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湖北省孝感高中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带解析)

更新时间:2023-10-21 09: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百强校】2015-2016学年湖北省孝感高中高二下期末地理试卷(带

解析)

一、选择题

下图是经纬网图层和中国著名山脉图层的叠加图,图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四个小黑点为中国领土四至点(最东、最西、最北、最南)。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经纬网的经线间距为 A.3° B.5° C.8° D.10° 2.有关图中山脉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山脉为平原与高原地形区分界线的山脉 B.②北侧山脉为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地理界限 C.③左侧山脉南北延绵大约1000km

D.④北侧山脉为珠江水系和闽江水系的分界线 【答案】 1.B 2.B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中国领土最南端在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中国领土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图示最南端最北端与间隔10格,故判断纬线的间隔约为5°。

2.①山脉为天山,是南疆与北疆的分界线,以北为准噶尔盆地,以南为塔里木盆地;②为秦岭,是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地理界限;③山脉为太行山,有上题可知,纬线间隔为5°,距离为5×111=555km;④为南岭,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分水岭。故答案选B项。 【考点定位】我国的疆域、距离的计算、山脉的地理意义。

【名师点睛】该题以经纬网为背景对相关知识进行考查,(1)经纬网的间隔距离计算需要

掌握我国的四至点和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的方法。(2)掌握我国主要的山脉和地形区即可。 (总结)我国疆域的四至点:

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北纬53度多。 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北纬4度附近。

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东经135度多。

西;新疆帕米尔高原新疆乌恰县,具体地点大约在北纬39度15分、东经73度33分。 南北约5500km;东西约5200km。

下图表示我国某地某日观测记录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日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该日日期及天气状况可能是 A.3月12日晴朗 B.6月20日晴朗 C.7月5日多云 D.9月22日多云 4.该地可能位于

A.南沙群岛 B.大兴安岭 C.祁连山地 D.帕米尔高原 【答案】 3.C 4.C 【解析】 试题分析:

3.由图可知,地面从北京时间6时左右开始接受太阳辐射,即6时左右日出,大约21时地面得不到太阳辐射,即大约21时日落,因此该地昼长约为15小时,因此该日日期应为6月20日或7月5日;该地若为晴朗的天气,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当地正午时最多,但图中显示在北京时间13时左右出现下降,应是受多云天气的影响。故结合答案该题选C项。本题主要考查昼夜长短的变化、天气系统的判断、大气的受热过程,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大。 4.北京时间13时15分时,当地为正午,由此可计算出当地的经度约为120°E-(13:15-12:00)×15°/小时≈101°E,可能位于祁连山地,因此C项正确。大兴安岭在120°E左右,南沙群岛在110°E-120°E之间,帕米尔高原在73°E左右,A、B,D项均不符合题意。本题主要考查时间计算和区域定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考点定位】昼夜长短的变化、天气变化、区域定位。

【名师点睛】该题以某地太阳辐射日变化的图示为背景材料,考查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昼夜长短的变化、及根据时间推断地理位置的能力。(1)根据该地太阳辐射日变化曲线图,可推断出该地日照时长将近15小时即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北半球,而若当地天气晴朗,则太阳辐射应以当地正午为最高点呈对称分布(下午略大于上午)但在北京13时出现一波谷,应该受多云天气影响;(2)根据当地昼长将近15时,推出当地日出时间为12-15/2=4:30左右,后根据时差1.5小时推出其经度约为97.5°E,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2016年06月01日,一则新闻题目引人注目:“武汉城区:一片汪洋 城区内开启看海模式”(如下图)。有网友调侃,“六一儿童节变成了泼水节”、“今天在光谷,开船才是最好的出行方式”。早在2011年夏季,“到武汉来看海”就成为网络流行语。近年来,武汉逢雨必涝,主城区渍水严重,严重影响市民出行。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关于近年来武汉城市内涝原因的说法,表述错误的是

A.夏季降水量大且集中,水位急升,尤其在三伏天最易发生内涝 B.地势低平,地表硬化面积大、绿地少,下渗少,排水不畅 C.城市化建设大面积填埋湖泊,湖泊减少,湖泊调蓄功能减弱 D.城市规划缺乏远见,排水管网建设落后 6.关于防治武汉城市内涝的建议,可行的是 ①城市路面建设推广使用渗水砖 ②增加绿地面积 ③加强排水系统建设

④将湖区附近建成区建筑物及设施等拆移,退建还湖,同时市郊实行退田还湖 ⑤多备船只,以便于洪涝时出行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②③④ 【答案】 5.A 6.A 【解析】 试题分析:

5.武汉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份进入雨季,降水量大且集中,伏季多受副高影响形成伏旱,A项错;热岛效应加剧城市极端气候;湖泊减少,湖泊调蓄功能减弱;地势低平,地表硬化(面积大)、绿地少,下渗少,排水不畅(或城市规划缺乏远见,城市防洪不符合水循环原理),导致城市内涝,BCD三项正确,故答案选A项。

6.防治武汉城市内涝要从实际原因出发,可以对城市路面建设推广使用渗水砖 、增加绿地面积、加强排水系统建设,还可以平垸行洪,但市郊实行退田还湖就不合适,故答案选A项。 【考点定位】城市内涝的原因和措施。 【知识拓展】下面是关于城市内涝的相关知识: (一)城市内涝的成因:

(1)极端超标暴雨频发:集中的超标暴雨是导致内涝的主要因素。“城市热岛效应“城市雨岛效应”;

(2)城市盲目扩张, 水面率下降,地表径流不断增大:

城市建设的扩张, 使原本具有自然蓄水调洪错峰功能的洼地、山塘、湖泊、水库等被人为地填筑破坏或填为它用, 降低了雨水的调蓄分流功能。而且比表汇流时间变短,峰现时刻提前,峰值变大。

(3)城市排水管网的问题:

城市规划赶不上城市化步伐,城市雨水污水管道错接严重,设计标准偏低,而且水利部门排涝标准和市政部门排水标准不匹配。 (4)潮水顶托:

城市河道过度追求大水面、高水位, 闸坝增加, 内水外排不畅。河道和城市排水系统的高程衔接问题突出。

(5)市民不文明的习惯:

市民不文明的习惯也会导致周围排水管道堵塞, 这主要是指一些人为图方便,将垃圾或者工地废渣土倒入排水管网, 造成管网的人为堵塞。 (6)城市建设及管理的缺陷

政府普遍重地上,轻地下,正因为如此, 这些重要的民生设施往往会被各级政府忽视。 (二)如何防治城市内涝:

1.整治河道:采取挖、扩、分等综合措施整治河道;

2.改造地下管网:如适当扩大管径,解决雨、污分流问题; 3.增加排涝设施:如建排涝挡潮闸、排涝泵站;

4.增加调蓄能力:如修建蓄水池、调蓄湖等; 5.增加渗透能力:如铺设透水路面,下凹式绿地等; 读我国某地气候统计图,回答下列各题。

7.该地最可能位于

A.云贵高原 B.河西走廊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东北平原 8.下列关于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被为亚热带落叶阔叶林 B.喀斯特地貌广布,滑坡频发 C.昼夜温差较大,光照充足 D.地表呈现千沟万壑的景观 【答案】 7.B 8.C 【解析】 试题分析:

7.读图可知,该地最冷月均温在0度以下,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冬季温度在0℃以上;排除A、C,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说明该地降水少,蒸发旺盛,该地较为干旱;东北地区是与湿润半湿润地区,排除D,故选B。

8.由上题分析得知,该地为河西走廊,位于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植被为温带荒漠,多为风力地貌,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地区,AB错。由于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C对。地表呈现千沟万壑是黄土高原的流水地貌,故D错。 【考点定位】区域气候特征的判断。

【名师点睛】该题以某地气候统计图为背景对区域的特征进行考查,掌握我国各地的气候特征和气候因素的特征,以及利用整体性来分析问题的能力是解题的关键。读图可知,该地最冷月气温在 0 ℃以下,年降水量不超过 100 毫米,而蒸发量大 大超过降水量,相对湿度基本在 50%以下,这些特征符合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晴天多,故昼夜温差较大,光照充足。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经过课外调查得到某一河流各月平均径流数据,绘制成右图(图中数字表示月份,同心圆数值自内向外增大)。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op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