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一体化小论文

更新时间:2024-03-27 04: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结课论文

题目:区域经济一体化 学院:商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1102 学生:杜立静

学号:2011010273

指导老师:_________

区域经济一体化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蓬莱,265600)

摘要:区域经济一体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流。一个国家要想强大,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加大开放水平,积极加入到全球协作的队伍中。本文根据学术界对经济一体化的研究现状,从经济一体化的内涵、发展和中国现在研究的主要内容出发,对经济一体化的典型实践与推进策略以及基本趋势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需要进一步加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及未来主要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简短述评。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世界贸易组织;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

第一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及内涵

1.1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剖析

区域经济一体化并不是二战之后的新现象,他的萌芽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美国学者D.A.斯奈德在《国际经济学导论》中提出,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建立可以称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历史原型”,战后才发展出比它结合程度或

[1]

高或低的其他类型。

20世纪40年代后期—50年代,区域经济一体化初创阶段。欧共体是第一个按照市场经济原则运行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

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区域经济一体化蓬勃发展阶段。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南南型一体化组织、赤道关税同盟等一体化组织相继建立。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到今天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热潮波及全球.

1.2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内涵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解释不同。荷兰经济学家简.丁伯根认为:经济一体化就是将有关阻碍经济最有效运行的人为因素加以消除,通过相互

[2]

协作与统一,创造最适宜的经济结构。

美国经济学家林德特和金德尔伯格认为:经济一体化可以指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体化和生产要素的移动以及成员体之间的自由贸易。一体化是通过共同的商品市场、共同

[3]

的生产要素市场和两者结合,达到生产要素价格的均等。结合国内外学者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分析,笔者认为: 指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 ,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相互间通过契约和协定, 在区域内逐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 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

第二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2.1 特惠关税区

特殊关税区又叫优惠贸易安排,这是区域经济一体化最松散和最低级的一种形式,成员国间通过协定方式对全部商品或部分商品规定其特别的优惠关税。比如:东南亚国家联盟。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ASEAN)。东盟的前身是由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组成,在1961年7月31日在三国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部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

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东盟成为具有政府性、区域性、国际性的国家组织。

东盟的宗旨和目标是本着平等与合作精神,共同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为建立一个繁荣、和平的东南亚国家共同体奠定基础,以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2.2 自由贸易区 取消各国之间的贸易限制在一体化组织内部实行商品免税流通但各自保持对成员国以外国家的独立的关税壁垒。比如:1992年成立的北美自由贸易区,西共体。 北美自由贸易区在1994年1月1日正式启动。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一体化集团。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宗旨是:消除贸易壁垒,创造公平竞争的条件,增加投资机会,对知识产权提出适当的保护,建立执行协定、解决争端的有效程序以及促进三边地区的

[4]

和多边的合作。

北美自由贸易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贸易自由化 (2)、投资自由化

(3)、构建组织结构,确保协定实施。 (4)、制定贸易争端机制。

2.3 关税同盟

指成员国间完全取消关税和其他壁垒,并对非同盟国家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而缔结的同盟。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成员国之间的商品贸易和限制非成员国的商品进口。如欧洲经济共同体。

1967年起欧共体对外实行统一的关税率。1968年 7 月 1 日起成员国之间取消商品的关税和限额,建立关税同盟。1973年,欧共体实现了统一的外贸政策。

2.4 共同市场

除了取消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对外实行统一的关税外,还要取消对生产要素流动的一切限制。如1993年后的欧盟。 1986年5月当时的12个成员国首脑签署《欧洲一体化文件》,规定1992年12月31日正式实行成员国之间的商品、资本、劳务和人员的自由流动,从 而建成欧洲统一大市场。

2.5 经济同盟

在成员国间,不但商品与生产要素可以完全自由流动,而且要求成员国制定和执行共同的国内经济政策(包括货币、财政政策)及共同的社会政策,并形成一个庞大的经济实体。如:欧洲联盟。

欧洲联盟最早是由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于1957年3月签订《罗马条约》,最早称为欧洲共同体。目标:避免欧洲的冲突、流血事件和破坏事件的发生,维护欧洲的和平与发展,实现经济一体化,向政治联盟迈进。1995年,成员国扩大到15个。2004年,加入10个中东欧国家。2007年,成员国27个。2013年,克罗地亚也加入。

1991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动,2002年投入流通领域。欧元启动后受到工商界的欢迎,其使用范围逐步扩大,

[5]

并逐步得到去哦机金融市场的认可。

2.6完全经济一体化

完全经济一体化又称政治同盟,它不仅要求各成员国在经济上取消国界,实行统一的经济政策,而且还要求在

政治上有共同的权力机构,拥有各国政府授予全权的中央

议会及其执行机构。是经济一体化最高形式。至今未实现。

第三章、中国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

3.1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

中国在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部长级会议与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2年在俄罗斯举行的第二十次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正式宣布中方已经决定主办2014年的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13年10月8日,北京市政府外事办公室主任赵会民在印尼巴厘岛介绍了会议筹备情况,峰会地点在北京怀柔雁栖湖。

3.2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

2002年,中国与顶面双方正式签署《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之间的合作正式开始。到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东盟对中国的出口增长48%,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增长55%,对东盟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贡献分别达到0.9%和

0.3%,未来将为中国和东盟商界创造无穷商机和广阔前景。

3.3 中国与WTO

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也成为国际大国。中国加入WTO的意义: (1)、有利于中国更快更好的融入国际社会。 (2)、有利于维护我国基本经济意义。 (3)、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4)、有利于扩大出口,引进外资。

(5)、有利于我国企业的竞争意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6)、有利于促进就业,增加GDP。

3.4 上海自由贸易区

上海自贸区是我国政府在上海设立的贸易园区,实行政府职能转变、金融制度、贸易服务、外商投资和税收政策等多项改革措施,并将大力推动上海市转口、离岸业务的发展。逐步培养中国走向国际的优势,拓展经济增长空间。

第四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一)积极作用

第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内部贸易的发展。 第二,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个成员国之间的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生产。

第三,区域经济一体化有利于各成员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 (二)消极作用

形成对外壁垒,导致国际竞争加剧。 形成区域化组织间竞争加剧。 对国家主权造成挑战。

第五章、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5.1遵循现有 发展轨迹

第一,现存的区域经济组织的深化。 第二,现存的区域经济组织的扩展 。 第三,订立新的区域贸易协定。

5.1 可能存在发展速度较快的问题 (1)欧洲一体化的发展。

(2)美国立场的转变 。

(3)加拿大在区域一体化上的活跃 。 (4)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的改变。

第六章、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机遇 (一)贸易收益

参与区域一体化有利于改善一个的贸易条件,运用计量手段分析了出口到巴西的商品价格出现了显著下降,群殴原因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后,区域内竞争日益激烈,促进出口到该地区的厂商降低价格,给参与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国家带来了贸易条件的改善,使他提升们获得相应的

[6]

福利。

(二)、增长效应

经济增长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资本、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投入量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二是由于制度变革、技术进步等要素使用效率、带来更高的要素生产率,从而使相同要素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 (三)、其他效益

①增加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为我国争取公平的贸易环境。 ②实现能源战略,为我国经济平稳发展提供保障。 ③增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获得安全保障。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各国之间的交流协作就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也在不断的迈进。虽然其中存在机遇也有挑战,但总是对经济发展的利大于弊,我们国家应该抓住经济一体化的机遇,积极对外发展,提高国际地位,是我国变得越来越强大。

参考文献:

[1] 世界经济百科全书]J].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259—260.

[2]赵儒煜,尹小平.国际经济理论问题探索[C].吉林大学出版社,1995,(4):97

[3]国际经济学[J].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3):191—204

[4]白洪声,张喜平,国际贸易理论与实物[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8)156

[5]宫占奎,陈建国,佟家栋.区域经济组织研究—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20-29

[6]张彬.区域经济一体化比较研究[J]人民出版社,2010.(7):292—29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o9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