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资企业的职场生存

更新时间:2024-06-26 21: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德资企业生存宝典 田彦红

每个国家的企业都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世界有三大企业管理模式:美国、德国、日本。各种模式、风格和文化都个性鲜明,我们已经在上一期中了解了美资企业的特点,这一期,我们来试着走进德资企业,看看在德资企业工作的中国员工有什么感受,怎么说的。

A 严谨 德国企业的最大特点

10月11日是中德合作三十周年纪念日,德国汉莎航空公司销售副总裁安诺瑞日前在庆祝“中德合作三十周年”活动上说,自一九九八年至今,德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总额已达八十亿美元。而在人才市场上的调查表明,德资企业已经成为求职者仅次于美资企业的第二选择。

德国人办事的严谨、认真且一丝不苟,可谓世界闻名,也让一些不习惯这种“性格”的人感到“头疼”。在德国即使是一小包方便面的汤料上也一定会注明加水量是几百毫升,烹煮的时间是几分钟。在中国,我们最经常听到调侃德国人的就是:德国人的厨房里,必不可少的有时钟、温度计和天平。做饭前,对各样原料用量器计量好份量,然后上锅,用温度计测温,看时钟掌握时间。精益求精,丝毫不差。这种按照科学试验的方式烹调的德国食品,在世界上真是独一无二。

而这种态度,同样也放在了德国人的工作上。德国人敬业、坦诚、守时、有条理,特别是在细节上的一丝不苟、万分认真,是全球所公认。如果说美国企业以创新闻名于世,德国企业则以严谨享誉全球。严谨即为德国企业最突出的个性。

我们如果把德资企业和美资企业放在一起,可能更能明显地看到这种差异,更能深刻地理解德资企业的严谨之根深蒂固到了一种怎样的程度。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四年前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和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的克莱斯勒公司这两位世界汽车巨头以360亿美元的高价“平等合并”, 当时这桩合并被全球舆论界称为“天堂里的婚姻”。因为,戴姆勒—奔驰公司是德国实力最强的企业,是扬名世界的“梅塞德斯”品牌的所有者;克莱斯勒则是美国三大汽车制造商中赢利能力最强、效率最高的公司。原以为这宗跨越大西洋的强强联合定会造就一个驰骋世界汽车市场、所向无敌的巨无霸,谁会想到,合并后的第二年公司亏损5.12亿美元,公司的股价也随之一路下滑,锐减50%。不久后,美籍管理层正式土崩瓦解,克莱斯勒纳入德方的掌握之中。这桩“天堂里的婚姻”仅仅维持了两年就走到了尽头。

业内人士研究后发现,导致这种失败结局的根本原因是美国和德国两种不同企业文化的冲突。

德国人做事严谨,一丝不苟,对工艺流程控制严格,对质量要求近乎苛刻;美国人强调个性的舒展,崇尚创新行为,在产品品质的追求上不及德国人执着。美方人士担心德国企业中那种近乎死板的工作方法和严重的官僚习气会销蚀美国公司中浓厚的自由气氛和强烈的

创新激情。两公司从高层管理人员直至普通员工沟通上产生严重障碍,制约了总公司的整体运作,也最终致使这桩“天堂婚姻”破裂。

B 德资企业让员工行走在爱与痛的边缘

从这桩例子,我们可以从与美资企业那种强烈的自由、开放和创新意识的对比中发现,德资企业有着从其民族的文化中带来的深入骨髓的严谨、认真、稳重、规范,层次分明、步骤烦琐、一丝不苟,带有一种掌握一切、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的权利意识。这种企业的“性格”究竟是利是弊?有什么优点缺点?中国的员工在进入德资企业之后能否适应和习惯这种风格呢?看看在德企工作的中国员工是怎么看,怎么想的。

用人保守 升迁无门

ALLY是德国一家知名企业的信息与移动通信集团的一名工程师,她向记者谈起自己在这家世界著名的德资企业里的感受时,第一个蹦出来的词就是“保守”,而且是体现在各方面的。这种“保守”首先体现在德资企业的用人观念上。

ALLY所在的部门是属于德国总公司直接下属的分支,几乎所有的部门经理全都是德国人。在德资企业一般都是这样,中层以上的干部就找不着中国人的影子,极少数的几个中国人的面孔那也是德籍华人。ALLY有一个同事在一个工程部做了好多年,工作十分出色,但只升到初级管理岗位,实在没法升了,所以只好把他调到上海的总公司去,就算是给他升了职。

另一位在德国一家著名的生产和销售照明设备公司的DINE也有同感,他介绍说在他们的部门负责销售的总裁是由德方聘请的新加坡人,其他的一些部门的主管一般都是德国人,中层只有一小部分是中国本土的员工担任。DINE说,在德国公司的中国雇员很难升到高层,他的一个读化学的朋友,在一家著名的德资化工原料企业工作了将近十年,最近才担任了一个研究小组的负责人。

德国企业对自己所有的核心技术都是非常保守的,这一点,做工程技术的ALLY深有体会,也感到十分无奈。她说,经常接触到一些工具和技术性的东西,但公司往往只告诉你怎么使用,至于原理是什么,则不愿告诉你。这使ALLY有时感到束缚手脚。因为,如果有客户向他们投诉产品技术方面的问题,能够解决的还好,但在很多技术核心和细节问题自己没有掌握的情况下,往往是无法解决的,碰到这种情况就只好把问题报到上海总部,然后上海总部将问题报到德国总公司技术部门,然后德国总公司会把这个问题转一圈既定的程序:技术部、研发部……等德国的同事解决了问题后,才回到ALLY的手里反馈给客户。ALLY有时也不禁抱怨,本来只需两个礼拜就能解决的小问题,却往往因此要拖上好几个月才能解决,其实如此做法不但效率降低了,而且员工感觉缺乏自主权。

薪资低于同行企业

德资企业的薪资相对而言也是比较保守的,ALLY现在的薪酬跟其他一些在美资企业做的同行朋友来比较,是比较保守的,绝对值不低,但相对而言,肯定不会高过人家,至少不会高过美资企业。ALLY举例说,在另一家著名的美资通信企业做的堂姐,如果出差每天的补

助居然是她的3倍之多。

不过ALLY也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很不平衡,她觉得德资企业在平时就比较注重控制成本,所以遇到非常时期相对其他给出高薪的企业裁员相对要少,现在通信行业普遍不景气,一些北美的企业裁员很多,颇为残酷,而她所在的企业则感觉比较稳定。

耐心多于同行企业

除了保守这一点外,同在德资企业打工的中国员工可能对德资企业超慢的办事效率体会是最为深刻的了。有人开玩笑地说,有点类似于中国的老国企。由于德国企业做事情程序非常规范,要通过的程序和层次非常繁多,且德国人办事一丝不苟认真到每个细节,所以使得一些原本很简单的任务,得以慢于一般效率好几倍的速度才能完成。

DINE说,他们公司事事都要申报。每一个在中国国内需要履行的决策,不论是大小都要经过德国总公司固定的程序来批,因为要签的部门特别多,所以时间往往拖得特别长,效率也因此比较低,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也比较慢。他举例说,有一次国内某一个产品的包装需要做少许改变,他们便向德国总公司写了一份详细的申请报告,陈述了需要做那些修改,为什么要做修改等等理由。这个报告呈给德国总公司后,会经过很多个部门分别审批,这样一个报告往往要几个月后才能反馈回来。记者担心地问到,要是这样还万一没有批准怎么办呢?DINE说这倒不用过于担心,只要在申请表上陈述的理由足够充分,一般都会得到肯定的答复的。不过,因为速度慢,所以就要不断催,催得紧了,速度就会给你加快一点,所以部门里会有一个助理来专门应付这些事情。

即使不用向德国总公司进行申请,在公司里任何一件小事,也要打专门的申请报告,比如说——印名片。DINE说,如果他需要印一些个人名片,要填写一张专门的“印名片申请表”,填好之后,会经过人事部、市场部、采购部……(余下他说记不清了)批复后,去印刷厂印刷。从提交申请之日起,要等一个月后才能拿到申请的名片。

连印名片都要一个月的时间,这么慢的速度会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工作呢?DINE不以为然说,不会啊,做任何事情都可以进行提前预测嘛!比如我估计一个月后可能需要名片,就提前一个月提出申请,这样不就行了吗?其他的事情我们也都是这样做的,提前进行预测,并开始提出申请。

看来DINE是非常习惯和适应德资企业的这种工作方式了。

C 选择德资企业的五个理由

一丝不苟的认真

虽说德资企业保守、办事效率低下,其实归根结底是因为德国人办事认真,正是因为认真、严谨、稳重,才使得管理上形成了一整套非常规范、严密的程序,也正是这种缜密的程序保障,使得德国的一些大企业走得非常稳健,避免出任何决策上的失误,从长远来看,不但没有影响效益,反而保证了大企业避免走弯路,实现整体效益的稳定增长,并且有利于控

制全的整体统一。

一位在一家著名的德资汽车制造公司担任操作师的孙先生在谈起德国人的认真时,也感慨万分。一次孙和另一名中国同事在一起安装接线箱。他们看来,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了,接上线就算完事。可站在一旁的德国同事却有自己的一套,他把接好的线全部剪断,并用自己的方法将线重新接好。与孙的方法不同的是德国同事的线不仅连得结实,而且每根电线都整理得非常整齐,上面还贴上了数字。按德国同事的接法,以后无论哪根线出了毛病,都可以轻易地找到。

极其规范的企业程序

在德资照明公司任职的DINE认为,他感觉德国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比较“板”,有板有眼,虽然这样灵活性显得梢逊,对一个世界级的大企业而言,认真和规范是绝对没有错的。例如DINE所在的市场部要针对中国某块市场进行宣传,可能对宣传图片上某一个小小的LOGO要进行一些小小的改动,这样的细节也要报请德国总公司,又经过各个相关部门的层层审批,才能开始执行,非常正规。DINE认为,这种程序的规范保证了一个大公司在任何一个细节上的稳健和统一。

德资企业的招聘也做得十分正规,按照统一的方式、统一的标准、筛选出适合公司和职位需要的人。DINE介绍说,他当初在求职这家德资企业的时候就经过好几关面试。首先是一个人事专员做前期沟通;然后是面见人事主管,看你是否达到了基本素质和企业文化要求;接着面见直接应聘的部门主管,考察你是否达到了职位要求;然后是跟你工作的部门相关的其他部门主管分别再进行单独面试;最后是人事经理,跟你面谈入职条件和要求。每一个面试过你的人会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给出一个分数,最后根据统计好的分数决定是否最后录用。

ALLY和DINE都发觉,在德资企业工作的人流失率特别少。人力资源学者认为这种结果正是因为当初那种严格、规范、统一标准和程式的面试得来的,只有适合德企的人才能走进德企,而不适合的即使能力再强也进不来,否则也不会因为不适应德资企业的这种特点而最终离开。

严格自律

德国人非常地遵规守纪,且非常自觉自律。DINE说,如果是他们企业生产的一个产品,即使已经通过了国家制定的质量检测标准,但是如果没有通过企业自己设定的标准,他们就绝对不会把这个产品推向市场。

最简单的体现就是在公司的电话上了,公司一般是不允许打私人电话的,且每个月都会有电话单,如果万一打过了私人电话,就会自觉地在电话单上把私人电话勾出来,然后自觉地去财务处交费。在公司所有的传真机、复印机都没有专人保管,大家自己自由使用用,但如果是因为自己的私事而使用这些办公设备,也都会很自觉自觉地去交钱。

重视培训

德国是世界上进行职业培训教育最好的国家之一。德国的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的高效率和产品的高质量,高度重视人的作用,因而往往把员工素质和工作态度放在企业管理的首位,也因其职工教育与岗位培训闻名于世。在德国,要想找到一份工作,除了必备的文凭外,没有经过三年专业职业教育是不可能的,即便是一个传统经营农业生产的家庭,如果其子女没有经过专业农业训练教育,也不可能继承家业来从事农业生产。而这种重视培训的管理机制也延伸到了德国到中国的投资企业。在中国的德资企业的薪资虽然不是最高的,但钟爱德资企业的人认为,最吸引员工的就是于德资企业的培训。公司很重视员工培训,机会也特别多。

一位在西门子工作的中国员工也介绍说,西门子为了培训中国的员工,专门在北京开设了西门子管理学院,员工可以去这个管理学院根据自己的职位需要选择专门的培训课程,每年都至少有一到两次的机会。

友好的德国上司

德国人在工作中十分认真和严谨,但并非意味着在生活中也一丝不苟,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难以相处。在德资内衣公司“戴安芬”工作的黄小姐觉得,所相处过的德国同事和德国上司都挺随和的,只要不在工作的时候,也和其他人一样喜欢开玩笑,不拘小节。

就整个工作环境而言,在德资企业她感觉很舒服,没什么压力,整个文化都是非常友好的,虽然说公司在程序上、管理上显得有些保守,但如果她跟具体的某个德国人打交道,请教问题等,他们都会非常友好且乐于告诉你所感兴趣的任何事情。

D 做德资企业好员工的建议

德资企业的特点应验了“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这个最基本的哲理,长处与短处往往并存在同一个地方,德资企业的严谨在有些人看来是认真、规范、有条有理;在另一些人看来却是死板、顽固、压制个性。但正如这些在德资企业有着亲身体会的中国员工所说,就工作而言,“认真”始终没有错。以下是一些曾在德资企业任职的员工总结的几条经验。

1、 德国人以近乎苛刻的守时而闻名,作一名好的员工,就要时刻记得遵守时间,不能迟到,也不要提前。

2、 德国老板的原则性很强,计划好的事情轻易不会改变,当下属的要学会把灵活性与老板的原则性相结合。

3、 德国人大都是完美主义者,这体现在对自身和工作的要求上,而他们也会欣赏完美主义者,所以在工作时要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4、 德国以其深遂的哲学思想而文明于世,他们尊敬深刻的思想。不妨多涉猎一下德国的哲学,武装一下自己的思想,这不但更利于你理解老板的思维,也更易于得到老板赏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qa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