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题电解质溶液

更新时间:2024-03-26 12:3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电解质溶液

1.(2010年江苏)常温下,用 0.1000 mol·L?1NaOH 溶液滴定 20.00mL0.1000 mol·L?1CH3COOH溶液 所得滴定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①所示溶液中:

c?CH3COO???c?OH??c?CH?3COOH??c?H??B.点②所示溶液中:

c?Na???c?CH3COOH??c?CH3COO??

C.点③所示溶液中:

c?Na??>c?OH?>c?CH?3COO??>c?H?

?D.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

c?CH3COOH?>c?CH3COO??>c?H?>c?Na?>c?OH?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酸碱中和过程中粒子浓度的变化及其粒子浓度的大小比较。由装置图可知处于点①时,醋酸过量,根据电荷守恒,则有c(Na+)+ c(H+)=c(OH-)+c(CH3COO-),A错误;CH3COOH和NaOH恰好中和时,溶液应该显弱碱性,而在点②时,pH=7,说明没有完全反应,醋酸过量,依据离子守恒知c(Na)<(CH3COO H)+c(CH3COO

),B错误;当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恰好为20ml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此时由于CH3COO的水解,溶液呈若碱性,但水解程度是微弱的,因此关系式为:

c(Na+)>c(CH3COO-)>c(OH-)>c(H+),C错误;若滴入的NaOH量很少,有可能会出现选项D中的情况,因此D正确。

答案:D

2.(2010年天津)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w_wwk#s5_uo*m

A.图①表示25℃时,用0.1 mol·L-1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1 NaOH溶液,溶液的pH随

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B.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O2(g) + O2(g) K随温度的变化

C.图③表示10 mL 0.01 mol·LKMnO4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H2C2O4溶液混合时,n(Mn2+) 随时间的变化

D.图④中a、b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2=CH2 (g) + H2(g)???CH3CH3(g);ΔH< 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解析:酸碱中和在接近终点时,pH会发生突变,曲线的斜率会很大,故A错;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关系,故B正确;反应是放热反应,且反应生成的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故反应速率越来越快,C错;反应是放热反应,但图像描述是吸热反应,故D错。

答案:B

3.(2010年天津)下列液体均处于25℃,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w_wwk#s5_uo*m 2SO3(g);ΔH < 0 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

-1-1

A.某物质的溶液pH< 7,则该物质一定是酸或强酸弱碱盐

B.pH= 4.5的番茄汁中c(H+)是pH= 6.5的牛奶中c(H+)的100倍 C.AgCl在同浓度的CaCl2和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相同

D.pH= 5.6的CH3COOH与CH3COONa混合溶液中,c(Na+) > c(CH3COO-)

解析:某些强酸的酸式盐如NaHSO4其pH<7,故A错;pH=4.5,c(H+)=10-4.5 mol·L-1,pH=6.5,其c(H)=10

+

-6.5

mol·L,故B正确;同浓度的CaCl2溶液的c(Cl)是NaCl的两倍,它

-1

们对AgCl沉淀溶解平衡的抑制程度不同,故C错;混合溶液显酸性,则c(H+)>c(OH-),根据电荷守恒,c(CH3COO-)>c(Na+),故D错。

答案:B

4.(2010年山东)某温度下,Fe(OH)3(s)、Cu(OH)2(s)分别在溶液中达到沉淀溶解平衡后,改变溶液PH,金属阳离子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Kap?Fe(OH)3?

B.加适量NH4Cl固体可使溶液由a 点变到b点 C.c 、d两点代表的溶液中c?H乘积相等

D.Fe(OH)3、Cu(OH)2分别在b、c两点代

??与c?OH??表的溶液中达到饱和

w_wwk#s5_uo*m

解析:由题意知当金属阳离子浓度相等时,溶液中OH-的浓度分别为10-12.7和10-9.6,若设金属阳离子浓度为x,则Ksp[Fe(OH)3]=x·(10-12.7)3,Ksp[Cu(OH)2]=x·(10-96)

3

,显然Ksp[Fe(OH)3]<Ksp[Cu(OH)2],A正确;a 点变到b点溶液思维酸性减弱,但NH4Cl

溶于水是显酸性的,因此B错误;只要温度不变Kw就是不变的,C正确;溶度积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饱和点,而b、c两点分别在曲线上,所以此时溶液达到饱和,曲线左下方的是不饱和点,右上方的是过饱和点,D正确。

答案:B

5.(2010年北京)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0.1mol/LCH3COOH溶液的PH>1:

??垐 CH3COOH噲 CH3COO?H

w_wwk#s5_uo*m

垐 B.“NO2球”浸泡在冷水中,颜色变浅:2NO2(g)噲 N2O4(g)△H<0

(红棕色) (无色)

C.铁溶于稀硝酸,溶液变黄:3Fe+8H++2NO3=3Fe2++2NO↑+4H2O

?2???垐 D.向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CO3?H2O噲 HCO3?OH

解析:醋酸是弱酸存在电离平衡,A正确;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温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颜色变浅,B正确;铁溶于稀硝酸,溶液变黄,是因为有Fe3+生成,C错误,正确的写法是:Fe+4H++NO3=Fe3++NO↑+2H2O;Na2CO3水解溶液显碱性,D正确。

?答案:C

6.(2010年全国2) 在相同条件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_wwwk#s5_uo*m

A.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B.碘在碘化钾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C.醋酸在醋酸钠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大于在纯水中电离的程度 D.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可提高SO2的利用率

解析:饱和食盐水中CI-浓度大,可以降低氯气的溶解度,A正确;碘与碘化钾可以发生如下变化:I2+KI=KI3,B正确;醋酸钠溶液中大量的醋酸根离子可以抑制醋酸电离,C错误;使用过量的空气就是增大氧气的浓度从而可以提高SO2的利用率,D正确。

答案:C

7.(2010年全国2) 相同体积、相同pH的某一元强酸溶液①和某一元中强酸溶液②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下列关于氢气体积(V)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解析:在相同体积、相同pH的情况下,根据电离平衡的知识可以得出一元强酸溶液①的物质的量小于一元中强酸溶液②物质的量,因此②放出的氢气多;在反应过程中②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始终大于①中的H的物质的量浓度,所以溶液②中的反应速率大于溶液①的反应速率。因此选项C正确。

答案:C

8.(2010年四川)有关①100ml 0.1 mol/L NaHCO3、②100ml 0.1 mol/L Na2CO3两种溶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w_wwk#s5_uo*mw_wwk#s5_uo*m

A.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个数:②>① B.溶液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②>① C.①溶液中:c?CO32???c?H2CO3? D.②溶液中:c?HCO3???c?H2CO3?

解析:本题考查盐类水解知识;盐类水解促进水的电离,且Na2CO3的水解程度更大,碱性更强,故水中电离出的H+个数更多,A项正确;②中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2 mol/L,而①中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根据物料守恒及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②>①,B项正确;NaHCO3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所以C(H2CO3)>C(CO3),C错误;C03分步水解且第一步水解占主要地位,所以C(HCO3)>C(H2CO3),D正确。

答案: C w w

9.(2010年全国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w_wwk#5_uo*m2-

2-

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2O2

B.将SO2通入BaCl2溶液可生成BaSO3沉淀 C.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

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还原成Cu

解析:A错误,因为Li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Li2O; B错误,酸性:HCl>H2SO3>H2CO3,所以通入后无BaSO3沉淀,因为BaSO3+2HCl=BaCl2+H2O+SO2↑;D错误,溶液中该反应难以发生,先是:2NH3+2H2O+CuSO4=Cu(OH)2↓+(NH4)2SO4,接着Cu(OH)2

△ 2+

CuO+H2O溶液中NH3

不能还原CuO为Cu,要还原必须是干燥的固态!C正确,强酸制弱酸,酸性:H2CO3>HClO,反应为:CO2+H20+Ca(ClO)2=CaCO3↓+2HclO。

答案:C

10.(2010年全国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b,则a>b 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NH4Cl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7 C.1.0?10?3mol/L盐酸的pH?3.0,1.0?10?8mol/L盐酸的pH?8.0

D.若1mLpH?1的盐酸与100mL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的pH?11

w_wwk#s5_uo*m解析:若是稀醋酸溶液稀释则C(H+)减小,pH增大,b>a,故A错误;酚酞的变色范围是pH= 8.0~10.0(无色→红色),现在使红色褪去,pH不一定小于7,可能在7~8之间,故B错误;常温下酸的pH不可能大于7,只能无限的接近7;D正确,直接代入计算可得是正确,也可用一般的式子:设强酸pH=a,体积为V1;强碱的pH=b,体积为V2,则有10-aV1=10

-(14-b)

V2?V1V2?10a?b?14,现在V1/V2=10-2,又知a=1,所以b=11

答案:D

11.(2010年海南)把VL含有MgS04和K2S0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加入含a mol NaOH的溶液,恰好使镁离子完全沉淀为氢氧化镁;另一份加入含b mol BaCl2的溶液,恰好使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为硫酸钡。则原混合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为 A.

b-a2b-a-1-1

mol·L B.mol·L VV

2(b-a)2(2b-a)

C. mol·L-1 D. mol·L-1

VV

解析:由离子反应方程式Mg2++2OH-=Mg(OH)2↓和Ba2++SO42-=BaSO4↓可知Mg2+和SO4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5amol和bmol,忽略溶液中的H+和OH-由电荷守恒知溶液中K+的物质的量为(b-0.5a)×2mol=(2b-a)mol。由于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所以选项C是错误的,正确的选项应该是D。

答案:D

12.(2010年海南)已知:Ksp(AgCl)=1.8×10-10,Ksp(AgI)=1.5×10-16 ,Ksp(Ag2CrO4)=2.0×10-12,则下列难溶盐的饱和溶液中,Ag+浓度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A.AgCl>AgI> Ag2CrO4 B.AgCl> Ag2CrO4>AgI C.Ag2CrO4>AgCl>AgI D.Ag2CrO4>AgI>AgCl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溶度积常数的概念和有关计算。对应化学式相似的AgCl和AgI来说Ksp越小Ag+浓度越小,即AgCl>AgI;假设Ag2CrO4饱和溶液中Ag+的浓度为x,则CrO42-的浓度为0.5x,由溶度积常数的表达式可知Ksp(Ag2CrO4)=x2×0.5x=0.5x3=2.0×10-12,即x3=4.0×10-12,因为AgCl饱和溶液中Ag+的浓度为1.8?10选项C正确。

答案:C

13.(2010年海南)常温下,将0.1 mol·L-1氢氧化钠溶液与0.06 mol·L-1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该混合溶液的pH等于

A.1.7 B.2.0 C.12.0 D.12.4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pH的有关计算。当酸碱发生中和时首先应判断过量问题,假设溶液体积为1L则H+和OH-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12mol和0.1mol,因此硫酸过量,反应后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H+)=

答案:B

14.(2010年上海)甲、乙两烧杯中分别装有相同体积、相同pH的氨水和NaOH溶液,各加入10mL 0.1 mol·L-1 AlCl3溶液,两烧杯中都有沉淀生成。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中沉淀一定比乙中的多 B.甲中沉淀可能比乙中的多 C.甲中沉淀一定比乙中的少 D.甲中和乙中的沉淀可能一样多

解析:表题主要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知识。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氢氧化钠但不溶于氨水,既然两烧杯中都有沉淀生成,说明两烧杯中生成的都是氢氧化铝沉淀;相同体

0.02mol2L-10w_wwk#s5_uo*m

,所以Ag2CrO4>AgCl,因此

=0.01 mol·L-1,所以pH=2.0。

积相同pH的两溶液中的溶质是氨水大于氢氧化钠,当两者均不足量时,生成的沉淀氨水多;氨水过量,氢氧化钠不足量时,生成的沉淀氨水多;氨水过量,氢氧化钠恰好时,生成的沉淀一样多;氨水和氢氧化钠都过量时,生成的沉淀氨水多;可知BD正确。

答案:BD

15.(2010年安徽)将0.01mol下列物质分别加入100mL蒸馏水中,恢复至室温,所得溶液中阴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w_wwk#5_uo*m①Na2O2②Na2O ③Na2CO3④NaCl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Na2O2与Na2O,生成的OH-浓度相同,均约为0.2mol/L, Na2CO3因水解,使 阴离子浓度稍增大:CO32- + H2O

答案:C

16.(2010年福建)下列关于电解质溶解的正确判断是

???+A.在pH=12的溶液中,K、Cl、HCO3、Na可以常量共存

HCO3- + OH-。所以C正确。

B.在pH?0的溶液中,Na?、NO3、SO3、K?可以常量共存

C.由0.1 mol·L-1一元碱BOH溶液的pH?10,可推知BOH溶液存在BOH=B?+OH? D.由0.1 mol·L-1一元酸HA溶液的pH?3,可推知NaA溶液存在

A?H2O??-2-HA?OH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离子的共存、弱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和水解。 A.pH=12的溶液呈碱性含有比较多的OH-,不能与HCO3-共存。

B.pH=0的溶液呈酸性含有较多的H,在NO3离子存在的情况下,亚硫酸根离子容易被氧化成硫酸根离子,无法共存。

C.0.1mol/L的一元碱的pH=10表明该一元碱是弱碱,在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 D.由题意可得该酸是弱酸,在NaA溶液中A-会发生水解而使溶液呈碱性。 答案:D

17.(2010年上海)下列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A.氨水与氯化铵的pH=7的混合溶液中:[Cl]>[NH4]

B.pH=2的一元酸和pH=12的一元强碱等体积混合: [OH-]= [H+] C.0.1 mol·L-1的硫酸铵溶液中:[NH4+]>[SO42-]>[H+]

-+

+

-

D.0.1 mol·L的硫化钠溶液中:[OH]=[H]+[HS]+[H2S]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溶液中的微粒浓度的大小比较。氨水和氯化铵混合溶液的pH=7时,根据电荷守恒知当溶液中[H+]=[OH-]时,[Cl-]=[NH4+],A错;由于pH=2的酸的强弱未知,若是强酸则正确;若是弱酸时,酸过量则溶液中[H]>[OH],B错;1mol.L的硫酸铵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但水解程度很小,根据物质的组成可知:[NH4+]>[SO42-]>[H+],C对;1mol.L-1的硫化钠溶液中,根据质子守恒可知[OH]=[H]+[HS]+2[H2S],D错。

答案:C

18.(2010年上海)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NO2通入FeSO4溶液中 B.CO2通入CaCl2溶液中 C.NH3通入AlCl3溶液中D.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常见元素化合物知识。NO2通入后和水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硝酸,能将亚铁盐氧化为铁盐,溶液颜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排除A;CO2和CaCl2不反应,无明显现象,符合题意,选B;NH3通入后转化为氨水,可以和AlCl3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排除C;SO2通入酸化的硝酸钡中,可以被氧化为硫酸,进而生成硫酸钡沉淀,排除D。

答案:B

1.(07年山东理综·10)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下列既能跟NaOH溶液反应,又能跟盐酸反

应的溶液中,pH最大的是 A.Na2CO3溶液 答案:C

解析:A中碳酸钠能和盐酸反应,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排除;B中碳酸氢铵二者都能反应;C中碳酸氢钠二者均能反应;D中硫酸氢钠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不与盐酸反应,排除。故此题中实际是比较碳酸氢铵和碳酸氢钠溶液同浓度时pH值大小的比较,碳酸氢铵是弱碱弱酸盐,而碳酸氢钠是强碱弱酸盐,对比可知答案选C。

2.(07年山东理综·14)氯气溶于水达到平衡后,若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某一条件,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A.在通入少量氯气,

c(H)c(ClO??w_wwk#s5_uo*m-1-

+

+

--1

+

B.NH4HCO3溶液 C.NaHCO3溶液 D.NaHSO4溶液

)减小

B.通入少量SO2,溶液的漂白性增强

C.加入少量固体NaOH,一定有c(Na+)=c(Cl-)+c(ClO-) D.加入少量水,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答案:D

解析:在氯水中存在如下平衡:Cl2+H2O

HCl+HClO、H2O

H++OH-、HClO

H++ClO-。A中在通入少量氯气,平衡右移,生成的次氯酸和盐酸增多,氢离子浓度增大有两个方面原因,次氯酸浓度增大和盐酸完全电离,而次氯酸根的增大只受次氯酸浓度增大的影响,故该值增大,错误;B中通入二氧化硫,其与氯气反应生成无漂白性的盐酸和硫酸,漂白性减弱,错误;C中加入少量固体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仍是电中性的,但酸碱性不为中性,应为弱酸性。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正负电荷总数相等,故存在

c(H+)+c(Na+)=c(OH-)+c(Cl-)+c(ClO-),但是c(H+)应该大于c(OH-),故此等式不成立,错误;D中加水,即稀释氯水溶液的酸性减弱,即c(H+)减小,所以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正确。 3.(07年广东化学·15)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0.1mol·L-1 Na2CO3溶液:c(OH-)=c(HCO3-)+c(H+)+2c(H2CO3) B.0.1mol·L-1NH4Cl溶液:c(NH4+)=c(Cl-)

C.向醋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醋酸,得到的酸性混合溶液: c(Na+)>c(CH3COO-)>c(H+)>c(OH-)

D.向硝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得到的pH=5的混合溶液:c(Na+)=c(NO3-) 答案:AD

解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要综合运用电离平衡,盐类水解知识,要记住三个守恒: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A根据质子守恒,水电离出的H+和OH-的物质的量相等,Na2CO3溶液中H+分别以HCO3-、H+、H2CO3形式存在,故A对,B中由于NH4+水解,c(NH4

与c(Cl)不等,B错,C中根据电荷守恒有:c(Na)+ c(H)==c(OH)+ c(CH3COO),因为c(H)

-++--+

>c(OH-),故c(CH3COO-)>c(Na+),C错。D中Na+、NO3-不水解加入稀盐酸后二者的物质的量浓度比仍是1:1,故D对。 4.(2007海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95℃纯水的pH<7,说明加热可导致水呈酸性 B.pH=3的醋酸溶液,稀释至10倍后pH=4 C.0.2mol/L的盐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后pH=1

D.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7 答案:C

考点:本题考查了电离平衡移动以及酸碱中和后溶液pH的变化规律。

解析:水的电离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离度越大,但[H+]=[OH-]水仍呈中性,A错;我们知道pH每升高一个单位,对于强酸需要稀释10倍,而对于弱酸稀释的倍数超过了10倍,B中由于醋酸为弱酸,稀释至原来的10倍后,pH<4,B错;在D中,当酸与碱的pH之和等于14时,等体积混合后,谁弱显谁性,即pH<7,D错。 5.(2007海南·08)下列溶液能与镁反应生成氢气的是()

A.氯化铵溶液 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了盐的水解规律。

解析: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水解,显酸性。相当于发生Mg+2H=Mg+H2↑ ,而其他溶液均显碱性。所以选A。

6.(08年广东化学·9)已知Ag2SO4的KW为2.0×10-3,将适量Ag2SO4

固体溶于100 mL水中至刚好饱和,该过程中Ag+和SO32-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右图(饱和Ag2SO4溶液中c(Ag+)=0.034 mol·L-1)。若t1时刻在上述体系中加入100 mL. 0.020 mol·L-1 Na2SO4溶液,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t1时刻后Ag和SO3

B.氢氧化钠溶液 C.碳酸钾溶液 D.饱和石灰水

+2+

+2

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B

答案:B

解析:Ag2SO4刚好为100ml的饱和溶液,因为c(Ag+)=0.034mol·L-1,所以(cSO42-)=0.017mol·L

-1

;当加入100ml 0.020mol·L-1Na2SO4溶液后,(SO42-)c=0.0185mol·L-1,(Ag+)c=0.017mol·L(此时Q

-1

7.(08年广东化学·17)盐酸、醋酸和碳酸氢钠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

A.在NaHCO3溶液中加入与其等物质的量的NaOH,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CO32-和OH- B.NaHCO3溶液中:c(H+)+c(H2CO3)=c(OH-)

C.10 mL0.10 mol·LCH3COOH溶液加入等物质的量的NaOH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由大

到小的顺序是:c(Na+)>c(CH3COO-)>c(OH-)>c(H+)

D.中和体积与pH都相同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所消耗的NaOH物质的量相同 答案:C

解析:A中,生成Na2CO3溶液,CO32-会发生水解,生成HCO3-,所以A错; 电荷守恒:C(H+)+C(Na+)=C(HCO3-)+2C(CO32-)+C(OH-) 物料守恒:C(Na)=C(HCO3) C(CO3)+C(H2CO3)

两式相减得:C(H+)+C(H2CO3)=C(CO32-)+C(OH-) 所以B错误。

C中,生成NaAc,Ac-水解呈碱性,故C正确;相同PH,相同体积的HCl和HAc,因为HAc为弱酸,所以HAc的物质的量浓度大,HAc所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多,D错。 8.(08年广东化学·18)电导率是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小

的物理量,根据溶液电导率变化可以确定滴定反应的终应。右图是KOH溶液分别滴定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的滴定曲线示意图。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用NH3·H2O溶液滴定HCl和CH3COOH混合溶液的滴定曲线的是D

-+

-1

2-

答案:D

解析:1.HCl为强电解质,HAc为弱电解质,滴加NH3·H2O弱电解质先与HCl反应,生成同样为强电解质的NH4Cl,但溶液体积不断增大,溶液稀释,所以电导率下降。

2.当HCl被中和完后,继续与HAc弱电解质反应,生成NH4Ac的强电解质,所以电导率增大。 3.HCl与HAc均反应完后,继续滴加NH3·H2O弱电解质,电导率变化不大,因为溶液被稀释,有下降趋势。

综上所述:答案选D。

9.(08年海南化学·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C

A.HCOOH+H2OB.CO2+H2OC.CO32— + H2OD.HS + H2O答案:C

解析:选项A、B、D表示的都是电离。

10.(08年江苏化学·12)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C

A.pH=2的HA溶液与pH=12的MOH溶液任意比混合:c(H) + c(M) == c(OH) + c(A) B.pH相等的CH3COONa、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c(NaOH)<c(CH3COONa)<c(Na2CO3) 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 c(CH3COO) +2c(OH) == 2c(H) + c(CH3COOH)

D.0.1mol·L-1的NaHA溶液,其pH=4:c(HA-)>c(H+)>c(H2A)>c(A2-) 答案:A、C

解析:选项A中根据电荷守恒,此关系式正确;选项B中pH相等,溶液中的c(OH)相等,根据酸性越弱,水解越强,所以溶液中c(Na2CO3)<c(CH3COONa);选项C中根据电荷守恒得:c(H+)+c(Na+)=c(OH-)+c(CH3COO-)……①,由于c(CH3COOH)=c(CH3COONa),且它们等体积混合,由原子守恒得:2c(Na+)=c(CH3COO-)+c(CH3COOH)……②,将①×2-②得:c(CH3COO-) +2c(OH-) == 2c(H+) + c(CH3COOH);选项D中NaHA溶液的pH=4,溶液呈酸性,即c(H)>c(OH),同时也可以判断HA以电离为主,所以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c(HA-)>c(A2-)>c(H+)>c(H2A)。

11.(08年山东理综·15)某温度时,BaSO4在水中的沉

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提示:BaSO4(s)数。

A.加入Na2SO4可以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B.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点变到c点

Ba(aq)+SO4(aq)的平衡常数Ksp=c(Ba)·c(SO4),称为溶度积常

2+

2-

2+

2-

HCOO— + H3O+ HCO3 + H

+

HCO3— + OH— S + H3O

2—

+

++--

--+

C.d点无BaSO4沉淀生成

D.a点对应的Ksp大于c点对应的Ksp 答案:C

解析:A项,当加入Na2SO4溶液时,c(SO4)增大,因Ksp为常数,则c(Ba)就会减小,故A错;B项,蒸发可以会使溶液的c(SO42-)和c(Ba2+)都变大,故B错;C项,在d点时,因其在沉淀溶解平衡点c点的下方,c(Ba)较小,故它们浓度的乘积小于Ksp,则无无BaSO4沉淀生成,C正确;D项,因ac两点对应的都是在相同的温度下的Ksp,故二者的Ksp相同,D错。

12.(09年安徽理综·13)向体积为0.05mol·L-1CH3COOH溶液中加入体积为Vb的0.05mol·L-1KOH溶液,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

A.Va>Vb时:c (CH3COOH) +c (CH3COO-)>c (K+) B.Va=Vb时:c (CH3COOH) +c (H+)>c (OH-) C.Vac (K+)>c (OH-)>c (H)

D.Va与Vb任意比时:c (K+)+ c (H+) =c (OH-)+ c (CH3COO-) 答案:C

解析:若Va>Vb,醋酸过量,根据物料守恒可知,n(CH3COOH)+ n(CH3COO)=0.05Va,n(K

2-2+

2+

)= 0.05VVb,则A选项正确;若Va=Vb,反应后为CH3COOK溶液,由于的CH3COO-水解而

显碱性,根据质子守恒可知,B选项正确;若Vac(CH3COO-),C选项错误;D选项符合电荷守恒,正确。 13.(09年福建理综·10)在一定条件下,Na2CO3溶液存在水解平衡:CO32-+H2O

HCO3

+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稀释溶液,水解平衡常数增大 C.升高温度,

c(HCO3)c(CO3)2??B.通入CO2,平衡朝正反应方向移动 D.加入NaOH固体,溶液pH减小

减小

答案:B

解析:平衡常数仅与温度有关,故稀释时是不变的,A项错;CO2通入水中,相当于生成H2CO3,可以与OH反应,而促进平衡正向移动,B项正确;升温,促进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故表达式的结果是增大的,C项错;D项,加入NaOH,碱性肯定增强,pH增大,故错。 14.(09年广东化学·9)下列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氯水中:c(Cl2)=2c(ClO-)+c(Cl-)+C(HCl)}

B.氯水中:c(Cl)>c(H)>c(OH)>c(ClO)

C.等体积等浓度的氢氧化钠与醋酸混合:c(Na+)=c(CH3COO-) D.Na2CO3溶液中:c(Na+)>c(CO32-)>c(OH-)>c(HCO3-)>c(H+) 答案:D

解析:氯气在水中与水反应是可逆反应,物料守恒不成立,A错误;Cl2+H2O=HCl+HClO,

HCl中电离的H与Cl浓度相等,再加上HClO会电离出H,所以H浓度一定大于Cl-浓度,B错误;等体积等浓度的氢氧化钠与醋酸混合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醋酸钠,因CH3COO-水解,所以Na+浓度大于CH3COO-的浓度,C错误。

15.(09年广东化学·16)磷钨酸H3PW12O40等杂多酸可代替浓硫酸用于乙酸乙酯的制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3PW12O40在该酯化反应中其催化作用

B.杂多酸盐Na2HPW12O40与Na3PW12O40都是强电解质 C.H3PW12O40、KH2PW12O40与Na3PW12O40中都有相同的原子团 D.硅钨酸H4 SiW12O40也是一种杂多酸,其中W的化合价为+8 答案:CD

解析:因浓硫酸在制备乙酸乙酯中起到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又杂多酸可代替浓硫酸

制备乙酸乙酯,所以杂多酸同样起到催化作用,A正确;因大多数盐属于强电解质,所以杂多酸盐为强电解质,所以杂多酸盐也为强电解质,B正确;磷钨酸又可将其视作为H3PO4与WO3的混合酸,因磷酸为三元中强酸,磷酸盐中含有的酸根不同即原子团不同,C错误;从化合价和代数为0可知W的价态为+6价,D错误。

16.(09年广东化学·18)硫酸锶(Sr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A.温度一定时,Ksp(SrSO4)随c(SO4)的

-+--

+-++

增大而减小

B.三个不同温度中,313K时Ksp(SrSO4)

最大

C.283K时,图中a点对应的溶液是不饱

和溶液

D.283K下的SrSO4饱和溶液升温到263K后变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BC

解析: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与物质的浓度无关,A错误;温度一定时Ksp=[Sr2+][SO42-],

由图可知,313K时,相同SO4浓度下,Sr的浓度最大,所以平衡常数最大,B正确;283K时,Sr2+的浓度比平衡时要小,Qc小于Ksp(283K),对应为不饱和溶液,C正确;283K下的饱和溶液,突然升温至363K,Ksp减少,析出沉淀,仍然为饱和溶液,D错误。

17.(09年广东理基·27)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可采用不同的方法处理。以下处理措施和方法

选项 A B C D 答案:D

解析:A选项废酸中加生石灰中和是化学处理法,错误。B选项中加硫酸盐不能使Cu2+

形成沉淀,错误。C选项中用活性炭不能吸附苯,错误。D选项中加石灰水后纯碱会形成CaCO3沉淀而除去,属于化学处理法,正确。

18.(09年广东理基·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向0.1mol·L-1 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色

B.Al3+、NO3-、Cl-、CO32-、Na+可以大量共存于pH=2的溶液中 C.乙醇和乙酸都能溶于水,都是电解质

D. 分别于等物质的量的HCl和H2SO4反应时,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 答案:A

解析:Na2CO3溶液中存在CO32-的水解CO32-+H2O

HCO3-+OH-,使溶液显碱性,

污染物 废酸 Cu2+等重金属离子 含苯废水 含纯碱的废水 处理措施 加生石灰中和 加硫酸盐沉降 用活性炭吸附 加石灰水反应 方法类别 物理法 化学法 物理法 化学法 2-2+

因此加入酚酞后溶液变为红色,故A选项正确。B选项中pH=2的溶液显酸性,弱酸跟阴离子CO3不能存在;C选项中的乙醇不是电解质,只有乙酸是电解质;HCl是一元酸而H2SO4是二元酸,因此等物质的量的HCl和H2SO4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2-

19.(09年江苏化学·5)化学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明矾水解形成的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可用于水的净化 B.在海轮外壳上镶入锌块,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 C.MgO的熔点很高,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 D.电解MgCl2饱和溶液,可制得金属镁 答案:D

解析:A项,明矾净水的原理是Al3++3H2O

Al(OH)3(胶体)+3H+,利用Al(OH)3

(胶体)的吸附性进行净水;B项,是因为轮船主要用铁造外壳,铁在海水中易被腐蚀.镀上比铁活泼的锌,形成原电池,锌作负极,失去电子先被腐蚀,从而起到保护铁的作用,从而可减缓船体的腐蚀速率;氧化镁的熔点是2852℃,可用于制作耐高温材料;电解MgCl2饱和溶液,发生地化学反应为MgCl2+2H2O

通电 Mg(OH)2+Cl2↑+H2↑,不会产生金属镁,电解熔融

通电 的MgCl2能制取单质镁,发生的反应MgCl2(熔融)Mg+Cl2↑。

【考点分析】(1)物质的水解反应,以及水解反应的用途;(2)常见生活常识的原理;(3)常见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具体用途;(4)常见物质的制备及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0.(09年江苏化学·9)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

A.向碘水中滴加CCl4,振荡静置后分层,CCl4层呈紫红色,说明可用CCl4从碘水中萃

取碘

B.向SO2水溶液中滴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BaSO3难溶于盐

C.向0.1mol·LFeSO4溶液中滴加少量酸性KMnO4溶液,KMnO4溶液褪色,说明Fe

具有氧化性

D.向2.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KCl、KI混合溶液中滴加1~2滴0.01mol·L-1 AgNO3溶

液,振荡,沉淀呈黄色,说明AgCl的Ksp比AgI的Ksp 答案:AD

解析:A项,是高中化学必修1一个很重要的实验---萃取实验;B项的叙述是错误的,在该实验中根本得不到白色沉淀,因为亚硫酸不可能制取盐酸;C项只能说明Fe具有还原性,因为KMnO4具有强氧化性,常做氧化剂。D项,沉淀呈黄色,说明沉淀是AgI,也就意味着AgCl的Ksp比AgI的大。

【考点分析】

2+

-1

2+

①重要试验的操作过程、实验现象、结论和解释应牢记; ②Ksp的运用。

21.(09年江苏化学·13)下列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1A.室温下,向0.01mol·LNH4H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中性:c(Na)>c(SO4)>

2-

c(NH4)>c(OH)=c(H)

-1B.0.1mol·LNaHCO3溶液:c(Na)>c(OH)>c(HCO3)>c(H)

+-+

C.Na2CO3溶液:c(OH)-c(H)=c(HCO3)+2c(H2CO3)

c(CH3COOD.25℃时,pH=4.75、浓度均为0.1mol·L-1的CH3COOH、CH3COONa混合溶液:

-+-

)+c(OH)<c(CH3COOH)+c(H)

-+

答案:AC

解析:B项,NaHCO3溶液中,OH是由HCO水解和水的电离所出成的,但是这些都是3

微弱的。HCO的浓度永大于OH浓度,故错;D项,由电荷守恒有:c(CH3COO)+c(OH)=c(H3

)+c(Na) ,由物料守恒可得:2c(Na)= c(CH3COO)+ c(CH3COOH),将两式中的c(Na) 消去,

++-+

可得c(CH3COO)+2c(OH)=2c(H)+ c(CH3COOH)。所以c(CH3COO)+c(OH)-c(H)-

c(CH3COOH)= c(H)-c(OH),因为pH=4.75,故c(H)-c(OH)>0,所以D项不等式应为”>”,故错。

【考点分析】

①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电荷守恒。 ②等pH的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 ③电离和水解的相互关系

④酸式盐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大小关系

22.(09年宁夏理综·11)将氢氧化钠稀溶液滴加到醋酸稀溶液中,下列各图示意混合溶液有关量或性质的变化趋势,其中错误的是 ..

答案:D

解析:A选项氢氧化钠和醋酸发生中和反应,反应放热,当酸反应完成后,再加碱,相

当于往热水中加入冷水,温度降低。B选项醋酸中滴加氢氧化钠酸性减弱pH增大。C选项醋酸中滴加氢氧化钠,相当于弱电解质溶液变成强电解质溶液,因此导电能力增加。D选项醋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醋酸发生反应了,因此氢氧化钠开始时为0.

【点评】本题考查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相关知识,题目容量大,对考生的能力要求很高。

23.(09年山东理综·13)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明矾[KAl(SO4)2·12H2O]在水中能形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B.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不可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C.浓H2SO4有强氧化性,不能与Cu发生剧烈反应

D.将SO2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后加热恢复原色;将SO2通入溴水,溴水色后加热也

能恢复原色

答案:A

解析:明矾[KAl(SO4)2·12H2O]溶于水,电离产生的Al3+在中水解生成能吸附水中悬浮杂质的Al(OH)3胶体,故可用作净水剂;金刚石、石墨均可以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浓H2SO4虽然有强氧化性,只有加热才能与Cu发生反应;SO2通入溴水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 +Br2 + 2H2O= H2SO4+2HBr,加热不可能生成Br2.

24.(09年山东理综·15)某温度下,相同pH值的盐酸和酸溶液分别是稀、平衡pH值随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据图判断正确的是学科

A.Ⅱ为盐酸稀释时pH值变化曲线

B.b点溶液的导电性比c点溶液的导电性强 C.a点Ka的数值比c点Ku的数值大 D.b点酸的总浓度大于a点酸的总浓度 答案:B

解析:本题以醋酸为例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II应为醋酸稀释时的pH值变化曲线;溶液导电性取决于离子浓度,b点的H+浓度大,导电性强;KW的大小只取决于温度;相同pH值的盐酸和醋酸,醋酸浓度远大于盐酸的浓度,稀释到相同体积时,醋酸(II)浓度大于盐酸(I)浓度。

25.(09年天津理综·2)25 ℃时,浓度均为0.2 mol/L的NaHCO3和Na2CO3溶液中,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均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 B.存在的粒子种类相同 C.c(OH-)前者大于后者

D.分别加入NaOH固体,恢复到原温度,c(CO3)均增大 答案:C

解析:相同浓度时,Na2CO3的碱性强于NaHCO3,C项错。 26.(09年天津理综·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1 mol/LC6H5ONa溶液中:c(Na+)>c(C6H5O-)>c(H+)>c(OH-) B.Na2CO3溶液加水稀释后,恢复至原温度,pH和Kw均减小 C.pH=5的CH3COOH溶液和pH=5的NH4Cl溶液中,c(H)不相等 D.在Na2S溶液中加入AgCl固体,溶液中c(S2-)下降 答案:D

解析:A项,苯酚钠为碱性溶液,故错;B项,温度不变,则Kw是不变的,错;C项,pH=5即代表溶液中c(H+)均为10-5mol/L,错。D项,Ag2S比AgCl更难溶,故加入S2-会与溶液中的Ag+结合的,正确。

27.(09年海南化学·6)已知室温时,0.1mo1/L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溶液的pH=4

B.升高温度,溶液的pH增大 C.此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10-7

D.由HA电离出的c(H+)约为水电离出的c(H+)的106倍 答案:B

解析:根据HA在水中的电离度可算出c(H+)=0.1× 0.1%mol·L-1=10-4 mol·L-1,所以pH=4;因HA在水中有电离平衡,升高温度促进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所以c(H+)将增大,pH值会减小;C选项可由平衡常数表达式算出K=所以c(H,水电离)= 10

+

-10

-1

+

3-

c(H)?c(A)c(HA)?-=1×10,所以C无错误。c(H)=10mol·L,

6

-7+-4 -1

mol·L,前者是后才的10倍。

28.(09年海南化学·11)在5mL 0.05 mo1/L的某金属氯化物溶液中,滴加0.1 mo1/L AgNO3

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加入AgNO3溶液体积关系如图所示,则该氯化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答案:C

解析:设氯化物化学式为MClx

MClx —— x AgNO3

1 x 5mL×0.05 mol·L-1 0.1 mol·L-1×7.5mL

x = 3

29.(07年广东化学·24)(10分)

二氧化锰是制造锌锰干电池的基本材料。工业上以软锰矿为原料,利用硫酸亚铁制备高

H2SO4过量FeSO4 滤渣 软锰矿 酸浸 过滤 滤液 调pH至5.4 滤渣A 过滤 滤液 氨水 MnS 加热至沸 滤渣

过滤 滤液 →?→高纯MnO2

B.+2 C.+3 D.+4

纯二氧化锰的流程如下:

某软锰矿的主要成分为MnO2,还含有Si(16.72%)、Fe(5.86%)、Al(3.42%)、Zn(2.68%)和Cu(0.86%)等元素的化合物。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或硫化物的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沉淀物 Al(OH)3 Fe(OH)3 Fe(OH)2 Mn(OH)2 Cu(OH)2 Zn(OH)2 CuS ZnS MnS FeS pH 5.2 3.2 9.7 10.4 6.7 8.0 ≥–0.42 ≥2.5 ≥7 ≥7 (1)硫酸亚铁在酸性条件下将MnO2还原为MnSO4,酸浸时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滤渣A的主要成分是。 (3)加入MnS的目的是除去杂质。

(4)碱性锌锰电池中,MnO2参与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5)从废旧碱性锌锰电池中可以回收利用的物质有(写出两种)。 答案:(10分)

(1)MnO2+2FeSO4+2H2SO4=MnSO4+Fe2(SO4)3+2H2O (2)Fe(OH)3 Al(OH)3 (3)Cu2+ Zn2+

(4)MnO2+H2O+e-=MnOOH+OH-(或2MnO2+H2O+2e-=Mn2O3+2OH-) (5)锌、二氧化锰

解析:考查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的掌握、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形式的能力以及学生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内容,并与已有知识模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模块的能力。由反应流程可知:在酸性条件下二氧化锰将Fe氧化为Fe,将Cu氧化成Cu,此外溶液中的还有Zn和Al,当调pH至5.4时,只有Al(OH)3和Fe(OH)3会完全沉淀,故滤渣A的主要成分是Fe(OH)3和Al(OH)3。加入MnS后因为酸性条件下CuS 、ZnS更难溶所以会转化为CuS 、ZnS沉淀而除去Cu Zn。 30.(07年广东化学·26)(12分)

羟基磷灰石[Ca3(PO4)3OH]是一种一种重要的生物无机材料。其常用的制备方法有两种:

2+

2+

2+

2+

3+

2+

3+

方法A:用浓氨水分别调Ca(NO3)2和(NH4)2HPO4溶液的pH约为12;在剧烈搅拌下,将(NH4)2HPO4溶液缓慢滴入Ca(NO3)2溶液中。

方法B:剧烈搅拌下,将H3PO4溶液缓慢滴加到Ca(OH)2悬浊液中。

3种钙盐的溶解度随溶液pH的变化如上图所示(图中纵坐标是钙离子浓度的对数),回答下列问题:

(1)完成方法A和方法B中制备Ca5(PO4)3OH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5Ca(NO3)2+3(NH4)2HPO4+4NH3·H2O=Ca5(PO4)3OH↓++ ②5Ca(OH)2+3H3PO4=

(2)与方法A相比,方法B的优点是。

(3)方法B中,如果H3PO4溶液滴加过快,制得的产物不纯,其原因是 。

(4)图中所示3种钙盐在人体中最稳定的存在形式是(填化学式)。

(5)糖沾附在牙齿上,在酶的作用下产生酸性物质,易造成龋齿。结合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其原因。 答案:(12分)

(1)①10NH4NO3 3H2O ②Ca5(PO4)3OH↓+9H2O (2)唯一副产物为水,工艺简单

(3)反应液局部酸性过大,会有CaHPO4产生 (4)Ca5(PO4)3OH

(5)酸性物质使沉淀溶解平衡:Ca5(PO4)3OH(s)+OH-(aq)向右移动,导致Ca5(PO4)3OH溶解,造成龋齿

解析:难度,中等,本题考查学生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和酸碱反应的了解,考查学生书

写化学反应方程形式的能力、读图解析和方案评价能力,以及化学平衡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根据原子守恒可以配平反应方程式,方法A与方法B对比,主要是A产物有副产物NH4NO3,原子利用率不高。本题后二问要利用平衡思想解决,人体pH基本上在

7.39~7.41,所以钙主要存在形式为Ca5(PO4)3OH,结合其电离平衡可以分析酸会促进其电

5Ca2+(aq)+3PO43-(aq)

离而溶解,造成龋齿。 31.(07年广东化学·21)(10分)

以氯化钠和硫酸铵为原料制备氯化铵及副产品硫酸钠,工艺流程如下:

氯化钠 硫酸铵 混合 溶解 蒸发 浓缩 趁热 过滤 Na2SO4 滤液 冷却 结晶 过滤 NH4Cl 洗涤 干燥 NH4Cl产品

滤液

氯化铵和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上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欲制备10.7gNH4Cl,理论上需NaClg。

(2)实验室进行蒸发浓缩用到的主要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酒精灯等。 (3)“冷却结晶”过程中,析出NH4Cl晶体的合适温度为。 (4)不用其它试剂,检查NH4Cl产品是否纯净的方法及操作是。 ..(5)若NH4Cl产品中含有硫酸钠杂质,进一步提纯产品的方法是。 答案:(10分) (1)11.7 (2)蒸发皿

(3)35℃(33~40℃均可得分)

(4)加热法;取少量氯化铵产品于试管底部,加热,若试管底部无残留物,表明氯化铵产品纯净。

(5)重结晶

解析:难度,中,本题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以及对化学实验室常用的仪器主要用途的了解,考查学生应用基础知识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对图表的观察、分析能力。根据氯守恒可列关系求m(NaCl)= 10.7g·58.5g /mol ?53.5g/mol=11.7g,氯化铵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而硫酸钠在30~100℃变化不大,故可有冷却结晶法以。但温度不能太低以防硫酸钠析出。所以应大约在33~40℃。 32.(14分)(08年宁夏理综·26)

某厂的酸性工业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Fe3+、Cu2+、Au3+等离子。有人设计了图中的工艺流程,利用常用的酸、碱和工业生产中的废铁屑,从废水中回收金,并生产一定量的铁红和氧化铜。

填写下面空白。

(1)图中标号处需加入的相应物质分别是① 、② 、③ 、④ 、⑤ ;

(2)写出①处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写出③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铁红的化学式为 ;分别写出铁红和氧化铜在工业上的一种主要用途:铁红 ;氧化铜 。 答案:(14分)

(1)①铁屑 ②稀硫酸 ③稀硝酸 ④氢氧化钠 ⑤氢氧化钠 (2)Fe+2H+=Fe2++H2↑ 2Fe3++Fe=3Fe2+ Cu2++Fe=Cu+Fe2+ 2Au3++3Fe=2Au+3Fe2+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3)Fe2O3用作红色涂料用作制造铜盐的原料

解析:首先用过量铁屑将H+、Fe3+、Cu2+、Au3+等离子还原成H2、Fe2+、Cu、Au,发生4个反

应,E中应为Fe2+,因为后面生成铁红,故⑤为碱液氢氧化钠,试剂②是将过量铁屑溶解,试剂③是将Cu、Au分离应为稀硝酸,从C中的Cu2+到氧化铜,也应为碱液

氢氧化钠。

33.(11分)(08年广东化学·19)

碳酸钠是造纸、玻璃、纺织、制革等行业的重要原料。工业碳酸钠(钝度约98%)中含有Ca、Mg、Fe、Cl和SO4等杂质,提纯工艺路线如下:

2+

2+

3+

-2-

已知碳酸钠的溶解度(S)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的主要成分为 。

(2)“趁热过滤”的原因是 。

(3)若在实验室进行“趁热过滤”,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1种)。

(4)若“母液”循环使用,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是 。 (5)已知:

Na2CO3·10H2O(s)=Na2CO3(s)+10H2O(g) ΔH1=+532.36 kJ·mol Na2CO3·10H2O(s)=Na2CO3·H2O(s)+9H2O(g) ΔH1=+473.63 kJ·mol-1 写出Na2CO3·H2O脱水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答案:(1)Mg(OH)2、Fe(OH)3、CaCO3

(2)使析出的晶体为Na2CO3·H2O,防止因温度过低而析出Na2CO3·10H2O晶体,令后续的加热脱水耗时长

(3)用已预热的布氏漏斗趁热抽滤

(4)溶解时有大量沉淀生成,使Na2CO3损耗且产物Na2CO3混有杂质其原因:\母液\中,含有的离子有Ca2+,Na+,Cl-,SO42-,OH-,CO32-,当多次循环后,使用离子浓度不

-1

断增大,溶解时会生成CaSO4,Ca(OH)2,CaCO3等沉淀

(5)Na2CO3·H2O(s)=== Na2CO3(s) + H2O(g)△H= +58.73kJ·mol-1 解析:

(1) 因工业碳酸钠中含有Mg,Fe,Ca,所以\除杂\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可生成Mg(OH)2、Fe(OH)3、Ca(OH)2沉淀。

(2) 观察坐标图,温度减少至313K时发生突变,溶解度迅速减少,弱不趁热过滤将析出晶体。

(3) 思路方向:1.减少过滤的时间 2.保持过滤时的温度。

(4) 思路:分析\母液\中存在的离子,若参与循环,将使离子浓度增大,对工业生产中哪个环节有所影响。

(5) 通过观察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可将两式相减,从而得到Na2CO3·H2O(S)==== Na2CO3

(s)+ H2O(g)。

34.(12分)(08年山东理综·29)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料是丙烷(C3H8),亚特兰大奥运

会火炬燃料是丙烯(C3H6)。 (1)丙烷脱氢可得丙烯。 已知:C3H8(g)=CH4(g)+HCCH3CH

CH2(g)=CH4(g)+HC

CH(g)+H2(g) △H1=156.6 kJ·mol-1 CH(g ) △H2=32.4 kJ·mol-1

CH2(g)+H2(g) 的△H= kJ·mol-1。

2+

3+

2+

则相同条件下,反应C3H8(g)=CH3CH

(2)以丙烷为燃料制作新型燃料电池,电池的正极通入O2和CO2,负极通入丙烷,电解质是熔融碳酸盐。电池反应方程式为;放电时CO32-移向电池的(填“正”或“负”)极。

(3)碳氢化合物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常温常压下,空气中的CO2溶于水,达到平衡时,溶液的pH=5.60,c(H2CO3)=1.5×10-5 mol·L-1。若忽略水的电离及H2CO3的第二级电离,则H2CO3

HCO3-+H+的平衡常数K1=。(已知10-5.60=2.5×10-6)

(4)常温下,0.1 mol·L-1NaHCO3溶液的pH大于8,则溶液中c(H2CO3)c(CO32-)(填“>”、“=”或“<”),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的文字说明)。 答案:

(1)124.2

(2)C3H8+5O2=3CO2+4H2O 负 (3)4.2×10-7 mol·L-1

(4)> HCO3+H2O=CO3+H3O(或HCO3=CO3+H)、HCO3+H2O=H2CO3+OH-,HCO3-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解析:(1)将第2个方程式颠倒反写,然后与第1个方程式相加,即得所求的反应C3H8(g)====CH3CH=CH2 (g)+H2(g),△H也随方程式的变化关系进行求算:△H=-△H2+△H1=124.2kJ.mol-1。

(2)以丙烷为燃料制作的新型燃料电池,其电池反应方程式为C3H8十502=3C02+4H20,因电子从电池的负极经导线流入了电池的正极,故电池的正极是电子富集的一极,故带负电荷的离子C032-在电解质溶液中应移向电池的负极而不是正极。

(3)根据电离平衡常数公式可知:

K1=c(H+)c(HCO3-)/c(H2CO3)=10-5.60×10-5.60/l.5×10-5=4.2×10-7mol. L-1。

(4)0.1 mol LNaHCO3溶液的pH大于8,说明溶液呈碱性,即c(OH)>c(H),因在NaHCO3

溶液中存在着两个平衡:电离平衡HCO3

--1

-+

2-

+-

2-

+-

CO3+H,水解平衡:HCO3+H20

2-+-

H2CO3-+OH- ,其余部分水的电离忽略不计,由c(OH-)>c(H+),说明水解过程大于电离过程,从而推出c(H2CO3)>c(CO32-) 。

35.(10分)(08年江苏化学·15)金矿开采、冶炼和电镀工业会产生大量含氰化合物的污水,其中含氰化合物以HCN、CN -和金属离子的配离子M(CN)nm-的形式存在于水中。测定污水中含氰化合物含量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水样预处理:水样中加入磷酸和EDTA,在pH<2的条件下加热蒸馏,蒸出所有的HCN,并用NaOH溶液吸收。

②滴定:将吸收液调节至pH>11,以试银灵作指示剂,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

Ag++2CN - == [Ag(CN)2] -

终点时,溶液由黄色变成橙红色。 根据以上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水样预处理的目的是。

(2)水样预处理的装置如右图,细导管插入吸收液中是为了 。

(3)蒸馏瓶比吸收液面要高出很多,其目的是。

(4)如果用盐酸代替磷酸进行预处理,实验结果将 (填“偏高”、“无影响”或“偏低”)。

(5)准确移取某工厂污水100 mL,经处理后用浓度为0.01000 mol·L-1的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终点时消耗了21.00 mL。此水样中含氰化合物的含量为mg·L的(以计,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0分)(1)将含氰化合物全部转化为CN(2)完全吸收HCN,防止气体放空(3)防止倒吸(4)偏高(5)109.2

解析:水样预处理的目的是,将污水中含的氰化合物HCN、CN -和金属离子的配离子M(CN)nm-的形式全部转化成HCN,然后用NaOH溶液吸收将HCN全部转化为CN -,很明显将细导管插入吸收液中是为了充分吸收HCN,防止气体排到空气中,引起大气污染,但同时可能产生倒吸现象,为防止倒吸,可以将蒸馏瓶升至比吸收液面要高出很多。如果用盐酸代替磷酸进行预处理,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时,氯离子也消耗银离子,实验结果将偏高。 36.(8分)(08年江苏化学·16)根据下列框图回答问题(答题时,方程式中的M、E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M红色金属 --1

H2SO4H2O2MSO4蓝色溶液MZKOHKOHCl2K2EO4

KSCNE金属XH2SO4H2O2Y红色溶液(1)写出M溶于稀H2SO4和H2O2混合液的化学方程式:。

(2)某同学取X的溶液,酸化后加入KI、淀粉溶液,变为蓝色。写出与上述变化过程相关的离子方程式:、。

(3)写出Cl2将Z氧化为K2EO4的化学方程式:。

(4)由E制备的E(C5H5)2的结构如右图,其中氢原子的化学环境完全相同。但早期人们却错误地认为它的结构为:

E。核磁共振法能

E够区分这两种结构。在核磁共振氢谱中,正确的结构有种峰,错误的结构有种峰。

答案:(8分)(1)Cu + H2O2 + H2SO4 == CuSO4 + 2H2O

(2)4Fe2+ + O2 + 4H+ == 4Fe3+ + 2H2O 2Fe3+ + 2I— == 2Fe2+ + I2 (3)10KOH + 3Cl2 + 2Fe(OH)3 == 2K2FeO4 + 6KCl + 8H2O

(4)1 3

解析:M为红色金属且生成蓝色溶液,H2SO 4提供酸性环境,H2O2做氧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 + H2O2 + H2SO4 == CuSO4 + 2H2O,E为金属铁,原因是Y遇到硫氰化钾呈红色,X为铁置换铜后生成了Fe,H2SO 4提供酸性环境,H2O2做氧化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Fe + O2 + 4H+ == 4Fe3+ + 2H2O ,Cl2将Z氧化为K2EO4的化学方程式:10KOH + 3Cl2 + 2Fe(OH)3 ==

E2+

2+

2K2FeO4 + 6KCl + 8H2O,错误的结构为:

中有几部份为环五

E二烯,有三种等效氢原子,而正确的结构中为大π键,只有一种等效氢原子。

37.(10分)(08年江苏化学·17)工业上制备BaCl2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炭重晶石矿盐酸滤液结晶产物

高温焙烧溶解气体吸收过滤某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用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对工业过程进行模拟实验。查表得

高温BaSO4(s) + 4C(s)

高温4CO(g) + BaS(s) △H1 = 571.2 kJ·mol-1 ① 2CO2(g) + BaS(s) △H2= 226.2 kJ·mol-1 ②

BaSO4(s) + 2C(s)

(1)气体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得到硫化钠。Na2S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2)向BaCl2溶液中加入AgNO3和KBr,当两种沉淀共存时,[Ksp(AgBr)=5.4×10,Ksp(AgCl)=2.0×10]

高温-13

-10

c(Br)c(Cl)--=。

(3)反应C(s) + CO2(g)

2CO(g)的△H= kJ·mol-1。

(4)实际生产中必须加入过量的炭,同时还要通入空气,其目的是 ,。

答案:(10分)(1)S2- + H2O

(2)2.7×10-3(3)172.5

(4)使BaSO4得到充分的还原(或提高BaS的产量) ①②为吸热反应,炭和氧气反应放热维持反应所需高温

HS- +OH- HS- + H2O

H2S +OH-(可不写)

解析:Na2S水解实际上是二元弱酸根S水解,因分两步,向BaCl2溶液中加入AgNO3

c(Br)-2

和KBr,当两种沉淀共存时,两种沉淀的平衡体系中银离子浓度是一样的,c(Cl)=[Ksp(AgBr) /Ksp(AgCl) =2.7×10, 反应C(s) + CO2(g)

-3

-高温2CO(g)的△H3等于△H1减去△H2。实际生产中必

须加入过量的炭,同时还要通入空气,其目的是炭和氧气反应放热维持反应所需高温来维持反应①②所需热量。

38.(09年安徽理综·26)(12分)

某厂废水中含5.00×10mol·L的Cr2O7,其毒性较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变废为宝,将废水处理得到磁性材料Cr0.5Fe1.5FeO4(Fe的化合价依次为+3、+2),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含Cr2O 7的酸性废水

(1)第①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第②步中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是:。

(3)第②步过滤得到的滤渣中主要成分除Cr(OH)3外,还有。

(4)欲使1L该废水中的Cr2O7完全转化为Cr0.5Fe1.5FeO4。理论上需要加入 g FeSO4·7H2O。 答案:

(1)Cr2O72-+6Fe2+14H

-3-12-

2-①加FeSO4·7H2O E 含Cr、Fe、3+Fe的溶液 3+2+滤液 ②加NaOH溶液 至PH为9,过滤 滤渣 ③焙烧 Cr0.5Fe1.5FeO4 2-

2Cr3+ +6Fe3+7H2O

(2)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3)Fe(OH)3、Fe(OH)2 (4)13.9

解析:(1)第①步是Cr2O72-与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为:Cr2O72-+6Fe2++14H

=2Cr3++6Fe3++7H2O;(2)测定溶液的pH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pH试纸

的中心位置,然后对照标准比色卡,读出对应颜色的数据;(3)从最终所得磁性材料的化学式可知,滤渣中主要有Cr(OH)3、Fe(OH)2、Fe(OH)3;(4)1L废水中的n(Cr2O72-)=5.00×10-3mol,

根据关系式:Cr2O7~4Cr0.5Fe1.5FeO4~10FeSO4·7H2O,所以理论上n(FeSO4·7H2O)=0.05mol,m(FeSO4·7H2O)= 0.05mol×278g·mol-1=13.9g。 39.(09年福建理综·24)(13分)

从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含SiO2、Fe2O3、MgO等杂质)中提取两种工艺品的流程如下:

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程甲加入盐酸后生成Al3+的方程式为。 (2)流程乙加入烧碱后生成SiO32-的离子方程式为。

(3)验证滤液B含Fe,可取少量滤液并加入(填试剂名称)。

(4)滤液E、K中溶质的主要成份是(填化学式),写出该溶液的一种用途。

(5)已知298K时,Mg(OH)2的容度积常数Ksp=5.6×10-12,取适量的滤液B,加入一定量的烧碱达到沉淀溶液平衡,测得pH=13.00,则此温度下残留在溶液中的c(Mg2+) =。 答案:(1)Al2O3+6H+(2)SiO2+2OH-

3+

2Al3++3H2O

SiO23+H2O

(3)硫氰化钾(或硫氰酸钾、苯酚溶液等合理答案:) (4)NaHCO3;制纯碱或做发酵粉等合理答案: (5)5.6×10-10mol/L

解析:本题考查铝土矿中氧化铝提取的工艺流程。(1)与HCl反应生成Al3+,应为铝土矿中Al2O3。(2)SiO2可以溶于NaOH中生成Na2SiO3。(3)检验Fe3+的特征反应很多,如与KSCN显血红色,与苯酚显紫色,与OH-显红褐色沉淀等。(4)生成E、K时,CO2均是过量的,故应生成NaHCO3。(5)Ksp= c(Mg2+)·c2(OH-),c(Mg2+)=5.6×10-12/(0.1)2=5.6×10-10。 40.(09年广东化学·21)(12分)

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K3 [Fe(C2O4 )3]·3H2O可有于摄影和蓝色印刷。某小组将无水三草酸合铁酸钾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对所得气体产物和固体产物进行实验和探究。请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用品和以下限选试剂完成验证和探究过程。

限选试剂:浓硫酸、1.0 mol·LHNO3、1.0 mol·L盐酸、1.0 mol·L NaOH、3%H2O2、0.1mol·L-1KI、0.1 mol·L-1CuSO4、20%KSCN、澄清石灰水、氧化铜、蒸馏水。

(1)将气体产物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A)、浓硫酸、灼热氧化铜(B)、澄清石灰水(C)观察到A、C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B中有红色固体生成,则气体产物是。

(2)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后推知,固体产物中,铁元素不可能以三价形式存在,而盐只有K2CO3。验证固体产物中钾元素存在的方法是,现象是。

(3)固体产物中铁元素存在形式的探究。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假设2:;假设3:。

②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不要在答题卡上作答) .........③实验过程

根据②中方案进行实验。在答题卡上按下表的格式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

实验步骤 步骤1 步骤2 步骤3 …… -1-1-1

预期现象与结论 答案:(1)则气体产物是:CO2和CO。 (2)验证固体产物中钾元素存在的方法是焰色反应,现象是透过蓝钴玻璃观察呈紫色火焰。(3)假设1:铁元素的存在形式为Fe单质;假设2:铁元素的存在形式为FeO;假设3:铁元素的存在形式为Fe与FeO的混合物。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与结论 步骤一:用药匙取少量固体产物于一支洁若出现大量红色固体,则证明假设1或假净干燥的试管A中,用胶头滴管滴加过设3成立。 量的煮沸过的0.1mol/LCuSO4溶液于试管若不出现红色固体,则假设2可能成立。 中,振荡,静置,过滤,取出固体另一试管B中备用。 步骤二:往试管B的固体加过量1mol/L加盐酸后,固体部分溶解。 盐酸,滴加少量20%KSCN溶液,再滴加若加入少量1mol/LHNO3后溶液变血红色,少量煮沸过的1mol/LHNO3溶液。 则证明原固体为Fe与FeO混合,假设3成立。 若加入少量1mol/LHNO3后溶液不变血红色,则证明原固体只含Fe,假设1成立 步骤三:若步骤一不出现红色固体。用药加盐酸后,固体全部溶解。若滴加KSCN溶匙另取少量固体产物于一支洁净干燥的液后,溶液不呈血红色,滴加1mol/LHNO3试管中,用胶头滴管滴加过量煮沸过的后溶液变血红色,则证明假设2成立。 1mol/L的盐酸,滴加少量20%KSCN溶液,再滴加少量煮沸过的1mol/LHNO3溶液。 解析:(1)由A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可知K3[Fe(C2O4 )3]·3H2O分解的产物中有CO2;由B中有红色固体生成,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K3[Fe(C2O4 )3]·3H2O分解的产物中有CO。(2)因为所有的钾盐、钠盐和铵盐都可溶,所以验证钠、钾元素一般是用颜色反应。(3)由于草酸根中C为+3价,而产物中二氧化碳、碳酸钾中碳为+4价,一氧化碳中碳为+2价,存在着化合价的变化。由题意铁元素不可能以三价形式存在,说明铁的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由铁的常见化合价不难得出,其一定会降低,可能为0价或+2价。由此不难得出三种假设。设计实验步骤时要注意铁和氧化亚铁均与盐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均与硝酸反应生成铁离子,也就是说铁的存在会干扰氧化亚铁的检验,所以要利用两者性质的差异性先检验出铁,排出铁的干扰。因此一定要用到硫酸铜溶液。由于题给试剂没有能够检验亚铁离子的试剂,所以要将其氧化为铁离子再检验,所以必须用到硝酸和硫氰化钾溶液。 41.(09年广东化学·22)(12分)

某工厂生产硼砂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料,主要含有MgCO3、MgSiO3、 CaMg(CO3)2、Al2O3

和Fe2O3等,回收其中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沉淀物 pH Fe(OH)3 3.4 Al(OH)3 5.2 Mg(OH)2 12.4 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深沉时溶液的pH由见上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浸出”步骤中,为提高镁的浸出率,可采取的措施有(要求写出两条) (2)滤渣I的主要成分有。

(3)从滤渣Ⅱ中可回收利用的主要物质有。

(4)Mg(ClO3)2在农业上可用作脱叶剂、催熟剂,可采用复分解反应制备:

MgCl2+2NaClO3===Mg(ClO3)2+2NaCl

已知四种化合物的溶解度(S)随温度(T)变化曲线如下图所示:

①将反应物按化学反应方程式计量数比混合制备Mg(ClO3)2.简述可制备Mg(ClO3)2的原因:。

②按①中条件进行制备实验。在冷却降温析出Mg(ClO3)2过程中,常伴有NaCl析出,原因是:。除去产品中该杂质的方法是:。

答案:(1)增大硫酸浓度;加热升高温度;边加硫酸边搅拌(要求写出两条) (2)滤渣Ⅰ主要成分有Fe(OH)3、Al(OH)3

(3)从滤液Ⅱ中可回收利用的主要物质有CaSO4、Na2SO4

(4)①该反应的生成物为Mg(ClO3)2和NaCl的混合溶液,NaCl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Mg(ClO3)2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利用两物的溶解度差异,通过加热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将Mg(ClO3)2与NaCl分离,制得Mg(ClO3)2。

②因为在相同温度向下NaCl的溶解度最小,所以在冷却结晶过程中,会有少量NaCl随Mg(ClO3)2析出;重结晶。

解析:(1)固体溶解及反应完全的措施一般是加热、振荡或搅拌,或是增大硫酸的浓度,所以答案应该从这些方面分析回答。

(2)从题给信息可以看出pH调到5.5应该Fe和Al沉淀完全,所以沉淀应该是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

(3)从流程变化,因为废料浸出用到硫酸,可知滤液中应该含有硫酸根离子;从废料成分中含有CaMg(CO3)2和两次调节PH均用到氢氧化钠,可知滤液中阳离子应该有钠离子和钙离子,所以从滤渣Ⅱ中可回收利用的主要物质是硫酸钠和硫酸钙。

(4)①分析该题可以结合硝酸钾与氯化钠的分离方法思考,同时要注意题给图示,从图

3+

3+

示上我们不难得到下列信息,一是相同温度时氯酸镁的溶解度最大氯化钠溶解度最小,二是氯酸镁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大,氯化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小。所以控制反应温度的变化,可以控制可溶性物质的分离。

②从题给图示不难看出相同温度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最小,因此在冷却降温析出Mg(ClO3)2

过程中一定会析出氯化钠。由于氯酸镁和氯化钠均溶于水,溶于水的可溶性物质一般用结晶和重结晶的方法分离。

42.(09年广东化学·24)(11分)

超细氧化铝是一种重要的功能陶瓷原料。

(1)实验室常以NH4Al(SO4)2和NH4HCO3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先反应生成沉淀NH4AlO(OH)HCO3,该沉淀高温分解即得超Al2O3,NH4AlO(OH)HCO3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NH4Al(SO4)2·12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3。欲配制100mlPH为2浓度约为0.1mol-1

的NH4Al(SO4)2溶液,配制过程为

①用托盘天平称量NH4Al(SO4)2·12H2O固体g。 ②将上述固体置于烧杯中。

(3)在0.1mol·l-1NH4Al(SO4)2溶液中,铝各形态的浓度(以Al3+计)的对数(lgc)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见下图

①用NaOH溶液调节(2)中溶液pH至7,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②请在答题卡的框图中,画出0.01mol·l-1NH4Al(SO4)2溶液中铝各形态的浓度的对数lgc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图,并进行必要的标注。

答案:(1)2NH4AlO(OH)HCO3

2NH3↑+Al2O3+3H2O↑+2CO2↑(2)将4.5g固体置于

烧杯中,边加蒸馏水溶解边用玻璃棒搅拌,待完全溶解后,用玻璃棒移液至100ml的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刻度线2~3cm处应改用胶头滴管,上下振荡,静置,将配置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并贴上标签。

(3)。作图要点:起始与最终数值为-2;

刚开始产生沉淀时PH要增大;完全沉淀和沉淀溶解时的PH应与原图一样;氢氧化铝完全溶解时的PH也是不变的二纵座标发生改变,所以线要与原图有所区别。

解析:(1)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判断出反应的产物,由题意NH4AlO(OH)HCO3热分解的产物应该有Al2O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产物还应有NH3、CO2和H2O,配平化学方程式得:2NH4AlO(OH)HCO3

2NH3↑+Al2O3+3H2O↑+2CO2↑

(2)注意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操作步骤地准确性,一般是计算、溶解、转移、洗涤、定容、装瓶。计算时要注意规范,同时要注意托盘天平的精确度是±0.1g,100ml 0.1mol/LNH4Al(SO4)2中,物质的量为0.01mol,M[NH4Al(SO4)2]=453g/mol ,所以m(NH4Al(SO4)2)=453g/mol×0.01mol=4.53g=4.5g;溶解时要注意玻璃棒搅拌,转移时注意用到玻璃棒引流,同时还要注意洗涤操作,定容时距刻度2~3cm处应改用胶头滴管,同时还要注意上下震荡,使之混合均匀,装瓶时要注意贴上标签。

(3)①从题给图示可以看出,pH至7时铝离子完全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没有出现沉淀的溶解,又因为铵根离子水解使溶液显酸性,所以中性溶液中必须是铵根离子和一水合氨的混合物,说明必需有铵根离子与氢氧根的反应。该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 +3OH===Al(OH)3↓;NH4 +OH=NH3·H2O②作图时注意NH4Al(SO4)2浓度的变化,由于浓度变为0.01mol·l-1,所以起始与最终数值为-2,又因为Al3+浓度减少减少为0.01mol·l-1,而溶度积常数不变,所以刚开始产生沉淀时pH要增大。而完全沉淀和沉淀溶解时的PH应与原图一样不能改变,但注意氢氧化铝完全溶解时的PH也是不变的二纵座标发生改变,所以线要与原图有所区别。

43.(09年江苏化学·16)(8分)以氯化钾和钛白厂的副产品硫酸亚铁为原料生产硫酸钾、过二硫酸钠和氧化铁红颜料,原料的综合利用率较高。其主要流程如下:

-+

-

(1)反应I前需在FeSO4溶液中加入(填字母),以除去溶液中的Fe3+。 A.锌粉

B.铁屑

C.KI溶液

D.H2

(2)反应Ⅰ需控制反应温度低于35℃,其目的是。

(3)工业生产上常在反应Ⅲ的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醇类溶剂,其目的是。

(4)反应Ⅳ常被用于电解生产(NH4)2S2O8(二硫酸铵)。电解时均用惰性电极,阳极发生地电极反应可表示为。

答案:(1)B

(2)防止NH4HCO3分解(或减少Fe2+的水解) (3)降低K2SO4的溶解度,有利于K2SO4析出。 (4)2SO4-2e

2-

2S2O8

2-

解析:(1)在FeSO4溶液中除去溶液中的Fe3+,最好选用铁屑或铁粉,比较简单。(2)如果温度过高会导致NH4HCO3分解同样也会加快Fe2+的水解(温度越高水解速率越快)这样会使原料利用率降低。(3)由题目看出在III反应中生成的K2SO4为固体,而K2SO4在无机溶剂中溶解度是比较大的,要想使K2SO4析出只能降低其溶解度所以加入醇类溶剂目的降低K2SO4的溶解度。

(4)根据阴阳极反应原理阳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此题实质是电解硫酸铵溶液,在根据反应后的产物得出正确的答案。

【考点分析】此题为化工生产题型,主要考察了化合物性质,电极方程式书写。做此类题要分析清楚每一个环节目的和结果是什么。这样才能判断各反应后的产物分别是什么。 44.(09年山东理综·28)(14分)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氮、氧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有重要意义。

(1)合成氨反应N2(g)+3H2(g)

2NH3(g),若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平衡体系中通入

氩气,平衡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使用催化剂反应的△H(填“增大”、“减小”或“不改变”)。

(2)已知:O2(g) = O2(g)+e?H1=1175.7 kJ·mol

+

-1

PtF6(g)+e-=PtF6-(g) ?H2=-771.1 kJ·mol-1 O2PtF6(S)=O2+(g)+PtF6-(g) ?H3=482.2 kJ·mol-1

则反应O2(g)+PtF6(g) = O2PtF6(s)的?H=_____________ kJ·mol。

(3)在25℃下,向浓度均为0.1 mol·L-1的MgCl2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先生成沉淀(填化学式),生成该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已知25℃时Ksp[Mg(OH)2]=1.8×10,KsP[Cu(OH)2]=2.2×10-20。

(4)在25℃下,将a mol·L-1的氨水与0.01 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时溶液中c(NH4*)=c(Cl-)。则溶液显性(填“酸”、“碱”或“中”);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NH3·H2O的电离常数Kb=。

答案:(1)向左不改变

(2)-77.6

(3)Cu(OH)2 Cu2++2NH3·H2O = Cu(OH)2↓+2NH4+

(4)中

10?9+

-1

-11

a?0.01 mol·L-1

解析:(1)恒温、恒压条件下向平恒体系中通入氩气,则反应体系体积增大,平衡左移;使用催化剂只是改变了反应的途径,没有改变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状态,△H不变;(2)利用盖斯定律,△H1+△H2+(-△H3)= —77.6 kJ·mol-1;(3)由于,KsP [Cu(OH)2]=2.2×10-20<Ksp[Mg(OH)2]=1.8×10-11,所以先生成沉淀;2NH3·H2O+Cu2+=Cu(OH)2↓+2 NH4*;根据溶液[OH-][ NH4*]*-的电中性原则,c(NH4)=c(Cl),则[H]=[OH];溶液显中性;Kb=,c(NH4)=c(Cl)

[NH3·H2O]

*

-+

-

a

=0.005 mol·L-1;[H+]=[OH-]=1×10-7 mol·L-1(因为是25℃下且为中性);[NH3·H2O]=mol·L-1

2

-0.005 mol·L,则:Kb=

-1

mol·L-1。

a-0.01

10-9

45.(09年山东理综·30)(16分)孔雀石主要含Cu2(OH)2CO3,还含少量Fe、S1的化合物,实验室以孔雀石为原料制备CuSO4·5H2O及CaCO3,步骤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A的金属离子有Cu2+、Fe2+、Fe3+。从下列所给试剂中选择:实验步骤中试剂①为(填代号),检验溶液A中Fe3+的最试剂为(填代号)。

a.KMnO4

b.(NH4) 2S

c.H2O2

d.KSCN

(2)由溶液C获得CuSO4·5H2O,需要经过加热蒸发,。过滤等操作。除烧杯、漏斗外,过滤操作还用到另一玻璃仪器,该仪器在此操作中的主要作用是。

(3)制备CaCO3时,应向CaCl2溶液中选通入(或先加入)(填化学式)。若实验过程中有氨气逸出、应选用下列装置回收(填代号)。

(4)欲测定溶液A中Fe2+的浓度,需要用容量瓶配制某标准溶液,定容时视线应,直到。用KMnO4标准溶液滴定时应选用滴定管(填“酸式”或“碱式”)。

答案:(1)c d (2)冷却结晶引流 (3)NH3·H2O b

(4)注视凹页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凹页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平酸式

解析:(1)为使Fe2+、Fe3+一块沉淀,要加氧化剂将Fe2+氧化而又不引入新杂质,选H2O2;检验Fe3+选择SCN-(2)从溶液中要析出晶体,采用冷却结晶法;过滤时要用到玻璃棒引流。(3)CaCl2溶液不能与CO2反应,加入碱能反应,但又不能引入杂质,应通入NH3(或先加入NH3·H2O);氨气极易溶于水,要注意防倒吸,a装置广口瓶内的进气管长,容易倒吸,c装置中的倒置漏斗、d中的多空球泡可以防倒吸。

【考点分析】考查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物质的提纯与鉴别、实验室安全等

(2006广西理综11).在0.1mol·L

-1

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

CH3COOH CH3COO+H 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水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加入少量0.1mol·L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小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006广西理综13.)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其pH=1,c(Al)=0.4 mol·L

-1

-1

+

+

3+

-1

-1

-1

-1

c(SO42-)=0.8 mol·L-1,则c(K+)为

A.0.15 mol·L B.0.2 mol·L C.0.3 mol·L D.0.4 mol·L

(2006全国理综7.)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酸性 B. 水的离子积不变、pH不变、呈中性 C. 水的离子积变小、pH变大、呈碱性 D. 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中性

(2006重庆理综9).温度相同、浓度均为0.2 mol的①(NH4)2SO4、②NaNO3、③NH4HSO4、

④NH4NO3、

⑥CH3COONa溶液,它们的pH值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 ③①④②⑥⑤ B. ①③⑥④②⑤ C. ③②①⑥④⑤ D. ⑤⑥②④①③ (2006江苏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1mol·L-1氨水中,c(OH-)=c(NH4+)

B.10 mL 0.02mol·LHCl溶液与10 mL 0.02mol·LBa(OH)2溶液充分混合,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20 mL,则溶液的pH=12

C.在0.1mol·L-1CH3COONa溶液中,c(OH-)=c(CH3COOH)+c(H+)

D.0.1mol·L-1某二元弱酸强碱盐NaHA溶液中,c(Na+)=2c(A2-)+c(HA-)+c(H2A)

(2006上海15.)在标准状况下,向100mL氢硫酸溶液中通人二氧化

-1

-1

硫气体,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则原氢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5mol/L B.0.05mol/L C.1mol/L D.0.1mol/L

(2006上海20.)室温下,下列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一

定大于7的是

A 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B.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氢氧化钡溶液 C.pH=4的醋酸溶液和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

D.pH=4的盐酸和pH=l0的氨水

(2006广东6.)等量镁铝合金粉末分别与下列4种过量的溶液充分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A.2mol·L-1H2SO4溶液

-1

C.6mol·LKOH溶液

B.18mol·L-1H2SO4溶液

-1

D.3mol·LHNO3溶液

(2006广东14.)室温时,将xmLpH=a的稀NaOH溶液与ymLpH=b的稀盐酸充分

反应。下列关于反应后溶液pH的判断,正确的是 A.若x=y,且a+b=14,则pH>7

B.若10x=y,且a+b=13,则pH=7 C.若ax=by,且a+b=13,则pH=7 D.若x=10y,且a+b=14,则pH>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nc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