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心肺复苏操作流程与相关理论

更新时间:2023-08-05 15:0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1年度心肺复苏操作流程与相关理论

2011年度心肺复苏操作流程与相关理论

一、 操作:

1、 用物准备:开口器、舌钳、口咽通气管、纱布、弯盘、电筒

2、 程序

(1)评估环境:环顾四周,周围环境安全

(2)判断病人意识是否存在:拍患者双侧肩膀,大声在患者两侧耳边呼喊,“先生先生,你

怎么了?病人无意识,医生到抢救室抢救病人,准备抢救车,除颤仪,现在时间XXX”)

(3)为病人摆体位:去枕平卧、暴露胸部、松解腰带

(4)判断颈动脉搏动:摸颈动脉搏动(气管内侧2~3cm,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评估时间5~10秒,同时眼睛看病人的面部及胸廓,观察胸部有无起伏。

(5)胸外心脏按压(C)

病人卧于硬板床

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叉部位或胸骨下半段中点(剑突上方2~3横指) 按压手法:一手手掌放于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根部放于此手背上方(五指紧扣),双手

掌根重叠。手指不能触及胸壁,手臂与胸骨水平垂直

按压深度: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使胸骨下陷≧5cm。

按压速率:≧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比1:1

(6)开放气道(A):

检查病人口鼻腔有无分泌物、异常:有则及时清除

开放气道手法:仰头举颏法(操作者站于病人右侧,左手置于病人前额用力向后压,

同时右手食指和中指置于病人下颌下缘,将颏部向上向前抬起)

(7)人工呼吸(B):操作者一手捏住病人的鼻孔,吸气后,口唇紧紧包绕住病人的口唇用

力吹气,连续两次,同时检查病人的胸廓有无起伏。吹气毕放开鼻孔,让气体自然由口鼻逸出。出吹气量500~600ml/次,频率10~12次/分。

(8)按照30:2的按压呼吸比操作至5个循环结束

(9)评估复苏效果:病人呼吸、循环恢复,散大的瞳孔已缩小,面色、甲床、口唇转红润,

停止抢救

整理:整理床单位,为病人取舒适体位(复苏后体位),未建立人工气道的病人头偏向

一侧。

记录:洗手记录抢救过程、时间、效果

用物处置:规范处理

准备必要的抢救器材、药品。以进一步生命支持

2011年度心肺复苏操作流程与相关理论

二、心肺复苏相关理论

(一)、心肺复苏的概念与目的:

概念:简单的说就是为恢复病人心跳和呼吸而采取的紧急急救技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的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

目的:恢复呼吸和循环,维持呼吸和循环功能

(二)、心肺复苏的禁忌症:肋骨骨折、胸骨骨折、胸部严重畸形

(三)、胸外心脏按压的并发症:骨折、 内脏损伤

(四)、气道阻塞的常见原因为舌后坠。当病人意识丧失以后,舌肌松弛,舌根后坠,舌根

部贴附在咽后壁,造成气道阻塞。开放气道的目的是使舌根离开咽后壁,使气道畅通。气道畅通后,人工呼吸时提供的氧气才能到达肺部,人的脑组织以及其他重要器官才能得到氧气供应。

(五)、如何判断有无呼吸与心跳是否停止(见前操作程序)

(六)、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注意事项:

1、吹气量适度500~600ml/次,吹气量过小,病人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过大时易引起胃 胀气

2、将患者的口部包严,保证吹气的有效性,同时口对口吹气时应将鼻孔捏闭,吹气后松

开鼻孔,使气体排出。

(七)、胸外心脏按压的注意事项:

1、按压速度、力量适度、均匀,胸廓要求彻底回弹。

2、每5个循环(2Mini)人员交换,尽量减少胸外心脏按压的中断时间,每次更换人员

时间应少于5s

3、正确有效的按压是以产生股动脉和颈动脉搏动为标准的

4、抢救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患者的搬动

(八)、婴儿和儿童的心肺复苏与成人的不同处

1、判断意识:如对语言不能反应,可拍击足跟或捏掐器穴

2、人工呼吸:口对口、口对鼻,头后仰不可过度,以免气道受压

3、判断大动脉:主要触摸肱动脉来判断心跳是否存在,肱动脉位于上臂内侧、肘和肩之

4、按压部位和方法:婴儿按压部位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与胸骨正中线交叉点下方一横指

处,用两手指进行按压。操作时,操作者可用一只手的手掌垫在患儿的背部。8岁以上的儿童与成人一样

(九)、心肺复苏有效指标:

自主呼吸恢复、心跳恢复、散大的瞳孔缩小,对光有反应;面色、口唇、甲床转红润, 上肢的收缩压在8Kpa以上。

(十)、进一步生命支持包括

1、控制气道,建立人工气道

2、氧疗

3、心脏循环支持:开放静脉通道、心电监护和电除颤

4、药物应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m3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