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习题集(修订)

更新时间:2023-11-27 02:1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宏观经济学》学习指南

第一部分 各章提要、补充说明、习题选答及补充练习

第1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

一、本章提要

本章是全书的导论部分,因此,它要告诉读者的首先是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研究方法以及这门学科存在的意义,也就是说,它力图要给出宏观经济学这门学科的一个大概轮廓。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以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它需要揭示的最主要问题是宏观经济在短期内为何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波动,在长期又是什么力量决定一国经济的增长。经济运行中最常见的宏观问题是通货膨胀和失业,因此,宏观经济学必将以相当的篇幅来讨论这两个问题。由于本书是以中国读者为主要对象的教材,因此我们在导论中还特别描述了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大概状况。宏观经济学存在意义,是通过宏观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对宏观经济现象作出的有效的分析,然后判断和预测宏观经济运行的现状和趋势,从而为政府实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提供依据。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宏观经济学,两个主要流派(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之争构成了宏观经济经济学发展的主要线索,它们在市场机制能否保证使经济波动回复到均衡状态上面有着截然相反的哲学信念和观点,但是,宏观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毕竟有着各个流派都遵循的规则和方法。

二、补充说明

1.宏观经济学导读

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从短期看,是要解决实际总产出的决定问题以及为什么实际总产出会围绕潜在总产出发生波动;从长期看,是要探讨潜在总产出在怎样的条件下才能增长,为什么有的国家经济增长迅速而另外的一些国家经济增长则基本处

1

于停滞状态。因此,在学习宏观经济学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时间概念,因为在不同的时间范围内,宏观经济学关注的对象是不一样的,当然,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手段也各自不同。

在短期里,宏观经济学假定潜在总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均固定不变。在这一假定之下来分析实际总产出的决定与波动问题。由于潜在总产出水平既定,因而实际总产出的大小就主要取决于总需求。总需求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净出口,这四部分的大小就决定了一个国家短期里实际总产出的大小。显然,在这四部分中,除了政府购买是外生决定的,我们不易描述其变化的行为方程外,其他三部分都会发生波动,因而,会导致实际总产出在短期内有可能大于潜在总产出也有可能小于潜在总产出。当实际总产出大于潜在总产出时,我们就说经济处于过热状态,反之,当实际总产出小于潜在总产出时,我们就说经济处于萧条状态。

在短期里,由于价格水平固定不变,因此,当经济出现过热或者萧条时,市场自身很难进行自我调整,为此,需要政府进行适当的干预,以使实际经济运行尽量稳定在潜在总产出水平上。政府干预的主要手段有两种:一种是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改变政府支出来实现;另一种是货币政策,通过改变货币的供应量来改变利率,进而影响投资。

在中期,我们仍假定潜在产出是固定不变的,但现在我们放弃价格水平固定不变的假定,而让价格能自由波动。一旦价格可以变化,我们马上可以发现,市场自身具有非常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当经济萧条时,整个社会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此时,借助菲利普斯曲线,我们可以发现,在市场的压力下,价格水平会下降。在名义货币供给量既定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下降意味着实际货币供给量会增加,这会导致利率下降,利率下降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导致国内投资增加;同时,在一个实现浮动汇率的开放经济中,利率的下降会引起本币贬值从而导致净出口增加;如果是在一个实行固定汇率的开放经济中,价格水平的下降直接导致本币贬值从而导致净出口增加。

总之,当实际经济处于萧条状态时,市场会迫使价格水平下降,而价格水平的下降又会导致总需求的增加,从而导致实际产出的增加。反之,当经济处于过热状态时,市场会迫使价格水平上升,而价格水平的上升则会导致总需求的减少,从而导致实际产出的减少。由此可见,只要价格可以自由变动,市场机制就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总能使经济的运行恢复到潜在产出水平上来。

当然,市场的自我调节也是有一定缺陷的,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两方面:一方面,

2

市场的自我调节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而在经济萧条时,社会上会存在大量的失业人员,在经济过热时,经济中会出现通货膨胀,这些都会对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不利影响,时间越长,痛苦会越大,任何一个政府都不会容忍这种状况的长时间存在;另一方面,市场借助价格的变化来影响实际货币供应量进而来调节经济,实际上,借助的是货币政策功能,而在财政政策方面,市场无能为力。因此,即使在中期,适当地借助政府的干预来使经济尽快地恢复到潜在产出水平仍旧是十分必要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在短期和中期里,政府的干预政策可以比较显著地影响实际经济的运行。但需要警惕的是我们不能过于夸大政府的这种干预作用,因为不管怎么说,政府能做的只是让实际总产出尽可能地靠近潜在总产出,而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福利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潜在产出水平的增加,这是我们在长期中所要考虑的问题。

一旦进入长期,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短期运用的方法就完全不一样了。因为在短期和中期,我们都假定实际产出是由需求面决定的,而一旦进入长期,我们就发现实际产出主要是由供给面决定的,因此,在长期中,我们关注的是有哪些因素会影响一个国家的潜在产出水平。

大致来说,在长期中决定一个国家潜在产出水平的因素有如下三个:资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由于资本是由储蓄转化而来,因此,储蓄的作用和资本的作用是相同的。在假定物质资本和劳动力不可以相互替代的哈罗德-多马模型中,我们可以发现,长期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储蓄率。而在放弃资本和劳动不可以互相替代假设的索洛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我们发现储蓄的作用与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有所不同。当经济还没有处于均衡状态时,储蓄率的高低会影响经济趋向于均衡状态的速度,也就是说,储蓄会影响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但当经济已经处于均衡状态了,此时,储蓄就只有水平效应而没有增长效应,也即储蓄只会影响均衡时的人均产出水平但不影响均衡后的经济增长速度,均衡后的经济增长速度主要由劳动力增长速度决定。索洛模型的严重缺陷是它无法解释人均产出的增长。因为人均产出的增长速度等于总产出的增长速度减去劳动力的增长速度,而索洛模型的推导,均衡时总产出的增长速度等于劳动力的增长速度,这意味着人均产出的增长速度为零,也即人均产出不随时间而变化,这显然与现实不符,索洛通过在模型中引人外生的技术进步来解释人均收入的长期增长。但由于不能很好地说明技术进步是由什么决定的,索洛的这种处理方法也不能令人满意。

3

在索洛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建立以后,由于缺乏进一步处理经济增长的数学工具,关于经济增长的研究在理论界曾出现一段时间的空白,这一局面要到1980年代中后期,在保罗·罗默和罗伯特·卢卡斯的开创性研究以后得到改观。保罗·罗默继续沿着索洛理论前进,通过把技术进步内生化来说明长期的经济增长,罗伯特·卢卡斯则强调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通过人力资本来说明长期的经济增长。大致来说,罗默的内生技术进步模型能比较好地解释为什么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能持续地保持经济的增长,而卢卡斯的人力资本模型则能比较好的解释为什么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会表现出如此大的差异。

三、习题选答

5.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概况起来说,有如下四个特点:第一,宏观经济学把一个经济体系中所有的市场综合为三个市场:金融市场、商品和服务市场以及劳动市场。同时,宏观经济学把经济行为主体综合成三类:家庭、企业和政府,研究三类经济行为主体如何在上述三类市场中发生行为并相互作用;第二,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个体行为的分析基础上;第三,宏观经济学一般是采用通过建立理论模型来概况现实中的经济现象,然后在用现实世界中的数据来检验理论模型的方法来展开研究;第四,宏观经济学频繁采用均衡的分析方法来开展研究。

宏观经济学在研究中十分注重为自己寻求微观基础,这使得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联系十分紧密。从区别的角度看,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在如下几个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别:从研究对象上看,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整个经济,而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经济;从要解决的问题上看,宏观经济学着重要解决的是资源利用问题,而微观经济学着重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从中心理论上看,宏观经济学关注的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而微观经济学关注的是价格理论;从研究方法上看,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法,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法。

4

第2章 宏观经济学度量衡(I):产出与收入

一、本章提要

1.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个国家领土内某一时期(一般为一季度或一年)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所提供服务的价值总和。

2.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所提供服务的价值总和。

3. GNP区别于GDP的原因,不仅在于一些在本国制造的产品是由外国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还在于我们的居民也从国外得到收入,例如,他们在国外拥有资产。

4.通过直接估算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所提供服务的市场价值来得到GDP,这种核算方法称为生产测算法。

5.通过把一个国家的所有消费支出(C)、投资支出(I)、政府对产品和服务的购买(G)以及产品和服务的净出口(NX)进行加总来得到GDP,这种核算方法称为支出核算法。

6.通过把参加生产过程的所有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的收入相加来得到GDP,这种核算方法称为收入核算法。这些收入包括:劳动者的工资、资本所有者的利息、土地所有者的地租、企业利润和政府的税收等。

7.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和个人收入(PI)及个人可支配收入(DPI)这些指标之间的关系可以借用下图来反映:

折旧

间接税 GNP 个人收入(PI)=NI- 个人所得税及 NNP 企业利润 - 社会保险金 非税收性支付 NI 缴纳 + 转移支付 + 净

利息收入 + 红利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8.GNP作为一个衡量一国居民经济福利水平的指标,本身存在着一些令人尴尬的

5

缺陷:第一,忽略了一些没有进入市场交易范围的生产活动,比如家务劳动、子女对父母的照顾等,这对生活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但在GNP中并不能得到反映;第二,GDP是用市场价格核算的,因此,会受价格水平的影响;第三,GNP是一个总量概念,它不能反映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状况,而收入分配状况会极大影响到一个国家居民的福利状况;最后,GDP并不反映一个国家的自然资拥有情况以及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而这些对于一个国家的居民的经济福利水平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补充说明

1.细说生产法核算GDP

通过直接把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所提供服务的市场价值加总来得到GDP,就是生产法核算的GDP。生产法核算又称附加值核算法。因为在生产法核算中,计入GDP的必须是最终产品和劳务。

所谓最终产品,是指供人们直接使用和消费,不再转卖的产品和劳务。而中间产品,则是指作为生产投入品不能直接使用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例如,卖给汽车制造厂的轮胎、用以生产机床的钢材、建筑事务所提供的设计方案都属于中间产品和劳务,而相应的汽车、车床和建筑物则属于最终产品。

一个社会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与这个社会新创造的价值,也即增加值(附加值)一定是相等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假设社会仅生产一件衣服,价值1000元,则这个社会以生产法核算的GDP就是1000元。在现实中,为了把衣服生产出来,实际上经历了许多过程。首先,农民把价值100元的蚕茧卖给造丝厂, 造丝厂把蚕茧加工成蚕丝,并以200元的价格卖给纺织厂,纺织厂把蚕丝加工成布匹,并以400元的价格卖给服装厂,服装厂通过设计加工,把布匹制成衣服,并以1000元的价格把服装卖给消费者。在这个过程中,农民新创造的价值是100元,造丝厂的增加值也是100元(200-100=100),纺织厂的增加值等于200元(400-200),服装厂的增加值等于600元(1000-400),整个社会的增加值等于1000元(100+100+200+600)。显然整个社会的增加值与最终产品的价值是相同的。因此,生产法核算又可称为附加值(增加值)核算法。

2.开放经济中如何定义中间产品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某年上海市的GDP是多少,浙江省的GDP是多少。

6

那么,我们自然会问,当上海宝钢把价值10万元的钢材出售给浙江的吉利汽车制造商时,这10万元要不要算入上海市的GDP中?答案自然是肯定的。问题是,在这里,钢材显然是一种中间产品,按照定义,这10万元只能算在浙江的GDP中,而不能算入上海的GDP中,否则,会出现重复计算。这就引申出两个问题:第一,严格来说,不存在某个省的GDP,但为了进行比较,非得要省、市的GDP时,只能把省、市想象成一个个独立的“国家”,此时,可以计算某个省、某个市的GDP,但从全国的角度看,当把每个省的GDP加总以后得到的GDP一定会大于直接根据全国口径统计的GDP,这在统计年鉴中可以得到验证。第二,一旦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的贸易,那么,只要是出口的商品,即使它从形态上看是中间产品,在统计时也要作为最终产品计算。因为它再也不可能进入到国内的最终产品中来,所以,不可能出现重复计算的问题。这是我们在现实中运用GDP概念时需要特别注意的。

三、习题选答

1.出于简单化的目的,我们以两部门经济为例。GDP从实物的角度看,无非是一堆当年新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与劳务。显然,在市场中,每种产品与劳务都各自会有一个价格,当我们把每种产品与劳务都乘上它们各自的价格,然后加总起来,得到的就是以生产法核算的GDP。换个角度看,人们之所以要生产出这一堆最终产品与劳务,无非是为了满足他人的需要(投资的需要和消费的需要),因而,这一堆以实物形式存在的产品与劳务,最终肯定要被人们购买走,既然如此,我们当然可以根据观察人们在购买这一堆实物时,化了多少钱来核算GDP,这就是以支出法核算的GDP。再换个角度看,这一堆实物不可能被凭空生产出来,为了把这一堆实物生产出来,实际上是需要使用各种生产要素的(资本、劳动力、土地及企业家才能),既然使用了生产要素,就需要支付报酬给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一辆汽车之所以价值10万元,正是因为为了把这辆汽车生产出来,我们必须支付给所有参与这辆汽车制造的生产要素所有者10万元报酬。以此类推,我们要生产价值10万亿人民币的最终产品与劳务,就必然地要求我们要支付给所有参与这些最终产品与劳务生产的生产要素所有者10万亿元的报酬。既然如此,我们当然可以根据观察全社会所有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一年总共获得了多少收入来核算GDP。从上面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三中不同的GDP核算方法,实际上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堆以实物形式存在的最终产品与劳务,因而,最终核算出来的GDP在数值上肯定是相同的。

7

2.GDP是从地域的角度划分的,考虑的是一个国家经济领土以内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出总量;GNP是从身份的角度划分的,统计的是一国国民(常住单位)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产出总量。用公式表示,两者的关系如下:

GDP = GNP -(本国生产要素在国外获得的收入 - 外国生产要素在本国获得的收入)

= GNP - 国外要素支付净额(NFP)

4.(a)能。

因为饭店向消费者提供的是一种最终的劳动服务,因而这一交易要算入GDP中。 (b)不能

因为旧房屋不是当年生产的最终产品,因而这一交易不能算入GDP中。 (c)能

因为汽车是最终产品,因而这一交易要算入GDP中。 (d)不能

因为集成电路块是中间产品,因而这一交易不能算入GDP中。

5.爱思考的同学在回答这一问题时,肯定会犹豫,因为根据微观经济学的知识,我们知道,当这家电冰箱企业倒闭后,原先用于这一家企业生产电冰箱的生产要素就会转移到其他地方去(比如转移到效益好的电冰箱企业或者转移到其他行业),既然资源的配置更优化了,有理由相信这个国家的GDP会增加。在这里,我们出这个题目的本意是为了加深读者对GDP核算的理解,所以没有必要考虑地这么复杂。就让我们假定时间非常短,该企业的资源还来不及转移到其他行业吧。这样,这个国家的GDP显然是要减少的。从生产法的角度看,假设这家电冰箱企业原本可以生产1万台电冰箱,每台价值1000元,则GDP将减少1000万元;从支出法的角度看,当该企业倒闭了,消费者只能少消费1万台电冰箱,从而消费支出会减少1000万元,这进一步会导致GDP减少1000万元;从收入法的角度看,这家企业现在不生产价值1000万元的电冰箱,这意味着原本参与生产电冰箱的所有生产要素的所有者现在也得不到价值1000万元的要素报酬,这显然会使GDP减少1000万元。

四、补充练习

8

1.在国民收入帐户中,下面两种不同的行为对中国GDP会产生怎样的不同影响? a.一对小夫妻现在开始雇佣自己的配偶干家务(打扫房子、照顾小孩等)而不是让他或她免费做这些工作。

b.你决定去购买一辆中国自己生产的小轿车,而不是日本生产的。

2. 现今有种说法认为沿海发达地区的人均GDP有高估的趋势,而不发达地区的人均GDP有低估趋势,试用GDP的定义以及我国现阶段户籍制度下的人口流动来解释这一说法。

3.GDP和GNP的差别是什么?在1970年代后期和1980年代早期,许多拉美国家由于大量借贷,从而成为了高额负债国,这会对他们的净要素支付产生怎样的影响?在这一时期,你认为在这些国家,GDP和GNP中,哪一个会更大?

4.假如你正在采用加总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的方法来核算中国当年的GDP,请考虑以下交易对GDP的影响:

a.你从老农那里买了一只价值100元的老母鸡;

b.鸡味馆餐厅从老农那里买了一只价值100元的老母鸡;

c.上海宝钢集团把价值5000万元的钢板卖给了日本丰田汽车集团公司;

d.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将它的一架喷气式飞机以价值10亿人们币的价格卖给了中国东方航空公司;

e.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从美国波音公司购买了一架价值20亿人民币的新的喷气式飞机;

5. 假如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如下状态:(单位:亿元) GNP 1000 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200 政府赤字 50 国民储蓄 200 投资 150 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25

9

求消费量、私人储蓄、可支配收入、GDP和净出口各为多少。

6. 有些GDP的增加会对生活质量产生不利的影响,试举例说明。

7.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贸易赤字等于政府预算赤字加投资减国内私人储蓄。

8.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许多拉丁美洲国家负债累累,这对其净要素支付有何影响?在此期间,这些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值哪个较大?

9. 如果一国经济中资本存量的折旧率提高了,那么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间的差别会有何变化,为什么?

10. 各种商品在GDP中的相对重要性由它们的相对价格决定的,例如一盎司黄金的产品比例比一盎司钢的产生在GDP中占的比重要高的多。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1. 假设初始时,出口为0,进口为1000亿美元,然后假设政府开始限制进口,假定消费者、厂商和政府的消费习惯保持不变(例如,他们用国内商品替代进口商品,而购买的总数量不变)。 这时对GDP有何影响,总储蓄还等于总投资吗?

12. 考虑一个封闭经济,其一年的总支出如下:(美元)

消费 1300 投资 500 政府购买 500 政府税收收入 400 折旧 200

假设在这个经济中的金融资产由货币和债券组成。假定在年初货币为500,而政府债券为700。

(a) 假定政府赤字的90%用债券形式支付,试计算私人部门和政府部门新的债券

10

第4章 总支出均衡分析

一、本章提要

1.根据GDP的不同核算方法,如果我们用字母Y表示国民总产出,那么,下列关系必然成立:Y = 总产出 = 总支出 = 总收入。在短期内,潜在总产出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但实际总产出则主要取决于总需求,由于总需求非常易变,因而,短期内,实际总产出既有可能大于潜在总产出也有可能小于潜在总产出。但不管怎样,在短期内,实际总产出主要取决于总需求,所以上面的等式可以简化为:Y = 总需求。

2.总需求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消费需求(C)、投资需求(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若我们记总需求为AD,则有AD= C + I + G + NX。利用Y = 总需求的等式,我们可以得到:Y = C + I + G + NX,该式一般被称作“收入恒等式”。

3.消费函数表示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没有被用于消费的收入,便是被用于储蓄,所以,可以由消费函数推导出储蓄函数。

4.净出口等于出口减进口。出口主要受本国经济之外的因素的影响,与此相反,进口则主要受本国经济的影响,与本国的总收入成正比。因此,净出口与本国总收入成反比关系,本国收入越低,净出口会越大,反之亦然。

5.把消费和净出口函数代入“收入恒等式”,我们就可以求解出由总需求所确定的实际总产出的数值,为:

Y*=

a?I?G?g1?[b(1?t)?n]

6.实际总产出的决定也可以借助图型来加以说明。在横轴表示总产出纵轴表示总需求的二维空间中,我们可以画一条450线,在该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了总产出等于总需求。然后把总需求曲线AD= C + I + G + NX画上。总需求曲线与450线的交点就决定了均衡的产出,也即实际产出。

7.乘数是一个数,通过它可以计算自发性消费支出、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和自发性净出口的每一单位的变化量可以引起实际产出发生多大的变化。乘数的大小受边际消费倾向、比例税税率和边际进口倾向等因素的影响。

8.借助乘数原理,我们可以看到,当政府有意识地改变政府支出,会引起实际产出更大倍数的变化,这是政府实行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

9.最后需要着重指出的是:本章推导的所有结论都假定价格是固定的。

21

二、补充说明

1.投资等于储蓄——简单均衡产出的另一种表率方式

在本章中,我们借助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的恒等式,给出了一个简单均衡产出的求解方法。实际上,均衡产出的求解也可以借助投资等于储蓄的等式来得到。这里,我们补充作一介绍:

根据GDP的核算原理,我们知道,总产出可以由生产、收入和支出三个方面来定义。从收入的角度看,总产出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的总供给,因为,生产要素只有在参与生产的过程中才能获得收入。在不考虑政府和国外经济的最简单的两部门经济中,总产出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储蓄;而从支出的角度看,总产出实际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的总需求,它不是用于消费就是用于投资。这样,一个社会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就分别为:

总供给:Y=C+S (4-1) 总需求:Y=C+I (4-2)

把(4-2)式代入(4-1)式并消除等式两边的C,我们可以得到: I=S (4-3) 当我们把S=-a+(1-b)Y代入(4-3),马上可以求得: Y*=

11?b(a+I)

显然,这一答案与我们在书本中解得的答案是一样的。这说明,在简单的总产出决定模型中,均衡条件既可以用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来表述,也可以用投资等于储蓄来表示。

同理,在三部门经济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公式:

总供给:Y=C+S +T (4-4) 总需求:Y=C+I +G (4-5)

把(4-5)式代入(4-4)式,消除等式两边的C,我们可以得到: I=S+(T-G) (4-6)

等式(4-6)是投资等于储蓄的扩大版,左边是社会总投资,右边是社会总储蓄,由私人储蓄(第一项)和政府储蓄(第二项)两部分组成。由于引进政府部门,现在的私人储蓄S=-a+(1-b)Yd,其中,Yd=Y-T,T=tY,t为税率,我们把私人储蓄S代入(4-6)式,可以求得:

22

Y*=

11?b(1?t)(a+I+G)

我们可以再一次地发现,运用投资等于储蓄这一均衡条件所解得的均衡产出与我们在书中所求得的解是一致的。

我们也可以利用投资等于储蓄这一均衡条件去求解四部门经济中的均衡产出,其最终结果肯定是与书中所解的答案一样的,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2.政府预算

在本章中,我们引入了第一个模型。在该模型中,我们可以发现,政府通过改变其支出或者改变税率能显著地影响实际经济的运行和总产出水平。但政府是不生产的,它在这么做的时候,一定会使它的预算发生变动,因此,政府的预算情况是宏观经济学家非常关注的一个变量。就政府预算而言,最重要的两个概念是预算结余和预算赤子。下面我们就对这两个概念及它们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作一补充介绍。

预算节余通常用BS表示。预算结余是政府的收入超过它的总支出的部分,其中,政府的收入由税收构成,总支出由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以及转移支付构成。

BS≡TA-G-TR (4-7)

一个负的预算结余,即收入超过税收的部分就是预算赤字。

假定在比例收入税下的税收收入为TA=tY,将此代入等式(4-7),我们得到: BS= tY-G-TR (4-8)

在图(4-1)中,我们在给定G、TR和收入税率t的条件下,把预算结余绘制成收入水平的函数。在低的收入水平,由于政府的支出G+TR超过收入税的款项所得,所以存在预算赤字(结余是负值)。相反,在高的收入水平,由于收入税的款项所得超过以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的形式构成的支出,所以表现为预算结余。

由图(4-1)可见,预算赤子不仅取决于政府的政策选择,它们通过税率(t)、购买(G)和转移支付(TR)来反映,预算赤字还取决于其他任何能使收入水平发生变化的因素。假定投资需求的增加使得产出水平得到提高,预算赤字将下降,或预算结余将增加,因为税收收入已经增加了。但是政府并没有做任何能够使预算赤字发生变化的事情。

23

预 BS 结 BS=tY-G-TR

余 算 0 收入,Y -(G+TR) 图4-1 预算结余

当然,我们将不会因衰退期的预算赤字而惊讶。在那些时期,政府的税收收入是低的。而且事实上,在衰退期,失业救济金这一部分的转移是增加的,尽管在这里,我们将TR假定为固定不变的。

3.政府是万能的吗?

在本章中,我们借助一个简单的模型分析了均衡产出的决定,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乘数原理。从本章的学习中,我们似乎可以得到一个结论:政府可以轻松地通过改变政府支出和税率使总产出达到一个她所想要的水平。实际上,政府并不能轻松地做到这一点。这是由于,一方面,虽然乘数效应会存在,但它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在现实中,乘数作用的发挥可能需要好几年时间,这样,政府干预政策就有一个时滞问题;另一方面,当政府削减税率或者增加支出时,会导致巨额的财政赤字以及公共债务的不断增加,这类债务在长期内会产生负面影响。特别的,当一个经济缺乏自增长能力,而要经常借助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来推动时,其政策效果会越发的不明显。

三、习题选案

2.以简单的两部门经济为例。如图4-2所示,当国民经济运行处于均衡点E点之外时,不外乎两种情况,要么在E点左边,要么在E点右边。当实际经济运行处于E点左边的A点时,意味着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因为A点到横轴的距离(代表总需求)大于到纵轴的距离(代表总供给),此时,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它预示着产出将向总需求扩张,而总需求AD=(a+I)+bY,当产出Y增加时,总需求自身也会随之增加,总需求和总产出的增加一直会持续到两者相等为止。

24

AD

总 需 求 AD (?B 总 支 E 出 ) ?A

45 0 Y * 总产出(总收入)Y 图4-2 总需求所确定的均衡

在图形中表现出来,就是当实际经济处于供不应求的非均衡点A点时,经济将沿着AD曲线向右移动,一直移到经济获得均衡的E点为止。反之,当实际经济运行处于E点右边的B点时,意味着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因为B点到横轴的距离(代表总需求)小于到纵轴的距离(代表总供给),此时,市场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它预示着产出将向总需求收缩,而总需求AD=(a+I)+bY,当产出Y减少时,总需求自身也会随之减少,总需求和总产出的减少一直会持续到两者相等为止。在图形中表现出来,就是当实际经济处于供过于求的非均衡点B点时,经济将沿着AD曲线向左移动,一直移到经济获得均衡的E点为止。

3. AD 总 AD1(b接近1)

需求1 ( E 总 支 出 ) AD(b接近0)

E (a+I)

45 1

Y * Y* 总产出(总收入)Y 图4-2 总需求所确定的均衡

以简单的两部门经济为例,如图4-2所示,当边际消费倾向b值非常小,接近于

25

0

0时,AD曲线非常平缓,与450线交于E点,决定了均衡产出为Y*;当边际消费倾向b值非常大,接近于1时,AD曲线非常陡峭,斜率接近于1,与450线交于E1点,决定了均衡产出为Y*1。由此可知,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情形下,边际消费倾向越大,其均衡产出也会越大。

4.根据书本上的公式(4-14),我们知道,乘数

??11?[b(1?t)?n]

分别对b、t、n求导数,我们有:

d?dbd?dtd?dn?1?t[1?b(1?t)?n]b[1?b(1?t)?n]1[1?b(1?t)?n]222>0

??<0

??<0

由此可知,边际消费倾向b与乘数δ成正相关关系,税率t和边际进口倾向n则于乘数δ成负相关关系。

在三个参数中,显然边际消费倾向b最为重要。这一方面是因为从数值的角度看,b要比其他两个参数来的大,因此,一国的乘数的大小会很大程度上决定于b的大小;更为重要的是,在一个国家中,边际消费倾向b是最为稳定的,受一国的历史、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不可能靠政府的干预政策在短时期内改变,而像税率t这样的参数,政府基本上是可以通过政策来加以变动的。

四、补充练习

1.国民产出的增长主要依靠储蓄和投资。并且从小我们就受到教育——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储蓄的越多对经济就越有利吗?在一次饶有兴趣的争论中,凯恩斯指出:当人们想储蓄得更多时,其结果并不意味着整个国家能够储蓄得更多。这就是“节约的悖论”:当集体决定储蓄更多时,其结果会导致产出和收入的减少,而储蓄并不增加。请用你在本章学习到的知识,解释节约悖论这一情况。

26

2.假设一个经济具有以下行为方程:

C=100+0.6Y(D) I=50 G=250 T=100

求:均衡收入Y, 可支配收入Y(D), 消费C, 个人储蓄,公共储蓄和乘数。

3.对题2中的经济,试证明:在均衡点处有,

a. 总产出等于总需求; b. 总储蓄等于投资。

4.现在政府希望将Y提高100个单位:

a. 其它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会有什么变化?(提示:考虑乘数的大小) b. 政府支出不变时,税收需要如何变化?

5.为了模型的简便,以上均假定税收是外生的。而事实上,税收是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设T=T(0)+t(1)Y,t(1)在0和1之间变化。试求:

a. Y;

b. 乘数表达式;

c. 相比税收外生的情形,此时的乘数是变大了,变小了还是不变?

6.假设一个国家的GDP是6000亿元,个人可支配收入是5100亿元,政府预算赤字是200亿元,消费是3800亿元,贸易赤子是100亿元。请问: a.储蓄(S)是多大? b.投资(I)是多大? c.政府支出(G)是多大?

7.假设某一经济具有如下的行为方程: C==c0+c1YD T=t0+t1Y

27

YD=Y-T G和I为固定的常数 试回答:

(1)、t1是大于1还是小于1,为什么? (2)、求解均衡产出

(3)、乘数是多少?与t1等于零相比,当t1大于零时,经济对自发性支出的反映会更大还是更小?请解释理由。

(4)、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的财政政策又叫“自动稳定器”?

8.在一个不考虑政府和外国部门的简单两部门经济中,假定消费函数为C=100+0.8Y,同时,投资I=50。

a.在这一情况下,均衡收入是多少? b.均衡时得当储蓄水平是多少?

c.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产出水平是800,那么,非自愿的存货投资是多少? d.如果I上升为100,那么,这对均衡收入会产生什么作用? e.在这里,乘数δ的值是多少? f.画一张图以表明在a和d中的均衡。

9.假定在题8中的消费者的行为发生了变化,以致于使得C=100+0.9Y,而I仍保持不变为50。

a.与8(a)相比较,你预计均衡收入水平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计算新的均衡水平Y1,以证实你自己的说法。

b.和在8(d)中一样,现在假定投资增加为I=100。什么是新的均衡收入? c.与题8的情况相比较,投资支出的这个变化对Y的作用是比较大的,还是比较小的?为什么?

10.假定某一经济具有如下的行为方程: C=50+0.8Yd

I=70

28

G =200 TR=100 t=0.20

a.计算在这个模型中的均衡收入水平和乘数。 b.再计算预算结余BS。

c.假定t增加到0.25,什么是新的均衡收入和新的乘数。

d.计算预算结余的变化。如果边际消费向b=0.9,而不是0.8,那么,预计预算结余的变化是更多一些,还是更少一些呢? e.你能解释为什么当t=1时乘数是1吗?

11.假定经济正运行在均衡水平,且Y0=1 000。如果政府实施一项财政变动,使税率t增加0.05,政府支出增加50,那么,预算结余将是增加还是减少?为什么?

12.假定政府决定削减转移支付(如福利),但增加一个等量的政府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也就是说,它所实施的财政政策的变动使得△G=-△TR。

a.作为这种变动的结果,你预计均衡收入是增加还是减少呢?为什么?利用以下的例子来检验你的答案:假定开始时的b=0.8,t=0.25和Y0=600。现在的△G=10和△TR=-10。

b.找出均衡收入的变化△Y0。

c.什么是预算结余的变化△BS?为什么BS发生了变化? 13.假定在一开放经济中,经济有如下的行为方程: 出口=X

进口=Q=Q+nY

其中,n是边际进口倾向。

a.贸易差额或净出口NX被定义为出口超过进口的部分。写出一个贸易差额的代数表达式,并且,在一张图中表示净出口是收入水平的函数(用横轴表示Y)。

b.利用你的图,表示收入变化对贸易差额所产生的作用。此外,在给定收入的条件下,表示出口变化对贸易差额所产生的作用。

c.商品市场的均衡条件是对我们商品的需求等于供给。对我们商品的需求包括出口,

29

但不包括进口。于是我们有 Y=C+I+NX

在此,我们把净出口加到投资和消费上去。利用在9(a)中所得到的净出口表达式和消费函数C=a+bY,推导均衡收入水平Y0。

d.根据你在9(c)中的均衡收入水平的表达式,出口X的变化对均衡收入所起的作用是什么?解释你的结论,并说明开放经济下的乘数。

e.利用你在9(a)和9(d)中的结论,说明增加出口对贸易差额所起的作用。

14.假设某一经济有如下的行为方程(单位为亿元):

C = 520 + 0.9 Yd I = 1200 G = 1300 T = (1/3) Y

a.求解均衡的产出Y。 b.求解均衡的可支配收入Yd。 c.求解消费支出C。

d.计算经济中乘数δ的大小。

e.当政府支出增加100单位,预期GDP将增加多少?税收将增加多少?这一行为将对政府的预算赤子(G-T)产生怎样的影响?

15.假定总需求函数如下图所示。注意总需求曲线在Y0的斜率大于1。(如果b大于1,就会出现这一情况。)

总 AD=A+ bY 需求

E

450 Y0 收入,Y

30

AD

现在,如果国民经济运行处于非均衡点(E点之外)的状态,结果会是什么样子?

16. 假如某一经济有如下的行为方程:

C = 400 +0.75 Yd I = 450 G = 300 T = 400

a.该经济中的均衡GDP(Y)是多少? b.该经济中的可支配收入(Yd )是多少? c.该经济中的私人储蓄是多少?

17.假如经济发生如下变化,在第16题中的均衡产出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a.投资增加了100(也即,从450增加到550)。 b.政府支出增加了100(也即,从300增加到400)。

c.政府支出和税收都增加了100(也即,政府支出G变为400,税收T变为500)。

18.假设在第16题所描述的行为方程中,税收方程现在变为:T = 100 + 0.2 Y,试求:

a. 该经济中的均衡GDP(Y)。

b.假如在该经济中,投资增加了100单位(也即,从450增加到550),均衡产出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c.试着用语言解释为什么在(b)中所计算的均衡产出的变化要比我们在第13(a)中所计算的均衡产出的变化来的小?

19. 假设在第16题所描述的行为方程中,消费函数现在变为:C = 300 + 0.75 Yd,试求:

a.该经济中的均衡GDP(Y)

b.比较在初始模型和新模型中的私人储蓄水平。 c.解释(b)中所得到的结果。

31

20.假设某一经济由如下的行为方程来刻画:

C= c0 + c1 Yd I = I0 G = G0 T = T0

a.请推导出本模型中的均衡产出GDP(Y)的公式。

b.假设投资现在成为I = I0 + △I。新的均衡产出GDP(Y)的公式是怎样的? c.在(a)和(b)中,均衡产出公式有何不同? d.试计算本模型中,乘数δ的大小。

21. 假设由题20所描述的初始的模型发生如下变化,以致于政府支出G现在变为G +△G,税收T变为T +△T,那里,△G=△T,(也即,政府支出和税收都变化一个相同的数额)。试求:

a. 新模型中的均衡产出GDP(Y)的公式。

b.与初始模型相比较,本模型所推导出的均衡产出公式有何变化?

22.假设某一开放经济有如下的行为方程:

C= c0 + c1 Yd I = I0 G = G0 T = T0 X = X0 Q = q0 + m Y

a. 请推导出本模型中的均衡产出GDP(Y)的公式。 b.你称本模型中的m为什么? c.在本模型中,乘数δ是多大?

23. 思考一个由下列关系式组成的宏观经济模型:(P291)

Y = C + I + G + X C = 220 + 0.63Y

32

I = 400 – 2000R + 0.1Y M = (0.1583Y – 1000R + 0.1R) X = 600 – 0.1Y – 100EP/Pw EP/Pw = 0.75 + 5R

式中政府支出G等于1200,货币供给M等于900。假设其它国家的价格水平Pw总是为1.0,且美国的价格前定为1.0。

a. 在关系式中,什么是内生变量,什么是外生变量? b. 求出由模型所决定的Y, R, C, I, X和E的值。

c. 推导出总需求曲线的代数式,式中必须直接出现货币供给M, 政府支出G和价

格水平P。当M=900, G=1200时,按比例精确画出总需求曲线。

d. 将价格水平P0固定在1.0,计算政府支出减少10(10亿美元)对产出、利率、

消费、投资、净出口和汇率的影响。同样计算货币供给增加20(10亿美元)对各变量的影响。

24. 利用上题中的数字,计算当G=1200,M=900时的私人储蓄、政府预算盈余和国外资本流入。证明这三者之和等于投资。重复计算当G=1190, M=920时上面的三个变量。讨论储蓄这三个组成部分的变化。

25.仍然利用前一题中的数字,计算产量保持在M=900, G = 1200的水平上,但利率为3%而非5%时,货币与财政政策的组合变化。描述这一变化对美元币制、净出口、政府预算赤字和投资的影响。

26.考虑一个开放程度比上例高得多的小国经济。其净出口函数为:

X = 900 – 0.1Y – 400EP/Pw

利率和汇率关系式为: EP/Pw = 10R + 0.5 其它方程均相同。

a. 解释为什么这个国家的开放程度更高。

b. 计算当货币供给增加10(10亿美元)时,其它的变量在第一年和长期会

有什么变化。计算政府支出增加10(10亿美元)后的变化情况。

33

第5章 金融市场和总需求

一、本章提要

1.金融资产主要有货币、有价证券和股票三类。

2.货币供给M1由市场上流通和人们手中持有的通货及个人支票帐户上的存款构成。一个更为宽广的衡量指标,M2是指在M1的基础上再加上个人定期存款;M3则是指在M2的基础上再加上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和外汇存款。

3.货币供给决定于: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公众选择的通货与存款的比率、银行选择的储备率。

4.社会中实际的货币供给量会大于基础货币存量,因为部分的货币供给量由银行存款组成,而银行在每吸纳的1元存款中,持有的储备金会小于1元。

5.货币乘数是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存量的比率,通货与存款的比率和储备率越小,货币乘数会越大。

6.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改变基础货币的供应量,借助乘数的杠杆作用,这又会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货币供给量。

7.通货的一大特性是具有“流通性”,流通性可以为公众带来便利,因此公众愿意持有通货,但为了获得这种便利也是要付出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要忍受利息的损失。因此,货币的需求要受利率的影响,一般来说,货币需求与利率是负相关的。同时,货币需求也受收入水平的影响,一般与收入水平成正比例关系。

8.在货币市场上,当货币的供给等于货币的需求时就可以确定均衡的利率。无论是货币的供给还是货币的需求发生变动均会引起均衡利率的变化。

9.IS曲线刻画的是商品市场实现均衡时利率与收入之间的关系,IS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10.LM曲线刻画的是货币市场实现均衡时利率与收入之间的关系,LM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11.当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可以得到均衡的利率和收入,这会出现在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上。

12.IS曲线和LM曲线中任何一条曲线发生移动都会使均衡的利率和收入发生变化。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借助财政政策改变IS曲线的位置或者借助货币政策改变LM曲线的位置或者两者并用来使均衡的利率和收入达到它所想要的理想位置。

13.货币的需求除了要受利率和收入的影响外,也会受价格水平的影响。在某个

34

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当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实现均衡时,会有一个均衡的收入水平与之对应。这时,让价格水平发生变化,价格的变化会对实际货币供给量产生影响,从而改变LM曲线的位置,这又会使均衡的收入水平发生变化,在P-Y空间把价格水平与收入之间的对应关系描绘下来,就可以得到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条曲线就是总需求曲线。

二、补充说明

1.IS、LM曲线的图形推导

在本章中,我们运用代数的方式,通过直接推导R与Y的关系而获得了IS曲线和LM曲线。实际上,我们也可以利用第四章的简单均衡产出决定图形来推导IS曲线,同时,也可利用在本章介绍的货币市场均衡的图形来推导LM曲线。我们在这里做一补充介绍。

总 AD 求 ( 总 A AD(对利率R) 支出

)需(a) AD1(对利率R1>R) A1

45 0 Y1 Y 总产出(总收入)Y R

(b) A1 A IS曲线

Y1 Y 总产出,Y

图5-1 IS曲线的推导

35

利率 R

1

R

第6章 价格变化和总供给

一、本章提要

1.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潜在能力,它是由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和技术水平所决定。生产要素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资本积累。在短期和中期里,一个国家的潜在生产能力是固定不变的,与价格水平无关,因此,在P-Y空间,我们可以得到一条与横轴垂直的总供给曲线。

2.在短期里,在P-Y空间,我们可以得到如下三条曲线:与横轴平行的价格曲线(因为在短期内,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与产出无关。);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垂直的总供给曲线。在短期里,在某个既定的价格水平下,实际产出由总需求决定,因此,总需求曲线与价格线的交点就决定了社会的实际产出水平。由于总需求极易变动,因此,这个交点就既有可能在垂直的总供给曲线的左边也有可能在其右边,当然也有可能恰好与之相交。这说明在短期内,实际产出既有可能大于潜在产出,也有可能小于潜在产出,当然也有可能恰好等于潜在产出。

3.菲利普斯曲线告诉我们价格水平的变化是由市场压力推动的。当实际产出大于潜在产出时,市场压力为正,这会迫使价格上升;反之,当实际产出小于潜在产出时,市场压力为负,这会迫使价格下降。

4.在中期里,价格水平可以自由调整。此时,在P-Y空间的三条曲线中,价格曲

46

线和总需求曲线都可以自由移动。当市场压力为正时,也即实际产出大于潜在产出时,市场会迫使价格上升,也即使价格曲线沿着总需求曲线向上移动,从而使实际产出下降,只要实际产出还大于潜在产出,这个压力会继续存在,价格会继续上升,一直要到实际产出等于潜在产出时,市场的压力才会消失,此时,三条曲线会交于一点。反之,在实际产出小于潜在产出时,在市场压力下,价格会往下调整,这个调整也会最终使得三条曲线会交于一点,从而使实际产出等于潜在产出。总之,在中期,当价格可以自由变动时,市场自身有一种自我调节的能力,它最终可以使经济运行在潜在产出水平上,当然,市场的这种自我调节是需要时间的。

5.至此,我们已经介绍了三种不同的决定实际产出的均衡方法,为了避免混淆,我们在此作一总结:第一个均衡是单纯的商品市场上的均衡,由一条45线和总需求曲线的交点所确定;第二个均衡是在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联合作用下的均衡,由IS曲线和LM曲线的交点所确定,显然第二个均衡比第一个均衡高了一个层次,但它也只不过是总需求方面的均衡(因为借助IS-LM模型可以直接推导总需求曲线)。第三个均衡就是本章所介绍的均衡,这是整个国民经济的总均衡模型,也是最高层次的均衡,是由总需求和总供给联合作用的结果。虽然总供给曲线在确定均衡点时不起主导作用,但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关系我们知道价格水平是由市场压力决定的,而市场压力的大小就取决于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的缺口,这里的潜在产出就是总供给曲线。因而价格线与总需求曲线所确定的均衡实际上也就是总供给和总需求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所有上面介绍的三个均衡模型都是建立在如下两个基本的假设条件之上的:第一,潜在产出固定不变,实际产出由总需求所决定;第二,价格水平固定不变。

二、补充说明 1.细说菲利普斯曲线

1957年一位在伦敦经济学院工作的新西兰工程师A.W.菲利普斯在当时的《经济学报》上发表了一篇名为《英国1861-1957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率的变化率之间的关系》的论文,在该文中,菲利普斯测算了从1862年到1957年英国失业率和工资的变化,从数据中他提出了一个值得注意的规律:就业和工资膨胀率的变化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稳定关系。换句话说,当就业增加时,货币工资率似乎也会增加。

从菲利普斯的发现,到相应地断定物价水平和失业之间的联系只有一步之遥。这

47

0

一步是由保罗·萨缪尔森和罗伯特·索洛1960年完成的。1他们采用了一个简单的公式把工资的变化转换成价格的变化:价格是工资的加码,故价格的变化一定是工资变化的函数,因此如果菲利普斯是对的,它也必然是失业率的函数。这个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关系,就成为了后来经济学家所说的菲利普斯曲线。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我们在书上给出的是通货膨胀和产出的关系,而非与失业的关系,其实,这两者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我们在这里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两者间的转换。假设生产仅有劳动一种投入,则生产函数可写为Y=AN,进一步假定A=1,则有Y=N。所谓的潜在产出现在就由一个社会所有愿意工作且在工作年龄范围之内的人数决定,若我们把这个人数记为N,而把潜在产出记为Y,则有Y=N。而实际产出就是由社会上实际工作的人数决定。若记t年的实际产出为Yt,实际就业人数为Nt,则有Yt=Nt。这样,我们在书中所给出的通货膨胀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t?pt?pt?1pt?1?Yt?Y?f??Y??? (6-1) ??就可以进一步转化为:

?t?pt?pt?1pt?1?Yt?Y?f??Y???N?N???f?t???f(ut) (6-2) ???N???从方程(6-2)可以清楚看到,菲利普斯曲线既反映了通货膨胀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也反映了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关系,两者是等价的。

菲利普斯曲线有两个版本,初始的版本就是我们在上面介绍的关系,在1970年代以前,这一关系与战后美国的情况非常吻合,但是,从1970年代以后,这一关系在美国不再成立。为此,经济学家在菲利普斯曲线中引入预期的因素,从而得到了修正的菲利普斯曲线。修正的菲利普斯曲线告诉我们,不是通货膨胀而是通货膨胀的变化率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修正的菲利普斯曲线与1970年代以后美国的实际数据比较相吻合。

三、习题选答

3.这里所说的总供给关系指的是总供给变动与价格水平变动之间的关系。在不同的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中,对总供给曲线的描述差异较大。很多教科书将总供给曲线

1

Paul Samuelson and Robert Solow,“Analytical Aspects of Anti-Inflation Polic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50, May 1960, PP.177-194。 48

在由价格和产出构成的两维空间中画成呈正斜率的曲线,即价格水平和总供给(或总产出)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因此,与本书第五章推导的负斜率的总需求曲线相结合,人们可以用这两条曲线来确定均衡的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但是,在这样的分析框架中,如果我们不是小心翼翼地处理价格调整所需要的时间过程,即动态调整过程,就会使问题变得简单化或静态化。

在我们这一章的分析里,我们假定在短期内潜在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即总产出水平由长期因素决定,短期内对价格的变化没有反应。同时,由于价格在短期内也基本不变,因而由初始价格水平、总供给曲线和初始总需求曲线构成三条线相交的均衡点,在该均衡点,实际总产出与潜在总产出水平相一致,价格水平处于稳定状态。但是,随着总需求曲线的移动(总需求发生变化),总供给会随之作出反应。由于短期内实际产出水平是由总需求水平决定的,这样实际总供给水平就开始背离潜在的总产出水平。一旦当实际总产出和潜在总产出发生差异,经济生活中就会出现经济资源的紧利用(经济过热)或者利用不足(经济萧条)的情况,这时价格水平的调整就开始了:当实际总产出超出潜在总产出水平时,价格开始上涨;当实际总产出低于潜在总产出时,价格开始下降。这种关系与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情况是一样的,因为菲利普斯曲线描述了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存在的此消彼长的关系,即当通货膨胀率很高时,失业率往往是低的;相反,当通货膨胀较低时,失业率是高的。失业率的高低实际上反映的是经济中经济资源的利用情况(紧利用还是利用不足),进一步地,失业率的高低反映的是实际总产出是大于还是小于潜在总产出的问题,即

?t?pt?pt?1pt?1?Yt?Y?f??Y??? ??所以,我们说在短期分析中,我们可以用菲利普斯曲线来描述总供给方面的关系。 4.经济学家将通货膨胀定义为价格水平持续上涨这样一种经济现象,价格的持续上涨使经济行为人发生警觉,使他们对未来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形成预期,而通货膨胀预期就可能新的通货膨胀冲击。因此,预期会对经济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当人们对通货膨胀产生预期时,他们就会减少货币需求,把钱从银行里取出来,花费到耐用消费品或短期获利的金融债券上,而这个过程就是货币超常供给的过程,它会引起新的一轮通货膨胀。1988年,中国的老百姓已经经历了近十年的通货膨胀日子,而且已经摸索出物价改革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因此当物价改革需要“闯关”的消息传播出来时,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预期突然加强,导致

49

居民对物品的抢购风,需求大幅度上升,通货膨胀率达到18.5%,是80年代最大的一次通货膨胀。其次,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预期对经济活动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总的来说,高速的通货膨胀预期将鼓励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进行投资,因为这时投资的成本是低的。企业的这一行为对通货膨胀具有双重效应:从短期来看,投资增加将导致总需求的膨胀,形成新的通货膨胀压力;从长期来看,投资将形成新的供给,减缓将来的通货膨胀。最后,从要素所有者的角度来看,通货膨胀预期将导致生产要素所有者在签定合同(如工资合同)时,提出生产要素报酬率的增长。如果要素报酬的增长超过实际通货膨胀率的增长,生产者就会将其转嫁到产品价格,引起新的一轮成本推动的更高的通货膨胀。

因此,本章所描述的通货膨胀预期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机制是与实际经济生活相一致的。 四、补充练习

1.解释总供给曲线与菲利普斯曲线是怎样相互联系的。能从一个推导出的信息就不能从另一个推导出来吗?

2.

a. 什么是滞胀?请运用图形分析说明,为什么价格冲击会导致滞胀?

b. 描述能够产生滞胀的一种情况。你所描述的情况能够避免吗?它应该加以避免吗?

3.解释通货膨胀预期使菲利普斯曲线移动的能力如何有助于经济自动地对总供给与总需求冲击做出调整。

4. 当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而工资随时间缓慢调整时,请分析名义货币存量减少对价格水平、产出和实际货币存量的影响。 5.

a. 在总供给和总需求框架中,说明原材料实际价格下降(一种有利于总供给冲击)的长期与短期效应。

b. 假定在自然率(充分就业)水平开始产出,请描述调整过程。

6.为什么当总需求增加时,价格可能上升?哪些要素会影响价格波动的范围?

7.为什么强制性的不付工资的家庭假期会增加生产成本?

8.以下基础设施是如何影响总供给的? a. 高速公路 b. 学校 c. 排污系统

d. 法庭和监狱

9.根据奥肯法则,有没有可能从某一年到下一年出现产出水平和失业率同时上升的情况?请解释。

5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nq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