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皇帝宗庙祭祀乐舞制度考述_王柏中

更新时间:2023-06-10 14:1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年月卷第期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综合版

,

汉代皇帝宗庙祭祀乐舞制度考述王柏中祭祀乐舞是在宗教祭祀活动中用以勾通人神并表达对神灵虔诚信仰的宗教歌舞之后,。

降神之乐也节,

皇帝人庙门、

,

奏。

《永至》

,

以为行步之,

在原始宗教稀生

犹古,

《采莽》《肆夏》也

乾豆上,

《登歌》,

,

祭祀乐舞就成为宗教祭祀活动中表达宗教情,

独上歌

不以管弦乱人声。

,

欲在位者遍闻之下奏坐定,,

犹古,

感的一种重要方式正因为如此恩格斯在述及印第安人原始部落的宗教仪式时说,

《清庙》之歌也。

《登歌》再终

《休成》之乐

各部落各有其正规,,。

美神明既飨也皇帝就酒东厢乐,

,

奏《永安》之贯穿了对神灵,

的节日和一定的崇拜形式即舞蹈和竞技舞蹈尤其

美礼已成也、

这套降神祭祀乐。

是一切宗教祭典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

降迎、

祭飨的全过程。

其中,

,

《嘉至》乐是降神乐舞

早在周代就已经具有了相当完整的,

它的演奏是为了招至神灵的开始《尔雅

同时也标志着祭祀活动,

祭祀乐舞制度汉代的祭祀乐舞制度就是对周秦两

释宫》《疏》日,

室中谓之时堂上谓之行,

,

代祭祀乐舞制度的绍续创新发展,

并且在此基础之上又有所。

堂下谓之步奔。

,

门外谓之趋“

中庭谓之走

,

大路谓之。

对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以后诸代祭祀乐舞因此无论是从宗,

邢是

案此经所释为祭祀之礼,。

制度的莫定均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表明古代宗庙祭祀时在宗庙内外的不同场合对祭祀者的步伐频率有相应的礼仪规定大体说来由外,,

教礼仪制度还是从音乐史的角度看

深入研究汉代,

祭祀乐舞制度都不无意义然东汉时期崇,

及内虽,

由堂下至堂上祭祀者的步伐是趋于缓慢的,。

,

宗庙祭祀是汉代皇帝祖先祭祀的主要方式,

由内及外则恰与之相反降神祭祀乐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用来节奏祭祀者步伐频率的徐疾使之合乎于祭祀礼仪的要求由此可知,,。

由于陵寝祭祀的兴起使其在祖先祭祀,

,

系统中的地位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即所谓,

陵之、

,

用作行步之节的、

庙之杀也。

’,

但这并没有影

响其在国家祀典中仍与天地。

《永至》乐正是起到节秦皇帝在宗庙堂下

堂上步伐,

的地位

宗庙作为王朝世袭统治的象征,

频率的作用使之缓而有别并借以衬托出祭祀活动的庄重气氛。

社租并称

在国家祀典中居于重要地位两汉时期,

,

登歌

与《嘉至》《永至》不同,

统治者对于有关皇帝宗庙祭祀的各项制度都无不予以高度重视

是某一个乐舞的名称定的表演方式“,,。

而是宗庙祭献乐舞的一种固

这是包括宗庙祭祀乐舞在内的各项宗、

《周礼。

春官”

大师》郑司农注说“”

庙祭祀制度制订

实施

乃至进一步完善的有力保“

登歌歌者在堂也即登堂而歌,

这正道出了登歌的主要特登歌是为了赞美祖先神明的“”。

”证为了在宗庙祭祀活动中营造出如有神在的神

秘肃穆的氛围并配合祭祀活动的进行为了赞美皇帝祖先的功德及为了更加有助于体现出祭祀者“

,

功德而作隋唐以前的历代宗庙乐舞中都有登歌只不过针对于具体的祭祀对象,

,

制订有不同的演奏

内心之于皇帝祖先神灵的敬畏虔诚的宗教情感,,

,

内容

《休成》和《永安》乐,

,

分别于献飨完毕和礼

代皇帝宗庙乐舞在编排设计上较前代更为细致绵密形式也更为繁富试依其演奏的顺序考述如次

神仪式结束时演奏

用以表明神灵对献食的欲享和、

祭祀者

皇帝

对祖先孝敬的圆满成功

一。

降神祭祀乐,

二,

食举乐,,

宗庙的降神祭祀乐

是用来降神迎神和祭祀飨“。

汉代皇帝宗庙祭祀有食举乐《宋书

乐志》说《鹿鸣》,

神的宗教乐舞汉代的降神祭祀乐是西汉草创之初由叔孙通主持在秦乐的基础上制订的《汉书志》记载此事,

章帝元和二年。

,

宗庙乐三年,,

,

故事

,

食举有,

礼乐

《承元气》二曲

自作诗四篇”

一日《思齐皇,

高祖

刘邦,

,

叔孙通因秦,

姚》二日,

,

《六麒麟》

三日《竭肃雍》四日《阶叱

乐人制宗庙乐

大祝迎神于庙门奏《嘉至》犹古

根》合前六曲为宗庙食举

宗庙食举乐源于天子的食礼有乐,

古代的帝王食必,,

依据皇帝生前的行事对于功德卓著者本着祖有功而宗有

德天下”

,

即所谓。

古者天子食饮必顺四时五味故有当是在宗庙,

,

的标准议上,

祖,,

之号

西汉,

食举之乐咽汉代皇帝宗庙的食举乐,

的开国皇帝刘帮因起细微拨乱世反之正为汉太祖,

平定,

祭神献飨礼毕皇帝就酒东厢与宗室助祭者及执”

,

功最高,

故庙号为太祖,

事臣僚聚宴时所奏之乐上述食举六曲中姚》、

《思齐皇

文帝因通关梁不异远方除诽谤去肉刑

《六麒麟》《竭肃雍》和《阶叱根》为章帝时新

赏赐长老收恤孤独,

,

以遂群生

减嗜欲不受献,

,

做之乐

《承元气》为西汉旧鹿鸣》和《

,

其中。

罪人不努

,

不诛无罪,,,

,

不私其利也……德厚体天地。

,

哎鹿鸣》篇章在《诗

小雅》是沿传下来的周代雅乐、

,

利泽施四海武帝遁犷平氏,

而庙号日太宗,

三舞其执干戚,

文舞与武舞

,

因躬履仁义

选明将讨不服匈奴远,,,

文舞与武舞是汉代皇帝宗庙最主要的礼仪乐“

,

昆明,,

南越,

百蛮向风,。

,

款塞来降,,

与武的主题主要是通过舞具的不同”。

建太学修郊祀定正朔协音律封泰山塞宣房……功德茂盛”

而表现出来的。、

文舞舞人执羽,

,

或羽旎,

武舞

,

而庙名世宗“,

光武帝刘秀因受命中兴拨乱反正

,

,

,

修建三

关于文武舞在宗庙乐舞中的演奏次序史书中没有明确的记述但也并非是不可考究在东汉的上,。

雍祖

,

肃修典祀

,

功德巍巍

比隆前代,,

,

而庙名世

陵礼仪中皇帝及群臣渴神坐之后常乐奏食举“,

,

,

太官上食太,。

对于没有宏伟功绩的皇帝其庙称以溢如惠帝

,

舞。

《文始》。

《五行》之舞,

’,

其中,

庙景帝庙昭帝庙成帝庙等祖宗庙不仅在称号上与一般帝庙有别,

《文始》舞执羽’,

’,

《五行》舞,

……

执干戚而《五。

,

在祭祀礼仪的等级规格上也不,,,

衣有五行之色

由此可知,

《文始》为文舞

尽相同体现在宗庙乐舞方面就是祖宗庙中除了演

行》是武舞《隋书

且知这两种舞在食举乐之后演秦,

据,

奏诸庙共有的乐舞外还有各自的特设乐舞如高祖庙有《武德》文帝太宗庙有《昭德

》武帝世宗庙有,

音乐志》在南朝梁的宗庙乐舞中,。

食举奏,

,

《需雅》《大观》”

撤撰奏《雍雅》武舞奏《大壮》文舞奏可见文武乐舞的演奏次序也是排在食举晋太常贺循说,、

《盛德》,

,

光武帝世祖庙有《武德》其中,

《武德》舞。

者高祖四年作以象天下乐己行武以除乱也

’,

乐之后,

魏氏增损汉乐。

,

以为一代。

康说

《武德》者。

,

其舞人执干戚、

’,

可见高祖庙“

之礼未审大晋乐名所以为异遭离丧乱旧典不存,,。

,

《武德》舞是武舞

又《汉书

礼乐志》说,

孝景采

然此诸乐和之以钟律文之以五声咏之于歌辞陈之于舞列宫悬在庭琴瑟在堂八音迭奏雅乐并,

《武德》舞以为《昭德》……至孝宣

采《昭德》舞。

,

,

为《盛德》

’,

而世祖庙的特设乐舞不仅直接源出高,

作登歌下管各有常咏周人之旧也依仿此礼,

,

,

,

自汉氏以来但却指出了。

祖庙书“

《武德》舞

更是连其名称也加以袭用《东观书》说“。

《续汉

自造新诗而已

祭祀志下》注引,

永平三年八月……依书《文,

这里虽没有直接述及乐舞的编次问题书

,

丁卯‘

公卿奏议世祖庙登歌八借舞名东平王苍议,、

历代乐舞具有相对固定的演奏程式这一特点从《隋的记载看音乐志》。

……世祖庙乐名宜日《大武》之舞、、

,

南朝乐舞与周汉魏晋之乐都、

始》《五行》《武德》《昭真修》之舞节,,。

损益前后,

是一脉沿传的因此上述两例中食举乐与文武舞演奏顺序的一致绝不是偶合而只能说明这是汉晋,

,

之宜六十四节为舞曲副八份之数十月蒸祭始御、。

,

用其《五行》之舞如故进《文始》《武德》舞歌诗日

南朝乐舞演奏的一般次序由此我们推断汉代皇帝宗庙的文、

诏书日进《武德》之舞如故

按《东观

武舞也在食举乐之后演奏,,

汉纪》对世祖庙乐舞的这段记述前后矛盾可见必有,

文舞与武舞作为祭祀礼仪乐舞、

其作用主要是,

传抄之误

清人钱大听对此做了订正。

,

收在王先谦,,

歌颂祖先的文治武功以此来表达后人的追忆思念与敬仰之情汉代皇帝宗庙的文武舞根据祖先功德

的高低可分为两类,

《后汉书集解》巾

钱大听认为

东平王苍之议正《大武》者。

主《武德》之舞,

其前云乐名宜称永平三年、

或当书,

即祖宗庙的特设乐舞及诸帝庙

时公卿有此议故博引图纬经传以驳之耳

《后汉

的共有乐舞一、

明帝纪》说、。

冬十月

,

蒸祭光武庙”

祖宗庙的特设乐舞,

五行》《初奏《文始》《武德》之舞,

可证钱氏考

汉代每个皇帝庙都有庙号庙号的议定一般

,

订不误由此不难推断这些特议乐舞也都和高祖

《武德》舞一样

,

为执干戚而舞的武舞“

德》之舞此议足证《文始》、

。’,

二、

诸帝庙的共有乐舞

,

在洛阳高祖庙中《武德》舞是高祖,

太《武

《汉书

礼乐志》说。

诸帝庙皆常奏“

世宗,,

,

这一祖二宗共享的乐舞明帝庙号“,

世祖庙的。

哎四时》《五行》舞《招》

其中,

《文始》舞者

,

日本舜,

德》舞显宗舞。

也可共享,

据《后汉书“

即《韶》舞也。

,

高祖六年更名日本周舞也。

《文始》以

和帝纪》和帝时尊章帝庙日肃宗共进《武德》之”

示不相袭也

《五行》舞者。

,

秦始皇二十

《东观汉纪》又说。

六年更名日《五行》也

这二舞在汉初既已确定为又据《汉书

日敬宗庙

顺帝死后大臣为上尊号…进《武德》之舞如祖宗故事这也,。

’,

宗庙常奏乐舞但,

《四时》舞则不然,

表明

,

世祖庙,

《武德》

舞在礼仪上“

,

同高祖庙“

《武

礼乐志》和也。

《四时》舞者”,

孝文所作文帝时“

,

以示天下之安。

德》舞一样。

也是有祖宗之号的诸帝庙所共享的,

示天下之安和

表明《四时》为文舞无疑

乐舞但需指出的是,

东汉对祖,、

之号的议。

《史记

孝文本纪、

》说

,

高庙酣,。

,

《武、

定并不象西汉那样严谨多数皇帝过世后都有尊号

德》

《文始》《五行》之舞。

孝惠庙酣奏。

《文始》,

尽管如此也只有《文始》,

《五行》之舞为两汉诸帝,,

《五行》之舞

可见皆不演奏《四时》文帝段后,、、

庙共有之舞其中《四时》舞原为文帝太宗庙独有宣帝本始二年至西汉末,,,

《四时

》舞可能初列为太宗庙乐宣帝本始二年六月“

,

为西汉诸帝庙共享,

尊孝武庙为世宗庙。

《文始》《五行》盛德》《

,

总之上述考察表明汉代皇帝宗庙祭祀乐舞主要有三类按祭祀活动中演奏的次序来说即降神祭,、、。

天子世世献

’,

。,

内中并无《四时》,

《四时》舞

这表明在宣帝

本始二年之前内

《四时》舞尚没列人宗庙常奏乐舞之

祀乐食举乐文舞与武舞其中文舞与武舞在礼仪上有两种,

诸帝庙皆奏,

当在此后,

一种如《武德》《昭德》《盛德》为祖,

,

东汉时期不象西汉那样每个皇帝过世都各立一庙而是保留了西汉设在长安的高祖庙并在新都,

宗庙特设乐舞。

另一种如《文始》《五行》为诸帝,,

,

庙共有之舞作为一种宗教礼仪汉代皇帝宗庙乐舞在宗庙敬神飨神的祭祀活动中、

洛阳另立高庙和世祖庙东汉明帝以后诸帝过世皆,

,

能够营造出一种肃

藏主于世祖庙奏、

洛阳的高庙及世祖庙祭祀时、。

,

都演。

穆抵敬有如神在的神秘氛围有助于表达祭祀者内心对祖先神灵虔诚的宗教情感此外宗庙乐舞也还,。

,

《五行》舞武德》《文始》《,

其中

,

《文始》与

《五行》舞同西汉时一样

为庙中拾祭的诸帝所共享,。

有颂扬祖先功德的作用如世祖庙《武德》舞的歌辞

但两庙各自的,

《武德》舞则不同

既不是高祖或世祖,

说“

独享也不是所有的拾祭诸帝共享章帝时东平王〔刘“

龄穆世庙肃雍显清俊又翼翼秉文之成越,

,

,

苍为此上言

序上帝骏奔来宁建立三雍封禅泰山章明图凿,

,

,

,

昔孝文庙乐日,。

《昭德》之舞,

,

孝武庙乐日、

《盛

仿唐之文休矣惟德阁射协同本支存世永保厥,

,

,

德》之舞进,

今皆拾于高庙《昭德》

《盛德》之舞不,

功晒

与高祖同乐

今孝明皇帝主在世祖庙,

当同乐,

,

乐舞对祖先神灵的歌颂,

,

其意义不仅仅在于敬,。

《盛德》之乐无所施

如自立庙当作舞乐者即不改作舞乐,

不当与当进《武

神还有助于皇帝统治的神化这也正是汉代统治者完善国家宗教制度的重要原因《汉书

世宗庙

《盛德》之舞同名

注恩格斯,

释,

景帝纪》。

家庭

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马

恩选、

《汉书

高帝纪》

集》人民出版社清

年卷。

月第“

版第”

卷。

《汉书《史记

礼乐志》。

顾炎武《日知录》卷

墓祭

条。

孝文本纪》集解引

《乐府诗集》第《续汉《史记《史记

《燕射歌辞》

《汉书

宣帝纪》、

礼仪志》

参见。

‘后汉书

明帝纪》及注引。。

《续汉书

祭祀志扎

孝文本纪》集解引孟康说孝文本纪》索隐引应动说

《续汉书

祭祀志》

《续汉书

祭祀志》

作者

政史系讲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o5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