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寿数学史教案-第五讲: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

更新时间:2023-05-15 18:3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林寿数学史-教案,共13讲。

第五讲:文艺复兴时期的数学

1、文明背景

1.1 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是指14世纪意大利各城市兴起,15世纪后期起扩展到西欧各国,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在这历时约200年的历史中,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数学活动也以空前的规模和深度蓬勃兴起,。

1.2 技术进步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成就之一,是在15世纪后半叶开始产生近代自然科学。四大发明相继传入欧洲。1450年,德意志人古腾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术,欧几里得的《原本》1482年在威尼斯出版了第一个印刷版。

1.3 航海探险

1488年,迪亚士(葡,1450-1500年)进入印度洋,发现好望角。1498年,达 伽马(葡,1469-1524年)到达印度海岸,找到了通向东方的新航路。1492年,哥伦布(西,1451-1506年)到达美洲。1519-1522年,麦哲伦(葡,1480-1521年)船队完成了首次环球航行。

1.4 天文学的革命

哥白尼(波,1473-1543年)提出“日心说”,1543年出版《天体运行论》。布鲁诺(意,1548-1600年)1584年在《论无限、宇宙及世界》提出了宇宙无限的思想。

2、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数学

近代始于对古典时代的复兴,但人们很快看到,它远不是一场复兴,而是一个崭新的时代。

2.1 代数学

欧洲人在数学上的推进是从代数学开始的,它是文艺复兴时期成果最突出、影响最深远的领域,拉开了近代数学的序幕。

帕西奥里(意,1445-1517年),1494年出版《算术集成》是一部数学百科全书,其中采用了优越的记号及大量的数学符号,推进了代数学的发展。

塔塔利亚(意,1499-1557年)发表了《论数字与度量》(1556-1560),

林寿数学史-教案,共13讲。

16世纪最好的数学著作之一,发现了三次方程的代数解法。

卡尔丹(意,1501-1576年)最重要的数学著作是1545年出版的《大术》,内有三次、四次方程的解法。

邦贝利(意,1526-1573),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后一位代数学家,1572年出版《代数》,引进了虚数,正式给出了负数的明确定义。

施蒂费尔(德,1487-1567年),16世纪德国最大的数学家,1544年《综合数学》中指出:符号使用是代数学的一大进步。

韦达(法,1540-1603年),16世纪法国最大、最有影响的数学家,被西方称为“代数学之父”,1591年出版《分析引论》是最早的符号代数专著。

2.2 三角学

在16世纪,三角学已从天文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数学分支。 雷格蒙塔努斯(德,1436-1476年),1464年完成《论各种三角形》(1533年出版),是欧洲人对平面和球面三角学所作的第一个完整、独立的阐述。

韦达(法,1540-1603年),1579年《应用于三角形的数学定律》系统讲述了各钟三角函数,1615年《截角术》系统化了球面三角和平面三角学。

2.3 射影几何

文艺复兴时期给人印象最深的几何创造其动力却来自艺术。正是由于绘画、制图中提出的问题的刺激导致了富有文艺复兴特色的学科,诞生了射影几何学。

阿尔贝蒂(意,1404-1472年),1435年发表《论绘画》,阐述了最早的数学透视法思想,是射影几何发展的起点。

德沙格(法,1591-1661年)主要著作是1639年《试论锥面截一平面所得结果的初稿》,射影几何早期发展的代表作。

帕斯卡(法,1623-1662年)1640年《圆锥曲线论》(1779年发现),内有帕斯卡定理:圆锥曲线的内接六边形对边交点共线。

射影几何产生后很快让位于代数、解析几何和微积分,他们的工作也渐被遗忘,迟至19世纪才又被人们重新发现。

2.4 对数

1585年史蒂文(荷,1548-1620年)著作《十进算术》,系统地探讨了十进制记数及其运算理论,并提倡用十进制小数来书写分数。

林寿数学史-教案,共13讲。

纳皮尔(苏格兰,1550-1617年)至少花了20年的时间,于1590年左右开始写关于对数的著作,1614年发表《奇妙对数规则的说明》。

到16世纪末、17世纪初,整个初等数学的主要内容基本定型,文艺复兴促成的东西方数学的融合,为近代数学的兴起及以后的惊人发展铺平了道路。

3、15-17世纪的中国数学

3.1 珠算

珠算盘是算筹的发展。珠算盘的记载最早见于元末陶宗仪的《南村辍(chuò)耕录》(1366年)。

程大位(明,1533-1606年)1592年编著了《直指算法统宗》。从它流传的长久和广泛方面来讲,那是中国古代数学史上任何著作也不能与之相比。

3.2 西方数学的传入

西方数学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第一次高潮是从17世纪初到18世纪初(明末清初),标志性事件是欧几里得《原本》的首次翻译。

最早来中国从事传教活动的是明万历年间(1582年)来华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年),被中国人尊称为“西学东渐第一师”。

徐光启(明,1562—1633年),中国近代科学的启蒙大师。1607年,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的欧几里得《原本》前6卷出版。《几何原本》是中国近代翻译西方数学书籍的开始,相继出现了许多欧洲数学著作。

3.3 明末的中国科技

李时珍(1518-1593年)《本草纲目》,徐光启(1562-1633年)《农政全书》,徐霞客(1586-1641年)《徐霞客游记》,宋应星(1587- ?)《天工开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ly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