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浙江专用讲义 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 补上一课 如何读懂诗歌

更新时间:2023-11-27 02:2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补上一课 如何读懂诗歌

诗歌鉴赏能全面而深入地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古代诗歌阅读作为高考阅读必考题也就成为一种必然。但是考生在考试中诗歌鉴赏题得分率普遍较低,甚至很低,究其原因,在于考生读不懂诗歌,思路不清晰,答题不规范,而读不懂是根本的、主要的原因。

一、懂点诗歌基本常识

(一)古代诗歌分类

古体诗 诗 近古代诗歌 词 体诗 唐以前的诗称古体诗, 又称古诗、古风,句式大体整齐,有一定节奏韵律,但在句数、平仄、对仗等方面没严格规定,可算自由诗。按每句字数分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各句字数不等)等。还包括楚辞和乐府诗。 近体诗是指定型于唐并盛于唐的格律诗,在句数、字数、对仗、平仄等方面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为区别于过去的非格律诗,称格律诗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萌生于南朝盛于宋。开始是用来为乐谱配词用于歌唱的。为谱配词叫填词,填词所选的调子叫词牌,如“水调歌头”“念奴娇”等。填词时为点明题旨,多在词牌下另标题目,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由词进一步发展而成。宋、金时北方产生了新的乐曲曲调,发展到曲 元代,形成元曲。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包括小令(高考重点考查)与套数;杂剧是可演出的戏曲。

(二)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 1.结构章法

2.基本特点:情景结合

(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对乐情,哀景对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

二、读懂诗家语,方悟诗歌情

诗歌语言受字数、句数和格律的严格限制,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现象。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进而把握诗歌情感。 (一)词类活用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一首诗词往往因一两处词性的改变而韵味无穷。

①“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锦帽貂裘”等于名词活用 作动词 说“戴锦帽”“穿貂裘”,这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雨”,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下雨”。东边的太阳出来了,西边还在下雨。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春”,名词活用作形容词,意为“茂盛的”。在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名词活用 作形容词 在病树的前头有众多茂盛的树木。 ②“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曛”,日落时的余光。这里是“昏暗”的意思。辽阔的天宇黄云密布,遮天蔽日,太阳失去了光辉。 ①“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孔雀东南飞》)“贫贱”,形容词活用作名形容词活 用作名词 词,意为“贫贱之家”。贫贱之家有这样一个女子,刚出嫁就被休回娘家。 ②“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句中的“青”,就是将形容词“青色的”当名词来用,代指泰山那青翠苍绿的山色。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绿”意为形容词的 使动用法 “使……绿”。 ②“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悦”意为“使……高兴”,“空”意为“使……坦荡空灵”。 形容词的 意动用法 ①“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李商隐《晚晴》)“重”,意为“以……为重”。苍天有意怜 爱生长在幽暗之地的小草,人世间更以晚晴为重。 ②“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候。”(杜牧《登九峰楼寄张祜》)“轻”,意为“把……看轻”。有谁能比得上你张公子,你的千首诗把高官厚禄看得看得很轻。 ①“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陌上桑》)“府”即“在府郡”,“朝”即 名词作 状语 ②“强虏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灰”“烟”:像灰烟一样。曹操的水军像灰烟一样飞散消失了。 词类的活用,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能,且在诗歌中最为多见,在解读诗歌语言时值得高度重视。 (二)语序倒装

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主谓倒装 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像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杜甫《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宾语前置 臂”。这里的“湿”和“寒”都是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实为宾语。 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晋代的主、宾换位 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原来作者是用他们两人来比喻友人陈亮的,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实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宾语“渊明”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 (三)空白省略 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于是,就产生了省略现象,也就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古诗省略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

如贾岛《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对话省略 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精简为二十个字。 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诗人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意象组合 古道、西风、瘦马”九种意象直接组合在一起,中间没有任何联结词语,这九种意象将悲秋与乡愁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平静地为我们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整个画面给人以迟暮、渺茫、凄凉、低沉的感觉,与这位漂泊异乡游子暗淡的心绪协调一致。 (四)互文见义 互文,是上下文义互相阐发、互相补充的一种修辞方法,能收到经济笔墨、以少胜多、表意委婉、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如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其意思应是“烟气、月光笼罩着凄凉寒冷的秦淮河水及水边的沙滩”。

如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词中“惊”“鸣”互文,正确的理解应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这样理解,词的意境才更显丰富优美。

(五)常见典故

所谓典故,简言之,就是诗文中引用的故事或有来历的词语。它是古代诗人常用的一种艺术方法,也是古典诗歌一道独特的风景。

恰当运用典故,对丰满诗歌形象、丰富诗歌内涵、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都很有好处。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表明自己虽然年纪老大,但雄心犹在,尚能为国杀敌立功。词人豪爽刚烈的气节、矢志报国的热情、壮志难酬的悲愤、英雄迟暮的凄凉尽含其中。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语出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中的“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描写了金陵的壮丽景色。

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但也会给复习带来一定的困难,要想正确地理解诗歌,必须了解诗歌中常用典故的含义。

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互文、典故等是古诗词中常见的特殊语言现象。只要我们在平时阅读过程中多多留心,就能熟练掌握这些“诗家语”的特点,并通过诗歌语言这一载体,披文入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三、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技巧

(一)读标题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具体作用如下: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标题蕴含的信息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读”:①“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③“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④“读”标题揭示的作品线索;⑤“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⑥“读”标题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 [示例]

试卷 诗题 重要信息 ①交代了写作地点(礼部贡院)。 2017·全国卷Ⅰ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②表明了事件(到贡院检阅进士考试)。 ③暗示了写作对象(进士)。 ①交代了事件(送别子由出使契丹)。 2017·全国卷Ⅱ 送子由使契丹 ②表明了诗歌题材(送别)。 ③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伤感、担心、旷达)。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2017·全国卷Ⅲ 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①点明了写作原因及目的。 ②交代了写作的内容。 ③表明了诗歌题材(序言和赠言)。 [即学 即练]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题李世南画扇

李 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答: 答案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运用想象与联想,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了“潺潺水声”“瑟瑟秋风”“村庄”“钟声寺庙”等画面图景。诗人由画内想到画外,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二)知作者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就是说要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即学 即练]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 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lqt.html

Top