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更新时间:2023-11-25 09:0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活动不但形成了社会存在,而且还创造了地球上“美丽的花朵”——意识,使世界二重化位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我们今天所讲的题目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从题目中我们就可以得到我们所讲内容的2个关键,“物质”和“意识”。 我们要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物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对物质的正确理解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世界本质和规律的前提。一切唯物主义哲学都是从这一前提出发,把物质范畴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石。那什么的“物质”呢?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去把握:⑴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⑵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唯一特性是指独一无二的本质特性相对于意识来说“客观实在性”是客观存在的万事万物所共同具有的唯一特性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它、喜欢它它都实实在在地存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客观实在性既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也是唯物主义的基石。 ⑶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人们的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⑷物质的可知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是。从意识起源来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作为一种反映形式,它的形成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即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在到高等生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是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音促进了意识的发展。从意识本质

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技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表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这里我们提出了物质与意识的两中关系。即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 现在让我们看一道题目: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哲学原理给我们的启示是:

A.工作成败的关键在于客观条件的好坏 B.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C.意识是被动的,总是受物质的制约 D.对同一物质只有一个正确反映 正确的答案是B选项。

从什么这一道题目从上道题可以发现我们关于“意识”问题的几个认识误区: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人脑虽然是产生的生理基础,但有了人脑,意识并不会自行产生。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离开了客观存在,人脑不会产生意识。2.意识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界。我们应该这样理解:意识并不能直接引起具体物质形态的变化,它借助于实践这一环节促使事物的变化。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是指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3.意识对客观事物一定促进作用。不同性质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不同的能动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4.意识具有独立性。在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意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意识发展变化与客观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同步性,意识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意识对物质具

有能动作用等。5.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是客观的,但它的形式是主观的。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也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设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如何正确的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包括两方面内容: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

一.

能动地认识世界:(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们在反

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不同于动物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3)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二.

能动地改变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

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又对生理过程有着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但是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和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有区别的。

⑴内涵和表现不同 意识的反作用是指在实践活动中以后司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 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其主要表现为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

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的能动作用有两层意思。一是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二是意识能动地通过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世界。它首先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其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以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它包括互相联系的三个方面。一是人类认识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即认识世界。二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所说的“做”。三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⑵外延不同

意识的反作用包含于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第二方面。而意识的反作用和意识的能动作用又都包含于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⑶侧重点不同

意识的反作用强调的是意识通过指导实践从而使得客观事物发生变化强调意识作用的结果即有用性。而意识的能动作用则强调意识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它既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又能通过实践反作用于客观事物即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则更侧重于在改造世界过程中的人的精神状态即意志、决心、干劲等强调这一过程本身就是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它无需通过中间环节“实践”因为它本身就包括实践活动强调实践性。

⑷所属范畴不同 无论是意识的反作用还是意识的能动作用都属于主观范畴强调主观对客观的反映和反作用。而人的主观能动性则包括了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包括实践这一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所以不能简单地把它化为主观范畴。

我们要正确理解意识: (1)

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世界,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是人脑对

客观存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2)从意识的主体来看,对同一事物或现象,不同的人因立场、思维方式、知识构成、世界观等主观因素不同,会形成不同的意识。

(3)意识从性质上来看,有正确的意识与错误的意识,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如实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错误意识的内容也来自于客观存在,不过它是对客观存在歪曲的反映。

(4)“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而不能说“意识是大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人脑与动物的大脑在构造上有着质的区别。这些区别说明了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没有高度发达、完善的人脑这种特殊的物质器官作为基础,是不可能产生意识的。

(5)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而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人脑,人脑才会形成客观存在的反映,也才会产生意识。 正确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而不是人脑自生的,离开了客观对象,就不能产生人类意识。

(1)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正确的意识是指人脑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错误的意识则是歪曲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作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2)无论是抽象思维还是具体感受,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抽象思维是人所特有的意识形式。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是对客观事物的共同的属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ms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