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习题1

更新时间:2023-09-15 23:54:01 阅读量: 高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总 论

一、作业习题 ㈠ 名词解释 1. 感染后免疫 2.潜伏期 3. 稽留热 4. 传染源

5. 复发

6. 潜伏性感染 ㈡ 填空题

1. 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 。 2. 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的 引起的,包括与 。 3. 是指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常温之下,见于疟疾、败血症等,又称为 。

4. 称为再燃。

5. 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称为感染性疾病,有 的感染性疾病才称为传染病。

6. 预防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

是 、 和 。 ㈢ 选择题 1. A1型题

⑴ 感染的含义是:

A.人体被病原体侵入 B.病原体侵入人体的过程

C.病原体对人体的寄生过程 D.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进入人体 E.人体抵抗力下降而被病原体入侵 ⑵ 属于传染病的是:

A.急性支气管炎 B.化脓性胆囊炎 C.炭疽 D.化脓性腮腺炎 E.大叶性肺炎

⑶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先起作用的非特异性免疫因素是

A.白细胞介素 B.吞噬细胞 C.致敏T淋巴细胞 D.干扰素 E.肿瘤坏死因子 ⑷ 在传染病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是:

A. 隐性感染者 B. 潜伏期携带者 C. 慢性携带者 D. 潜伏性感染者 E. 显性感染者 ⑸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减少的传染病是

A. 甲型肝炎 B. 乙型脑炎 C. 流行性出血热

D. 伤寒 E. 急性细菌性痢疾 ⑹ 在感染过程中,血液中最先出现的是:

A. 特异性IgM抗体 B. 特异性IgG抗体 C. 特异性IgA抗体

D. 特异性IgD抗体 E. 特异性IgE抗体 ⑺ 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的病毒性传染病是

A.流行性感冒 B.艾滋病 C.流行性出血热 D.水痘 E.风疹 ⑻ 在我国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中,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 A.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B.艾滋病

C.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D.狂犬病 E.鼠疫 ⑼ 通过接触疫水传播的传染病是

A.囊虫病 B. 恙虫病 C. 华支睾吸虫病 D.流行性腮腺炎 E. 钩体病 ⑽ 属于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是

A.艾滋病 B. 疟疾 C. D.恙虫病 E. 乙型肝炎 ⑾ 不属于传染病的是:

A. 莱姆病 B. 斑疹伤寒 C. D. 耳源性脑膜炎 E. 白日咳 ⑿ 主要经输血途径传播的传染病是

A. 甲型肝炎 B. 流行性乙型脑炎 C. D. 丙型肝炎 E. 登革热 ⒀ 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传染病是

A. 麻疹 B. 白喉 C. D. 阿米巴病 E. 乙型病毒性肝炎 ⒁ 主要通过性传播的传染病是

A. 乙型肝炎 B. 丙型肝炎 D. 结核病 E. 疟疾 ⒂ 在我国,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

A. 血吸虫病 B. 斑疹伤寒 C. D.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E. 霍乱 ⒃ 在我国,属于丙类传染病的是

A. 麻疹 B. 流行性出血热 C. D. 麻风病 E. 流行性乙型脑炎 ⒄ 以对症治疗为主的传染病是

A. 钩体病 B. 艾滋病 C. D. 恙虫病 E. 霍乱 ⒅ 以病原治疗为主的传染病是

A. 乙型脑炎 B. 流行性出血热 C. D. 恙虫病 E. 水痘 ⒆ 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的传染病是

A. 丙型肝炎 B. 艾滋病 C. D. 阿米巴痢疾 E. 细菌性痢疾 ⒇ 病后仅可获得部分、较弱免疫力的传染病是

A. 甲型肝炎 B. 乙型肝炎 C. D.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 血吸虫病 2. A2型题

伤寒 黑热病 戊型肝炎 百日咳 C. 艾滋病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脑脊髓炎 伤寒 霍乱 伤寒 伤寒 ⑴ 男,37岁,农民,近2天来腹痛、腹泻、胃纳减退,每日大便15~30次,粪便呈浅黄色水样,每次量较多。曾呕吐3次,无里急后重。体格检查发现体温37.5℃,明显脱水征,肠鸣音亢进,腹无压痛。血液白细胞总数为9.7×109/L,分类计数N 0.56, L 0.35, E 0.07, M 0.02;RBC 4.9×1012/L, Hb 140g/L,粪便镜检白细胞1~5/HPF。病前曾食生黄瓜。对明确本例诊断最有意义的实验室检查是:

A. 粪便常规检查 B. 粪便培养霍乱弧菌 C. 粪便培养致病菌 D. 粪便检查阿米巴滋养体 E. 血液培养细菌

⑵ 男,42岁,广州市下水道工人,持续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走路时小腿疼痛、胃纳减退、疲乏4天。体温40.2℃。眼结膜充血,左眼结膜下有一出血斑,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如鸽蛋大,局部皮肤潮红、压痛明显。肝于肋下1.0cm可触及。周围血液红细胞4.82×1012/L,白细胞12.4×109/L,分类 N 0.87,L 0.11,E 0.01,M 0.01,血小板123×109 /L。尿常规检查示蛋白+++,管型+。发病前3天曾到郊外旅游,右腿受伤流血,现伤口已愈。本例的诊断应首先考虑: A. 登革热 B. 伤寒 C. 恙虫病 D. 败血症 E. 钩端螺旋体病 3. B型题

⑴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霍乱

C.血吸虫病 D.蛔虫病

E.流行性腮腺炎 ① 甲类传染病

② 乙类传染病但必须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③ 应向有关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的传染病 ④ 仅在监测点内进行监测的传染病 ⑵ A.特异性抗原 B.特异性IgG抗体 C.病原体核酸 D.病原体培养 E.特异性IgM抗体

① 主要用于乙型肝炎的免疫学诊断 ② 主要用于流行性出血热的特异性诊断 ③ 主要用于丙型肝炎实验诊断

④ 主要用于细菌性痢疾的实验诊断 ⑶ A.麻疹 B.艾滋病

C.细菌性痢疾 D.疟疾 E.钩体病

① 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的传染病是 ② 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传染病是 ③ 主要通过接触疫水传播的传染病是 ④ 主要通过虫媒叮咬途径传播的传染病是

⑷ A.钩体病

B.流行性出血热 C.细菌性痢疾 D.霍乱 E.麻疹

① 最常发生DIC的传染病是 ② 最常发生脱水的传染病是

③ 最常发生肝功能衰竭的传染病是 ④ 最常发生皮疹的传染病是 ㈣ 问答题

1.试述传染病的诊断。 2.试述传染病的预防。

3.简述传染病的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法。 4. 试述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5. 试述传染病感染过程中可能出现哪几种表现。

二、参考答案及分析 ㈠ 名词解释

1. 感染后免疫(postinfection immunity) 人体感染病原体后,无论是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都能产生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 2. 潜伏期(incubation period) 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相当于病原体在体内繁殖、转移、定位、引起组织损伤和功能改变导致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整个过程。

3. 稽留热 (sustained fever) 体温39℃以上,24小时体温相差不超过1℃,见于伤寒、斑疹伤寒等。

4. 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 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5. 复发(relapse) 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而使初发症状再度出现时,称为复发。 6. 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病原体长期潜伏成为携带者。等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

㈡ 填空题 1. 易感者

2. 病原体,微生物,寄生虫 3. 间歇热,败血症型热

4. 患者在恢复期时,体温未稳定下降至正常,又再发热 5. 传染性

6. 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㈢ 选择题 1. A1型题 ⑴ C

试题分析:感染是病原体对人体的一种寄生过程。其他答案不够准确或全面。

⑵ C

试题分析:全部均为感染性疾病,但只有炭疽才具有传染性。 ⑶ B

试题分析:病原体进入人体后,首先遭到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白细胞介素、干扰素和肿瘤坏死因子均为细胞因子,他们主要由单核-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被激活以后释放的肽类物质。致敏T淋巴细胞属于特异性免疫的范畴,与题目不符。 ⑷ A

试题分析:传染病的感染过程可表现为病原体被清除,病原携带状态,隐性感染,显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等5种形式,不同形式在不同的传染病中各有侧重。一般来说,隐性感染最常见,显性感染所占比重最低。 ⑸ D

试题分析:伤寒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⑹ A

试题分析:在感染过程中,血液中最先出现的是特异性IgM抗体,通常情况下持续时间不长,是近期感染的标志。特异性IgG抗体临近恢复期出现,但持续较长时期。IgA抗体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上的局部抗体。IgE抗体主要出现在寄生虫感染病例。 ⑺ C

试题分析: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的病毒性传染病是流行性出血热。其他4种病毒性传染病的外周血白细胞数正常或减少。 ⑻ E

试题分析:在我国新颁布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中,属于甲类传染病的是鼠疫和霍乱。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狂犬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均属于乙类传染病。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⑼ E

试题分析:囊虫病和华支睾吸虫病通过食用污染的肉类而感染,恙虫病通过虫媒传播,流行性腮腺炎通过呼吸道传播,钩端螺旋体病通过接触经鼠类污染的疫水传播。 ⑽ D

试题分析:恙虫病在鼠类中不断循环,形成自然疫源性。当人在疫区的草地上工作、活动或坐卧时,被带有病原体的幼虫叮咬而得病。 ⑾ D ⑿ D

试题分析: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经消化道途径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革热由虫媒传播。丙型肝炎主要由输血、注射、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⒀ D

试题分析:麻疹,白喉和百日咳经呼吸道传播。阿米巴病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乙型病毒性肝炎通过胃肠外途径传播。 ⒁ C

试题分析:主要通过性传播的传染病是艾滋病。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亦可通过性传播,但不是主要的传播途径。结核病通过呼吸道传播,疟疾通过虫媒传播。 ⒂ D

试题分析:属于乙类传染病的是血吸虫病。B、C、D为丙类传染病。E为甲类

传染病。 ⒃ D

试题分析:属于丙类传染病的是麻风病,其他均为乙类传染病。 ⒄ E

试题分析:以对症治疗为主的传染病是霍乱。其他所列疾病以病原治疗为主。 ⒅ D

试题分析:以病原治疗为主的传染病是恙虫病。其他所列疾病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⒆ C

试题分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的传染病是伤寒。 ⒇ E

试题分析:病后仅可获得部分免疫力的传染病是血吸虫病,其他4种传染病病后均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2. A2型题 ⑴ B

试题分析: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农民,曾食生黄瓜)、临床表现(起病突然、腹泻水样便、呕吐、低热、脱水、腹无明显压痛等)、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在正常上限,粪便镜检白细胞少许),本病例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霍乱。粪便培养霍乱弧菌是确诊霍乱的依据,是最有意义的实验室检查。 ⑵ E

试题分析:按现有资料,本例诊断非常困难。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下水道工人,发病前3天曾到郊外旅游,右腿受伤。显示可能接触疫水)、临床表现(毒血症状、出血表现、多器官损害等)、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升高,出现尿蛋白和管型),本例的诊断应首先考虑钩端螺旋体病。 3. B型题

⑴ ① B ② A ③ C ④ E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对管理传染源这一预防环节的熟悉程度。霍乱是两种甲类传染病之一,另一个是鼠疫。3个乙类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必须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血吸虫病是必须向有关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的传染病。流行性腮腺炎是仅在监测点内进行监测的传染病之一。 ⑵ ① A ② E ③ B ④ D 试题分析:主要用于乙型肝炎的免疫学诊断的指标是特异性抗原,主要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主要用于流行性出血热的特异性诊断是特异性IgM抗体的检测。主要用于丙型肝炎实验诊断的指标是特异性IgG抗体。主要用于细菌性痢疾的实验诊断的检查是粪便病原体培养。 ⑶ ① C ② A ③ E ④ D ⑷ ① B ② D ③ A ④ E 试题分析:流行性出血热是最常发生DIC的传染病,霍乱是最常发生脱水的传染病,钩端螺旋体病是最常发生肝功能衰竭的传染病,麻疹是最常发生皮疹的传染病。

㈣ 问答题

1. 答案要点 ①流行病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地、曾去地、过去史、疫苗接种史、发病季节、当地疫情等;②临床表现:包括病人的症状与体

征,发生的时间、强度,有无特殊体征等;③实验室检查:包括一般检查与病原特异性检查,病原体、抗原、抗体、核酸检查等。

2. 答案要点 传染病的预防主要针对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来采取措施,即传染病的预防主要针对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来采取措施,即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①管理传染源: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参考最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对有传染性的患者进行隔离和治疗、对接触者进行检疫或预防、对病原携带者进行治疗或隔离或教育、对感染动物进行处理;②切断传播途径:切断起主导作用的传播途径,如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改善环境卫生,消灭传播媒介,采取消毒措施等;③保护易感人群:增强体质以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主动或被动特异性免疫力。

3. 答案要点 ①治疗原则:综合治疗的原则,即治疗、护理与隔离、消毒并重,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与特效治疗并重;②治疗方法:包括一般及支持疗法(如隔离、护理和心理治疗等一般治疗,饮食、血制品、水电解质等支持治疗);病原或特效疗法(如抗生素、化学制剂、血清免疫制剂等)、对症疗法、康复疗法、中医中药疗法等。

4. 答案要点 ①有病原体: 每一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的病原体引起的,虽然目前还有一些传染病的病原体未被确定;②有传染性:传染病能通过某种途径传染给他人,这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③有流行病学特征:在质的方面有外来性和地方性之分;在量的方面有散发、流行、大流行、爆发流行;可有季节性、地区性、不同人群(年龄、性别、职业等)的分布特征;④有感染后免疫:病后都能产生针对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感染后免疫在不同的传染病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有些感染后免疫可避免再次感染,有些则不能甚至导致再次感染时病情加重。

5. 答案要点 ①病原体被清除:病原体进入人体后被非特异性免疫和/或特异性免疫所清除;②隐性感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及轻微的组织损伤,但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③显性感染:病原体进入人体后,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④病原携带状态:病原体与机体处于共生状态。按病原体种类不同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带虫者。按发生时间不同分为健康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及潜伏期携带者,急性与慢性携带者;⑤潜伏性感染:病原体长期潜伏于机体某些部位,待机会成熟时(如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引起临床表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pt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