整体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制度文化是指师生在交往中缔结的社会关系以及用于调控这些关系的规范体系,包括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工作守则等。这类介于主观与客观之间的制度文化形态,是当代高校根据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的精神要求,在校园直接贯彻或结合高校校情制定的具体实施办法。高校制度文化有条件地制约和控制了某些对高校育人工作的不利因素对大学生的自发影响,改善并整合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高校学生工作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校园精神文化是指学校师生认同的价值理念、理想追求、道德要求、办学理念等,

是校园文化的精神内核,也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最高层面。校园精神文化中的观念文化形态,是高校校园文化中的核心和灵魂,成为影响大学生品德的主要因素之一,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对人才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高校德育建设主要由政治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三部分组成。其中,政治素质教育解决的是政治立场、观点、态度和理想信念等问题;思想素质教育解决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其体现的思想认识和方法等问题;道德素质教育解决的是培养社会公德、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及文明习惯等问题。高校德育建设的目的,是使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思想意识的侵害,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二、高校校园文化与德育的辩证关系

1.校园文化影响着品德教育。校园文化作为学校主流意识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并制约着学生优秀思想品质、道德情操的养成。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学术积淀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校园文化所凝聚的是一代又一代学人的共同价值标准,传承着民族、地域、历史传统、思想追求和道德认同感,对大学生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氛围的陶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2.德育影响校园文化,制约校园文化。德育教育反映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品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校园文化形态。德育工作就其目标来说,首先是促进青少年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形成科学、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所直接作用下的学生品味的提升,情趣的增长,视野的开阔和追求的升华本身就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涵。师生是校园文化的建主体,师生的精神风貌从根本上来说是校园文化的组成元素,师生道德品质与自身的言

行举止又有形无形地显示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教育文化状况,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正是社会大环境与学校校园文化共同塑造的结晶。学生优秀品德的养成总是一个由点成线,由线成面的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着关键性作用,师德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和品行端正的学生群体,这既是校园文化的成果,又是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的主体。

3.校园文化与德育工作的互动关系。校园文化是学校全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加强以和谐为目标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对学校的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弘扬高校办学理念、培育校园精神也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学校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过来,作为高校风骨的良好的校园文化又能促进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形成。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弥补缺陷与不足。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大学生德育功能

1.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处一定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和时代风貌的具体体现,它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时代的要求和特征,也必然受到时代精神的影响,与时代精神相一致。因此,校园文化能够对学生思想观念的确立和行为的产生发展起到符合时代要求的导向作用。斥异扬弃功能。校园文化从本质上应是对社会消极文化的剔除和对积极文化的摄取,即对社会文化“扬弃”后的精华沉淀,这种文化一旦在校园确定后,反过来也就对异质文化具有排异扬弃功能。只要我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将使他们对文化的心理渴求得到合理满足,青春活力得以耗散,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得以逐步成熟,从而抵制和排斥各种消极逆向文化对他们的侵蚀。

2.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凝聚团结学生。校园文化的这种凝聚团结

作用主要是通过借助环境优美整洁、设施齐全规范的物质媒介和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等精神纽带吸引和团结学校成员,沟通师生的思想感情,融合他们的信念情操,唤起、激发师生对校园的情感归向,培养和激发他们的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使分散力聚合成凝聚力,从而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追求,使师生员工有着一致的价值观念和精神氛围。

3.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加强对学生的自我约束。校园文化的约束规范功能主要通过“硬”规范和“软”约束两种形态来实现。“硬”规范主要是通过校园内的制度文化的建设表现出来,通过健全完善各种制度,对学生进行“硬”规范。“软”约束即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精神氛围,使他们自觉地受到启发和感染,引起情感的共鸣,产生一种完善自己的内在驱动力和约束,进而使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范和“软”约束。

4.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具有陶冶调适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够陶冶师生的情操,塑造美好的心灵。校园文化环境都是精心设计、精心安排的,校园整齐有序,充满文化气息,师生臵身这样的环境里,通过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觉中陶冶情操。而优良的学校风气、校园舆论、人际关系状况对师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构成一种群体心理氛围,对个体精神状态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起到调适作用,使他们的身心得到调适和慰藉,激发他们努力工作、学习的积极性。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德育工作全面发展

高校校园文化是德育的实践环节,高校德育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二者相互影响、相互规范、相互促进。时代的发展需要高校德育必须实现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1.发挥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中主体的作用,强化自我意识。大学生是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主体,要针对大学生这一特定的对象,寻找文化

育人的落脚点。文化育人活动不仅要符合青年的身心发展,更要符合青年的社会性发展;既要强调个性与群体的结合,又要强调创新与缜密的统一。总而言之,应该实事求是,从小处着手,从身边做起,见微而知著,将文化育人的起点落到实处。不能把青年学生的任务仅仅定位于知识的学习。在文化育人的前提下,知识的获取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并重的。

2.加强师德建设,树立榜样示范。师德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榜样示范作用。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占主导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最为直接。邓小平曾经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绝不仅仅是某种具体的科学文化知识,更根本的还在于向学生传授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用自己内在的高雅素质和文明的行为举止去影响学生;用正确的政治态度去教化学生,以身作则去带动学生;用乐于奉献的精神感染学生,从而以良好的精神面貌为学生树立好榜样示范。在加强师德建设的同时,积极发掘学生身边的榜样,组织优秀学子宣讲团,通过榜样的力量带动学生自觉追求进步。

3.强化校规校纪建设,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良好的校风对大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这种作用不具有约束力。因此,还要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规范大学生的行为举止。良好的学校制度,能够引导大学生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杜绝消极有害的活动;能够使大学生自觉地抵制不健康的思想道德观念,诚实守信,爱护校园环境;能够培育出大学生高尚的情操和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实现以法育人,最终达到以德育人的目的。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要狠抓管理,积极开展“日常管理五个一”工程,通过管理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4.提升第二课堂活动层次,拓展德育途经。第二课堂是培育大学

生个性、提高大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在具体实践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层次比较高的第二课堂教育,依托院系建立品牌活动,把基本的道德融于第二课堂之中,促进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可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座谈会等,增强大学生的是非判断能力,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通过学术科研活动,激发大学生的事业责任心和对科学的进取心,培养他们坚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

5.以社团为龙头,以高雅文化为核心,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学校的各种文体活动都离不开社团的精心组织与策划。社团成员大多数是有能力、有特长、思想活跃、热情奔放的骨干学生,因此应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龙头和导向作用,创造条件,使其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培养创造力,提高素质,增强团结,使各社团真正成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可通过学术节、艺术节、科技节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用高雅文化去滋润学生心灵,提高品位,培养健康向上的精神心理。

6.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高校要借助于多媒体教育手段的形象直观、趣味性强的特点,利用大学生对新技术、新知识的满腔热情,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校园网络文化,以形成一个高科技的学校教育环境,使校园网成为提升大学生道德水平的主阵地。高校要善于利用网络人际交往的平等性、自由性、广泛性等特点、主动开辟多种交流渠道,摸清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同时,在有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下,加大校园网站建设的力度,放手让大学生开办自己的网站,让校园网的内容更加丰富,从而吸引大学生更多地上校园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qv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