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地质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4-06-06 11: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填空

1、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互相作用的地带,是海岸水动力和海岸带岩石圈互相作用的产物,海岸动力包括 波浪、潮汐、海流 和 河流 等活跃因素。

2、海水的机械搬运是指海水对碎屑物质的搬运过程,按物质在海水中的移动状态有 推移 、跃移 、悬移 、三种。

3、根据礁体与海岸线之间的关系,珊瑚礁一般分为 环礁 岸礁 岛礁 三种。

4、河口是河流与海洋之间的过渡地带,包括河流下游的河口沿岸及海滨地带,根据萨莫伊洛夫的划分,河口区分为 近口段 、 河口段 、和 口外海滨段 。 5、海底重要的地形单元有__大陆边缘(大陆架 大陆坡 大陆裙)、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__. 6、根据化合物的类型和化学键的性质,可将自然界的矿物划分为___自然元素矿物_____,__硫化物及其类似化合物______,____卤素化合物____,_氧化物和氢氧化物_______和_含氧盐______五大类。

7、根据SiO2的含量可将岩浆岩具体划分为__超基性岩_____,____基性岩____,____中性盐____,___酸性岩_____。他们具体界线为<45%,45~52%,52~65% and >65%。改变作用? 8、褶皱的主要几何要素有__核______,__翼______,___轴面____,____枢纽____ and ____轴____。

9、按地震形成的成因,自然界中常见有_____构造地震___ _火山地震______ and ___塌陷地震_____三种类型。

10、矿物的相对硬度计是由是种矿物组成,硬度从1到10,对应的矿物是 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11、常用矿物硬度计为指甲和小刀,其中指甲的硬度为_2.5____,小刀为__4.5___。 12、矿物的光泽指的是矿物表面对光的反射能力。一般将矿物的光泽分为四组_金属光泽_____ __,_ __非金属光泽____,__金刚光泽_____, and ____玻璃光泽____。

13、根据岩浆岩的产出状态又可划分为___侵入_____岩 and _喷出______岩。

14、影响变质岩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温度___,__压力_____和具有化学活动性的流体相。

15、世界上地质年代最年轻的大洋是__印度洋______。

16、中国风暴潮通常发生的时间(季节)是__一年四季______。 17、稳定型大路边缘由__大陆架______、大陆坡和大陆隆。

(稳定大陆边缘没有海沟、岛屿或山弧,由大陆过渡到宽阔的大陆架与大陆坡,并广泛发育了陆隆;稳定大陆边缘缺乏地震、火山和岩浆侵入活动,构造活动性弱。

活动大陆边缘具有海沟以及与海沟共生的岛弧,缺失陆隆。海沟处重力为负异常,说明其成分与地幔不同。岛弧是在海底火山喷发基础上形成的,呈弧状展布。它是现代火山与地震强烈活动的地带。由于海沟与岛弧紧密相连,故称之为(海)沟(岛)弧系。它们构成了著名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沟弧系中的震源排列型式早在50年代初期已由美国人毕鸟夫发现。它标志着一个板块俯冲到另一板块之下。如果俯冲作用发生在大洋岩石圈板块与大陆岩石圈板块之间,深部形成的岩浆便通过陆壳上升,火山作用发生在大陆上;如果俯冲作用发生在两个大洋岩石圈板块之间,那么所形成的岩浆便通过洋壳上升,发生海底火山活动,逐渐形成高出海面的火山岛屿。) 18、海洋中的生物按照生活方式可分为三种_底栖生物______,__游泳生物______ and _浮游生物_______。

19、地质年代单位与年代地层单位对应关系为:宙—— 宇 ,代——界 ,纪——系 ,世—— 统 。

20、我国四大海区为东海海区、黄海~、渤海~、南海~,其中盐度最低的是____渤海海区____。

二、名词解释

海洋地质作用——海洋通过自身的动力对海岸和海底进行侵蚀、对碎屑物质进行搬运和沉积等作用的过程。

潮汐——海水在月球与太阳的引力作用下所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

浊流——一种载有大量悬浮物而十分浑浊的水下高密度重力流,其悬浮物质是砂、粉砂、泥质物,有时还夹带砾石,多发生在浅海或大陆边缘的斜坡上,也可产生于湖盆中。 海蚀作用——海水通过自身的动力,即海浪、潮汐、洋流、浊流等对海岸和海底的侵蚀破坏过程。

溶运作用——指被海水溶解的矿物质、水解物和沉淀物,各种离子、分子、电解质及有机分子等物质被海水溶解迁移的过程。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尼尔尼诺用来专门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表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增暖的现象。拉尼娜用来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海表面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以赤道太平洋北纬5度至南纬5度,西经150度至西经90度区域内的海表面温度平均值连续6个月以上高于或低于正常0.5°C分别作为尼尔尼诺和拉尼娜。

潮流界——涨潮时潮流沿河上溯到达的最高点,在这里潮流流速与河流流速相抵消,潮流停止上涌。

拦门沙——河口口门附近堆积地貌的总称,包括河口沙坝、水下浅滩、口内沙砍以及汊道上碍航的浅水地段。

碳酸盐补偿深度(CCD)——在溶跃面以下的水体中,介壳供应量相对减少,而溶解速率增加加快;当到某一深度,钙质介壳的供应量与溶解量相等而达到平衡时,称之为碳酸盐补偿度。

摩氏硬度计——按照硬度从1到10的顺序写出对应的矿物。

根据硬度大的物质可以刻画硬度小的道理,德国矿物学家摩斯选择了10种软硬不同的的矿物做标准,组成了相对应度系列。这10种表示硬度计别的矿物即模式硬度计。 硬度 代表矿物 1 滑石 2 石膏 3 方解石 4 萤石 5 磷灰石 6 正长石 7 石英 8 黄玉9 刚玉 10 金刚石 (晶)

转换断层——横断中脊的断裂带,是海底自中脊轴部向两侧扩张所引起的一种特殊断层。 科里奥利效应——地球自转偏向力,指的是由于地球沿着倾斜的主轴自西向东旋转而产生的偏向力,使得在北半球所有移动的物体包括气团等向右偏斜,而南半球的所有移动物体都向左偏斜的现象。

莫霍面——地壳同地幔间的分界面。是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显示出的两个波速变化最显著的界面之一,叫做一级不连续面。位于地下平均35km处。1909年由南斯拉夫地球物理学家莫霍洛维契奇发现的,故以他的名字命名。 康拉德面——在大陆地区,位于莫霍面以上的一个次一级界面,把地壳分为上面的硅铝层和下面的硅镁层。

地震——广义来说就是地表的震动,狭义来说能够造成灾难的天然地震是指构造地质动力作

用。

构造地震——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次数多、破坏力大。

热点——形成与板块边界无关的、来自上地幔中相对固定的火山的岩浆源。

地幔柱——深部地幔热对流运动中的一股上升的圆柱状固态物质的热塑性流,即从软流圈或下地幔涌起并穿透岩石圈而成的热地幔物质柱状体。

地幔对流——软流层中的地幔物质由于热量增加,密度减小,体积膨胀,产生上升热流,上升的地幔物质遇到地壳底部向四周分流,随着温度下降,地幔物质密度增大,又沉降到地幔中,这一过程称为地幔对流。 蛇绿岩套——就是蛇绿岩。一组由蛇纹石化超镁铁岩、基性侵入杂岩和基性熔岩以及海相沉积物构成的岩套。

痕量元素——人们常将地壳中除O、Si、Al、Fe、Ca、Mg、Na、K、Ti这九种元素(它们的总重量丰度共占99%左右)以外的其他元素统称微量元素,或痕量元素。

锰结壳——一种水化成岩成因,生长在硬质基岩上的富含Mn、Co、Pt等的“壳状”沉积物。 变余沉积——被改造过的残留沉积物,但仍保留残留沉积主要特点的残留沉积和现代沉积间的过渡类型。。

残留沉积——晚更新世低海面时堆积下来的沉积,并且尚未被现代沉积物覆盖的沉积物。 咸淡水混合指数——半个潮周期内进入河口的淡水量/一个潮周期内进入河口的总潮流量,用以衡量不同类型的河口,径流量与潮流量之比的明显差别。 原生海岸——未受海洋因素的改造,保留陆地营力的侵蚀和堆积作用,以火山作用和构造运动塑造面貌。

次生海岸——由于现代海洋的侵蚀和堆积,经海生作用、海化作用形成的。

沉积分异作用——风化产物在搬运过程中,在适当环境下沉积过程中的分异。 地层层序律——年代较老的地层在下,年代较新的地层叠覆在上。 地层层序律是确定同一地区地层相对地质年代的基本方法。当地层因为构造运动发生倾斜但未倒转时,地层层序律仍然适用,这时倾斜面以上的地层新,倾斜面以下的地层老。当地层经剧烈的构造运动,层序发生倒转时,上下关系正好颠倒。 地层层序律是对沉积物单纯纵向堆积作用而言。但实际上还存在侧向堆积作用,而绝大部分沉积岩层是侧向进积和纵向加积两种作用的结果。因此,地层层序律对局部或单个地层剖面是适宜的,而对较大范围的区域就不一定适宜了。

边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以半岛或岛屿与大洋或临海分隔,直接受外海洋流和潮汐的影响。

三、判断题

1、黑潮是南太平洋的一只西边界流,是南太平洋赤道流的延续。(×)北太平洋 2、海洋中的水收入主要靠降水。大陆径流和融冰,支出则主要是蒸发和结冰。(√ ) 3、黄海是中国内海。(×)

4、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长河,入海总水量为全国诸河的1/3。(× )三分之一以上(这题不确定)

5、太阳的周年视运动轨道叫做天赤道。(× )地球赤道平面在天球上的投影叫做天赤道 6、海洋是地球大气系统中CO2的最大的汇聚地。(√)(原题应该是“汇”) 7、按照现今流行的认识,地球外壳的构造作用,主要取决于地球内部的动力作用。一般认为,地球内部的动力状态主要以“地幔对流”(mantle convection)和“地幔柱”(mantle plume)两种方式为主,他们可能同时存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转化而又有主有次,控制着地球外壳的构造变形。(√ )

8、根据海地扩张说,地幔存在巨大的对流体,大洋中脊的轴是地幔物质上涌的通道。上涌

物质冷凝并伴随涌出物质向外推开,造成洋底不断扩张;大陆之下地幔的上涌导致陆块裂解,形成裂谷,并向大洋发展;海沟是地幔对流的下降区。洋底在中脊处产生,而在海沟处消亡。(√ )

9、转换断层发育在被错开的洋脊之间,随着洋脊的持续扩张,断层两盘的位移是持续增加的。(× ) 10、洋脊是绵延全球大洋海底的巨大山脉,在大西洋,它平分大西洋为东西对称的两部分,故又称大西洋中脊;在太平洋,他偏于东侧,称为太平洋洋隆或东隆;在印度洋,它在平面上呈倒“Y”字型,其西南支与大西洋中脊相连,东南支与太平洋隆相接,大西洋中脊向北经过冰岛向北冰洋外延续。(√ )

四、简答与论述

1、海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P1

海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占地球面积70.8%的广阔海底,即被浩瀚无垠的海水所覆盖的这一部分岩石圈。具体:从海岸线起,经大陆架、大陆坡、大陆裙直至深海洋底,地理范围环绕七大洲,遍布四大洋。

海洋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海底地壳的组成物质及其分布规律;海底地壳的运动及其引起的构造和形态特征;海洋沉积物及其成岩过程;大洋盆地的起源和发展演化历史;海洋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和成矿条件的探讨;以及海岸工程、港口建设、滩涂开发等所涉及的海洋地质学知识在人类生产斗争中的应用。 2、海洋地质学研究的发展历程。P3-p5

3、何谓矿物,矿物的形态和主要物理性质有哪些?p40,p41,p42-p44

4、什么是岩石?自然界中的岩石类?按其成因可分为几大类?p47,p47,p47-p52 5、何谓岩浆和岩浆岩?简述岩浆岩的分类依据以及各类型的特征。P47,p47-49 6、何谓沉积岩?它的主要特征是?p49,p50-51 7、思考三大岩类互相转化和演变的关系与条件。

在海洋中和大陆上沉积 风化和侵蚀作用 温度和压力 温度和压力 火成岩 抬升 抬升 沉积物 埋藏作用和成岩抬升 作用 沉积岩 温度和压力 变质岩 冷凝作用 熔岩 熔融作用

8、熟悉地质年代表并理解其中各项内容的含义。P62 9、什么是地质构造?主要的地质构造有哪些?p66-p72

10、说明魏格纳关于大陆漂移的机制和驱动力,大陆漂移的证据有哪些?p89

11、简述海地扩张说诞生的背景。海地扩张说的要点是什么?列举海地扩张的证据。P93,p94,p94-101

12、简述板块构造说的原理。划分板块边界的标志是什么?板块边界的类型有哪几种?p103

基本原理:

1、固体地球上层在垂向上可划分成物理性质截然不同的两个圈层---上层的刚性岩石圈和下垫的塑性软流圈。

2、岩石圈在侧向上又可分裂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块。板块是运动的,其边界性质有三种类型a分离扩张型,伴随着洋壳的新生和海底扩张。B俯冲汇聚型,伴随着洋壳消亡或大陆碰撞。C平移剪切型,沿着转换断层发生。地震、岩浆活动和构造变形主要集中在板块边界。 3、岩石圈板块横跨地球表面的大规模水平运动,可以欧勒定律描绘为一种球面上的绕轴旋转运动。在全球范围内,板块沿分离型边界的扩张增生,与沿汇聚型边界的压缩消亡相互补偿抵消,使地球半径保持不变。

4、岩石圈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来自地球内部,最大的可能是地幔中的物质对流。

划分板块边界的标志是:地球的构造活动性地带(大洋中脊、转换断层、岛弧---海沟系及年轻的山脉。)

根据两个邻接板块的相对运动方式,或拉伸、或挤压、或平错,将板块边界划分为

1、分离(或离散)型板块边界

2、汇聚(敛合)型边界:a俯冲边界b碰撞边界; 3、平错(剪切)型板块边界。

13、解释海底磁异常条带成因(瓦因—马修斯假说)。P95-96

海洋地壳是由深部软流层上升物质由海岭上涌,又向两边扩张所造成的。洋壳岩石在冷凝过程中获得热剩磁,其方向与当时的地磁场方向一致。由于在地质历史时期地磁场曾频繁倒转而海底岩石固结后的磁性又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在扩张的海底形成正、负相间的磁条带。

14、转化断层与平移断层的区别是什么?p101

对于平移断层而言,错动是沿整条断裂发生的,随着时间推移,断层两侧的两段中脊轴将越离越远;而转换断层,虽然中脊轴两侧海底不断扩张,断层两侧的两段中脊轴距离并不加大,而是相互错动仅发生在一段上,此段意外两侧海底的扩张移动方向相同,其间没有相互错动。

平移断层错动方向为左旋,转换断层错动方向为右旋。

平移断层错动,向着断层两端是逐渐减弱、慢慢消失的;而转换断层的地震活动几乎都集中在一段,以外一般没有地震发生,剪切错动会突然终止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运动(中脊轴部的拉张运动)。 15、何谓海洋地质作用?研究海洋地质作用有什么重要意义?p117

海洋地质作用是海洋通过自身的动力对海岸和海底进行侵蚀、对碎屑物质进行搬运和沉积等作用的过程。

今天陆地上见到的各个地质时期形成的沉积岩和沉积矿产,绝大部分都是过去海洋沉积的产物。研究海洋地质作用,以便用“将今论古”的原则正确查明各种海相地层的成因以及探讨地壳乃至地球的发展演化历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6、海水运动的形式有哪几种?他们运动驱动力分别主要是什么?p117,p117-121

海水运动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海浪、潮汐、洋流和浊流四种。

海浪主要是由风摩擦海水引起的,也可因潮汐、海底地震、火山爆发以及大气压力的剧烈变化而产生。潮汐是由地球自转及日月引力引起的。定期到来的信风是引起表层洋流的主要原因。大规模的海底滑坡时形成浊流的重要因素。

17、深水波和浅水波有什么不同?熟悉波浪的各要素。P118,p117

18、什么是潮汐?为什么会出现潮汐?什么时候出现大潮和小潮?p119,p119-120,p120 19、海流的形式有哪些?它们各自产生的原因是什么?p120,p120-121

20、海岸带一般划分哪些类型,划分依据是什么?p155-157(谢帕德的分类为主)

按海岸的成因分类,把以地壳运动和陆地营力为主塑造的海岸和以海洋营力作用为主塑造的海岸划分为原生海岸和次生海岸两大类。

21、海岸带泥沙运动的主要方式。P159-160

泥沙颗粒运动方式有推移、跃移、悬移。取决于水流速度和泥沙颗粒性质。海岸带泥沙受到波浪和重力的共同作用。

一、泥沙的横向运动:若波射线与海岸线正交,波浪的作用方向与重力的切向分量方向将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时泥沙做垂直于岸线方向的运移,称为横向运动。

二、泥沙的纵向运动:波向线与海岸斜交时,水质点运动方向与重力沿坡的切向分量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泥沙向岸运动的路线与向海运动的路线不一致,泥沙除了横向运动外还发生沿岸线方向的纵向运动。

22、阐述中立线概念和平衡剖面的塑造。P159,p161

当波浪进入海岸时,在波浪大小及方向不变的条件下,一定大小的泥沙颗粒,在水下岸坡有一个一定深度的位置,大于这个深度,它净向海运移;小于这个深度,它净向岸运移。这点上泥沙颗粒仅作等距离的往返运动,净位移为零,称为中立点;这个深度构成的线,即中立点的连线,称为中立线。

根据中立概念,水下岸坡在中立线的两侧各有一个侵蚀带,形成的两段冲刷凹地。靠岸的一侧的沙粒向岸移动,堆积在岸坡上部,形成堆积海滩,结果使上部岸坡变陡,沙粒向岸和向海起动速度的差值随之增大,沙粒向岸移动的趋势逐渐减弱;靠海一侧的沙粒向海移动,堆积在岸坡的下部,使坡度变缓,起动速度的差值随之减小,沙粒向海移动的趋势也逐渐减弱。最终在整个水下岸坡剖面上的沙粒都只有来回摆动,而不发生净位移,这个剖面就是平衡剖面。

23、海面变动的原因。其中哪些是主要原因,哪些是次要的?p141-143

24、海进和海退沉积层序特点。P170

海进层序一般规律:海进过程中,形成陆相、滨海相和浅海相依次叠置的垂直层序,自下而上海相性增强。海进层序自下而上表现为: 1)平坦的侵蚀面2)粗-中粒砂岩,发育为向海倾斜的平行纹层和交错层组,它们是由海滩面上的冲流—回流作用产生的3)中粒砂层,以发育向陆倾斜的平面交错层理和槽状交错层理为主,反映了沙丘向陆迁移4)细-中粒砂岩,发育对称和不对称波痕。

与海进层序相反,海退层序自下而上依次为浅海相、滨海相和陆相沉积。沉积层序表现为向上逐渐变粗的序列。

25、河口区、河口湾和三角洲的概念。P173,p177,p178

26、海洋沉积环境的划分依据是什么?据此可以将海洋环境分为哪几种?p132

以海水深度作为主要依据, 划分为:

滨海带---又称滨岸,是指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地带,为海陆交互环境,海浪和潮流作用强烈

浅海带---低潮线至200米深的浅海水域,相当于大陆架环境 半深海带---水深200—2000m的海域,相当于大陆坡环境 深海带----水深大于2000m的海域,主要为深海盆地。 应注意不能仅根据个别特征来判断其沉积环境,一般而言,只有当各种沉积特征按一定组合方式出现时,才能作为判断环境的可靠标志。

27、河口区可以划分为哪几段(指出上界、下界的名称),各段的特点。P173-174

28、影响三角洲发育因素有哪些?其中决定三角洲类型和砂体组合的三个主导因素。P178,p182

1.河流的泥沙来源(丰富) 2.海洋的侵蚀搬运能力(小) 3.口外海滨区(水浅),地势(平坦) 4.沉积环境(稳定)

三角洲的形态类型与它们所受的河流和海洋动力作用的程度相关。 河口水流,径流量和输沙量、潮汐和 潮流、波浪。 受河流,波浪和潮汐的控制程度

29、三角洲沉积相划分为哪几种?指出每种相的上下界线。说明每种沉积相的沉积物特征。P183-p184

1、三角洲平原相,其界线在向陆一侧从河流大量分汊处开始,与河流下游的冲积平原相接,向海一侧以水边线与三角洲前缘相接。沉积物包括河流、湖泊、沼泽和泻湖等多种类型,以细粒物质为主,含有少量海陆过渡相生物。

2、三角洲前缘相,位于三角洲的水下部分,相当于顶积层的水下部分和前积层的上部。沉积物颗粒较粗,泥质,有机质含量极少,微体生物具有海陆过渡相的特点。

3、前三角洲相,位于三角洲前缘外侧的向海地带,相当于前积层下部和底积层。沉积物是富含有机质的泥质物质,呈暗色,具有细纹理,含水量高达80%,良好的生油层。 30、简述海平面升降对海岸发育有何影响。P169-170

海平面的变化直接影响到海岸线的进退和海岸的发育演化。 海面变动引起海岸线向陆或向海迁移,而陆源碎屑的沉积引起海岸线向海推进,因此海岸线的迁移还取决于沉积速率。若海平面上升速率超过沉积速率,则海岸线位置向陆推移,发生海进。反之则海岸线向海推进,发生海退;若两者相当,则海岸可以保持稳定。 海面上升,相当于海岸下沉,原来水下岸坡的水深变大,波浪发生变形和破碎的界线向内陆靠近,波能在原来位置的能耗减小,波浪抵达岸边是能量相应增大,增强了海岸的侵蚀作用,改造原有堆积地貌,被侵蚀的碎屑物质想安外移动并在水下岸坡下部堆积,引起海滩剖面再造,在突出海岸的岬角部位,海面上升加剧了侵蚀过程,促使海岸夷平,引起海岸侵蚀和岸外堆积;海面相对下降时,水下岸坡深度减小,波浪变形和破碎的界限外移。 31、何谓大陆边缘?何谓大陆架、大陆坡、大陆裙?p186,p188,p192,p194

大陆边缘亦称大洋边缘,它是近海陆地上观察到的岩层与地质构造向海下的自然延伸部分。

大陆架是环绕陆地的近岸浅水海域,其地形平坦,自海岸向外缓缓倾斜。 大陆坡的地质构造是相邻陆地的地质构造通过大陆架在陆坡上的延伸,仅地壳厚度比大陆架略薄一些,并从这里过渡为大洋洋壳。 大陆裙是被动大陆边缘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一个重要的沉积区,可形成数千米乃至上万米厚的深海沉积扇。是大陆型地壳向大洋性地壳过渡的边界构造单元。

32、说明太平洋型大陆边缘和大西洋型大陆边缘的区别。P187 大西洋型大陆边缘以陆侧是稳定的大陆地块为其特征,自古以来很少变动,在地质构造上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它位于岩石圈板块的内部,缺失海沟俯冲带,被动的随着板块的运动而移动,故无强烈的地震、火山和构造运动。

太平洋型大陆边缘是两个汇聚板块的边界,它与毗邻的洋底分别属于不同的板块,常伴有海沟、火山作用、活动性的山脉和强烈的地震。其形态和构造单元比较复杂,除发育有大陆架、大陆坡以外,还伴生有岛弧、边缘海和弧后盆地,往往缺失大陆裾。

33、熟悉“岛弧—海沟—边缘盆地”的结构。P200,p201

一、地槽理论对海沟—岛弧—边缘海盆的成因及演化方向的认识:

在地槽概念中,海沟是沉降带,岛弧是拱起的地背斜,边缘盆地则是山间坳陷。地槽在其发展过程中,海沟、边缘海盆不断接受大量的陆源碎屑物质堆积,最终引起地槽回返,以造山运动的形式结束地槽的生命,形成稳定的褶皱带,并拼贴于邻近的大陆上,使大陆增生,海沟—岛弧—边缘海盆又在新的条件下,开始新的发展旋回。

二、板块构造理论对海沟—岛弧—边缘海盆体系的成因及演化方向的认识:

大陆边缘的岛屿一般凸向大洋侧,由火山和休眠火山组成,许多岛屿形成弧形的岛链,故称岛弧。岛弧在大洋侧有海沟相伴生,在大陆侧有边缘盆地相伴生。形成岛弧—海沟—边缘海盆的构造地貌。

34、何谓深海沉积?论述深海沉积物的来源和深海沉积物的成因类型。P205,p205,p206 35、解释深海陆源碎屑沉积并说明有哪些类型。P208

36、解释深海生物源沉积并说明其有哪些类型。P215 37、解释碳酸钙的补偿深度(CCD)。它对海洋中碳酸钙的沉积和分布的影响。P218

在溶跃面以下的水体中,介壳供应量相对减少,而溶解速率增加很快;当到某一深度,

钙质介壳的供应量与溶解量相等而达到平衡时,称为碳酸盐补偿深度简称CCD

在溶跃面与CCD之间的水层中钙质介壳的溶解程度较强,形成R相;在CCD上,介壳溶解度更强,形成N相;在CCD以下的海底,钙质介壳绝大多数被溶解掉,不能形成钙质泥,只出现深海粘土或者硅质软泥。

38、什么是浊流。简述浊流沉积的发育机制和鲍马层序各段的岩性特征。P208,p208,p211

浊流是一种载有大量悬浮物而十分浑浊的水下高密度重力流,其悬浮物质是砂、粉砂、泥质物,有时还挟带砾石。主要发育于海盆,湖盆也有。

发育机制:在沉积物重力流中,沉积物在重力作用下进行搬运,运移带动孔隙水发生移动。浊流的形成一般与崩塌滑坡等伴生。在大陆边缘,由于地震触发作用,海底开始出现崩塌、滑坡,随后出现浊流。浊流在流动过程中逐渐形成头、身、尾三部分,头部含泥沙量高、粒度粗、流速大,有很强的侵蚀破坏能力;身部为泥沙的载体,涡动力把泥沙悬起,流速加大时沿途还会席卷底部的泥沙;尾部含泥沙量少,颗粒细。

浊流一旦形成,其运动的驱动力是惯性力和重力在斜坡上的斜向分力,随着坡度减缓和惯性力减小,浊流流动的动能逐渐衰减而发生沉积。

鲍马层序各段的岩性特征:

A段由砂级颗粒组成块状或粒序层,近底部含砾石。底面上有冲刷——充填构造,具有多种印模构造。厚度大。

B段较A段中砂粒小,有平行纹理。

C段为粉砂级颗粒,有流水沙纹型层理及包卷层理。

D段具有水平层理的粉砂级沉积,与B段对应,厚度不大。 E段通常为远洋沉积的页岩或者泥岩,有时具水平纹理 39、什么是珊瑚礁,其研究的地质意义是什么?

瑚礁或珊瑚岛是珊瑚虫的遗骸经过地质年代的作用积累形成的。

珊瑚礁与地壳运动有关。正常情况下,珊瑚礁形成于低潮线以下50米以浅的海域,高出海 面者无疑是地壳上升或海平面下降的反映;反之,50米以深或覆盖在平顶海山上的巨厚珊瑚礁灰岩,则标志该处地壳下沉。根据珊瑚礁灰岩的产状、厚度和分布等特点,还可以了解地壳运动的性质和特点地质时期珊瑚的生长北界不同这可能是气候变迁和大陆漂移的结果;珊瑚礁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40、

41、珊瑚礁的特征和类型有哪些?影响其发育因素有?

特征:以珊瑚骨骼为格架,辅以其他喜礁生物的骨骼和壳体所构成的一种能抵御风浪侵袭的生物堆积体。珊瑚属于比较高等的腔肠动物,其个体微小,骨骼由碳酸钙组成,一般营群体生活,固着于海岸基岩之上。群体珊瑚呈树枝状。

类型:岸礁、堡礁、环礁

因素:水质清洁不含泥沙、氧气和阳光充足,是造礁珊瑚的最佳生长环境;钙质海藻起着胶结作用,还是礁体的主要生产者;珊瑚骨骼构成礁体格架,决定性作用。 ① 水温。珊瑚生长的水温约为20~30°C。

② 盐度。造礁珊瑚生长在盐度为27~40的海水中,最佳盐度范围是34~36。 ③ 水深。一般认为造礁珊瑚生长的水深范围是 0~50米,最佳水深为20米以浅。许多学者认为这实际上是与造礁珊瑚共生的虫黄藻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深度。

④ 光照。也是虫黄藻光合作用的需要,一般热带光照强,时间长,平均光照率在50%

以上,有利于珊瑚礁的发育。

⑤ 风和风浪。一般迎风浪一侧礁发育较好。

⑥ 河流。河流入海处,海水盐度低,泥沙含量大,混浊度高,海水透明度低,会使珊瑚窒息而死,所以有大量泥沙入海的河口处一般不发育岸礁,如海南岛的岸礁在河口区缺失。 ⑦ 海平面变动。当海面稳定时,珊瑚礁平铺发展,但厚度不大;当海面上升或海底下沉时,形成的礁层厚度较大,礁体可发育成塔形、柱形,也有的礁体可深溺于海面以下成为溺礁。当海面下降或地壳上升时,形成的礁层厚度也不大,也有的礁体可高出海面成为隆起礁。这种影响因素对古代礁意义较大。⑧ 海底地形和底质。珊瑚礁总是生长于海底的正地形上。由于在不同的海底地形上水动力作用不尽一致,因此地形特征有时对礁体发育有很大影响。如极浅的平缓海底往往形成离岸礁;而岸坡较陡,则礁体紧贴岸线发育。珊瑚在海底营固着生活,在坚硬的岩石基底上发育较好,部分属种也可在水下砂坎上发育,说明对底质有一定的选择。

⑨ 藻类与珊瑚礁的关系。虫黄藻与造礁珊瑚共生,它吸收造礁珊瑚排出的 CO2,为珊瑚虫提供钙质,形成骨骼中甲壳质(几丁质)的有机成分,它们构成一个相互依存的生态系统。红藻中的珊瑚藻是完全钙化藻,可形成层状骨架,参与造礁。藻屑是珊瑚礁中常见的组分,一般占20~50%。藻类还可粘结礁骨架和生物屑,并有富镁作用,形成高镁方解石。但钻孔藻(Bringalgal)在珊瑚礁中起破坏作用。 42、岸礁、堡礁和环礁各有什么特点?

① 岸礁:礁体附着于大陆或岛屿的海岸生长,呈带状分布,通常淹没于水面之下,有时也可露出水面,亦称裙礁或边缘礁。

② 堡礁:离岸较远,呈断续的条带状平行海岸发育,有如长堤环抱海岸,故又称堤礁。礁体与海岸之间的水域形成泻湖环境。

③ 环礁:平面上呈环形,剖面上呈碗状,中央为礁湖,四周有缺口与外海水沟通,常是大洋中优良的避风港。

43、什么是锰结核?其分布特征和成因。P261,p262,p265

锰结核是一种富含多金属元素,主要由铁锰氧化物和氢氧化合物组成的黑色“球状”沉积物团块。其中除含有多量的铁、锰,还富含铜、镍、钴、铅等金属元素,含量一般大于1%,成为仅次于海底石油的总要海洋矿产资源。

主要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深海洋底,以太平洋深海区分布最广,我国南海海盆也有发现。就水深而言,通常分布在海洋碳酸盐补偿深度(CCD)以下。

成因:

1、火山成因机制 2、胶体化学沉淀机制 3、岩石风化成因机制 4、沉积物成岩机制 5、生物成矿作用机制

6、生物——化学二元成矿机制

7、海底热液作用成因机制

44、何谓海底热液矿床?其研究意义。P270,p271

海底热液矿床是指由海底热液成矿作用或海底热液喷泉形成的多金属软泥和块状硫化物矿床,它富含Cu,Pb,Zn,Au,Ag,Mn,Fe等多种金属元素,产于水深1500~3000m之高热流区的洋中脊、海底裂谷带和弧后边缘海盆的构造带内。

研究意义:为研究大陆上的金属硫化物矿床的热液成因和沉积成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使人们对热液矿床的成因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

45、简述威尔逊旋回。P231-p233

威尔逊提出的大洋盆地演化分为六个阶段,从早到晚依次为:胚胎阶段、幼年阶段、成年阶段、衰退阶段、终了阶段、遗痕阶段。并对各阶段的主要运动、特征形态、典型火成岩、典型沉积和变质作用做了表述。

前三个阶段表征了大洋盆地的形成和张开,后三个标示了大洋盆地的收缩和关闭。 1、 胚胎阶段:在陆壳基础上因拉张开裂形成大陆裂谷,尚未形成海洋环境。如现代的东非

裂谷。

2、 幼年阶段:当大陆在拉张作用下完全裂开,裂谷增宽,深陷的谷底涌进海水时,便成幼

年海洋。如红海。

3、 成年阶段:幼年海洋进一步张开,两侧大陆愈益分离,逐渐形成宏伟的洋中脊山系和开

阔的深海平原,其两侧发育有被动大陆边缘,大洋的发展进入成年期。如大西洋。 4、 衰退阶段:大洋不断张开,大洋边缘离开中脊的距离越来越远,岩石圈不断冷却变重并

同时下陷,;同时由于被动大陆边缘上接受了巨厚沉积物,地壳均衡作用就会使洋缘的岩石圈遭到显著沉陷。至一定阶段,洋缘的岩石圈终于在挤压作用下破裂,大洋一侧岩石圈下沉、潜没于另一侧之下,随即出现了洋缘的海沟和板块俯冲带,被动大陆边缘于是转化成为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当板块俯冲作用占优势,即海洋在海沟的消减量大于中脊处的新生量时,大洋盆地的演化就进入衰退期。如太平洋

5、 终了阶段:现代地中海(主要东部)为古地中海收缩后的残余海洋,其内不见活动的洋

中脊,海盆相当窄小 ,标志着大洋盆地演化到了终了阶段。

遗痕(地缝合线)阶段:终了阶段的残余海洋继续收缩,当洋壳俯冲殆尽,洋盆闭合消逝,海水全部退出之时,洋盆演化便进入了遗痕阶段。

45、简述威尔逊旋回。P231-p233

威尔逊提出的大洋盆地演化分为六个阶段,从早到晚依次为:胚胎阶段、幼年阶段、成年阶段、衰退阶段、终了阶段、遗痕阶段。并对各阶段的主要运动、特征形态、典型火成岩、典型沉积和变质作用做了表述。

前三个阶段表征了大洋盆地的形成和张开,后三个标示了大洋盆地的收缩和关闭。 1、 胚胎阶段:在陆壳基础上因拉张开裂形成大陆裂谷,尚未形成海洋环境。如现代的东非

裂谷。

2、 幼年阶段:当大陆在拉张作用下完全裂开,裂谷增宽,深陷的谷底涌进海水时,便成幼

年海洋。如红海。

3、 成年阶段:幼年海洋进一步张开,两侧大陆愈益分离,逐渐形成宏伟的洋中脊山系和开

阔的深海平原,其两侧发育有被动大陆边缘,大洋的发展进入成年期。如大西洋。 4、 衰退阶段:大洋不断张开,大洋边缘离开中脊的距离越来越远,岩石圈不断冷却变重并

同时下陷,;同时由于被动大陆边缘上接受了巨厚沉积物,地壳均衡作用就会使洋缘的岩石圈遭到显著沉陷。至一定阶段,洋缘的岩石圈终于在挤压作用下破裂,大洋一侧岩石圈下沉、潜没于另一侧之下,随即出现了洋缘的海沟和板块俯冲带,被动大陆边缘于是转化成为岛弧或活动大陆边缘。当板块俯冲作用占优势,即海洋在海沟的消减量大于中脊处的新生量时,大洋盆地的演化就进入衰退期。如太平洋

5、 终了阶段:现代地中海(主要东部)为古地中海收缩后的残余海洋,其内不见活动的洋

中脊,海盆相当窄小 ,标志着大洋盆地演化到了终了阶段。

遗痕(地缝合线)阶段:终了阶段的残余海洋继续收缩,当洋壳俯冲殆尽,洋盆闭合消逝,海水全部退出之时,洋盆演化便进入了遗痕阶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pd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