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修改版)

更新时间:2023-10-14 13:2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危险源辨识

1.目的

为对本公司的施工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与评价,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对其控制采取控制措施,制定本管理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施工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管理。

3. 编制依据

3.1 GB/T28001-201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 3.2 《管理手册》(A版) 3.3 国家、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

4. 职责与权限

4.1 生产副总经理

是本管理制度的主管领导,组织、监督、检查本制度的实施。 4.2 安全总监

负责组织、监督本制度的实施。 4.3 技术质量部

4.3.1 是本管理制度的主控部门,负责对其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与指导。 4.3.2 负责组织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建立公司危险源清单,确定重大风险,并制定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

4.4 项目部

是本制度的具体实施单位,负责施工现场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和制定并实施控制措施。

5. 管理要求

5.1 术语 5.1.1 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也称为“危险”、“危害因素”、“事故隐患”、“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状态”等。

5.1.2 风险

是指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由该事件或暴露可能造成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5.1.3 风险评价

是指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能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5.1.4 可接受风险

是指已降至公司根据法律义务、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而愿意承担的程度的风险。

5.2 危险源辨识

5.2.1 危险源辨识的范围应识别出公司整个范围内所有的危险源。主要应包括:

a. 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公司控制下的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

b. 在工作场所附近,由公司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可能产生的危险源。 5.2.2 危险源辨识应充分和全面,应是主动地而非被动地,应具有主动性、前瞻性、预防性。

5.2.3 危险源辨识应在工程施工前完成,应以工程项目施工过程的辨识为主要内容,应建立以工程项目施工产品实现的工艺流程为主线加上固定区域及临时生产、加工、生活、办公等区域,做到全面辨识无遗漏。

5.2.4 危险源辨识内容应考虑三种状态、三个时态和六种类型: a. 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状态; b. 三个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 c. 六种类型:

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4)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 6)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5.2.5 危险源辨识应重点考虑以下方面:

a. 公司按常规活动(如正常是施工生产和服务活动)、非常规活动(如临时抢险抢修活动);

b.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如分包方、监理人员等)的活动;

c. 人员行为(如工人的操作)、能力(完成工作的本领)、其他人为因素(如指挥、监控方面);

d. 工作场所之外,可对工作场所内公司控制下的人员健康安全产生有害健康的危险源。

e. 工作场所附近,由公司控制下的工作活动产生的危险源(如施工生产过程对场外造成的危害影响);

f. 工作场所内基础设施、设备、材料,无论是公司自有的或外部提供的(如建筑物、施工设备、物资等);

g. 组织内部活动的改变、材料的变化、计划的变化(如新技术的采用、新材料的使用、施工生产计划变化等);

h. 管理体系的变化,包括临时变化对运行过程活动产生的影响(如组织机构的调整对人员的影响);

i. 任何与风险评价和必要控制措施的实施相关的适用法律义务(如遵守法律法规要求是对组织的基本要求);

j. 工作区域、过程、安装、设备、运作程序、工作组织的设计,包括与人的能力相适应(在工作开始之前就应考虑如何降低风险,包括工作的安排要适合人的能力等)。

5.2.6 公司危险源由安全总监组织技术质量部等部门人员进行辨识评价;项目部危险源由项目经理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辨识评价。

5.2.7 危险源辨识的实施

a. 项目开工前,项目部应进行危险源辨识,填写《危险源辨识评价表》。 b. 技术质量部每年年初在各项目部危险源识别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危险源辨识,由技术质量部填写《危险源辨识评价表》。

c. 当公司的产品、活动和服务范围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危险源辨识。 5.3 风险评价

5.3.1 风险评价的要求

a. 符合实际情况,为制定管理目标提供依据; b. 确定一般风险及重大风险;

c. 辨识采取消除、降低、控制风险的措施。 5.3.2 风险评价的方法

针对不同的区域或活动,可使用不同的风险评价方法。在试图确立伤害的可能性时,现行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宜予以考虑。风险评价宜足够详细,已确定适当的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价的特点,建议采用复合评价法,即:评价人员依据下列准则对识别出的每项危险源进行评价,凡是判断为不可接受风险的就一步到位得出结果,不再量化打分。凡未被直接判断为不可接受风险的危险源,采用LEC法判定。

a. 对被评价的危险源,如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直接评价为“不可接受风险”;

1)不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其他要求的危险源; 2)不符合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要求的危险源; 3)现场直接观察到存在或潜在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危险源; 4)相关方有全责抱怨或投诉而又无有效控制措施的危险源;

5)被动绩效测量中,曾发生过且目前又缺少有效控制措施的危险源。 b. LEC评价法,评价公式:D=LEC

LEC评价法是主观经验的判断,应当在评价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研究修正,以确保危险源能得到有效控制,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不受伤害。危险源辨识评价人员应根据各自辨识的危险源,分别进行汇总分析,建立危险源清单,按照LEC方法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确定重大危险源。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根据不同的可能性赋予不同分值,如下表: E:员工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序,并根据不同的时间,赋予不同的分值,如下表:

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后果,并赋予不同分值,如下表: D:评价参数,危险性分值为D=LEC三者乘积。

分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分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频度E 分值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 10 6 3 1 0.5 0.2 0.1 完全可以预料 相当可能 可能,但不经常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极不可能 实际不可能 10 6 3 2 1 0.5 连续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尔暴露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次暴露 非常罕见地暴露 100 40 15 7 3 1 大灾难多人死亡 灾难数人死亡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 严重、重伤 重大致残 引入注目、需要救护 通过量化打分,将危险性分值D值细分为Ⅰ-Ⅴ个等级,分别对应为:特高、高级、中级、低级和轻微级。对不同风险等级D值大小对应的风险等级控制策划结构见下表:

危险等级D值划分对应等级的风险控制策划表

分值 >320 320-160 160-70 70-20 <20 危险程度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风险等级 Ⅰ Ⅱ Ⅲ Ⅳ Ⅴ 特高 高级 中级 低级 轻微级 控制措施 不考虑成本问题,紧急行动降低风险 努力降低,考虑成本-有效性 保持现有管理并定期检查 无需关注,不需记录 5.3.3 重大风险评价 凡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均应判定为重大风险:

a. 不符合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其他要求的危险源; b. 不符合公司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要求的危险源; c. 现场直接观察到存在或潜在有重大安全隐患的危险源; d. 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投诉而又无有效控制措施的危险源; e. 被动绩效测量中,曾发生过且目前又缺少有效控制措施的危险源。 f. 采用LEC评价法,D>160分;

根据评价结果,各项目部应确定重点风险并制定控制措施计划,建立《重大危险源及控制措施》,并及时报送公司技术质量部。技术质量部根据评价结果,根据公司产品、活动和服务范围,识别并确定公司重大风险,建立《重大危险源及控制措施》,并实施监督检查。

5.4 风险控制措施的策划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pm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