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论文集中医论文范文免费下载:中医儿科临床思维培养

更新时间:2023-09-05 12:0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医论文集中医论文范文免费下载:中医儿科临床思维培养

【摘要】 通过中医儿科理论、临床教学方法的改进与衔接,渐进式地建立、完善、巩固学生的临床思维,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多次反复中,认识中医的特点及规律,并学会运用中医的思维方式来诊治疾病,为成为真正的中医人才打下基础。

【关键词】 中医儿科学; 临床教学; 教育; 教学方法

目前很多中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面临着许多困惑,能把中医作为毕生事业来追求的人逐渐减少,除了客观因素外,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其一,对于学生来说中医理论知识深奥、复杂,很难在头脑里形成简洁、易学、易用的理论体系,临床实践时面对纷繁复杂的疾病感到茫然,不知如何面对,从而丧失学好中医的信心;其二,目前中医临床教学缺乏规范的临床指导原则,医生看病“随意性”较强,对于刚上临床的学生来说很难掌控;其三,理论教学与临床实习在时间上明显脱节,可能使前期教学效果薄弱化。

作为儿科临床课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理论框架,能缩短从书本知识到临床的过渡,这是笔者一直思考和探索的问题,现将常用的对策介绍如下。

1 理论教学详略得当,建立认识疾病的基本思路

1.1 简化总论教学,突出儿科特色 按教学计划的要求,

总论时间安排相对充裕,许多知识点与其他科目重复,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一笔带过,该部分选择一些具有儿科特色的内容重点讲授。例如小儿的体质特征“纯阳之体”“稚阴稚阳之体”的含义,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三常有余,四常不足”“易寒易热,易虚易实”脏器轻灵,易趋康复”的内容及意义,小儿特有诊法“察指纹”“摸囟门”,常用的望诊手段“审苗窍”及小儿6种基本脉象的检查等,让学生掌握小儿的主要生理、病理特点及特殊的诊治手段。

1.2 强化各系统总纲教学,凸显其理论框架 在各章节的教学中,突出各系统的生理病理特点以及主要的用药原则。以肺系疾病为例,强调肺的生理功能,即宣发肃降功能,为水之上源等基本概念;肺与其他脏腑的关系,特别是与大肠的关系;以及相应的病理变化,如肺气上逆,水聚为痰等;由此产生的主要临床表现咳嗽、喘息、痰多等;治疗原则因病机而设,采用宣肺降逆,止咳平喘化痰以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临床常用药对的用意:“麻黄-杏仁”意在恢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化橘红-京半夏”意在行气化痰。由此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肺系疾病的基本理论框架。

1.3 以病机为核心阐述病证,建立认识疾病的思路 采用以病证的基本病机[1]为核心来阐述知识点的讲授法,拓展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利于学生把握该病的主线条。以哮喘为例,由病案引出教学内容,首先明确哮喘基本病机为肺

脾肾不足,水液代谢失调,导致伏痰流饮停滞体内,遇诱因引动,则痰气交阻气道,导致哮喘发作。由病机引申出主要临床表现,发作时以喉间痰鸣、呼吸急促、呼吸延长为特征,未发作时表现为肺脾肾不足。因此家族史、诱发因素、反复发作史及典型临床表现为其诊断要点,基本治疗原则为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发作时祛痰止咳平喘,平时以补肺固表、健脾化痰、补肾益气为主。

2 病案讨论步步深入,训练学生临床思辨能力

2.1 指导学生收集四诊资料的方法 资料收集要有的放矢,取病所需,熟悉四诊资料收集的方法和技巧。望诊以望精神状态、面色、舌质及舌苔、咽部、指纹(3岁以下)为主。问诊按照中医“十问”歌的内容进行,并围绕主诉展开。就哮喘而言,问诊主要询问关于咳嗽、喘息发生的时间,加重的时间及原因,以及治疗经过、相应的变化,强调主诉、现病史、家族史、过敏史、饮食及二便情况的收集;闻诊以闻呼吸声、咳嗽声、语言声;嗅气味为主;切诊主要包括切脉、按头囟(1岁半以下)、皮肤、胸腹等,根据患儿的病情而定。

2.2 熟悉常用辨证方法及辨证思路 儿科辨证以八纲辨证为首,以脏腑辨证为纲,温病以卫气营血辨证为主。按首辨表里,次辨寒热,三辨虚实、四辨脏腑为序。临床凡见水气调节失常的病变、外感疾病、鼻部疾患及部分肠道疾患均可归属肺病证候;凡食物受纳、消化、吸收障碍,气机升降失常、

气血不足、出血诸证,诸湿肿满,口唇、四肢、肌肉的病变,考虑为脾胃证候[2];依次类推进行脏腑辨证。具体运用时可根据不同的病证选用一种或多种辨证方法。

2.3 引导学生分析四诊资料 以哮喘为例,首先依据主诉判定疾病的部位,以咳嗽、喘息为主诉的病证,病变部位首先考虑肺;其次询问发病时间及伴随症状判断新病还是久病,是外感还是内伤;再问家族史、过敏史判断是否是哮喘;结合望唇、舌、咽及问二便来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望精神状态、面色,闻呼吸声、咳嗽声、语言声判断疾病的轻重及虚实。

2.4 确立治疗基本原则及治疗方药 就哮喘而言,根据有无明显的咳嗽、喘息症状来判断是发作期还是缓解期。按照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基本治疗原则,发作时以痰气交阻气道为基本病机,因痰为阴邪,当以温肺化饮为主,临床多运用温肺化饮,止咳平喘的治疗方法,常用小青龙汤或射干麻黄汤加减治疗寒哮;若饮邪化热则选用麻杏石甘汤;平时未发作时表现为肺脾肾不足,常用玉屏风散、六君子汤、金匮肾气丸加减以培补肺脾肾。

3 临床教学三步曲,巩固强化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学完了中医的课程,并不意味真正懂得中医,中医的精髓需要在临床实践中去体会和领悟。临床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完善、巩固、强化学生临床思维模式的关

键时期。

3.1 实习前总复习,做好临证前理论储备 针对理论学习与临床实习时间上脱节这一现象,安排实习前系统理论复习,指导学生巩固已学理论知识。全面复习儿科常见疾病,重点复习诊断要点;辨证纲要及其主要内容和方法;常见病证的基本方药及适应证,以图表或提纲的形式阐述知识点,并将资料分发给学生;最后要求学生熟悉病历的书写格式,讲述病历书写的要点,病历语言规范化等内容。通过上述措施,让学生作好实习前知识储备,做到临证时心中有数。

3.2 正式临床实习,培养实战能力 为使临床实习带教规范化,多与实习医院沟通,重点锻炼学生四诊资料收集的能力,辨证分析的能力,遣方用药的能力。门诊实习时让学生独立试诊,写出门诊病历,由带习教师复诊、审阅;住院部实习时要求学生熟悉病历,做到床边报告病历;重视临床操作技能的训练,定期抽查评比;同时要求学生参与病例讨论,并提前作好准备;定期参加学术讲座,拓展学生知识面,逐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

3.3 实习结束,做好从实践到理论的回归 要求学生写出实习心得,重点反映一种疾病的诊断过程,并以真实病案为例,写出完整病历,阐述自己的思辨过程。同时建议学生阅读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万全《育婴家秘》《幼科发挥》,吴鞠通《温病条辨·解儿难》等古代儿科医家的原文论著,进一步

深化中医理论知识,做到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不断升华。

通过上述理论教学及临床教学方法的改进与衔接,逐渐培养、完善、巩固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在不断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多次反复中,学生才能逐渐树立临床思维模式,才能逐步认识中医的特点规律,学会运用中医的思维方式来诊断治疗疾病,才能热爱中医并成为真正的中医人才。作为一名儿科临床课教师,应遵循培养名中医的三字箴言:“读经典,上临床,跟名师,练悟性”,引导学生多读经典,多上临床,多跟名师,逐步形成中医的临床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 易著文,王秀英.儿科临床思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7-28.

[2] 刘小凡.中医儿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7-2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m3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