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厅长讲话
更新时间:2024-03-09 02: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会议日程 | 会议须知 | 分组讨论安排 | 代表名单
突出重点 统筹兼顾
全面推进安徽水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志们:
新春佳节刚过,在全省灾后重建工作扎实推进、新一轮大规模治淮建设全面启动之际,经省政府同意,全省水利局长会议今天顺利召开。此次会议将以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传达贯彻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精神,围绕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的总体部署,进一步贯彻落实水利部党组新时期的治水思路,总结2003年全省水利工作,分析当前安徽水利事业面临的形势,明确2004年发展与改革的目标任务。
在这里,我着重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2003年全省水利工作回顾
在过去一年里,省水利厅党组深入贯彻党中央新时期的水利工作方针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水利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积极实践水利部新的治水思路,抢抓机遇,拼搏进取,带领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努力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治水理念,以人为本,科学调度,战胜了淮河流域的特大洪水;二是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按照省委、省政府着力抓好六大工程体系建设的部署,努力完善防洪保安体系,治淮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三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创新体制和机制,水利管理水平显著提高,行业实力不断增强;四是坚持依法治水、科技兴水,水利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水利工作科技含量不断提升;五是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协调发展,进一步树立了水利行业的新形象。通过水利战线上广大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全省各项水利工作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一)科学防控、精心调度,防汛抗洪斗争取得重大胜利
2003年汛期,我省淮河流域发生了仅次于1954年的特大洪水,滁河、西河也发生了1991年以来的最大洪水。党中央、国务院对我省发生的严重洪涝灾害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亲自打电话,详细询问我省汛情和灾情,对我省抗洪救灾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吴邦国委员长、温家宝总理、曾庆红副主席、回良玉副总理亲临我省灾区,慰问抗洪军民和受灾群众,检查指导防汛抗洪和生产救灾工作。面对极其严重的汛情,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中央领导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及时研究部署防汛抗洪救灾工作,先后有20多位省领导奔赴抗洪第一线,靠前指挥,现场指导。
在国家防总和淮河防总的统一指挥下,省防指紧紧依托现有水利工程,科学调度、依法防洪,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鏖战,取得了抗洪抢险斗争的重大胜利。总结2003年的防汛抗洪工作,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洪水调度原则。始终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抗洪抢险工作的首位,在行蓄洪区运用和116万群众转移过程中,无一人死亡。二是坚持政府有效管理,防洪救灾工作井然有序,妥善安置灾民,保障了社会的稳定。三是科学预测预报,抓住防汛抗洪主动权,精心调度工程,有效防控洪水。密切注视雨情、水情、工情及天气变化,全力做好预测预报,及时分析形势,合理确定调度对策。四是汛前完善重要堤圈与城市防洪预案、行蓄洪区撤退预案、水库调度运用计划,由被动抗争转向主动防御和疏导。按照严密的防洪调度和抢险救灾预案,经过四个阶段的精心调度,战胜了淮河三次洪峰。五是实施“上控、中畅、下泄”防洪战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防洪工程的综合效益。利用大别山区四座大型水库拦蓄上游洪水,错开淮河干流洪峰;慎重及时地启用沿淮9个行蓄洪区,合理分蓄中游洪水,扩大行洪通道;适时运用茨淮新河、怀洪新河分泄淮干洪水,特别是怀洪新河先后三次分洪,最大分洪流量达1650立方米每秒,大大减轻了淮干蚌埠以下的防洪压力。六是全力以赴加强各类堤防的防守。最多时有178万干部群众日夜巡堤查险,解放军、武警官兵和预备役部队共出动兵力18.6万人次。
面对滁河、西河特大洪水,先后启用荒草三圩、二圩以及白湖东大圩3个省级蓄洪区,削减洪峰,达到了防洪调度的预期效果。
通过科学调度,淮河干流在水位、流量和洪量均超过1991年的情况下,仅启用行蓄洪区数就比1991年少了5个,少淹没耕地54万亩,少转移人口46万,在其它各个方面均大大减轻了洪灾损失,被新闻界总结为“水大灾小”。在抗御特大洪水的过程中,水利工程特别是1991年以来兴建的治淮工程发挥了巨大的减灾效益。据初步测算,2003年我省水利工程防洪减灾效益达431亿元,其中淮河流域334亿元。 在确保防汛抗洪安全的同时,加强水资源的优化调度,积极投入抗旱斗争,采取蓄、引、提、调等措施,全省水利工程累计提供抗旱用水115亿多立方米,保证了城镇供水安全,灌溉农田1193万亩,临时解决了58.69万人、23.66万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挽回粮食损失84万吨、经济作物损失9.67亿元。 (二)突出治淮,全面加快防洪保安建设步伐
以灾后重建和治淮工程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防洪保安工程体系建设。全年共安排水利投资计划35.2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4.4亿元;完成水利基建投资20.4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1.5亿元。
1、各项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大力加强全省水利综合规划及各项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储备,为争取中央投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水利综合规划工作稳步推进。全面开展全省防洪保安规划的修订工作;及时完成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年度工作内容;基本完成省辖市防洪规划,完成县城防洪规划的指导意见;完成长江支流防洪工程建设规划;编制了全省水库建设专项规划、小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全省水利信息化规划编制完成。 (2)及时开展灾后重建前期工作。早在7月17日就召开灾后重建前期工作会议。8月15日编制完成《安徽省2003年汛后水利建设首期应急工程实施方案》并及时上报。9月底全部完成了40多个单项工程的初步设计,为工程尽早实施创造了条件。前期工作抓得早、抓得实,受到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的表扬。 (3)治淮前期工作进度大大加快。编制完成《安徽省加快治淮工程建设2003~2007年实施方案》。白莲崖水库、涡河近期治理项目建议书已通过中咨公司评估;淮干上中游河道整治及堤防加固、淮北大堤加固、奎濉河近期治理等可研报告已通过水利部审查报送国家发改委;沙颍河近期治理工程项目建议书等已编制完成。此外,完成了王家坝闸加固等一批关键防洪工程的初步设计。
(4)其它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编报南水北调东线洪泽湖抬高蓄水位安徽省影响处理工程项目建议书;完成梅山等一批重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设计工作;积极开展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年度项目和总体项目的前期工作;组织完成了沿江泵站、河湖清淤等一批列入年度投资计划项目的前期工作。 2、灾后重建工作扎实推进。适时开展堵口排水。成立堵口排水技术小组,指导各地制定合理的措施和对策。到11月5日,全省堵口排水任务全面完成,累计完成堵口土方515万立方米,排出受涝面积3623
万亩,排出水量近400亿立方米,为及时开展秋种赢得了主动。
扎实做好行蓄洪区运用补偿。根据国务院《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的规定,制定行蓄洪区运用补偿方案。国家下达补偿资金4.1亿元,省里落实配套资金1.67亿元。已运用的行蓄洪区补偿资金于年底前大部分发放到群众手中,已下达撤退命令但未运用的8个行蓄洪区的补偿资金在今年春节前基本发放完毕。
狠抓水毁水利工程修复。2003年汛期,全省各类水毁水利工程12万处,其中需要应急修复的6.5万处。统筹规划,区别轻重缓急,已累计修复水毁工程4.8万处。
实施行蓄洪区及河滩地移民建房工程。成立移民建房工作的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着力解决建房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保证移民建房工程顺利实施。到年底,全省开工建房38174户,建成15902户。房屋全倒户在春节前全部搬进新居,其他迁建户今年4月底之前可全部搬进新居。
3、治淮工程掀起大规模建设高潮。淮河大水后,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把治淮工程作为近期全国江河治理的重点,并先后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和治淮会议,决定在2007年底本届政府任期内基本完成原定到2010年完成的治淮任务。省委、省政府早在9月29日就召开了全省治淮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治淮工作。为加强领导和监督,成立省治淮领导小组,并由省纪委、省监察厅组成监察组。根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全力以赴,掀起新一轮治淮建设高潮。
适时调整治淮思路。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调整行蓄洪区安全建设思路,实施保安工程和移民迁建工程,从根本上解决湖内群众不能安全居住的突出问题。其次,树立长远观念,结合淮干整治,尽快实施行蓄洪区调整工程。第三,提高常遇洪水下的抗灾能力。第四,突出解决因洪致涝问题。将淮河涝灾作为治淮的一项重要内容,高度重视,努力研究解决,以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治淮的效益。
全面推进治淮重点工程建设。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基本实现移民安置工作的预定目标,于11月23日顺利实施截流,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前一年截流、提前发挥效益的目标要求。汾泉河近期治理工程已基本完成,奎濉河近期治理工程建设进度进一步加快。淮北大堤除险加固、淮干河道整治、淮河行蓄洪区安全建设、沿淮湖洼地治理等项目顺利实施。淮干整治工程子项目王家坝闸加固、蒙洼圈堤加固、蚌埠闸加固、凤台段河道疏浚等已陆续开工建设。
4、江堤加固及其它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加快江堤尾工建设,汛前基本完成尾工建设任务。全面开展江堤竣工验收工作,单位工程验收基本完成,铜陵江堤、枞阳江堤率先完成竣工验收,其它江堤验收工作也都进入最后阶段。
沿江泵站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改善了沿江100多万亩高产农田的排涝条件,提高了沿江部分城市的排涝标准。大房郢水库建设进展顺利,已于去年底前下闸蓄水。沙河集水库除险加固已通过竣工验收。佛子岭等大型和一批重点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加快实施。芜湖、安庆、铜陵、池州、马鞍山、淮南等城市防洪主体工程建设基本结束,蚌埠、合肥、阜阳、巢湖、黄山等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正在实施。淠史杭、
驷马山、花凉亭、女山湖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进展顺利。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三)顺应形势、开拓进取,农村水利工作健康发展
圆满完成农村人饮工程建设任务。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去年共落实资金 8321万元,并加强督查,保证资金安全和工程质量,解决了38万人的饮水困难,超额完成省政府3年解决176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的目标任务。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扎实推进。2002年冬到2003年春,全省共建成各类农田水利工程7.75万处,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1万亩,增加除涝面积10.5万亩,建设旱涝保收田22万亩。去冬以来,各地充分尊重民意,坚持“一事一议”,至年底共上工46万多人,投入施工机械1万多台套,开工各类工程2.1万处,累计完成土石方约2.2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多10%。
小水库除险加固、水土保持、节水灌溉以及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等取得新成绩。全省已有102座小型水库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除险加固计划,完成了15座重点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水土流失预防监督工作取得较大突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90平方公里。节水灌溉工作稳步推进,发展节水灌溉面积20.5 万亩,并争取到7个国家节水增效示范项目。实施泵站技改项目25个,改造装机1.19万千瓦,改善灌溉、排涝面积48.1万亩。全省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进入攻坚之年,规划的38个主要电源建设项目已建成投产17个,装机7.58万千瓦。
(四)水利管理和水利法制建设再上新台阶
1、各项水利管理工作日趋规范。完善水资源管理。完成《安徽省水功能区划》编制工作,已经省政府批准实施。建立并组织实施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启动地下水超采区与限采区划分工作,编制完成《安徽省行业用水定额》审查稿。
强化水工程管理。继续加强淮河、长江系统堤防、水闸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和建设。全省大中型水库目标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对43座大中型病险水库和22座大中型病险水闸进行安全鉴定,为争取工程投资、加快除险加固步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加强涉河建设项目管理工作,得到水利部的充分肯定。 严格基本建设管理。配合省监察厅先后出台《关于开展治淮工程建设监督检查工作的方案》和《治淮工程建设违纪行为行政处分规定》。我厅制定和起草了《安徽省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分级管理办法》、《安徽省水利工程评标工作若干意见》、《关于加强治淮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意见》等基建管理制度。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全面提高项目法人的管理水平。省编委批准组建省治淮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主要承担重点治淮工程建设任务。加强对治淮建设全过程的监督,严格对招投标工作的监管,规范监理行为,确保工程质量。
狠抓水利财务管理。制定《安徽省治淮水利建设资金及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安徽省行蓄洪区移民建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安徽省水利厅厅直单位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等财务管理制
度。加强对长江干堤加固、治淮工程建设等重点国债资金的监督检查。规范资金拨付程序,规范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范水利基本建设地方配套资金的筹集、核算和管理。特别是加大对厅直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检查力度,开展厅直单位法人离任审计和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水利法制建设及执法工作成效显著。积极开展水法宣传月活动,加强以新《水法》为重点的行政法规培训,举办培训班30多期,培训人员近4000人。
加强水利立法工作。完成《安徽省实施〈水法〉办法》的修订工作,并经省十届人大第六次常委会议通过。《安徽省〈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由省政府第158号令颁布实施。修订了《安徽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使用办法》并已上报省政府。完成了《安徽省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安徽省水文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的起草工作。
大力推进水利执法工作。加强水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建立了河道、堤防等水工程的执法巡查制度。协助省政府法制办对临淮岗征地纠纷依法进行了行政复议。坚持不懈地打击长江非法采砂活动,共处罚采砂船350多条,其中我厅直接组织清江行动6次,直接实施处罚的采砂船170多条。 (五)深化改革,水利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一是深化水资源管理改革。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推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水务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全省已有8个市、32个县(市、区)成立水务局或实行城乡涉水事务的统一管理。因地制宜,统筹解决水资源问题,注重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 二是深化水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完成《安徽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送审稿)》上报省政府待批。大别山区佛、磨、响、梅四库三站顺利实行了交接。先后拟定了长江、淮河等7个管理体制改革方案上报省政府。积极研究治淮新建工程的管理体制问题。
三是深化农业水费征收体制改革及水价改革。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加强我省农村水利工程供排水水费征管体制改革的意见》。召开全省水规费征收工作座谈会,贯彻《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分析当前全省水价改革的形势及存在的问题,总结推广各地水价改革经验。积极做好水利工程供水价格调整的各项准备工作。
四是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在积极争取国家水利建设投资的同时,开放水利建设市场,拓宽投融资渠道,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资水利建设与管理。加大资金引进力度,全年共引进省外资金1518万元,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五是深化厅属单位改革。厅直事业单位积极进行内部人事制度改革,且不断完善,分配制度改革也有了新的突破。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企业改制平稳推进,省水建总公司改制方案已上报省政府待批,省水安总
公司、省疏浚总公司正在进行改制前的准备工作。
(六)水利发展基础日趋稳固,行业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水利科技向纵深发展。《芜湖市东梁山崩岸治理试验工程》项目已完成。水利部在我省唯一的948项目《上桥工程CIMS》正式启动。《淮河干流洪水资源化战略研究》等一批重点科研项目进展顺利。《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验收标准》正式作为地方标准发布实施。
水利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全省防汛抗旱广域网基本建成。安徽省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水雨情测报系统、大型水库自动测报系统等建设进展顺利。建成省防指与王家坝闸、蚌埠闸、东淝闸、何巷闸等闸站实时监控系统,实现了远程会商。数字长江信息系统(安徽一期)已基本建成。
勘测设计、水文等基础工作更加扎实。完成工程勘测项目250项,规划设计项目323项。加强水文站网建设,工程带水文成效明显,改造水文站点18处,完成13项水文工程建设。
水利多种经营实力逐步增强。积极组建各类经济实体,加大供水、水电、水土资源开发力度,多种经营持续发展。厅直事业单位全年创收突破3亿元,厅属企业全年总营业收入达13亿元,其中省水建总公司控股的安徽水利股份于4月1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水利旅游取得新的进展,全省已有4个国家水利风景区。
(七)队伍建设展现新形象,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
不断推进干部职工队伍建设。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选好配强领导班子。加大对厅直单位领导班子的监督和考核管理,特别是加强对处级领导干部的考核,领导班子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多渠道、多层次开发人才资源。继续加大干部职工培训教育力度,开展技术工人技能竞赛,加强岗位练兵。厅直单位成功进行了公开招考录用专业技术人员的尝试。
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组织全厅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做好厅直单位党委换届工作,积极发展新党员,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制定《省水利厅2003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主要工作组织领导与任务分工》。坚持党风廉政教育,开展“艰苦奋斗、廉洁从政”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项目管理、基本建设、招投标等实行全过程监控,着力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大力强化全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省水利厅在省政府目标考核中荣获第二名,厅机关连续六次荣获“省直三优文明机关”称号。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巩固创建成果。充分发挥网站和新闻媒体作用,广泛深入地宣传水利建设成就和行业精神,努力塑造安徽水利新形象。水利志、年鉴编纂和《安徽水利科技》编辑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组织全系统书画摄影展,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认真做好工青妇群众组织、水利学会以及离退休干部工作。“非典”防治工作取得显
著成效。
树立群众观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关心职工生活。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切实为困难职工办实事,做好省水安总公司下岗职工出中心工作,解决省水文局、驷马山管理处等厅直基层单位职工住房困难。密切联系群众,认真做好来信来访工作。继续加强政风建设,推行政务公开,严格依法行政。政务服务中心水利窗口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2003年,全省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用实际行动展示了水利人的新形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水利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征程中,广大水利工作者,以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以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作风,勤奋工作,顽强拼搏,努力克服改革道路上的困难和阻碍,为全省水利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二、全省水利工作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安徽水利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一方面,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的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另一方面,水利改革与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深刻而清醒的认识。 (一)当前水利工作面临的形势
一是新时期的治水思路有了新的突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可持续发展方针为指导,水利部党组不断发展和完善了新时期的治水思路。水利部对可持续发展水利思路进行了系统总结,归结为:在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注重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逐步建立水权制度和水市场;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水利工程投融资体制和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可持续发展水利思路的科学实践,不仅符合我国的国情、水情,更符合整个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二是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一方面,全社会对水利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利工作,在加快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中,一直将水利摆在突出位置,在中央投入上也将水利作为基本建设投资的重点。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全面完整地阐述了水利工作的方针,明确提出了新时期水利工作的重点和任务。省委、省政府也把水利视为“加快发展、富民强省”战略部署的重要支撑,在确定全省实施的六大工程体系中,将防洪保安工程体系建设放在首位。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水利保障作用的要求越来越高,水利工作要从防洪保安、供水安全、粮食生产、经济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等5个方面,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全面可靠的支撑与保障。对安徽来说,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和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依然是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重大障碍。江河不安,安徽难安;水利不兴,安徽难兴。
三是治淮建设工程浩大复杂、任务繁重艰巨。国务院确定的19项治淮骨干工程,涉及我省有14项,加上新增的3个项目,共有17项之多。另外灾后重建还有30多亿元投资。我省在今后5年内要完成近200亿元投资任务,平均每年要完成近40亿元投资,其规模之大、任务之重、困难之多,是可想而知的。从全流域看,治淮的重点、难点都在安徽。首先,淮河防洪工程体系需下大力气完善。必须坚持“蓄泄兼筹”的方针,进一步完善包括水库、堤防、河道、行蓄洪区在内的防洪工程体系。其次,行蓄洪区、低洼地群众的防洪保安问题亟待解决。必须转变行蓄洪区治理思路,坚持以人为本、标本兼治、还道于水的原则,把保障行蓄洪区和河滩地群众的防洪安全和安居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第三,淮河支流及沿淮洼地必须进行综合治理。沿淮湖洼地需要采取加固圩堤、兴建泵站、加固扩建外排涵闸、疏浚下游河道等综合性措施,以提高除涝标准,减轻洪涝灾害。总之,从规划到设计前期工作任务仍极其繁重。 (二)水利发展与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体系不够完善。长江流域重要支流防洪标准普遍偏低,淮河干支流尚不能安全防御1954年型的大洪水。水库病险问题突出,现有灌溉工程配套不完善,水利工程设计供水能力不足,山丘区水土流失情况仍很严重,水质污染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管理等基础工作薄弱。水资源的科学利用、节约保护和优化配置体系尚不完善,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工程管理粗放,大量中小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效益衰减。规费征收困难,远未进入良性运行。工程建设与管理中现代科技含量少,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后备技术干部力量不足。水利基础工作薄弱,勘测设计、水文等基本资料、基本数据尚不成体系,工程档案重视不够,前期工作项目储备不足。
改革创新意识不强。一些地方和单位安于现状,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习惯于等、靠、要。特别是不少水管单位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严重威胁到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和良性发展。改革迟缓,创新不够。有的同志工作思路不清,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有的法律意识不强,水利执法不力等。
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统筹兼顾,努力做好2004年各项水利工作
2004年全省水利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水利部党组确定的新时期治水思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以灾后重建和治淮建设为重点,全力加快防洪保安、抗旱减灾工程体系建设,加快依法治水进程,着力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严重制约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为加快发展、富民强省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水利基础设施保障。
(一)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进一步做好各项水利规划
加快安徽水利发展必须从客观省情出发,深入贯彻党中央科学的发展观。要统筹城乡发展,对全省城市和农村水利工程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要统筹区域发展,争取中央对我省经济欠发达地区水利建设给予更大的支持;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全省水利设施的社会功能和综合效益;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遵循自然规律,处理好人与水争地的矛盾,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
促进生态平衡;要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以改革开放推进水利建设,实现安徽水利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上述五个统筹为指导,扎实做好全省水利规划工作。重点编制安徽水利发展“十一五”规划,争取年底前完成;力争尽快完成全省水资源规划、淮河流域重点洼地治理规划、淮河干流行蓄洪区调整规划以及滁河流域防洪规划;加快长江、淮河主要支流规划工作进度;积极开展引江济淮工程前期工作。 (二)以“两个转变”为指导,扎实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深入贯彻水利部防汛抗旱工作的新思路,大力推进防汛抗旱工作的“两个转变”,即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由单一抗旱向全面抗旱转变。
始终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以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抓好各项责任制的落实工作,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类防汛、抗旱预案。针对临淮岗工程建设,研究淮干洪水调度新方案。抓紧水毁工程修复、病险工程除险加固工作,加快在建工程进度,落实度汛措施,在发生标准内洪水时,确保大江、大河、大中型水库、大中城市和主要交通干线的防洪安全。
重点做好农村抗旱和城市供水工作。认真贯彻《安徽省抗旱条例》,推进水源工程建设,加强抗旱减灾综合措施研究,明确不同地区的抗旱思路、抗旱目标和抗旱对策,大力扶持抗旱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洪水资源化工作。
(三)以灾后重建及治淮建设为重点,继续实施防洪保安工程建设
以加快发展为核心,以灾后重建和治淮建设为重点,全力抓好重点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防洪保安体系。
狠抓灾后重建工作。扎实做好行蓄洪区运用补偿工作,对已拨付的补偿资金要进行一次全面核查,加大违规资金的查处力度,确保每一笔补偿资金足额发放到群众手中,圆满完成行蓄洪区运用补偿工作。大力加快移民建房进度,科学安排施工,确保工程质量,按时完成第一批建设任务,搬迁并拆除全部老房。严格程序,做好第二批移民建房计划的申报工作,力争尽早实施。各地要迅速贯彻落实1月30日灾后重建紧急动员会议精神,加大全断面堵口复堤、保庄圩工程、险工险段加固等项目的建设力度,尤其是保庄圩工程在汛前要实施完成,其它工程确保汛前基本完成水毁修复任务。
全力加快治淮前期工作与工程建设步伐。贯彻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治淮建设的总体部署,按照《安徽省加快治淮工程建设2003~2007年实施方案》的要求,狠抓前期工作,各设计单位必须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各阶段规划设计工作。各地要进一步优化施工环境,加快临淮岗等重点工程进度,加大淮干整治工程建设力度,尤其要确保王家坝闸加固工程汛前具备防洪运用条件。全面完成汾泉河治理,加快奎濉河治理进度,开工建设白莲崖水库、涡河和沙颍河治理等工程。
上半年全面完成长江堤防加固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继续进行长江支流治理及沿江排涝泵站建设。力争大房郢水库早日建成。加快佛子岭、磨子潭、龙河口、黄栗树等大型和重点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进度。加快重点城市防洪工程建设步伐。推进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作。 (四)顺应形势,创新思路,狠抓农村水利工作
顺应农村税费改革“两工”取消的新形势,积极创新思路,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有效服务。加强农村人饮工程的管理维护工作,使之长期发挥效益。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继续探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力争在政策、投入、组织方式、工作方法上有新的突破。积极争取国家的人畜饮水、水土保持、节水灌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工程项目的国债资金,努力拓宽投入渠道,不断推进农村水利工作向纵深发展。 (五)深化水利改革,全面加快水利发展步伐
一是加强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节水型社会,进一步理顺水资源管理关系,今年将在淮北市开展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试点。深入实施取水许可、有偿使用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全面推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以及超计划用水累进加价制度,逐步建立起水资源宏观调控和优化配置体系。从今年3月1日开始,我省将执行新的水资源费标准。
二是狠抓水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力争尽快出台《安徽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抓好试点单位改革方案的实施,加强对各地改革工作的督查和指导。继续推进长江、淮河河道等省直管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抓紧落实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等治淮新建工程管理体制。各地要不等不靠,勇于改革创新,大力开展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理顺体制、活化机制。
三是推进水费征收体制和水价改革。以《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结合我省实际,抓紧研究贯彻落实的措施,全面推进水价改革。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安徽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试行)》。全面推进水费计收管理的规范化建设和水费征缴方式改革。
四是强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在继续争取财政加大对水利投入的同时,积极运用市场机制,建立多元化的水利建设投入机制,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加快供水、水电、水土资源开发等经营性水利工程推向市场的步伐。
五是深化农村水利改革。通过节水改造推动灌区改革,鼓励和引导用水户通过用水合作组织对工程管理、用水管理、水费收缴进行自主管理,自我经营。大力推进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改革,争取出台《安徽省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明晰工程所有权为核心,建立投资者自主管理或与专业化服务组织相结合的管理模式;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合作等方式,搞活经营权,落实管理权。 六是大力开展企事业单位改革。进一步加大企事业单位改革力度,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在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实现行业内部的强强联合,提高市场竞争力,以达到工程管好、行业实力
增强、职工致富的目的。
(六)狠抓水利科技和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水利现代化
加强水利科技工作。继续组织实施《安徽省水利科技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以点代面,全面推进水利科技进步。贯彻《安徽省水利厅增加科技投入办法》,落实水利科技发展(推广)专项资金,不断完善多元化水利科技投入体系。继续加强全省水利规程、规范、标准的培训、宣传和贯彻工作,以及科技交流、科学普及和科技成果的鉴定、推广工作。
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全力做好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做好省防汛抗旱指挥中心网络的续建工作,实现与国家防总的宽带联网。加快淮干防汛通信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汛前基本建成并及时发挥效益。在现有工程的基础上,抓紧建设省到市的会议系统,为重大决策会商提供条件;抓紧建设重要工程的监控系统,以便随时掌握工程运行情况,努力为科学调度决策服务。以水利信息化为依托,不断提高水利建设与管理工作的科技含量,大力推进水利现代化。 (七)强化行业自身建设,努力树立水利新形象
强化依法行政。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健全地方水事法律法规体系,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审查备案制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继续加强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抓紧落实解禁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依法打击非法采砂等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水事活动。
强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行业精神,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时刻关心群众安危冷暖。不断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完善领导班子议事制度和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全面实施人才战略,抓好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三个环节,努力建设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水利人才队伍。
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从制度建设和管理入手,把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管理工作结合起来,深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加大对有关重点工作、重点项目和重点部门的审计和监督力度,加强对建设资金的监管,完善财务制度,重大事项、大额资金的使用,必须集体研究决策、阳光操作。严肃招投标纪律,加强对项目法人招投标工作的监管,从编制标底、抽取评标专家到开标、评标,都必须有纪检监察部门派员进行全过程的监督。
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继续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水利宣传工作,大力宣传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水利,为全省水利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做好水利志、年鉴的编修及《安徽水利科技》出版工作。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充分发挥工青妇群众组织以及水利学会等社会团体的作用。开展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振奋精神、展示风采、促进团结,增强
全系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同志们,在安徽水利改革与发展进程中,2004年将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全省水利改革和发展机遇难得,任务繁重。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为大力推进安徽水利事业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主办、策划:安徽省水利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管理员信箱:slxx@ahsl.gov.cn 网络实名:安徽水利
正在阅读:
吴厅长讲话03-09
毕业论文05-05
防止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之我见01-04
机关部门与工作人员绩效考核量化评分表03-21
Android系统原理及开发要点详解01-06
房地产开发经济指标测算(XLS文件)08-14
西餐厅创业计划书范例04-20
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选词填空习题精选09-14
泌尿外科关于开展内镜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报告(改1)12-05
幼儿园地震应急预案10-10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厅长
- 讲话
- 山西国兴煤层气输配有限公司中阳县门站施工组织设计
- 国际结算信用证
- 最新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5习题:第4单元 12 作为生物的社会 训练
- 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下册第九单元《立体几何》word练习题
- 教务处评建办2015年工作要点
- ANSYS - 问答精选集锦
- 中医药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营养不良的研究
- 各专业优秀简历:环境科学专业
- 九年级数学上册 24.4 弧长及扇形面积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 教学考核教学设计与教案撰写(教育学部陈本友)
- 甲级单位编制功能纳米母粒项目可行性报告(立项可研+贷款+用地+2
- 专升本《理论力学》参考试题
- 体育考研-运动生理学习题(上海体院)
- 期中教学检查内容列表
- 三年级上册数学培优辅差记录表
- 做好办公室综合协调工作的几点思考
- 中考总复习语病修改
- 诚信教育一(1)袁媛
- 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加工工艺试题及答案
- 2016数理统计期末练习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