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

更新时间:2024-03-03 22:3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习韩新娥“海量阅读”体会 宋寿兰

前几日,学校委派我们一行四人赴太原听了几个专家的讲座,我对韩新娥老师的“海量阅读”很感兴趣。我自己平时在课堂上一直在尝试拓宽学生的阅读量,但效果不佳。现在能亲自听韩老师的讲座,感触特别深。

从事这么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就一直在反思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对语文课总是畏难不前?为什么爱读书的孩子见到语文课本却要落荒而逃?为什么一堂课的好坏要以落实的知识点的多少来衡量?为什么非要超越本学段既定的教学目标人为地让孩子拔高?练习题真的很重要吗?美美的文不是为了欣赏语言的美感,只是为了分层缕析地剖析作者怎么说话吗?等等等等

韩新娥老师的海量阅读,就是一个理念:“不求甚解地读”。不分析,不深入,仅仅是读,各种形式的读,各种体裁的读,课内读、课外读。语文课堂就是阅读课,老师少讲,学生多读。她的课堂是最最简朴的,她的课堂学生可以随意走动,有时候同桌一起读,有时候去找学习伙伴读,有时候找老师解疑......她的学生体会到了最大的乐趣,个个对阅读兴趣浓厚,对语文课期盼不已。起初,她也遇到了各种困难,比如家长的不够理解,班级学生的参差不齐等等。但是她用最后的结果证明了,多读书的孩子理解能力超于一般,作文水平明显

提高,她的孩子在小学低中级阶段应试成绩不是最优秀的,但是到了高年级,甚至到了中学大学,效果尤为明显。而最关键的是,她教会了孩子怎样读书,培养了孩子一个终身受益的阅读习惯。这里节选一些她的成功做法如下:

删繁就简

“课外”读物“课内”读的时间从何而来?首先要删除没有多大价值的知识点和教学环节比如说拼音教学,鼻音、翘舌音等知识不用教,孩子也能学会拼读音节。在识字教学中,我很少让学生口头组词,因为低年级学生对用来组词的字只知其音不知其形,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认读词句,不只省时间,而且效率高。期末考试前,我才让学生“临阵磨枪”做几张试卷。平日除了阅读就是写写生字,课堂上不做任何试题。省出来的“课内”时间用在读“课外”书上了。

不求甚解

删除繁琐的讲解是大家的共识,课本和课外读物的阅读教学没有太大差别,不同的是课外书学完之后就收起来,课本还要装在书包里,经常写一写要求默写的生字。文章的“深度理解”要等以后学生在大量阅读中慢慢“反刍”,现在不必“一步到位”。我很少讲解词语的意思,也不去深入分析文章的微言大义,而是让学生在“海量”阅读中去自己感悟,“悟”出来的东西,孩子虽然解释不准确,却能恰当运用。海量阅读使我的学生出口成章、下笔成文。

《论语》、《老子》等经典对小学老师显然太高深了,我边学边教。学习语文不打“攻坚战”,最初是无奈之举,后来就成了我惯用的手法、自学的行动。有些问题即使我知道答案,也不急着告诉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读、去找。随着阅读和思考的深入总有豁然开朗的那一天。这才是学习,离开了老师也能进行的学习。作为老师,我要做的就是把大量的思想、文字俱佳的文章放在学生面前,为他们的“吞食”提供条件,“反刍”是他们的的本能行为。让学生的眼睛浸泡在铅字中,让耳朵浸泡在读书声中,让心灵和大脑震荡在感动和思维中,这才是一个语文老师的责任所在。

就地取材

2000年,我最初的改变是学习人教社和辽宁社的韵语识字两套教材,从“一”到“二”的改变很艰难,也称不上是“海量”阅读,但到了中高年级的效果已经很好了。2006年、2007年我再次教一年级时,我们在课堂上学了厚薄不等的十几本“读物”,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海量”阅读的起步。之所以自然保护区“读物”而浊“书”,因为很多都是就地取材的东西南北。入学第一天每一个学生拿到一本我编辑的小册子,有“熟悉的儿歌”、“汉语拼音情景歌”、“同学的名字”等,在学生不会拼读音节的情况下就开始阅读、识字;《语文基础训练》《健康教育》《品德与生活》《音乐》上的儿歌也被我编辑成阅读、识字的教材;《拼音报》《阅读指南》等报刊也是阅读识字的好教材;不用指导就能理解的《好妈妈儿歌400首》也成为了我们的教材;《弟子规》、

〈三字经〉低年级孩子理解的难度大,我们就不求甚解,照样子可以成为教材。

“借”也是我获取共读教材的好办法,我曾借高年级学生的语文课本,让我的学生在中年级全部读完小学教学阶段的课本。学习〈论语〉〈道德经〉时,学生买了不同的版本相互交换着看,反而更能加深对经典的理解。

有教无类

学生的先天素质、后天的影响各不相同,学习的速度和尝试也有很大差别,“海量阅读”不强求达到同一标准,我根据每一本书的具体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星级目标”,学生能达到“一星级”目标就算完成了任务。比如在低年级,“一星级”目标一般是读熟课文,“二星级”目标是认读打印出来的字词,“三星级”目标是理解文章的意思。而到了高年级,理解文章大意是最低要求。因为低年级孩子擅长背诵,年龄越大理解能力越强,背诵能力减弱。“一星级”目标每个学生都能达到,人人都是好孩子。

对部分学生应降低要求,很多知识面从要求“日日清”“单元清”到“日后通”,一册教材上出现的音节拼不熟练也不要紧,学困生能把声母、韵语、整体认读音节顺序念熟就行了。于是我仅用三个星期就教完了拼音,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印着声母、韵语、整体认读音节的卡片,贴在书桌上,放到铅笔盒中,学生拼读音节时经常对照着卡片查找字

母,时间长了,每个学生的拼读速度都提上来了。识字也是这样,在低年级,部分学生能把课文读得很熟,但单独挑出生字就不认识了。这不要紧,只要能大量阅读,与生字“见面”的次数多了,也就认识了。

第一轮实验,我用两年的时间消灭了学困生。从三年级开始,考试基本上能达到100%的优秀率。第二轮实验,仅用一年的时间,就消灭了学困生。供一、二年级使用的〈国学启蒙〉,我的二年级小弟子们仅用一个星期就能全部背诵。不是我的学生比人家聪明,而是我充分利用他们背诵的天才时光。那些“慢”孩子、“懒”孩子在“举一反三”“举十反一”中总有头脑开窍的那一天。

朴实无华的语言,实实在在的做法,确实如她所言:海量阅读,

人人可为!

而今我自己站在语文教学的讲台上,是多么希望趁着孩子们最适宜广泛培养兴趣,广泛涉猎书籍的大好时光,给他们创造一个美丽的“书香世界”。尽管,我们现行所在的教学大环境恐怕还是有很多的障碍,但教学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我们这样几个虾兵小蟹一厢情愿的事情,但我们还是应该努力一下,不要成了现实温床里迷失理想的小青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mt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