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教案设计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2-03 08:4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4 《驿路梨花》教案设计

侣俸中学 陶鸿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清文章的记叙顺序,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2.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和作用,理解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以“我和老余”的行踪为序,理清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分析小说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发生的两次误会、三次悬念,理解“设疑—释疑—引出新悬念”的巧妙构思及作用效果。

2.引导学生略读课文,勾画出描写“梨花”的相关内容。再细读课文,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思考“梨花”在特定语境中的作用。从字面意思、深层含义、象征意义方面,分析、理解、品味用“驿路梨花”做标题的妙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可贵,发扬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 ,争做文明人。 教学重点:1.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物的写作方法。 2.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1. 景物描写在写人叙事过程中的作用。

2. 学习以花喻人,寓人于花的象征手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总第

45课时)

教学要点:1. 作者简介,字词检查

2. 课文听读,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一、趣味导入,作者简介

我国西南边睡是块神奇而美丽的地方。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小说《驿路梨花》,讲述的就是西南少数民族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读完它,你会被那里的山水、人物所感染,你一定会深深地爱上它。

出示:梨花图片。

彭荆风生平简介 主要作品

彭荆风,随军进驻云南。作品大多描写边疆战斗生活和少数民族风俗人情,具有鲜明的边疆特色。其中短篇小说《芦笙吹响的时候》被列为西南地区1954年优秀小说。短篇小说集《驿路梨花》中的同名小说,写一个纯洁少女的服务献身精神。中篇小说《蛮帅部落的后代》、短篇小说《今夜月色好》、报告文学《覆盖再覆盖》均在全国获奖。1962年写的反映苦聪人翻身解放的长篇小说《鹿街草》。

二、预习测评

1、给下列加点(线)的字注音。

驿(yì)路 陡峭(dǒu qiào) 露宿(lù sù) 竹篾(mia) 简陋(l?u) 撵(niǎn)走 肩扛(káng) 悠(yōu)闲 麂(jǐ)子 恍惚(huǎng hū) 修葺(qì) 晶莹(jīng yíng) 折损(zh? sǔn) 香气四溢(yì) 2、释词或写词。 (1)〔修葺〕修理(建筑物)。葺,修理、修建。 (2)恍惚:看得不清楚,不真切。 (3)折损:因过分尊敬使人承受不起。

(4)香气四溢:香香的气味四处飘溢。亦指良好的情操为很多人知道,美名传播很远。 3、小知识:助词(二)

动态组词包括“着”“了”“过”,附着在动词的后边,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其中“着”表示动作、

1

行为在进行或持续中,“了”表示已经完成或实现,“过”表示曾经发生过。例如: (1) 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2) 吃了用了人家的东西,不说清楚还行?(彭荆风《驿路梨花》) (3) 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语气组词主要包括“了”“嘛”“啦”“吗”“呢”“吧”“啊”等,放在句子末尾,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或感叹等语气。例如: (1) 他说,住那儿多年了。(杨绛《老王》)

(2)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杨绛《老王》) (3)山,好大的山啊!(彭荆风《驿路梨花》) 三、课文听读

彭荆风《驿路梨花》mp3音频朗读 《驿路梨花》演读

四、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一)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 2、“梨花” 有何含义,并说说文中几次出现对全篇结构的作用,用“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什么妙处?

导学反思:

第二课时 (总第

46课时)

教学要点:1. 理情节:两次误会、三个悬念。

2. 析人物:茅屋的小主人是谁?人物描写角度。 四、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二)班内展示,交流成果 1、谁是小茅屋的主人呢?

2、 “梨花” 有何含义,并说说文中几次出现对全篇结构的作用,用“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什么妙处?

五、师生互动,讲解质疑

(一)理情节

1、快速阅读课文,梳理情节顺序 (1)阅读方法:做到“两动”,“四不”。“两动”是动眼,动脑;“四不”是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视。在规定的有限时间内,概括故事情节。

(2)整体理解课文。 按课文顺序复述课文。 (3)本文以什么为线索?

“我”和老余一早一晚的见闻。 (4)本文以什么顺序记叙的?

从全文整体结构看,全文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采用的是顺叙,其中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解放军盖茅屋,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又是插叙。这样一来,就使文字节省而容量较大。

2、情节特色:

(1)两次误会、三个悬念

第一个悬念: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第一次误会:以为前来送米的瑶族老人是小茅屋的主人。

2

第二个悬念:瑶族老人不是主人,那“主人家是谁”呢?

第二次误会:瑶族老人说,他从一个赶马人哪里打听到是一个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

第三个悬念:解放军战士为什么盖房子呢?

悬念一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是他(瑶族老人)?是她(哈尼小姑娘)?初误会再误会解误会悬念二到底谁是房子的主人呢?悬念三是他们(小屋的建造和照料者)?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 (2)本文构思巧妙,层层设置悬念和误会的表达效果:

通过悬念和误会的安排和展开,使文章波澜起伏、扣人心弦,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回答时,应结合课文内容来谈。

十几年前解放军过夜盖小茅屋哈尼姑娘梨花照料小茅屋妹妹接替姐姐照料小茅屋瑶族老人借住并送米按照小茅屋的建造,照料顺序怎样?“我们”路过住宿 3、事情的原委:

解放军战士为了方便过路人,学习雷锋精神建造了小茅屋;梨花姑娘受感动,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帮助过路人,一直照料着小茅屋;梨花姑娘出嫁后,她的妹妹就接着照顾小茅屋;瑶族老人、“我” 、老余等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照料小茅屋。他们都是小茅屋的主人。

4、文章结构安排的好处: (1)省文字,容量较大; (2)悬念层叠,波澜起伏。

3

插叙5插叙3梨花姑娘出嫁后妹妹接着照料小茅屋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4插叙十几年前解放军路过建小茅屋“我们”路过1住宿,修屋瑶族老人借住2照看小茅屋 (二)析人物

1、文中出现哪些人物:“我”和老余、瑶族老人、梨花妹妹等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梨花。 2、快速阅读课文,填写下面表格。 出现次序 1 人物 所做好事 做好事的时间 十年后的一天早上 “我”和老余 投宿、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瑶族老人 梨花妹妹 (解放军) (梨花) 专门送粮食 照料小茅屋 盖小茅屋 照料小茅屋 2 3 4 5 前一天晚上 前几年姐姐出嫁后 十多年前 解放军盖小屋后、出嫁前

3、茅屋的小主人是谁?

1、我、老余,见到小茅屋。茅屋主人是谁不是他。瑶族老人是专门运粮食的。主人是他??? 4

对门山头上有个叫梨花的小姑娘,茅屋可能是她的!喂!你们谁是梨花啊?茅屋定是你们的啦? 错啦!茅屋不是我们修的! 是他们修的小茅屋呀! 这才是梨花!可你见不着喔!她出嫁了 茅屋的小主人是谁?

“我”和老余:在大山深处的梨树林边,发现了小茅屋;在小茅屋受到照料,得到了食宿帮助;第二天和瑶族老人一起为小茅屋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在小茅屋中得到照料,很感激;专门到小茅屋送粮食,方便路人;和“我” 、老余一起修葺小茅屋。

梨花妹妹等哈尼小姑娘:照料小茅屋。

解放军战士:向雷锋同志学习,为方便过路人,建造小茅屋。 梨花:被解放军战士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动,照料小茅屋。

解放军盖小屋,梨花和妹妹照料小屋,过路者也为小屋做贡献,小屋不属于某个特定的人所有,它属于共同建设小屋的人们。从这个意义上讲,建造者解放军、照料者梨花和梨花妹妹、瑶族老人、“我”和老余等都是小屋的主人。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ot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