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复习提纲0

更新时间:2023-12-21 03:3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财政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市场失灵概念: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用于无效率状况特别重大时,或非市场机构较有效率且创造财富的能力较私人选择为佳时。市场失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现实的市场不是完全的自由竞争,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是万能的,市场机制本身也存在固有的缺陷。 市场失灵表现: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 4.收入分配不公; 5.经济波动

政府干预市场的手段:1.立法和行政手段 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3.财政手段

财政: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的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

公共需要:是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 公共定价的概念: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就是应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及技术

结构,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2.收入分配职能:对社会经济活动中已经进行或完成的各种财富和收入分配的结果所出现的偏差进行纠正、调整或再分配。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经济稳定主要是指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财政的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可概括为通过财政分配对人们的生产、消费、储蓄、投资等行为发生影响,以实现国民经济中总供需的平衡和持续、稳定增长即社会条件不断改善的职能。

财政基本特征 :1、阶级性与公共性 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第二章

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私人物品: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 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

混合物品:兼备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特征,如教育、医疗等。

社会公共需要的概念: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如社会秩序的维护、环境保护、国防建设等,这种需要不是个别的需要。

公共生产: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是所有权归政府所以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公共定价概念: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公共定价一般方法:1.平均成本定价法、 2.二部定价法、 3.负荷定价法 财政支出的效率:1.配置效率 :政府按照居民的意愿进行配置才是最有效的。 2.生产效率(又称X效率):如果把政府机关和公共部门看作是提供公共物品的“生产部门”,那么在资源配置既定的前提下,政府部门内部的组织管理状况决定着提供公共物品的数量和质量,从而决定财政支出的效率。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 2.最低成本法(适用于不能产生经济效益的项目) 1.成本—效益分析法(适用于能产生大型经济效益的项目) 我国财政支出效率评价:1.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 (1)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兼顾的原则 (2)针对性和兼容性相结合的原则

(3)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和相衔接的原则 (4)工作需要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2.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1)规模效益指标体系 (2)结构效益指标体系

(3)支出项目指标体系 (4)公共部门(单位)效益指标体系

第三章

财政支出分类:1.根据财政支出产生收益的时间分为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净贷款

2.按照财政支出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分: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社会消费性支出的含义: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非生产性的购买性支出。 经常性支出:是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及 社会保障支出 。

购买性支出:政府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

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区别:1.购买性支出对生产和就业产生直接的影响对收入分配产生间接影响;

转移性支出对收入分配产生直接的影响,对生产和就业产生间接的影响。 (1.购买性支出的作用是通过支出使政府掌握的资金与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政府直接以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身份出现;转移性支出的作用通过支出过程使政府所有的资金转移到领受者手中,是资金的转移。此类支出直接影响收入分配,而对生产和就业的影响是间接的。2.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体现出财政活动对政府形成较强的效益约束;而转移性支出的财政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软的。3.微观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联系时,也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所以微观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微观主体在同政府是转移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并无交换发生,所以微观主体的预算约束是软的。)

瓦格纳法则: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1.宏观因素分析:①经济性因素②政治性因素③社会性因素

2.微观因素分析:公共物品的需求、质量、成本和价格;生产组织形式等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思路:要处理好和把握好财政支持和保障社会民生的几种关系:

1.促进经济发展与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协调的关系 2.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的关系。 3.财政支持和社会参与的关系。 4.增加投入和制度建设的关系。

(优化财政支出的方向和思路: 第一、转换政府职能,调整支出范围 第二、财政逐步退出竞争性投资领域,优先投资急需发展项目 第三、关注民生,加大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住房保障支出 第四、控制消费性支出,特别是行政管理支出 第五、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 )

第四章

社会保障的概念:国家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其它不幸事故而面临生活困难的居民,提供的基本生活保障。

社会保障支出内容: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养老保险筹资模式:1. 现收现付制 IV“以现收现付为基础的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结合模式”

2.完全累积制II “以完全累积制为基础的个人账户模式” 3.名义账户模式 III“以现收现付为基础的个人账户模式”

行政管理费居高不下原因及对策,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

第五章

基础设施的概念:是指经济社会活动的公共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通讯、水利、供电等。

BOT投资方式的概念:意为“建设-经营-转让”,指政府将一些拟建的基础设施建设设项目通过招商转让给某一财团或公司,组建项目经营公司进行建设经营,并在双方协定的一定时期内,由项目经营公司通过经营,偿还债务,收回投资并盈利,协议期满,项目产权归政府。

基础设施投资提供方式:1.政府筹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 2.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

3.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提供方式 4.政府投资,法人运作

政府投资的特点:

第一、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

第二、资金雄厚,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第三、促使投资结构的优化。

财政投融资概念:也称政策性融资,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目标,通过国家信用方式把各种闲散资金,特别是民间的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统一由财政部门掌握管理,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的前提下,采用直接或间接贷款方式,支持企业或事业单位发展生产和事业的一种资金活动。

第六章

财政补贴的概念: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而向企业或居民个人提供的无偿补助 财政补贴的分类:主要有物价补贴(政策性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 按照可能对国际贸易造成的危害程度,将补贴分为禁止的补贴、可诉补贴和不可诉补贴(绿箱补贴)

照顾性税收支出:主要是针对纳税人由于客观原因在生产经营上发生临时困难而无力纳税所采取的照顾性措施。

刺激性税收支出的概念:主要是指用来改善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的特殊减免规定,主要目的在于正确引导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进出口结构以及市场供求,促进纳税人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以及积极安排劳动就业等。

税收抵免:是指允许纳税人从其某种合乎奖励规定的支出中,以一定比率从其纳税额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

纳税扣除的概念:是指准许企业把一些合乎规定的特殊支出,以一定的比率或全部从应税额中扣除,以减轻其负担。

第七章

主要财政收入形式:税收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收入、贷款转贷收入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

税收按财政收入的管理方式分为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 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财政收入构成分类: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

当前我国政府介入房地产市场的出发点、范围、手段

第八章

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收的强制性:指的是征税凭借国家政治权利,通常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

税收的无偿性:指的是国家征税以后,税款即为国家所有,既不需要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 税收的固定性:指的是征税前就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征税对象以及统一的比例或数额,并只能按预定的标准征税。

税收的原则: 1.公平类税收原则: ①受益原则 ②能力原则 2.效率类原则:①促进经济发展原则 ②征税费用最小化和确实简化原则 税收分类:1.按课税对象的性质划分为: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 2.以赋税能否转嫁为标准划分:直接税和间接税 3.按课税标准分类:从量税和从价税

4.以税收与价格的关系为标准:价内税和价外税 5.按税种的隶属关系划分:中央税和地方税

中央税包括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税、关税等

共享税包括增值税、资源税、对证券交易征收的印花税等 地方税则是除此之外的其他所有税种

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税负转嫁: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

税负前传:指纳税人通过抬高销售价格将税负转嫁给购买者。

税负后传:指在纳税人无法实现前传时,通过压低进货价格以转嫁税负的方式,将税款全部或者部分转给制造商。后传往往是通过厂商和销售商以谈判的方式解决的。

税负转嫁的一般规律:1.商品课税交易转嫁,所得税一般不易转嫁。 2.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课税较易转嫁

3.课税范围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窄的商品难以转嫁

4.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的课税较难转嫁 5.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

当前土地财政的成因:根据财政管理的需要,特别是为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划出一部分税种给地方,其管理和使用期限也相应下放给地方。

第九章

税收的经济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做出的反应,或者从另一个角度说,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以及生产者决策的影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税收的调节作用。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

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税收对纳税人在购买方面的影响,表现为当政府对不同的商品实行征税或不征税、重税或轻税的区别对待时,会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使纳税人减少征税或重税商品的购买,而增加无税或轻税商品的购买,即以无税或轻税商品替代征税或重税商品。

拉弗曲线:是说明税率和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函数关系的一条曲线。 拉弗曲线的经济内涵:1.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

2.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

3.税率、税收收入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第十章

商品课税的特点,所得课税的特点,

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实践和趋势:1.所得税:降低税率、拓宽税基、减少税收档次

一般消费税:普遍开征增值税、提高标准税率、制定标准化的增值税 开征“绿色税收”,重视税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

第十一章

商品税内涵:是泛指所有以商品为征税对象的税类。

商品税特征:1.课征普遍 2.以商品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 3.实行比例征税 4.计征简便

商品税种类: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土地增值税、关税及一些地方性工商税种

增值税类型及各自内涵:生产性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 生产性增值税:计税依据中不准许抵扣任何购进固定资产价款,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 收入型增值税:只准抵扣当期应计入产品成本的折旧部分,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相当于国民收入。

消费型增值税:准许一次全部抵扣当期购进的用于生产应税产品的固定资产价款,就国民经济整体而言,计税依据只包括全部消费品价值。 所得税内涵:是所有以所得税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总称。

所得税特征:优点:1.税负相对公平 2.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 3.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 4.课税有弹性 缺点:1.所得税的开征及其财源受到企业利润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制约及个税计算2.所得税的累进课税方法在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压抑纳税人的生产和工作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3.计税管理比较复杂,需要较高的财务管理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广泛推行往往存在困难

我国所得税自身的特点:一是我国一向以商品课税为主,所得税还刚刚起步。二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所得税是以个人所得税为主,而我国当前仍是以企业所得税为主,而个人所得税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受到重视,正在显露头角。 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现状,以及收入分配改革的基本思路

第十二章

国债的发行价格: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国债仅仅是延迟的税收,当前为弥补财政赤字发行的国债本息在将来必须通过征税偿还,而且税收的现值与当前的财政赤字相等,即发行国债的价格等于未来的税收。

中国国债发行方式是一种承购和招标发行相结合的模式。 国债负担:包括认购负担、政府负担、纳税人负担、代际负担 国债负担率的概念: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

国债的政策功能:1.弥补财政赤字 2.筹集建设资金 3.调节经济 P225

第十三章

国家预算的概念: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的主要立法文件 国家预算的分类:1.以预算形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2.以预算分项支出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可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

国家预算的原则:1.公开性 2.可靠性 3.完整性 4.统一性 5.年度性

第十四章

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是处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以及地方各级之间财政关系的

基本制度,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主导环节,是国家预算编制、执行、决算以及实施预算监督的制度依据和法律依据。包括:1.确定预算管理的主体;2.预算收支的划分原则和方法;3.预算管理权限和责任的划分; 4.预算调节制度和方法。 转移支付制度的功能:一是弥补纵向财政缺口 二是弥补横向财政缺口 三是弥补地区性公共物品辖区间的外部效应 四是支持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第十七章

国际税收的概念:指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权益的税收活动。

税收管辖权的确认:税收管辖权的确立和行使必须遵循国家管辖权的基本原则,如国家对处于本国疆域的外国人行使征税时,必须符合国籍管辖权的要求。但是,税收管辖权在不违背国家管辖权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具有特定的确立和行使方法。各国确立和行使税收管辖权属于国家的内政,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无限制地行使税收管辖权,而要受本国政治权利的涉及范围的限制,否则必然引起国际争端。

试卷结构

1、 单选(1分*15) 2、 多选(2分*10) 3、 判断(1分*10) 4、 名词解释(3分*4) 5、 简答(6分*5) 6、 论述(13分*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na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