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路街道空间与人的行为关系 研究报告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6-05 18:0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山路街道空间与人的行为关系

研究报告

目录

一、街道空间的定义 二、中山路的基本情况

三、环境和历史对中山路街道空间的影响 四、人与街道的相互影响相互改变

1、中山路街道的界面

1.1、建筑界面特征

1.2、建筑界面色彩

1.3、建筑界面细部——对行人的细微关怀 1.4、建筑界面尺度与比例

2、中山路街道的景观 2.1、街道的环境质量

2.2、中山路的车行道与人行道 2.3、中山路的公共设施

2.4、中山路的公共活动场所

3、中山路的现状分析 3.1、中山路人群结构的变化

3.2、功能地位

3.3、对购物环境的保护不力

五、对中山路改进的建议

1、注重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创新 2、改善中山路的公共设施建设及景观建设

一、街道空间定义

街道空间是由街道一侧或两侧围合的空间。侧界面是街道空间形成的基

本因素,是由连续的建筑物或植物、设施构成的。街道两侧空间连续起来,形成一种连续的空间组织和秩序性,任何街道都以其连续性而具特色。街道空间作为城市中分布最广的公共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形象影响巨大。

街道空间作为一种线形空间,具有“动”与“续”的特质,在这类空间中活动的人在心理上总附有一种被驱动指引的感受,人们从一个路口走向另一个路口,这种空间的首尾延续,强化了人的行为和心理的连续性。

从审美经验方面来说,街道空间两侧界面的连续性是人们易于接受的普遍形式之一,是经过审美经验的感知而达到的最终判断,因此,街道空间的形成有赖于对街道两侧建(构)筑物、植物、设施的面宽、质感等的控制,街道空间设计是一个图与底整体。街道侧面连续性的控制包括沿街建筑高度控制、沿街建筑贴线率、建筑面宽比、建筑屋顶轮廓线四个方面。

二、中山路的基本情况

青岛的中山路是一条有着百年历史、闻名全国的商业街,曾经是青岛的“名片”,也可以说是青岛商业的“母脉”。南接著名的风景名胜--栈桥,北接老青岛著名的“大窑沟”,约1500长、呈南北走向。这里有着许多著名的老字号商铺,如盛锡福”鞋帽店、曾经香满四溢的“春和楼”、家喻户晓的“宏仁堂”大药房、百年老店“福生德”茶庄,当然还有名冠中华的“亨德利”钟表店。

“南洋北中”的格局使得中西文化在这里融合,形成了这条百年老街的独特魅力。欧式风情浪漫细腻,里院文化生动温情,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在这里交织碰撞出的并不只是一种简单的叠加,而是包容共存的火花。所以即使中国有上百条中山路,青岛的中山路却具有其他地方无法复制的独特风格。

中山路的生动魅力更被各地游客为之向往,与栈桥的紧密相连也是中山路得天独厚的优势。旅游业带来的消费是中山路蓬勃发展的巨大动力,各类海产品、工艺品摆满街头,吸引着络绎不绝的外地游客。天主教堂、总督府……沉淀着历史质感的欧式风情为此地独有。这条拥有海风般浪漫的商业街也成为必去的景点之一。

道路德国人在修建中山路时将该路段划分为欧人区和华人区,以德县路口为界限,南部是欧人区,北部是华人区,南北两段的道路、建筑各不相同,差别很

大,仅南段的路面就比北段宽出六米。建筑风格在建筑风格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山路南部的建筑高大雄伟,设计巧妙,造型美观,形式各异,大多数都有高大的山墙和塔楼。

遗落在历史沧海中那一抹灿烂。中山路这条1500米长的百年老街,在老青岛人的心中已 流淌了一百多年,有一首 “上街里”的经典歌谣在几代青岛人中流传,现在40岁以上的青岛人应该知道。中山路经历了德占时期、日占时期……改革开放和新时期等众多的历史时期,他落满了历史的尘埃。中山路从无到有,经历了起步阶段、发展阶段、黄金阶段、辉煌阶段、衰落阶段和振兴阶段。回首百年中山路,岁月沧桑,令人感叹。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后青岛市政府机构的东迁,这条有着百年历史的商业老街已越来越萧条、落寞。

三、环境和历史对中山路街环境道空间的影响

青岛十九世纪末建制,历经德占、日占、民国统治、新中国建设及改革开放

等时期,是中国社会从封建社会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社会至社会主义社会变化的典型近代城市的见证,形成了独特的城市特色,是特定时期内特定文化的高度结晶,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在某种程度上来讲青岛不仅可谓为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现代规划理论 “示范城”,其中所固化的百年营城经验更是我们现如今多数城市建设的一个标尺。

以现代主义理论的观点来看,青岛的现代化进程夯基于1891年,以一种“被现代化”的方式,逐步丰盈为现如今的老城区,因此老城区作为青岛市城市发迹的源点,积淀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城市遗存,汇集了青岛城市形象中最具特色的要素,“山、海、城”一体的整体城市格局、优美的城市海滨轮廓线、各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近现代优秀建筑的云集荟萃等都成为老城区特色的重要组成内容。街道空间体系不仅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要素,而且是串联各种要素的经骨,在一定程度上来讲,老城区街道空间体系的特色是青岛市老城区核心特色的灵魂。

青岛多为低山丘陵,尤其老城区地势起伏变化较大,街区空间在整体布局上顺山依势,采用自由组团与不规则棋盘式相结合的方式布置;同时在街道空间景物处理上,考虑山、海、建筑物相结合,将其精心组织到街道空间来,在道路尽端和和转折点上形成良好对景与借景,例如以基督教堂为核心作为数条道路的对景,成为整个街区的灵魂;而在建筑物布局上则采用了欧洲古典城市的设计手法,与道路设计一样注意立体轮廓及对景,一些教堂等有塔尖的建筑多位于高地或山顶上,从海面远望,滨海景观轮廓线起伏有致,变化丰富,其中作为控制城市格局的街道空间体系起到了尤为突出的作用。

四、街道与人的相互影响相互改变

“当我们想到一个城市时,首先出现在脑海里的就是街道。街道有生气,城市也就有生气,街道沉闷,城市也就沉闷。”

街道是人与外界真实接触的媒介之一,其对人的影响不言而喻。很明显,一座城市的街道就是这座城市的名片和妆容,其带给人的印象从侧面折射出一个城市的内涵、文化和艺术品位。街道给人们提供了特定的活动空间,这才是街道的意义,街道会影响人的行为活动,对活动在其中的人们形成一种行为引导,提供生活的便利。而人们生活的各种行为方式给城市的街道空间增添了内涵,街道空间容纳人们的活动,又会被活动在其中的人所影响,向着更加便利、舒适的方向发展。一个街道空间的好坏取决于人们如何生活在其中。就像新加坡的建筑规划师所说“让城市陪你逛街,有很多橱窗在前面陪着你”,街道空间应该具有更多的亲和力。

1、中山路街道的界面

1.1、建筑界面特征

建筑是城市的主体,是人们活动的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建筑反映了一个城市的特性。中山路作为典型的历史街区,其两侧的建筑受历史原因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德式建筑风格:建筑高大雄伟,设计巧妙,造型美观,形式各异,大多数有高大的山墙和塔楼,还有典型的蘑菇石和坡屋顶。

德占时期建筑尖顶

德占时期的山花

中山路的建筑可识别性较强,由于中山路上有较多的典型德式风格建筑,如红房子餐厅,天主教堂,青岛俱乐部旧址等,具有较强的历史性和地域性,个性 鲜明,极具“可读性”。 1.2、建筑界面色彩

沙里宁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建筑的外观色彩,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性格,居民的喜好,甚至在文化上追求什么。”

青岛的建筑多采用红瓦黄墙,黄色系的建筑墙体代表着青岛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是青岛城市文化的一种体现。青岛作为海滨城市,阳光较为强烈,选择较为柔和的米黄色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米黄色的基调还能带来典雅的气息,让建筑显得庄严沉稳的同时也多了些许活力与生动。

1.3、建筑界面细部——对行人的细微关怀

建筑界面作为街道与建筑空间的分隔,行人靠近建筑活动,视点只要集中在建筑裙楼下部,对建筑细部的感知更加细致,因而要求建筑的细部设计更人性化,才能拉近建筑与人的关系。

?中山路建筑立面材料质感强,细化划分,增加了许多细部构造,有吸引力,

使建筑变得更耐看,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中山路作为一条商业街,建筑的一层立面较为通透,多采用透明立面材

料,增强行人与建筑空间内部的视觉交流,许多商店设置展示橱窗,为行人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趣味。

?中山路上的建筑大多以德式建筑风格为主,风格统一协调,并且中山路上的建筑以三四层的居多,体量合适,界面的连续性强,保持了青岛的地域特色,成为青岛“地标性”的街道。

?中山路上的广告牌经过统一规划,近地面的广告牌较小,整洁牢固,既不影响行人通行,又能提供信息。

但是中山路上的行行色色的的广告牌通常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显得杂乱无章。而且商家在门口摆放出来的商品,虽然能吸引顾客,但是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认得通行。

?许多人流量较大的门口前都设置

了广场,如科技馆、百盛广场等,既能保证人流通行顺畅,又可以停车,满足顾客需要;还有许多建筑做出了适当的退让,在满足顾客停车的需求下,又不会阻碍人流通行,如中国银行,体现了街道建筑对步行活动的人性化关怀。

1.4、建筑界面尺度与比例

“城市空间尺度包含人与实体、人与空间的尺度关系以及实体与实体、空间与实体的尺度关系”。尺度主要从心理上影响人的视觉和感觉,在实体高度与距离的不同比值下,即高宽比的不同,对人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

如今,许多城市为了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而不断的拓宽马路,这不仅造成了街道尺度的裂变,还疏远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中山路街区内的建筑除了新建的个别建筑以外一般为3~4层,与道路的宽度之比为1:2左右,视角和街景都非常恰当,一般下层为商店,上层为住宅,界面较为连续。但是新建的发达大厦、百盛广场等高层建筑对原有的街道尺度造成了破坏,打破了原有界面的连续性。

2、中山路街道的景观

如今的快节奏生活已经让人们疲惫不堪,但缺乏“人性”的街道却不能让人们能够停下来歇一歇。因为环顾四周你很难发现又可以适合人们歇脚的地儿。出于无奈,人们就会利用身边一切能利用的东西休息。比如:栅栏,消防栓,或者是自己随身带的旅游箱等等。而且城市街道缺少有效的识别系统,对于外地朋友来说很难辨别方向。

2.1、 街道的环境质量

我国街道现状存在的共性问题是环境质量问题,中山路也不例外。中山路街区是老青岛最重要的城区部分,但其环境质量状况却不容乐观。 中山路是一条以商业为主的商业金融街,各种小店琳琅满目,但管理却十分混乱,小店门口的物品堆砌现象严重,对街道整体的形象形成了不良的影响。中山路上垃圾桶的间距大约为36米,布置较为合理,但垃圾桶的位置并不是很显眼,且垃圾桶的外观清洁并不好,垃圾桶周围容易有污渍渗透地砖,街道上的口香糖的印记严重。

中山路作为青岛的交通枢纽,每天都有大量的车流量,汽车鸣笛声和尾气的排放使得整个中山路失去了原有的宁静与舒适。街道两旁的绿化并不多,绿化系统不健全。过少的绿化

对汽车尾气的吸收与隔音没有起到明显的作用。

2.2、 中山路的车行道与人行道

交通繁忙路段缺乏人行天桥、过街地道和人行横道线,行人不得不冒险横穿街道;许多城市交通的需要,以挤占人行道的方式拓宽机动车道,步行者不得以而进入机动车道增加了交通的危险性;中山路的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有隔离设施,但在有些路口隔离设施会断开,造成人们横穿马路的危险现象,人行与车行

隔离并不好。在中山路北段设有一个人行天桥,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行与车行的矛盾,但天桥的管理与清洁做的并不好,天桥上没有设置垃圾桶,导致人们随手乱扔的现象。

2.3、 中山路的公共设施

中山路铺设的地砖多为30*60的方形砖,但铺设方式与样式并不统一,影响道路的延续性。而且中山路缺乏为残疾人、老人、推车儿童的妈妈提供方便的无障碍设计。沿着中山路走下来,感觉很累。路上供行人休息的座椅等等设施缺乏,缺少休息的必要空间,使得人们不得不加快脚步。

中山路的小店繁多,但广告牌的管理却并不完善,商家广告牌大小不统一,摆放位置高低不一,使得整个街道看起来凌乱不统一。

中山路的指示路牌和公共厕所、街路标牌、交通图展示板等较为齐全,为游客的出行提供了方便。

2.4、中山路的公共活动场所

现如今的道路交通环境设计很少考虑为市民提供交往的场所,人行空间缺乏。中山路缺乏街头广场,只在百盛门口有一个较大的广场,且配有几个休闲座椅。人们在中山路上行走缺少交流空间,人们在街道上行走很难找到安全停留的场所,更谈不上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

3、中山路的现状分析

90年代,随着青岛市中心东移,中山路在全市商业、旅游、服务行业中的地位不断下降,竞争力也大不如前,从青岛繁荣的缩影变成了一个有待复兴的地区。

3.1、中山路人群结构的变化 中山路商业街地处旧市区,整个区域的市政基础设施已经比较陈旧,煤气和天然气没有系统铺设,采暖条件较差,里院居住条件恶劣,聚集大量外来流动人口,影响到中山路的环境情况。

随着东部新区的快速建设,年轻人和高消费群体不断向东部转移,以中山路为代表的老城区群体的消费能力不断下降,而东新区新兴群体消费能力不断上升,这是导致新旧步行街兴盛与繁华的内在动力。

3.2、功能地位

中山路作为青岛的一条重要的商业街,肩负着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双重重任,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设想,使得中山路销售商品的特色开始减弱加上其定位不准,满足不了顾客对商品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中山路沿街存在部分商铺的经营业态和建筑文化特色相脱节,购物环境并不舒适。

3.3、对购物环境的保护不力

中山路建于上世纪初,房屋主要是以德式建筑为主,其中又以里院的形式尤为有特色。可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楼大厦逐渐建立,原有的建筑形式被破坏,街道的尺度感也造到严重的破坏。建筑的沿街立面在经过几次粉刷修葺后,也出现了严重的不统一性,原有街道空间感受遭到破坏。

五、对中山路改进的建议

1、注重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创新

充分挖掘中山路上及附近区域的文化元素,对有保护价值的建筑物进行修复。对于中山路上的里园,可以结合现实适当改变其原有居住功能,对外开放参观,介绍宣传老青岛的人文历史和风俗。商业多样性设置,重点调整中山路的百货业,并扶持名牌商店及调整专卖店,而文化,娱乐,餐饮,展示商务等功能需要加强,发展多样性的商业服务。

2、改善中山路的公共设施建设及景观建设

在中山路上提供舒适的休憩设施供人们休息;精心布置绿地和水面;铺设色彩材质讲究的地面;建立与中山路特色相符的小品等设施景观;方便市民生活的各种街头小店商亭等。

中山路还应增加绿化面积,休息的座椅可以结合绿化来做,为行人创造出一个连续的绿色空间。

中山路建于上世纪初,房屋主要是以德式建筑为主,其中又以里院的形式尤为有特色。可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楼大厦逐渐建立,原有的建筑形式被破坏,街道的尺度感也造到严重的破坏。建筑的沿街立面在经过几次粉刷修葺后,也出现了严重的不统一性,原有街道空间感受遭到破坏。

五、对中山路改进的建议

1、注重对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创新

充分挖掘中山路上及附近区域的文化元素,对有保护价值的建筑物进行修复。对于中山路上的里园,可以结合现实适当改变其原有居住功能,对外开放参观,介绍宣传老青岛的人文历史和风俗。商业多样性设置,重点调整中山路的百货业,并扶持名牌商店及调整专卖店,而文化,娱乐,餐饮,展示商务等功能需要加强,发展多样性的商业服务。

2、改善中山路的公共设施建设及景观建设

在中山路上提供舒适的休憩设施供人们休息;精心布置绿地和水面;铺设色彩材质讲究的地面;建立与中山路特色相符的小品等设施景观;方便市民生活的各种街头小店商亭等。

中山路还应增加绿化面积,休息的座椅可以结合绿化来做,为行人创造出一个连续的绿色空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qh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